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甾体类抗炎药不同给药时机对老年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肠系膜牵拉综合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帕瑞昔布钠和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时机对肠系膜牵拉综合征(MTS)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全身麻醉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帕瑞昔布钠肠系膜牵拉(MT)前应用组(P-Pre-MT组)、氟比洛芬酯MT前应用组(F-Pre-MT组)和氟比洛芬酯MTS时应用组(F-Post-MT组),每组25例。P-Pre-MTS和F-Pre-MTS组分别在切皮前30 min和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和氟比洛芬酯50 mg,F-Post-MTS组在MTS出现即刻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对照组组给予生理盐水。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全程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记录MTS的发生率以及MTS患者MT后低血压持续时间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监测四组MTS患者基础、MT即刻(T 0)、后10 min(T 10)、20 min(T 20)、30 min(T 30)、45 min(T 45)和60 min(T 60)的收缩压、心率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 结果:对照组、P-Pre-MT、F-Pre-MT和F-Post-MT四组发生MTS的患者数分别为19、19、0和20例,发生率分别为86%、83%、0%和87%,F-Pre-MT组MT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χ2=35.313, P=0.000),F-Post-MT组MTS患者低血压持续时间和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小于对照组( P=0.007和 P=0.015)。对照组MTS患者MT后不同时间点收缩压和心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7.425和26.318, P=0.000和0.000),而F-Pre-M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140和1.013, P=0.066和0.413)。对照组组MT 10和MT 20收缩压和瑞芬太尼靶浓度低于F-Pre-MT组以及心率快于F-Pre-MT组(均为 P=0.000),F-Post-MT组MT 20收缩压高于和心率慢于对照组组( P=0.002和0.002)。 结论:氟比洛芬酯能预防老年患者开腹手术后MTS的发生,保持MT后血压和心率稳定,在MTS发生时应用能减少低血压持续时间和心率增快的幅度,而帕瑞昔布钠对MTS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的优化策略: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侧腰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联合单侧腰麻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的优化效应。方法:择期拟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57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腰麻组(SA组, n=28)和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侧腰麻组(FICB组, n=29)。SA组患者入室后行单侧腰麻,FICB组患者入室后实施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然后再行单侧腰麻。2组患者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4分;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补救镇痛。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于术前1 d、术后1和3 d时评估患者睡眠功能,PSQI总分≥7分为术后睡眠障碍(POSD),记录POSD的发生情况、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及Barthel日常生活量表评价患者术后3 d恢复情况。于麻醉前、切皮前、术后30 min和术后24 h时测定血糖水平。于术前和术后24 h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褪黑素浓度。 结果:与SA组比较,FICB组患者POSD发生率、术后按压镇痛泵次数、补救镇痛次数、术后谵妄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前血糖浓度和术后24 h时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术后24 h时血浆褪黑素浓度升高( P<0.05)。2组患者术后3 d时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侧腰麻可作为有助于缓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改善术后睡眠,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麻醉优化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方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方式。方法:将300例拟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使用不同的镇痛方案。记录术后第2、4、8和12小时的VAS评分、术后血压、CRP、IL-6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率为66.22%。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各组患者的动态VAS评分逐渐降低,其中B组和C组在术后第2小时和第4小时低于A组( P<0.05)。D、E和F组在术后各时间点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8小时和12小时B组比D组和C组比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和C组与F组相比在术后第12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组间CRP和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术后头晕、恶心和延迟出院人数显著增多( P<0.05)。 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术后帕瑞昔布钠静脉滴注是一种较好的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帕瑞昔布钠术前给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PONV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术前给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术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于术前30 min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术后1 h、6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及PONV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术后1 h[(3.23±0.85)分]、6 h[(2.44±0.76)分]、12 h[(2.37±0.6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06±1.12)分、(3.24±0.95)分、(3.10±1.07)分]( t=4.41、4.92、4.29,均 P < 0.001);COR术后1 h[(287.79±35.46)ng/L]、6 h[(303.55±34.77)ng/L]、12 h[(368.58±31.22)ng/L]、24 h[(397.16±32.60)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37.64±39.52)ng/L、(364.18±36.90)ng/L、(405.56±37.29)ng/L、(455.51±37.81)ng/L]( t=7.02、8.94、5.69、8.74,均 P < 0.05);ACTH水平术后1 h[(59.25±7.63)ng/L]、6 h[(65.27±8.23)ng/L]、12 h[(72.29±7.49)ng/L]、24 h[(83.63±8.57)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4.48±8.06)ng/L、(71.44±8.59)ng/L、(79.79±8.15)ng/L、(90.08±8.26)ng/L]( t=3.52、3.88、5.07、4.05,均 P < 0.05);术后24 h内,观察组PONV发生率[12.50%(7/56)]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16/56)](χ 2=4.43, P < 0.05),术后2 h内[(1.31±0.26)分]、2~6 h[(1.43±0.32)分]、> 6~24 h[(1.46±0.41)分]PONV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0.41)分、(1.83±0.39)分、(1.88±0.44)分]( t=2.12、2.37、2.14,均 P < 0.05)。 结论:帕瑞昔布钠术前给药对LC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其术后应激反应和PONV发生率,减轻PONV程度,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超重患者全麻上肢手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超重患者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行手或腕部、前臂、肘关节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25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0):喙突旁入路组(P组)和锁骨后入路组(R组)。P组和R组在超声引导下以0.2%罗哌卡因30 ml分别行锁骨后入路或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局麻药注射完毕后,每10 min进行1次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评估,持续时间30 min,综合得分≥14分为臂丛神经阻滞成功。阻滞成功后在喉罩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术毕采用舒芬太尼100 μg、曲马多800 mg和托烷司琼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至术后72 h。术后48 h内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12 h。维持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3分时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100 mg补救镇痛。记录臂丛神经阻滞成功情况;记录显像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后72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72 h取除镇痛装置后,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0分为不满意;1分为满意;2分为非常满意)。记录神经损伤、血管穿刺损伤、穿刺部位红肿、渗血、渗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2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97%。与P组比较,R组穿刺次数减少,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 P<0.05),而显像时间、穿刺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补救镇痛率、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患者满意度和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未见感觉神经损伤、血管穿刺损伤、穿刺部位红肿、渗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超重患者上肢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帕瑞昔布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用于治疗脓毒症的效果。研究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7 d两组患者CRP、PCT、IL-6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各指标水平下降更明显( P<0.05),治疗组的28 d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帕瑞昔布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整其微循环和肾功能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镇痛作用的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入选2019年1—1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全麻下开腹胆囊、胆管手术患者50例,按数字表法分为单次ESPB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ESPB联合自控镇痛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自控镇痛组),每组25例。ESPB联合自控镇痛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行0.33%罗哌卡因30 ml单次ESPB。记录痛觉阻滞平面,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追加帕瑞昔布钠例数;记录ESPB相关并发症和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结果:ESPB联合自控镇痛组患者缓解痛觉阻滞范围:T5~T12脊神经支配区域13例,T6~L1脊神经支配区域12例。与自控镇痛组比较,ESPB联合自控镇痛组患者术后4 h、12 h、24 hVAS评分低,(4.2±1.1)分比(1.4±0.6)分、(4.0±0.8)分比(1.8±1.2)分、(3.5±0.9)分比(2.0±1.1)分(均 P<0.01);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追加帕瑞昔布钠例数少[0~24 h分别为(2.5±0.9)次比(9.9±1.5)次、20.0%(5例)比64.0%(16例),( t=10.566、 χ2=9.934,均 P<0.01)]。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短,(20.1±1.9)h比(24.5±2.1)h( t=7.388,均 P<0.01)。未出现呼吸困难、局麻药中毒患者。 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并发症少,可减少术后镇痛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肠道恢复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全麻肾镜碎石术后导尿管源性躁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全麻肾镜碎石术后导尿管源性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04例全麻下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且术后留置导尿管的男性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以及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组(DP组),每组26例。C组患者麻醉诱导后以生理盐水静脉给药,D组患者麻醉诱导后以右美托咪啶静脉给药,P组患者麻醉诱导后以生理盐水+帕瑞昔布钠静脉给药,DP组患者麻醉诱导后以右美托咪定+帕瑞昔布钠静脉给药。观察并记录患者入室时(T 1)、插管时(T 2)、手术开始1 h时(T 3)、手术结束时(T 4)、拔管时(T 5)、拔管后5 min(T 6)及拔管后10 min(T 7)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观察四组术后2、6、12及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评分情况。 结果:DP组T 5、T 6、T 7期间的HR和MAP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P组T 6、T 7期间的HR均较D组、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P组T 6、T 7、术后2、6、12 h的CRBD评分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P组T 6、T 7、术后2 h的CRBD评分较D组、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P组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P组术后2、6 h的VAS评分均较D组、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帕瑞昔布钠可以降低全麻患者肾镜碎石术后恢复期CRB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可以为临床CRBD的治疗提供方案,进一步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帕瑞昔布钠对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及肿瘤微转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40~64岁,体质量指数(BMI)20~30 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20 min、术后12 h静脉注射40 mg注射用帕瑞昔布钠(5 mL生理盐水稀释);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BMI等基线资料,以及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等麻醉药物用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围术期临床指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20 min(T 0)、手术结束(T 1)、术后24 h(T 2)和术后48 h(T 3)4个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各5 mL。荧光PCR技术检测人类肺组织特异性基因(LUNX)阳性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免疫细胞CD3 +、CD4 +、CD8 +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 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BMI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七氟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用量,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组患者组内比较,从T 0到T 3CD3 +、CD4 +、CD8 +、NK细胞占比均逐渐降低,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 314.17、737.45、113.87、57.63, P值均<0.05)。T 0时,2组患者CD3 +、CD4 +、CD8 +、NK细胞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38、-0.93、-0.49、0.91, P值均>0.05);T 1、T 2、T 3 时,对照组CD3 +、CD4 +、CD8 +、NK细胞占比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时, t=2.47、3.41、2.10、2.11;T 2时, t=2.87、3.67、2.17、2.05;T 3时, t=3.78、3.77、3.58、2.08; P值均<0.05)。2组患者T 0、T 1时LUNX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8、0.00, P值均>0.05);观察组T 2、T 3时LUNX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9、7.18, P值均<0.05)。 结论:围术期应用帕瑞昔布钠对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可能会降低患者围术期肿瘤微转移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脂质体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镇痛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脂质体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的镇痛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2023年9月至12月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64例,性别不限,年龄65~85岁,BMI 20~30 kg/m 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6):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阻滞,LB1组、LB2组、LB3组和LB4组分别给予布比卡因脂质体66.5、133.0、199.5和266.0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 ml。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和气管拔管时间。分别于术后4、8、12、24和48 h时,记录静态和动态疼痛数字量表评分(NRS)。NRS≥4分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并记录帕瑞昔布钠使用情况。分别于术后4、8、12、24和48 h时,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估患侧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效果。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时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LB1组相比,LB2组、LB3组和LB4组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气管拔管时间缩短,术后12、24和48 h时静态NRS评分及术后8、12、24和48 h时动态NRS评分降低,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LB2组术后4和8 h时改良Bromage评分升高,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LB3组和LB4组术后4、8、12、24和48 h时改良Bromage评分升高( P<0.05)。与LB2组相比,LB3组和LB4组术后12、24和48 h时改良Bromage评分升高,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 P<0.05)。4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布比卡因脂质体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镇痛的适宜浓度为133 mg/30 m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