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疼痛管理对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效果、提升患者术后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随着超前镇痛、预防性镇痛等镇痛理念的出现,围手术期全过程疼痛管理和多模式镇痛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最重要的方案。应用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等传统药物进行镇痛仍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以股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关节周围多模式药物混合液注射等为代表的各类局部阻滞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布洛芬超前镇痛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布洛芬超前镇痛对国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4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2例)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例)就诊的82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布洛芬组与对照组各41例,分别于术前15 min口服300 mg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安慰剂。两组患者于术后3 d内均按计划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通过数字评定量表统计患者在拔牙术后30 min、4 h、6 h、8 h、24 h、48 h、72 h的疼痛评分,并记录术后4~6 d额外镇痛药使用量。结果:82例患者均符合试验方案。试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过敏等不良事件。布洛芬组患者术后4、6、8 h的疼痛评分[2.0(1.0,4.0)、2.0(1.0,4.0)、2.0(1.0,4.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3.0,5.0)、5.0(2.5,6.0)、5.00(2.0,6.0)分]( Z=-3.73, P<0.001; Z=-3.38, P<0.001; Z=-2.11, P=0.035)。两组患者术后30 min、24 h、48 h和72 h的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布洛芬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6.8%(11/41)和56.1%(23/41)的患者于术后4~6 d额外服用镇痛药,布洛芬组患者术后额外用药量[0.0(0.0,1.0)粒]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3.0)粒]( Z=-2.81, P=0.005)。 结论:术前15 min口服300 mg布洛芬缓释胶囊,并在术后连续用药3 d的疼痛管理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镇痛药物使用总量。综合考量其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推荐布洛芬作为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一线药物,提升患者诊疗的舒适性是切实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阿片联合隐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低阿片联合隐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1年1—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多模式低阿片镇痛方案组(观察组)和传统镇痛方案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1)超前镇痛:手术前3 d口服塞来昔布200 mg、1次/d,进行认知功能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2)术中镇痛:待假体安装完毕后,选择膝关节周围注入镇痛药(罗哌卡因200 mg、吗啡5 mg、肾上腺素0.25 mg和地塞米松5 mg/100 ml生理盐水,又称"鸡尾酒"溶液);(3)术后镇痛: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隐神经阻滞(0.2%罗哌卡因2 ml/h),并根据康复训练的程度自控调整神经阻滞的药量。对照组:术前及术中无特殊处理,术后采用传统静脉自控镇痛模式(PCIA),配方如下:舒芬太尼(2 μg/kg)+氟比洛芬酯(200~300 mg)+托烷司琼(5~10 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6、12、24、48 h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术后首次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下地时间、术后3、7、14 d的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4 d、1、3、6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术前1 d、术后48 h血浆P物质(SP)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12、24、48 h NRS评分较低( t=27.705,27.532,21.739,25.780,均 P<0.05),术后首次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下地时间较早,术后3、7、14 d膝关节活动度(ROM)较好( t=35.496,43.716,3.766,5.216,6.009,均 P<0.05),术后14 d、1、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较高( t=19.247,32.337,22.651,均 P<0.05),但术后6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血清SP、IL-6浓度分别为(431.0±11.3)ng/L、(11.9±2.7)ng/L,较对照组术后(442.5±15.6)ng/L、(14.4±2.9)ng/L均较低( t=5.362,4.144,均 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住院天数较短( χ2=4.630、 t=3.311, P=0.031、0.002),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多模式低阿片联合隐神经阻滞镇痛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围术期疼痛,提高术后早期下地活动能力,加快术后功能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术前口服布洛芬对种植体植入术后疼痛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术前口服布洛芬的超前镇痛方案对单枚后牙种植体植入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按照纳排标准收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4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2例)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例)就诊的要求植入种植体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配至布洛芬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布洛芬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术前15 min口服300 mg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安慰剂,并在术后3 d内接受相同的镇痛方案。通过数字评定量表(NRS)统计患者术后30 min和4、6、8、24、48、72 h的疼痛评分,并记录术后4~6 d额外镇痛药使用量。结果:研究共入组82例患者,失访脱落7例(对照组4例、布洛芬组3例),共计75例(对照组37例、布洛芬组38例)患者完成试验,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布洛芬组患者术后4、6、8 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0(0.0,2.0)、1.0(0.0,2.0)、1.5(0.0,3.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1.0,3.0)、3.0(1.5,4.0)、2.0(1.0,4.0)分]( Z=-1.99, P=0.047; Z=-3.01, P=0.003; Z=-2.10, P=0.036)。布洛芬组与对照组分别有18.4%(7/38)和27.0%(10/37)的患者于术后4~6 d额外服用镇痛药,两者额外服用镇痛药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79, P=0.373);对照组与布洛芬组术后额外用药量分别为[0.0(0.0,1.0)粒]与[0.0(0.0,0.0)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8, P=0.439)。 结论:布洛芬超前镇痛可有效降低患者种植体植入术后疼痛程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术后疼痛管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舒适治疗作为新质临床理念日益获得接受。疼痛为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且为患者就诊第一关切,是牙槽外科必须面对的临床问题。本文概括了疼痛认知、术后疼痛的影响及临床疼痛分级,探讨术后疼痛管理的意义,归纳临床常用镇痛药物,介绍了舒适治疗与舒适化治疗的理念及技术。笔者提出,牙槽外科要达成舒适治疗首先应解除术后疼痛。术后疼痛不可仅实施临时止痛,而应以围手术期为重点阶段进行术后疼痛管理,在疼痛发生前运用超前镇痛的方案,结合非药物性方法,为患者达到舒适治疗的目标提供基本支撑和保障。本文旨在提示牙槽外科工作中应全面管控术后疼痛,以舒适治疗理念引导、推动相应技术的普及,降低手术对身心的不良影响,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轻松、舒畅、愉悦地接受诊疗及康复的全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前镇痛方案联合综合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方案联合综合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行超前镇痛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方案。干预2 w,对比两组患者的ODI、JOA、VAS评分及焦虑抑郁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OD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超前镇痛方案联合综合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内固定术后患者,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负面情绪,康复效果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年人腹膜后恶性畸胎瘤切除合并3D打印假体植入患者护理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1例成年人腹膜后恶性畸胎瘤切除合并3D打印假体植入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方法:对2020年3月9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例成年人腹膜后恶性畸胎瘤患者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焦虑情绪;做好应用3D打印假体模型进行健康教育可达到良好的术前教育效果;以及超前镇痛及手术前给予多学科团队合作的术前护理模式,制订功能锻炼方案;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给予引流管延续性护理及3D打印假体植入的护理。结果:经过23 d的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出院。结论:应用多学科团队合作术前护理模式可加速成年人腹膜后恶性畸胎瘤切除合并3D打印假体植入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学习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羟考酮超前镇痛方案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评价羟考酮超前镇痛方案对手术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光盘数据库(CBM disc)及维普数据库(VIP)]纳入涉及羟考酮超前镇痛相关的各类型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评价指标包括:术后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I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用RevMan 5.4 和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出文献 13 810 篇,根据纳入标准最终入选 15 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10 项RCT研究进入Meta分析;共入选病例 890 例.与对照组(生理盐水或安慰剂)患者相比,羟考酮超前镇痛组患者术后 8 h/12 h疼痛VIS评分(IV=-1.00,95%CI:-1.21~-0.78,P<0.001)、术后 4h/6h疼痛VIS评分(IV=-1.06,95%CI:-1.50~-0.62,P<0.001)、术后 24h疼痛VIS评分(IV=-0.53,95%CI:-0.86~-0.20,P=0.002)存在显著差异,羟考酮超前镇痛组患者疼痛评分更低;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OR=0.34,95%CI:0.17~0.7,P=0.003)存在显著差异,羟考酮超前镇痛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超前镇痛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实践中,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验证.具有术后患者疼痛更轻,不良反应发生更少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超前镇痛方案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OPG/RANKL信号通路因子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超前镇痛方案对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信号通路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00例,依据镇痛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静脉自控镇痛方案,观察组患者接受地佐辛超前镇痛联合常规性静脉自控镇痛方案.统计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麻醉前、手术前、手术后即刻的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心率),手术前、手术后1 d的应激反应[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手术后即刻,手术后6 h、12 h、1 d的镇静[Ramsay镇静评分(R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镇痛效果,以及手术后1 d、手术后1周的血清OPG、RANKL含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为(59.86±2.54)mL,少于对照组[(110.97±9.41)mL],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3.23±9.82)h、(5.61±0.45)d,均短于对照组[(178.22±9.32)h、(8.01±0.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手术前、手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 d,两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6、PGE2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6、PGE2 水平分别为(5.11±1.47)mg/L、(43.15±7.51)μg/L、(32.52±5.31)ng/L、(138.11±12.68)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42±3.44)mg/L、(87.60±13.56)μg/L、(75.77±21.35)ng/L、(144.60±15.2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后即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6、12、24 h的RSS评分、VAS评分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12、24 h,两组患者的RS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血清O PG、RANKL含量均高于手术后1 d,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O PG、RANKL含量分别为(188.86±21.47)、(108.37±10.43)pg/mL,均高于对照组[(177.75±19.23)、(98.76±8.2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前镇痛方案能够促进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OPG/RANKL信号通路因子表达及患者术后康复,提高镇痛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帕瑞昔布钠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拟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简单二元随机分组,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用0.05 mg·kg-1咪达唑仑+1.0~1.5 mg·kg-1丙泊酚+0.4 μg·kg-1枸橼酸舒芬太尼+0.15 mg·kg-1苯磺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持续泵注超前镇痛方案,诱导后5 min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2组患者超前镇痛效果、术后镇静、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改善指标及应用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及试验组分别入组46例.试验组术后6、12及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2.09±0.72)、(4.17±1.07)和(4.07±1.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61±1.03)、(4.76±1.27)和(4.65±1.11)分,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6 h 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85±0.62)和(2.11±0.73)分,12 h Ramsay 镇静评分分别为(1.41±0.28)和(1.06±0.15)分,24 h 时 Ramsay 镇静评分分别为(1.15±0.18)和(0.64±0.13)分,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对照组T2和T3时刻HR、MAP均显著低于T0和T1时刻(均P<0.05),T2和T3时刻试验组HR、MAP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12 h镇痛成功率分别为82.61%(38例/46例)和63.04%(29例/46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头痛、头晕、恶心,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04%(6例/46例)和8.70%(4例/46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镇痛及镇静效果均有明显提升,能有效延长镇静、镇痛时间,平稳控制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