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朝人参贸易的官私博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作为文化相通的友邦,中国与朝鲜在历史上医药交流活跃,对两国的传统医药行业和日常生活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人参是中朝药物贸易的重要商品,其利润丰厚,是朝鲜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近代以来,受到暴利诱惑,一些朝鲜和中国商人进行人参走私贸易,甚至政府官员也牵涉其中。为了维护人参官营利益,双方政府历来对走私行为严厉惩处,但人参走私并未因此销声匿迹,官参和私参的博弈成为中朝医药交流中的独特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穿山甲肉在中国大陆的非法贸易网络及对其实施关键干预措施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4/1/20
中国是穿山甲(Manis spp.)肉及甲片的主要消费区域之一.针对穿山甲不同形式产品的非法贸易和消费特点制定差异化、精准的保护对策,对于穿山甲物种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缺乏分别对穿山甲的肉或甲片开展非法贸易和消费特点的研究.本研究通过使用关键词"穿山甲"检索2022年1月11日之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和网络媒体上报道的穿山甲肉的非法贸易案例,对其涉及区域、贸易网络特征及贸易方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穿山甲肉的贸易和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这些肉主要是由东南亚地区输入我国,少量可能来自查获地.防城港、保山以及德宏是穿山甲肉非法贸易入境的主要陆路通道,而广东和福建的港口和小码头是主要的海运通道.国内防城港、广州和昆明是穿山甲非法贸易网络上的关键城市.本研究的结果可能会受到2013年之前裁判文书网相应案件收录不全以及越久远的网络报道案例丢失越多的数据偏差的影响.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加强中国广西、云南边境口岸以及广东、福建港口、小码头等的货物走私检查和监察力度,提高防城港、广州、保山和德宏出境车辆货物检查率,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采取差异化的穿山甲保护公众教育措施,同时呼吁东南亚国家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立法、执法力度和公众教育等措施,是有效遏制中国大陆穿山甲肉非法贸易和消费的手段.本研究对于中国的穿山甲物种保护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近五十年来野生亚洲象的种群动态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是亚洲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在增加物种丰富度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栖息地丧失和退化、非法盗猎和人象冲突等因素影响,世界野生亚洲象的分布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大幅减少.为探究野生亚洲象分布及数量变化以及当前保护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综述了近50年来亚洲象现存分布的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的历史分布、数量动态、威胁因素、传统文化、法律法规和保护行动计划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近50年来,全球野生亚洲象数量动态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1970-2000年持续下降,2000-2010年数量逐步增长,2010年至今缓慢下降;(2)南亚地区是稳定全球野生亚洲象种群的重要区域,主要是由于及时立法、传统文化保护等;而东南亚地区亚洲象种群持续下降,主要是受东南亚地区森林砍伐、非法盗猎等影响,印度尼西亚、婆罗洲等区域森林栖息地大面积丧失是数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缅甸和泰国地区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法盗猎和走私;(3)南亚地区的现存栖息地相对集中,东南亚地区破碎栖息地较多,缅甸还拥有较多的潜在分布区;(4)当前世界野生亚洲象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丧失和退化、盗猎和非法贸易、人象冲突等,基础设施建设、跨境困难、孤立种群等问题也不容忽视.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应当因地制宜,在开展充分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保护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一艘涉嫌走私案件的船舶卫生检疫处置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木材种属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国内刑事技术领域涉及木材DNA种属鉴定的方法尚属空白.在盗砍盗伐、非法走私、假冒仿造木材类案件中,常因木材种类无法判定造成案件无法侦办和诉讼.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又称沉香,为桃金娘目(Myrtales)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Aquilaria),是木材市场炙手可热的木材种类.近几年,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1-2]技术发展迅速,方法成熟稳定,已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种属鉴定中.本文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建立识别木材种属的方法,并对1例市售疑似白木香木材进行检验,为将来涉及木材类案件中木材种属的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进口俄罗斯蜂蜜的真实性及食源性微生物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进口俄罗斯蜂蜜的真实性及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 采集进口俄罗斯蜂蜜样品132批,依据我国标准要求,对反映真实性的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包括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碳-4植物糖、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计数、嗜渗酵母计数等.结果 大肠菌群、霉菌计数未检出,其他指标均有样品检出不合格,不合格率分别为蔗糖1.52%(2/132)、葡萄糖和果糖2.27%(3/132)、碳-4植物糖5.88%(1/17)、菌落总数1.52%(2/132)、嗜渗酵母总数3.79%(5/132).t检验分析,检出指标样本均值与限量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进口俄罗斯蜂蜜真实性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符合我国标准要求,但存在个别样品真实性指标不合格以及微生物污染超标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风险监测和风险交流,打击食品走私,防止不合格蜂蜜流入我国市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线粒体编码核糖体基因的海蛇DNA条形码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3/8/5
海蛇是名贵中药材,也是滋补佳品,分子鉴定方法可适用于海蛇组织.为筛选适合海蛇DNA条形码的基因,本研究搜索并下载了GenBank上所有12S和16S基因序列.其中每个物种每个基因,尽量保留所有序列,但最多保留不同来源的5条序列.运用Mega软件比对后,建立MrBayes系统聚类树.结果 显示,相对12S基因,16S基因序列包含物种多;其MrBayes树拓扑结构清晰,支持率高,适合作为DNA条形码.因此得出结论,不是每类物种的DNA条形码都必须是COⅠ基因,对于海蛇的线粒体编码核糖体基因,16S适合度更高.筛选DNA条形码基因,可通过蛇肉、蛇皮、蛇胆、蛇血等组织,测得DNA序列片段,从而鉴定物种;可用于海关、餐饮、中药、环保等部门,从而保护野生动物,打击走私犯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司法判例实证分析“药神案”的法律适用问题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由于境外药品审批的滞后性及患者经济负担等原因,代购未经批准进口的境外原研药及仿制药现象在我国客观存在,一旦进入公诉机关视野成为备受瞩目的“药神案”,往往要在市场秩序与患者生命健康权之间相平衡.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回归药品实效性,将“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排除在“假药”范畴外,使得此类行为不再构成销售假药罪,但这并不意味着进口、销售未经批准的药品完全合法化,其仍可构成行政违法,甚至刑事犯罪.在总结裁判文书网公布的相关案例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探究此类案件的法律适用,以期实现司法裁判的统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mtDNA条形码在鹦形目物种鉴定中的应用及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鹦鹉是具有超凡魅力的鸟类,其羽毛和学习能力使它们成为备受追捧的宠物.近年来,大量的非法贸易对鹦鹉原生种群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减少贩运活禽的运输困难,走私者经常选择鸟蛋来运输,这也给物种的形态学鉴定带来了困难.本研究以北京海关缉私局查获的97枚鹦鹉蛋为材料,探讨了基于线粒体基因Cyt b,CO Ⅰ,12S rRNA和16S rRNA四种条形码的鹦鹉物种识别率,根据现有的参考数据库,81%的鹦鹉蛋能鉴定到物种水平,19%的蛋只能鉴定到科或属的水平.本研究同时对GenBank中鹦形目现有的线粒体基因条形码序列及其全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全面统计与分析,发现目前GenBank中只有77.33%的物种具有线粒体基因Cyt b,CO Ⅰ,12S rRNA和16S rRNA的相关序列信息,参考数据库中mtDNA序列的缺失,为其物种的准确识别造成了很大阻碍.本研究以期通过对参考数据库中鹦形目鸟类mtDNA条形码的统计与评估,为相关执法部门以及检验鉴定机构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芬太尼类物质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芬太尼类物质是实验室合成的强阿片类药物,具有成瘾性高、制备简单和变造衍生容易等特点,流入毒品市场后在全球范围内走私和非法滥用 日益严重,且中毒剂量微小,可引起高致死率,对各国的公共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此,2018年联合国累计规定管制了 21种芬太尼类物质,2019年中国政府对芬太尼类物质实行整类管制,以应对化解食用、注射毒品问题带来的风险危害,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基于芬太尼类物质的危害,通过对其性质、滥用方式、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等方面展开综述,并对检测技术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以期为毒品稽查工作领域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