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动物模型的制备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大鼠模型,模拟糖尿病视网膜及肾微血管病变的生化及病理改变。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分别为10、30只。空白组、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高糖饲料喂养5周后,模型组大鼠按体重35 mg/kg剂量经腹腔单次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建模后持续喂养至第10周(建模后4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采集样本进行后续实验。采集大鼠动脉血、尿样标本检测血肌酸酐(CRE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Cr)、尿糖;计算肾脏指数、微量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大鼠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血管变化及无灌注区情况;苏木精-伊红、高碘酸-雪夫染色观察大鼠肾脏、视网膜形态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神经纤维及细胞核表达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组织超微结果。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建模后4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随机血糖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55、-51.291, P<0.05);肾脏指数、尿糖、UACR显著升高,UC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878、137.273、3.482、-6.110, P<0.05);CREA降低,TG、TC、HDL-C、LDL-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012、33.018、118.018、13.585、16.480, P<0.05)。OCTA检查可见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内界膜肿胀、增厚,表面不平,内、外核层细胞排列紊乱,密度降低;肾小球充血伴皮质管状上皮肿胀,肾小球系膜区增宽,基底膜增厚。免疫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内、外丛状层呈片状强绿色荧光表达,内、外核层呈散在点状绿色荧光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基底膜轻度增厚,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内皮细胞核及周细胞核固缩、核膜皱缩,线粒体轻度肿胀,空泡化。 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联合单次腹腔注射STZ 35 mg/kg可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评价大动脉炎颈动脉新生血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在评价大动脉炎(TA)患者颈动脉新生血管的价值以及经验总结。方法:应用SMI分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的23例TA患者,共计38条颈总动脉,检测增厚的血管管壁厚度,增厚的管壁中新生血管情况,并与超声造影(CEUS)结果相对比,比较两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SMI可以清晰地显示TA患者颈动脉管壁增厚情况,并且可以显示极细小的血流通道。总计有34条血管经SMI可检测到新生血流信号,评分为1分的23条,SMI检查可见星点状低速血流,评分为2分的11条,SMI检查可见弥漫点状或条状低速血流。与之对应的,总计有34条血管经CEUS可检测到新生血流信号,22条血管CEUS评分为1分,12条血管CEUS评分为2分。30条血管SMI结果与CEUS结果相一致,两组间评分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663,P<0.01)。结论:SMI可作为TA患者增厚的颈动脉管壁新生血管的重要筛查手段之一。在TA患者诊断、治疗、随访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微血流成像监测横向骨搬移中血管再生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中监测血管再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的1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4.0±16.6)岁(范围30~86岁)。12例中伴糖尿病足者10例,糖尿病史(14.4±8.3)年(范围5~30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2例。12例均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超微血流成像结果并进行比较,包括新生侧支血管数量与部位、血管直径、浸润深度等。结果:12例在接受治疗后均发现明显的围绕下肢知名血管的新生侧支,侧支数量(3.25±2.73)支(范围1~8支)。12例共发现20支知名血管有侧支建立现象,其中11例共12支跖动脉(dorsal metatarsal artery,DMA)周围发现侧支建立,2例共3支足背动脉(dorsal pedis artery,DPA)周围发现侧支循环建立,2例共3支胫前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ATA)周围发现侧支循环建立,2例各有1支胫后动脉(posterior tibial artery,PTA)周围发现侧支循环建立。6例侧支建立于手术同侧下肢,2例侧支建立于手术对侧下肢,4例侧支建立于双侧下肢。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在临床应用中血管再生现象明显,超微血流成像可有效反映新生血管侧支生成的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新技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临床上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且良、恶性结节的治疗方案和预后的差别非常明显,因此,在患病早期准确地定性诊断甲状腺结节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超声是甲状腺结节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其具有检查费用低、无创伤、重复性高和诊断快速的优点。但是,常规超声在鉴别良性与恶性肿瘤的特异度和准确率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超声技术,其可以改善常规超声的局限性,与常规的甲状腺超声技术相结合,能更加准确地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定性,并引导临床医师制定出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笔者针对超声特别是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微血管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微血管特征的检测能力,分析血管指数(VI)、微血管密度(MVD)和Ki-67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FLL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66例FLLs患者分为非肝细胞癌(非HCC)组(96例)和HCC组(70例)。全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SMI检查,分析患者的Adler′s半定量分级(0~3级)和血管形态特征(a~f模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MI和CDFI血流特点对HCC的检测能力,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HCC组患者VI与MVD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VI与Ki-67的相关性。结果:HCC组中,SMI检测出高级别血流(Adler′s半定量分级2~3级)50例,高于CDFI(22例, P=0.033)。HCC组中,SMI检测出富血供模式(e、f模式)52例,高于CDFI(18例, P<0.001)。非HCC组中,CDFI与SMI检测出血流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37)。HCC组中SMI检测富血供模式52例,高于非HCC组(14例, P<0.001)。以富血供模式作为HCC诊断标准时,S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灵敏度为74.3%,特异度为85.4%),SMI富血供模式对HCC的诊断效果最佳。HCC组中,VI与MVD和Ki-67水平呈正相关( r分别为0.698和0.669,均 P<0.05)。 结论:SMI对HCC微血管特征的检测能力优于CDFI,HCC较非HCC具有更多的富血供模式;在HCC中,VI与MVD和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智能三维超微血管成像评估乳腺病变血流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智能三维超微血流成像(3D-SMI)技术评估乳腺病变血流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1-12月北京协和医院225例连续乳腺病变的智能3D-SMI图像,由两位医师对智能3D-SMI图像中病变血流架构进行定性评估,对病变内血管指数(VI)均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血流架构采用Weighted Kappa检验一致性,VI值采用Bland-Altman散点图计算测量数据的95%一致性界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者之间的VI绝对差值与VI均值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两位超声医师对智能3D-SMI评估血流架构的Weighted Kappa系数为0.839(95% CI为0.795~0.881, P<0.001),具有较强的观察者间一致性。VI值Bland-Altman图分析显示95.11%的值在临床允许范围之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观察者间VI值差值与VI均数大小间存在相关性( r s=0.639, P<0.001)。 结论:智能3D-SMI评估乳腺病变血流架构及定量测量血流丰富程度在观察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关节滑膜血管指数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活跃程度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滑膜血管指数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活跃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22年1-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RA患者进行28关节超声检查,包括双侧第1~5掌指关节、第1指间关节、第2~5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及膝关节。使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显像并计算增生滑膜中的血管指数(VI)。将28关节中每个关节的VI相加计算出每例研究对象总血管指数(VIsum);将VIsum除以28关节中微血流阳性的关节个数,获得标准化血管指数(VIstand);将VIsum除以28个受检关节数,获得平均血管指数(VImean)。统计以上研究对象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包括DAS28-ESR及DAS28-CRP;收集与RA相关的血清学检验结果。将VI参数与以上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以DAS28-ESR及DAS28-CRP分期为标准,使用ROC曲线,评估VI参数对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VIsum、VIstand、VImean与DAS28-ESR、DAS28-CRP、ESR、CRP呈正相关,VIsum与DAS28-ESR、DAS28-CRP、ESR、CRP的 r值分别为0.703、0.728、0.467、0.529,VIstand与DAS28-ESR、DAS28-CRP、ESR、CRP的 r值分别为0.665、0.705、0.538、0.605,VImean与DAS28-ESR、DAS28-CRP、ESR、CRP的 r值分别为0.677、0.690、0.441、0.501(均 P<0.01)。以DAS28-ESR为分组标准,VIsum、VIstand、VImea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0.816和0.814,以VIstand=12.83为截断值,VIstand诊断的特异性为0.882,敏感性为0.676。以DAS28-CRP为分组标准,VIsum、VIstand、VImea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0.878和0.811,以VIstand=13.97为截断值,VIstand诊断的特异性为0.997,敏感性为0.710。 结论:关节滑膜VI参数能较为客观地评估RA患者滑膜炎的活跃程度,对于患者是否处于较高疾病活动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颅脑超声发展前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颅脑超声是广泛应用于诊断新生儿脑发育和脑部疾病的影像学方法,其新技术包括造影增强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微血管成像,本文对这些新技术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现状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他汀相关肌病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高脂血症他汀相关肌病患者的多模态超声表现特征,为无创定量评估他汀肌病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就诊高脂血症老年他汀肌病患者20例(他汀肌病组)、服用他汀类药物未出现他汀肌病老年患者20例(他汀无肌病组)、与上述两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及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分别获取各组内侧腓肠肌在松弛、背屈、跖屈状态下肌肉的厚度、回声、羽状角、剪切波速度值(SWV)、血管指数(VI)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他汀肌病组内侧腓肠肌厚度约(1.04±0.20)cm,小于他汀无肌病组(1.34±0.16)cm和对照组(1.35±0.15)cm( F=22.03, P<0.001)。他汀肌病组羽状角约(12.50±1.10)°,小于他汀无肌病组(18.55±1.28)°和对照组(18.60±1.35)°( F=158.03, P<0.001)。与他汀无肌病组和对照组相比,他汀肌病组静息、背取、跖屈状态下SWV均减小( F=61.71、111.96、8.69,均 P<0.01)。他汀肌病组VI值(0.43±0.12)%,小于他汀无肌病组(0.75±0.20)%和对照组(0.93±0.17)%( F=48.93, P<0.001)。而他汀无肌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多模态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作为评估高脂血症老年人他汀肌病肌肉损害的一种新评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颈动脉体瘤(CBT)是一种起源于颈动脉体的罕见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且与颈动脉粘连紧密。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难度大、血管和神经损伤发生率高。除彩色多普勒超声外,多种超声成像技术包括超声造影、弹性成像、超微血流成像及三维成像可为CBT术前诊断及评估提供重要信息,为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准备及预测手术风险提供帮助。笔者就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在CBT诊断及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