-
赪桐根4个极性部位抗炎活性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赪桐根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部位抗炎活性.方法 建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筛选赪桐根活性部位.然后,建立去双侧肾上腺小鼠、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测定足跖炎性组织MDA、NO水平和SOD活性,以及大鼠血清TNF-α、PGE2、IL-1β、IL-6、LTB4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赪桐根极性部位组对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石油醚部位对去双侧肾上腺小鼠耳肿胀、足跖肿胀均有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MDA、NO、TNF-α、PGE2、IL-1β、IL-6、LTB4水平、提高SOD活性(P<0.05,P<0.01).结论 赪桐根4个极性部位均具有抗炎作用,以石油醚部位最强,其发挥部分依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机制主要与减少MDA、NO、TNF-α、PGE2、IL-1β、IL-6、LTB4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SOD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赪桐根3种提物部位对炎症组织及血清中主要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赪桐根3种提取部位对炎症组织及血清中主要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去肾上腺小鼠、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致炎组织液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 (IL-6)、白三烯B4 (LTB4)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正丁醇、95%乙醇部位对去双侧肾上腺小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正丁醇部位对双侧肾上腺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3个部位均能降低致炎足组织液中MDA、NO含量并提高SOD活性,可显著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PGE2、IL-1 β、IL-6、LTB4的含量.结论:赪桐根3个部位抗炎作用可能部分依赖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A)系统,并且与调节MDA、NO、TNF-α、PGE2、IL-1 β、IL-6、LTB4的合成与分泌,提高SOD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HPLC同时测定赪桐根3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赪桐根3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3种不同极性部位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ODS-2 HYPERSIL(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0.05%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为15 μL.结果 HPLC法测定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分别在2.01~100.50 μg/mL(R=0.9996)、101.50~3022.50 μg/mL(R=0.9997)、7.61~761.25μg/mL(R=0.9999)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赪桐根不同极性部位中同种成分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产地药材所含同种成分的含量亦有很大的差异.结论 建立了HPLC法测定赪桐根3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可为制定赪桐根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多种分析模式建立赪桐根HPLC指纹图谱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赪桐根75%乙醇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为Thermo ODS-2HYPERSIL(250 mmx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5 μL;建立指纹图谱,分别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共确定12个共有峰,指认其中3个成分,10批赪桐根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60,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赪桐根分为4类.结论:建立的不同产地赪桐根75%乙醇提取物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可为赪桐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赪桐根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赪桐根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含量测定,为赪桐药材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 以赪桐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复合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因素对桢桐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再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复合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3个自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对提取赪桐根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通过对以上3个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同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桢桐总黄酮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制备不同产地赪桐根的供试样品,经显色后,以芦丁做对照,在波长为500 nm下测定吸光度.结果 桢桐根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酶的用量是0.35%,酶解温度为62℃,酶解时间为125.7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总黄酮含量的预测值为10.37 mg/g.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说明不同产地的赪桐根中的总黄酮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复合酶酶解赪桐根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操作简便、快捷,为测定赪桐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提供科学依据.不同产地药材因生长环境、湿度、阳光、温度等因素对桢桐根中总黄酮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