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2022年山西省市售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山西省市售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污染状况、毒力基因携带状况及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方法 采用质谱检测系统对菌株进行分型鉴定,通过荧光PCR检测4种毒力基因:ompX、cpa、hly和sip,并对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结果 2013-2022年检测样品1 050份,分离阪崎克罗诺杆菌80株,总检出率为7.62%.4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ompX 86.25%,cpa 85.00%,hly 98.75%,sip 86.25%.PFGE分型分为67种基因图谱,相似度在43.7%~100.0%,菌株间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产地、不同厂家间的菌株型别分散,仅少数菌株呈现出遗传相关性.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对山西省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风险状况和分型情况提供数据支持,需进一步加强评估和多环节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2022年包头市肉及肉制品中弯曲菌监测结果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2019-2022年包头市市售肉及肉制品中弯曲菌(Campylobacter)带菌率,并对其分离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耐药基因及分子分型等病原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2019-2022年共采集市售肉及肉制品300份,分离培养获得弯曲菌,测定其抗生素敏感性、耐药基因及基因突变位点,并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300份肉及肉制品中共检出弯曲菌142株,其中生禽肉中检出率为65.71%(138/210),结肠弯曲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空肠弯曲菌(x2=12.48,P<0.01);仅有3株弯曲菌对全部11种抗生素敏感,有26株细菌耐受全部11种抗生素并有130株发生多重抗生素耐药,主要耐药性表现在喹诺酮(萘啶酸、环丙沙星)及四环素类药物;在喹诺酮耐药弯曲菌中均检测到gyrA基因发生C-243-T的位点突变,并在91.09%的四环素耐药弯曲菌中检测到tetO耐药基因;142株弯曲菌分为105个PFGE型别,相似度在35.1%~100%,无明显优势型别条带.结论 包头市肉及肉制品中存在弯曲菌污染,且在生禽肉中污染尤为严重;弯曲菌对喹诺酮及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程度高且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PFGE型别呈多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肤痒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肤痒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选择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总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5℃,进样量为10 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版)对19批次的肤痒颗粒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HPLC指纹图谱共发现9个共有峰,其中4个为已知特征峰,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阿魏酸.19批次肤痒颗粒与对照图谱相似度为0.767~0.995,相对保留时间范围为0.189~1.587,相对峰面积范围0.032~11.220.19批样品可聚为3类,特征图谱比较显示,14家公司中A公司的2批次、B公司的1批次样品相似度均低于0.9,E、G公司样品及L公司的一批次样品相似度大于0.98.结论:建立的该肤痒颗粒HPLC方法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作为肤痒颗粒的质量评价指标,为肤痒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U-Net模型从低能锥形束CT图像实现高能成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U-Net网络深度学习的方法,实现在放疗临床中低能锥形束CT(CBCT)图像转换成高能CBCT图像,以期提供双能CBCT成像图像基础且降低辐射剂量。方法:利用放疗机载CBCT设备采集CIRS电子密度模体和CIRS头部体模在80和140 kV能量下的CBCT图像数据,数据集按10∶1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U-Net网络从低能量(80 kV)CBCT图像预测高能量(140 kV)下CBCT图像。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结构相似度指数(SSIM)、信噪比(SNR)和峰值信号噪声比(PSNR)4种度量指标,定量评价预测高能CBCT图像。结果:预测高能图像与真实高能图像之间总体结构差异较小(SSIM:0.993 ±0.003)。预测高能图像噪声较低(SNR:15.33±4.06),但组织间分辨力有损失。预测高能图像比真实高能图像平均CT值偏低,在低密度组织中差异较小(<10 HU, P > 0.05),而在高密度组织中差异大(< 21 HU, t = -7.92, P < 0.05)。 结论: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可以从低能CBCT图像获得结构相似度高的高能CBCT图像,预测高能图像具有应用于放疗临床双能CBCT成像技术中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 Mycobacterium abscessus complex,MABC)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在全球范围内其分离率持续攀升。由于脓肿分枝杆菌肺病与肺结核的症状相似,且MABC不但具有高水平天然、适应性和获得性的抗菌药物耐药性,而且不同亚种治疗方法不同,加大了治疗难度,患者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MABC的基本特性、常见的抗菌药物耐药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将来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启示,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MABC病,保障人们的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D-1抑制剂对心肌炎症微环境及放射性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从免疫微环境的角度初探PD-1抑制剂对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放射性心肌损伤(RIMI)模型,将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PD-1抑制剂组;C组为单纯照射组,心脏单次照射15 Gy;D组为照射+PD-1抑制剂组。照射后1个月麻醉处死小鼠,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评估心肌纤维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CD 3+、CD 3+CD 4+、CD 3+CD 8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IL-4、IL-6、IL-17A、TNF-α、TGF-β 1、INF-γ)水平;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 结果:照射后1个月,B组未见明显的心肌纤维化表现,C组和D组可见胶原纤维分布于心肌细胞间质。A、B、C、D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分别为(1.97±0.36)%、(2.83±1.03)%、(5.39±0.77)%、(7.72±1.43)%,A组与B组间的CVF相似( P=0.314),其余各组间均不同(均 P<0.05)。与A组比较,B、C、D组的CD 3+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比均增高(均 P<0.01),D组高于B组和C组(均 P<0.01);A、C、B、D组的CD 3+CD 4+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比相近(均 P>0.05);D组的CD 3+CD 8+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比都高于A、B、C组( P<0.001)。D组的IL-6、IL-17A、TGF-β 1水平均高于A、B、C组(均 P<0.001)。A、B、C、D组的凋亡指数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PD-1抑制剂可通过促进心肌免疫炎症反应加重RIM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脑联动与神经精神疾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眼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与脑具有高度的发育同源性和功能相似性,特别是细胞的组成、神经递质功能、血供等。通过对几种主要的神经发育性和退行性疾病,如孤独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的眼、脑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回顾发现,在这些神经精神类疾病中眼和脑均存在广泛的功能及结构损害。但是将眼和脑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的整合研究尚且不足。本文中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类将眼、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困难、必要性和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眼脑联动研究的基本研究框架,即眼脑联动框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种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及其网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及其网络,描述其建模方法,并用计算机模拟验证其性能。方法:在充分考虑生物学适应性(激活电位阈值和不应期开关),及其对尖峰放电脉冲产生及其传导的动态调节机制基础上,在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中引入了突出后电位多通道滤波器,实现了输出电流及神经元突触强度的动态调节。提出基于自适应最小均方(LMS)的误差反向传播(BP)学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尖峰放电神经网络的调节。结果:在自发噪声下,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的尖峰放电间期信号直方图满足泊松分布。通过2个新型脉冲神经元的简单连接,可以形成多种复杂的尖峰放电模式。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具有自发本征噪声的特征,能够形成复杂的周期尖峰放电模式。对于输入噪声控制,该模型的不应期与门限电位适应性参数的稳定性较好。刺激电流-尖峰放电脉冲频率间的线性关系较好。结论:所提出的新型脉冲神经元模型在自发噪声条件下能产生多种模式的振荡和相干振荡,这与生物神经元极其相似,能实现复杂的噪声信号处理。所采用的具有不同频带的多通道突触后电位滤波器,能使一些突触后电位信号变得平稳。所提出的基于于自适应LMS的BP学习算法克服了尖峰放电信号的瞬态变化特性导致的误差驱动学习算法无法应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成人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AT/RT)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例成人中枢神经系统AT/RT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以及二代测序等方法观察组织学、免疫表型以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例1女,43岁;例2男,66岁;影像学检查分别表现为鞍区和小脑占位,肿瘤最大径分别为1.6 cm和2.5 cm。镜下观察2例肿瘤显示相似的形态学特征:上皮样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分布,常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偶见核偏位的横纹肌样细胞,核分裂象活跃,多灶可见肿瘤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例1显示INI1表达缺失(BRG1表达保留),例2显示BRG1表达缺失(INI1表达保留),此外2例肿瘤均不同程度表达上皮、神经外胚层和间叶性分化标志物。分子遗传学检测,例1行FISH检测示SMARCB1/INI1基因纯合性缺失,例2行二代测序检测示SMARCA4/BRG1基因第4号外显子c.547C>T突变。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4个月死于肿瘤广泛转移。结论:成人中枢神经系统AT/R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肿瘤且易于误诊。多表型分化联合SMARCB1/INI1缺失或SMARCA4/BRG1基因突变可助于准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老年与非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病理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8在北京怀柔医院、北京中医院、昌平区中医院、诊断为IMN的临床病理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与非老年组(<65岁),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病理差异。结果:共207例IMN患者纳入研究,男女比例1.7∶1.0。老年组56例,年龄(68.2±3.1)岁,非老年组151例,年龄(48.2±6.2)岁。老年组发病到肾活检时间长,合并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的比例高(均 P<0.05)。老年组比非老年组eGFR及血清白蛋白低,血清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均 P<0.05)。肾脏病理提示老年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的比例比非老年组高(均 P<0.05)。肾小球抗磷脂酶A 2受体(PLA2R)抗原染色,两组患者阳性率分别90.6%(29/32)及91.0%(111/1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gG亚类分型均以IgG4沉积为主,老年组93.8%(30/32),非老年组94.3%(115/1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老年IMN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比例高,肾脏病理呈慢性化表现比例高。老年IMN患者肾小球内致病抗原沉积与非老年组相似,提示在发病机制上两组不存在区别。两组患者表现出来的临床病理的差异可能与年龄及并发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