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评价大动脉炎颈动脉新生血管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在评价大动脉炎(TA)患者颈动脉新生血管的价值以及经验总结。方法:应用SMI分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的23例TA患者,共计38条颈总动脉,检测增厚的血管管壁厚度,增厚的管壁中新生血管情况,并与超声造影(CEUS)结果相对比,比较两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SMI可以清晰地显示TA患者颈动脉管壁增厚情况,并且可以显示极细小的血流通道。总计有34条血管经SMI可检测到新生血流信号,评分为1分的23条,SMI检查可见星点状低速血流,评分为2分的11条,SMI检查可见弥漫点状或条状低速血流。与之对应的,总计有34条血管经CEUS可检测到新生血流信号,22条血管CEUS评分为1分,12条血管CEUS评分为2分。30条血管SMI结果与CEUS结果相一致,两组间评分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663,P<0.01)。结论:SMI可作为TA患者增厚的颈动脉管壁新生血管的重要筛查手段之一。在TA患者诊断、治疗、随访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细微血流成像在评价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微血流灌注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超细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在评价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微血流灌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18例患者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64.89±14.34)岁(范围30~90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手术前后检查患者小腿及足部血管,比较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及SMI对低速血流的显示率、SMI模式下手术前后第一跖背动脉起始处血流量和血管指数,以及手术前后新生血管数量和长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个月。CDFI血流显示率为73.6%(106/144),SMI血流显示率为80.6%(116/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68, P=0.031)。SMI显示患侧第一跖背动脉起始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血流量分别为3.48(1.33,7.56) ml/min、4.19(2.84,11.48) ml/min、3.72(2.52,11.40)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46, P=0.009)。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血流量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33, P=0.003)。患侧第一跖背动脉起始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血管指数分别为3.84±3.60、6.51±4.92、6.82±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35, P=0.031);术后1周血管指数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6)。术后2个月,18例患者新生侧支数量为4.5(2,8)支,与术前的1(0,2)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57, P=0.001)。术后9例患者共18支新生血管长度较术前延长,5例患者术后可见2、3级分支建立,皮下浅层血管显示较术前明显清晰,且对侧有侧支循环建立。 结论:SMI技术可客观反映胫骨横向搬移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的变化,辅助临床初步预测患者预后并及时根据血流灌注调整个体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微血流成像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超微血流成像(SMI)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20年10月-2022年12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继发性高血压患者113例,均行CDU检查,测量肾主动脉狭窄处残余内径和正常管腔内径,计算肾主动脉狭窄率,评估肾动脉狭窄程度.对CDU诊断为肾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者,应用SMI技术校对狭窄处残余内径、观察闭塞处及肾叶间动脉是否有低速血流,并再次评估肾动脉狭窄程度.113例超声检查后均行肾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肾动脉CT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评估CDU单独、CDU联合SMI与CTA诊断肾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一致性.结果 (1)CTA检查结果显示,肾动脉中度狭窄34条,重度狭窄28条,闭塞6条.(2)CDU诊断肾动脉中度狭窄28条,重度狭窄27条,闭塞13条;应用SMI技术再次评估后,4条闭塞肾动脉降为重度狭窄,4条重度狭窄肾动脉降为中度狭窄.(3)CDU与CTA诊断肾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一致率为67.65%,Kappa值为0.473(x2=35.109,P<0.001).CDU联合SMI与CTA诊断肾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一致率为85.29%,Kappa值为0.751(x2=66.469,P<0.001).结论 CDU联合SMI可提高肾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诊断准确率,可作为筛查肾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低速血流成像评估正常胎儿胎盘微血流灌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讨超低速血流成像(SlowFlowHD)技术检测正常胎儿胎盘微血流灌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妊娠20~36周的正常单胎孕妇318例,用常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SlowFlowHD技术检测胎盘内血管结构情况,比较两者显示微血管结构的差异性;使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显示并通过VOCAL软件脱机分析,测定胎盘微血管血流参数: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分析VI、FI、VFI随孕周的变化趋势.结果 SlowFlowHD技术对胎盘三级血管的显示率为95.91%,一、二级血管全部显示;CDFI对一、二级血管部分显示,三级血管显示不清.VI、FI、VFI随孕周的增加呈增大趋势.结论 SlowFlowHD技术可以显示胎盘三级微血管结构,实现血管绒毛颈和绒毛叶水平的显示.VI、FI、VFI提供了微血管的量化指标并与孕周正相关,该技术可用于评价胎盘微血流灌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孕14-19+6周正常胎儿胼周动脉的超声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SlowflowHD(超低速血流成像)联合RadiantFlow(二维立体血流成像)技术评估孕14-19+6周正常胎儿胼周动脉的可行性,观察胎儿胼周动脉及分支走行,测量其长度和高度,并探讨二者与孕周及双顶径的关系.方法:纳入2022年5月-2023年3月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的150例孕14-19+6周孕妇,在胎儿正中矢状切面上获取胎儿胼周动脉及分支的图像,测量其长度和高度,测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并观察胎儿胼周动脉及分支走行.所有孕妇均随访至中孕晚期(20-28周)或晚孕期行产前超声检查未见胼胝体异常及其他颅内结构异常.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判断胎儿胼周动脉长度及高度与孕周及双顶径的关系.结果:胎儿胼周动脉长度及高度随着孕周及双顶径的增加而增加(P<0.05).胎儿胼周动脉长度与孕周、双顶径之间呈线性正相关,且胎儿胼周动高度与孕周、双顶径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0.05).在孕14-19+6周中所有111病例均类"C"形走行,额前内侧动脉、额中内侧动脉、额后内侧动脉三者几乎与胎儿胼周动脉垂直,类"鸡冠",三者显示率100%;旁中央动脉在孕14-15+6周、16-17+6周、18-19+6周显示率分别约53.1%(17/32)、88.2%(45/51)、92.8%(26/28);楔前动脉在孕14-15+6周、16-17+6周、18-19+6周显示率分别约 3.1%(1/32)、35.2%(18/51)、78.5%(22/28).结论:应用超声 SlowflowHD(超低速血流成像)联合RadiantFlow(二维立体血流成像)技术显示孕14-19+6周正常胎儿胼周动脉及分支具有可行性,胎儿胼周动脉长度和高度与孕周及双顶径呈一定的线性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甲状腺结节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影像医学的快速发展,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疾病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超微血流成像以显示病灶内超低速血流来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剪切波弹性成像对病灶进行多点、定量、更客观的良恶性评估.三维能量多普勒立体地提供了病灶良恶性诊断的新线索.超声造影通过显示微细血流灌注情况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甲状腺穿刺活检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诊断依据.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早期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提供了更有用的信息,也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微血管成像在诊断乳腺肿瘤中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乳腺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早发现和诊断对患者治疗方案选择、预后有重要作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是近年发展的新技术,利用新的计算方法,减少运动杂波影响,对低速血流信号显示更敏感,提高了乳腺癌的检出率和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准确性.本文就超微血管成像在诊断乳腺肿瘤及浅表病变淋巴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对乳腺肿瘤血管形态分布特征及其诊断效能的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超微血管成像(SMI)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测乳腺肿瘤微血管的差异,探讨微血管形态特征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5例患者(105个乳腺肿瘤) ,均于术前行SM I及CDFI检测,观察乳腺肿瘤微血管的形态学特征,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其诊断肿瘤良恶性的价值.结果 SM I及CDFI模式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微血管形态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21 , 0 .042) .以无血管型、线型及树枝型为诊断良性肿瘤的依据,残根型及蟹足型为诊断恶性肿瘤的依据, SM I及CDFI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 85 .36%、 93 .75%、 90 .47% 及 63 .41%、 90 .47%、 81 .90%.两者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96 、 0 .786 . Z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2 .265 ,P =0 .037) .结论SM I比CDFI能更有效地检出乳腺肿瘤内的低速微小血管,其形态学分型在诊断肿瘤良恶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新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乳腺肿块的检出逐年增多,且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技术革新弥补了常规超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方面的不足,超微血管成像技术以病灶内超低速血流的检出来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率,剪切波弹性成像可实时定性定量显示肿块的软硬度信息,而超声造影可显示常规超声无法显示的微小血管.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从肿块的不同角度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心动图联合高分辨率血流成像用于产前诊断胎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属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较为罕见[1].由于胎儿静脉系统变异较多,管腔细小、血流速度慢,传统多普勒易产生彩色外溢及角度依赖对胎儿静脉系统异常诊断存在较多漏诊和误诊.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超声心动图因图像质量较好,可准确诊断和分型TAPVC,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2].高分辨率血流成像(HDF)技术能显示血流方向和密度,对低速血流显示也十分清晰,近年来多被用于检查胎儿静脉系统异常[3].本研究采用超声心动图联合HDF诊断TAPVC,探讨TAPVC血管畸形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