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及腋动脉狭窄致透析相关窃血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透析相关窃血综合征是血管通路建立后因血液分流导致肢体远端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同侧肢体出现缺血等临床综合征。本文报道病例为启用左上臂肱动脉-头静脉相吻合的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时出现左侧肢体疼痛,影像检查发现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合并左腋动脉狭窄,腔内介入治疗开通了流入道动脉的病变后,患者症状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左侧下腔静脉畸形导致右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及胡桃夹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 男性,48岁,因“双下肢静脉曲张6年”于2021年10月27日收入我院。患者6年前出现双下肢静脉曲张,伴下肢酸胀、水肿,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患者3年前曾在外院行“左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左下肢静脉曲张。入院体检:患者发育正常,体形瘦长,胸腹壁未见静脉曲张,未见精索静脉曲张,双侧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可见静脉曲张,右下肢足靴区皮肤可见轻度色素沉着,右下肢可见轻度水肿,左下肢可见手术切口瘢痕,右下肢脚踝、小腿、大腿腿围分别为21 cm、35 cm、52 cm,左下肢脚踝、小腿、大腿腿围分别为21 cm、33 cm、51 cm,右下肢屈氏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4.08×10 12/L,血红蛋白130 g/L,白蛋白40.2 g/L,尿素氮6.9 mmol/L,血肌酐88.2 μmol/L,尿酸343.15 μmol/L,尿隐血(+++),尿红细胞3 125个/μL,尿微量白蛋白0.15 g/L。右下肢静脉造影提示,左侧下腔静脉畸形,右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图1A)。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左侧下腔静脉畸形,右髂静脉受压狭窄(图1B~1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在胡桃夹综合征3D打印血管外支架治疗评价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在胡桃夹综合征(NCS)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拟行腹腔镜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的NCS患者41例。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行超声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估左肾静脉受压情况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术前超声显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为(21.29±4.53)°,术后为(47.42±7.45)°,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01)。术前可见左肾静脉明显受压,最细处内径仅为(1.51±0.49)mm,且血流峰值速度为(143.92±50.40)cm/s;术后超声检查显示左肾静脉受压狭窄处明显扩张,未见高速血流;术后肾门处左肾静脉内径、肾门处左肾静脉血流速度、精索静脉内径较术前均显著改善( P<0.001)。与超声检查结果类似,CTA亦发现术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较术前显著增大[(17.59±4.56)°对(52.27±9.01)°, P<0.001],术前CTA测得左肾静脉受压处内径为(2.09±0.86)mm,术后明显扩张,肾门处左肾静脉内径治疗后显著减小( P<0.001)。 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有效评估NCS患者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前后的左肾静脉受压情况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一种可靠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腔内治疗双下腔静脉合并左下腔静脉狭窄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50岁,因发现左下肢蚯蚓状可复性团块1年余入院。患者左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伴有左下肢酸胀沉重感、盆腔脏器坠胀感及发作性下腹隐痛不适等。下肢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左股静脉瓣膜反流时间>1.5 s。CT静脉造影(CTV)提示双下腔静脉、左下腔静脉跨越腹主动脉处重度狭窄。左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顺行造影前后位投照显示左下肢深静脉通畅,行Valsalva动作时左股静脉及大隐静脉瓣膜可见反流,造影剂经左髂静脉自可疑左下腔静脉回流。左髂静脉顺行穿刺置管,部分造影剂经盆腔多个粗大侧支循环至右下腔静脉回流(图1)。跨越腹主动脉段左下腔静脉重度狭窄,与CTV检查结果相符合(图2)。静脉测压显示左下腔静脉(跨越腹主动脉段以下)下段静脉压为18 cm水柱,总下腔静脉静脉压约为5.5 cm水柱。诊断为双下腔静脉,左肾静脉上段左下腔静脉重度狭窄。以12 mm×40 mm球囊对左下腔静脉狭窄段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成形后置入14 mm× 120 mm支架,再以14 mm× 40 mm球囊对支架进行后扩张,造影显示狭窄解除,造影剂回流迅速,原粗大盆腔侧支循环基本消失(图3),再次静脉测压显示左下腔静脉(跨越腹主动脉段以下)下段静脉压约为7 cm水柱,总下腔静脉静脉压约为6 cm水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髂动脉狭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呼吸循环和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髂动脉狭窄老年患者行外周血管介入术时呼吸、循环功能和疼痛的影响,为艾司氯胺酮更加合理安全地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40例髂动脉狭窄老年患者,择期行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成型术(PT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男33例、女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静脉给予2 ml生理盐水,艾司氯胺酮组静脉给予艾司氯胺酮0.25 mg/kg,静脉缓慢给药(1 min内给药完毕)。患者入手术室后,动脉血压、心率趋于稳定时,收集两者的数值作为试验基础值(T0)。外科大夫扩张髂动脉狭窄前5 min,两组按试验要求给予静脉麻醉药。扩张髂动脉狭窄前5 min作为T1、前4 min为T2、前3 min为T3、第25 min为T30,以此类推一共记录25 min的血压、心率数值并分析,分别于患者入手术室后(M1)、给药后5 min(M2)、给药后10 min(M3)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扩张髂动脉时采用口述评分法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从扩张髂动脉开始到手术结束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结果:对照组中,与M1时间点比较,M2时PaO 2升高( P=0.003);艾司氯胺酮组中,与M1时间点比较,M2时PaCO 2升高( P=0.011)。在T4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收缩压、舒张压升高( t=2.403、2.119,均 P<0.05);在T3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心率升高( t=0.789, P=0.007);与对照组比较,T6~T15时间点艾司氯胺酮组收缩压降低( t=3.143、2.403、2.272、3.460、2.610、2.568、2.453、2.367、2.282、2.187,均 P<0.05),T8~T16时间点艾司氯胺酮组舒张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80、6.602、2.967、3.243、2.641、3.253、3.114、4.521、2.659,均 P<0.05),T7~T13时间点艾司氯胺酮组心率降低( t=2.246、3.285、3.207、2.752、2.725、2.713、2.473,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髂动脉狭窄患者扩张痛的发生程度降低( χ2=6.140, P=0.030)。艾司氯胺酮组较对照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去甲肾上腺素、艾司洛尔、尼卡地平用量较低( t=3.573、7.883、3.889、6.665, P=0.039、0.001、0.046、0.006)。 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髂动脉狭窄行PTA老年患者的呼吸抑制轻微、对循环的兴奋作用较低,同时可以减轻老年患者扩血管的刺激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效果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效果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1年6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下肢ASO患者182例,其中男126例、女56例,年龄46~93(70.5±10.2)岁。患者术前均行CTA或动脉造影检查,踝肱指数(ABI)为0.15~0.58(0 .38±0.18)。182例患者均行腔内治疗。观察指标:(1)观察182例患者腔内治疗的疗效(血管一期通畅率、治疗后1个月ABI等),以及围手术期心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大截肢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统计182例患者术后12个月动脉再狭窄发生情况。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动脉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Fontaine分期、内科合并症、吸烟史等临床基线资料,以及下肢ASO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病变长度、治疗方式、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时间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 P<0.01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1)18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无大截肢、消化道出血及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术后血管一期通畅率100%,治疗后1个月ABI为0.68±0.25,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15, P<0.001)。(2)182例患者术后12个月发生动脉再狭窄100例,发生率5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下肢ASO病变长度、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吸烟史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69、8.43、9.25, P值均<0.01);而性别、年龄、内科合并症及下肢ASO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度≥3 cm( OR=2.835,95% CI:1.478~5.438)、吸烟( OR=2.776,95% CI:1.460~5.277)是ASO患者腔内治疗后发生动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P值均<0.001),而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 OR=0.220,95% CI:0.084~0.574)是腔内治疗术后预防管腔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结论:采用腔内治疗下肢ASO安全有效;ASO患者病变长度≥3 cm、有吸烟史是影响术后发生动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而术后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是预防管腔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2020年7至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系统Lifestream 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应用于治疗血管疾病的9例病例,年龄39~80(64.3±12.7)岁,均为男性。共应用10枚Lifestream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4枚应用于4例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1枚应用于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过程中髂支补救性重建;5枚应用于4例胸、腹主动脉患者腔内修复中内脏及弓上分支动脉重建,其中植入于肾动脉3枚、2枚分别作为烟囱支架用于左锁骨下动脉和左侧颈总动脉重建。4例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完全覆盖病变,无明显残余狭窄。1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髂支压迫,经植入Lifestream后完全纠正。4例主动脉病例中,均完成分支动脉重建,其中1例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应用者(烟囱)出现少量Ⅰ型内漏,随访1个月后内漏消失。应用Lifestream总体技术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脑梗死、死亡等重大并发症发生;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所有靶血管通畅,无支架移位、断裂、支架内狭窄等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显示Lifestream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适用于多种血管疾病,是安全和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木瓜蛋白酶联合左侧肾动脉狭窄构建腹主动脉瘤模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更加符合腹主动脉瘤(AAA)演变过程的动脉瘤模型。方法:选择体重为2 kg的16只新西兰兔,对其进行编号,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实验组采用"左侧肾动脉狭窄"联合木瓜蛋白酶局部湿敷的方法建模,对照组采用局部生理盐水湿敷。术后分别在第2周和第4周对两组新西兰兔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湿敷段主动脉直径的变化。处死新西兰兔后,对第2周和第4周的主动脉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Verhoeff’s Van Gieson(EVG)染色、Masson、转位蛋白(TSPO)和波形蛋白(Vimentin)染色,以及TSPO、Vimentin、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的免疫荧光染色。利用SPSS和Image J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超声检查显示,实验组的腹主动脉直径随造模进程持续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4±0.05) cm比(0.28±0.02) cm, Z=-2.6, P<0.01]。此外,第4周实验组的动脉直径明显高于第2周实验组[(0.54±0.05) cm比(0.41±0.03) cm, Z=-2.9, 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动脉瘤壁比较对照组,具有弹力纤维断裂、中膜增厚及外膜胶原纤维沉积等表型。第4周实验组的动脉壁与第2周实验组比较,病变程度加重,相反动脉壁活化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下降,且FAP +/α-SMA +的肌成纤维细胞表达明显增高,反映了在动脉瘤进展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现象。 结论:采用"左侧肾动脉狭窄"联合木瓜蛋白酶局部湿敷的方法可以成功构建更符合人AAA演变的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内气道多处外压狭窄合并困难气道患者紧急气管支架置入术的麻醉管理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性,年龄58岁,身高157 cm,体质量47 kg,ASA分级Ⅲ级,因右肺神经内分泌癌10月余,呼吸困难7 h入院。既往史:右肺神经内分泌癌伴淋巴结转移10月余,顺铂+依托泊甙化疗1疗程,因患者无法耐受而未行后续化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差,呼吸急促,吸气相三凹征,听诊可闻及喘鸣音,无创BP 168/125 mmHg(1 mmHg=0.133 kPa),HR 85次/min,未吸氧状态SpO 2 83%。术前1周胸部CT示:右肺上叶前段可见1个大小约0.9 cm×0.7 cm的结节;纵膈内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部分内见坏死,大者位于4组,大小约6.2 cm×4.9 cm,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右头臂静脉、胸段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及其分叉处受压变扁,最窄处约0.3 cm(右主支气管);心包积液。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107次/min,部分导联T波改变。动脉血气分析示:pH值7.49,FiO 2 41%, PaO 2 130 mmHg, PaCO 2 31 mmHg,乳酸浓度1.2 mmol/L。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修订版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分级4级。气道评估:张口度正常,Mallampati分级Ⅲ级,甲颌距5.5 cm,小下颌畸形,上牙和下牙均重叠错位,考虑为困难气道。术前诊断:(1)气管支气管狭窄;(2)呼吸功能衰竭;(3)纵膈继发恶性肿瘤;(4)右肺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癌;(5)心包积液。拟于全身麻醉下行急诊Y型覆膜气管支架置入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结节性多动脉炎致腹腔血肿4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4例结节性多动脉炎(PAN)导致腹腔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4例患者均因为CT发现腹腔血肿,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PAN特征表现:多发动脉瘤、动脉多发狭窄、串珠状改变、血管截断征等;并结合患者的乙型肝炎、高血压病史、肾功能受损、神经痛等;确诊为PAN致腹腔分支动脉瘤破裂导致腹腔血肿。患者经选择性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配合内科治疗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本研究认为PAN患者部分以腹腔血肿来诊;介入栓塞治疗是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栓塞术前CT判断靶血管,介入选择性栓塞配合内科对症处理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