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内镜下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谐波造影辅助诊断胰腺癌二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了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例胰腺病变患者,采用超声内镜下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行谐波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检查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结果2例患者均经谐波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显示病灶增强低于周围胰腺组织,呈不均匀低增强,病变轮廓较未增强前明显清晰,胰头区胰管截断,并经穿刺病理证实为腺癌。检查过程中及术后,2例患者均未出现头痛、腹泻或过敏反应等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下射频加热联合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治疗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射频加热(RFH)联合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方法:体外细胞治疗实验采用荧光素酶/红色荧光蛋白/慢病毒转导McA-RH7777细胞,分为4组,每组治疗重复6次:(1)H101+ RFH组:病毒的感染复数(MOI)=0.2,RFH维持在42℃治疗30 min;(2)单纯H101组:MOI=0.2;(3)单纯RFH组:RFH维持在42℃治疗30 min;(4)对照组:生理盐水。选取体重为180~220 g的裸大鼠24只,建立裸大鼠原位肝细胞癌模型,分为4组,每组6只:(1)H101+RFH联合治疗组:超声引导下将RFH电极针穿刺至裸大鼠肝内肿瘤中心,经电极注射端直接输注H101,将RFH递送至肿瘤,温度保持在42℃,持续30 min;(2)H101治疗组:MOI=0.2;(3)RFH治疗组;(4)假手术组。采用荧光显微镜成像来评价体外细胞的生存能力。采用超声成像技术监测肿瘤的大小,比较各组裸大鼠肿瘤体积的变化和病理学改变。结果:治疗后24 h,荧光显微镜下可见H101+RFH组细胞的存活率最低。甲基纤维素定量分析结果显示,H101+RFH组细胞的甲赞相对吸光度低于单纯H101组[(25.00±2.27)%比(69.50±4.53)%]、单纯RFH组[(25.00±2.27)%比(92.83±1.66)%]和对照组[(25.00±2.27)%比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H101+RFH组的凋亡细胞多于单纯H101组[(54.5±3.1)%比(25.2±1.4)%]、单纯RFH组[(54.5±3.1)%比(5.7±0.6)%]和对照组[(54.5±3.1)%比(3.9±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H101+RFH联合治疗组裸大鼠的相对肿瘤体积小于H101治疗组(0.776±0.127比1.312±0.188)、RFH治疗组(0.776±0.127比1.893±0.571)和假手术组(0.776±0.127比1.977±0.5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H101+RFH联合治疗组裸大鼠的凋亡细胞多于H101治疗组[(49.85±4.00%)%比(22.70±0.65)%]、RFH治疗组[(49.85±4.00%)%比(5.36±0.84)%]和假手术组[(49.85±4.00)%比(5.96±0.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超声引导下RFH联合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具有促进肝细胞癌治疗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输尿管-回肠膀胱吻合口狭窄的分型及腔内处理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输尿管-回肠膀胱吻合口狭窄(UAS)的分型及腔内处理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同济医院收治的34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UA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9例。年龄(66.3±7.7)岁。发生UAS时间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14.7±6.5)个月。单侧肾盂积水32例,双侧肾盂积水2例。2例在外院已行肾造瘘。3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其中2例伴发热,先行积水侧肾造瘘和抗感染治疗,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且停用抗生素24 h无发热后再手术。34例术前肾积水(2.7±0.6)cm。本组34例中,5例经术前留置的肾造瘘管注射亚甲蓝,29例用18G穿刺针于超声引导下穿刺肾盂注射亚甲蓝。用输尿管硬镜于回肠膀胱中观察,4例可见亚甲蓝,依亚甲蓝引导寻及狭窄处并置入超滑导丝,其中3例用5 mm输尿管扩张球囊导管扩张,1例用F14软镜鞘扩张,然后留置F6单J管。30例未见亚甲蓝,其中16例顺行经肾造瘘口用输尿管软镜寻及狭窄处,用30 W钬激光切开,然后9例行球囊扩张、7例行软镜鞘扩张后留置F6单J管。14例顺行方法无法寻及狭窄处,根据手术时间、患者情况等决定即刻或二期行双镜联合手术,经肾造瘘口用软镜沿超滑导丝进镜至狭窄处,经回肠膀胱用输尿管硬镜观察,借助超滑导丝抖动和内镜光点寻找狭窄处。10例寻及狭窄处,用30 W钬激光切开,8例行球囊扩张、2例行软镜鞘扩张后留置F6单J管。4例采用双镜联合方法仍无法准确寻及狭窄处(其中1例为双侧狭窄,1侧已解除),继续留置肾造瘘管。本研究成功解除狭窄的定义为输尿管可以置入F6单J管。结果:根据术中所见严重程度将UAS分成4型:Ⅰ型,狭窄处管腔较正常输尿管缩窄>50%,但亚甲蓝可以成股通过;Ⅱ型,针尖样狭窄,仅允许亚甲蓝细丝样通过;Ⅲ型,膜状闭锁,狭窄段长1~3 mm,亚甲蓝无法通过;Ⅳ型,长段狭窄。本组34例中,Ⅰ型4例,采用逆行方法疏通狭窄段;Ⅱ型16例,采用顺行方法疏通狭窄段;Ⅲ型10例,采用双镜联合方法疏通狭窄段;Ⅳ型4例(其中1例为双侧UAS,一侧Ⅲ型,一侧Ⅳ型,计入Ⅳ型),通过上述方法均未成功疏通。本研究34例中,30例成功解除吻合口狭窄,1例双侧梗阻患者单侧吻合口狭窄解除;余3例因为狭窄段过长,腔内手术风险大,其中2例改行肾造瘘,1例改行开放手术。本组手术成功率为88.2%。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4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肾积水加重,肌酐升高(32.5±10.9)μmol/L,需更换单J管;其余26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肾积水(0.9±0.6)cm,较术前(2.6±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3例为分期手术,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1.9±0.6)分,较术前留置肾造瘘管期间(5.2±0.7)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采用逆行、顺行、双镜联合3种腔内处理方法治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UAS的成功率高,可使部分患者避免留置外引流管的不便和开放手术的风险。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用最小的创伤达到治疗狭窄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注射术治疗胰岛素瘤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7年6月—2021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共11例胰岛素瘤患者接受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注射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injection,EUS-FNI)治疗。所有患者EUS-FNI治疗后中位随访45个月(12~60个月),6例患者仅1次治疗即可获得临床症状缓解,4例患者2次治疗症状缓解,仅1例患者需要2次以上治疗。以上结果初步显示EUS-FNI治疗胰岛素瘤可获得较好的中长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面部注射不明药物致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面部注射不明药物导致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局部组织损伤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注射不明药物("溶骨针")导致面部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集感染部位分泌物行涂片检查,并行超声、CT、MRI及其他相关检查。在内镜辅助和B超引导下对感染部位进行外科清创术,术中可见感染侵及面部浅表肌腱膜系统,甚至深层肌肉及骨组织,彻底清除坏死、变性组织,将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切除的组织送病理学检查,行HE染色。清创术后伤口不缝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进行治疗,以50 ml生理盐水+阿米卡星10万U冲洗腔内,待创面完全新鲜、分泌物培养阴性后再缝合。药物治疗:首先根据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抗酸杆菌阳性),经验性应用头孢西丁或阿米卡星注射液,经细菌培养确诊后加用口服克拉霉素及米诺环素治疗,并口服双环醇片保护肝功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住院期间静脉滴注头孢西丁或阿米卡星注射液;出院后继续口服克拉霉素或米诺环素及双环醇片3~6个月,每2周复查1次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定期门诊复查,观察伤口是否有感染复发及颌面部外观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男1例,女9例,年龄19~28岁,平均25.3岁,临床表现为颧部、颊部、眼周或颞前局部红肿,皮温不高,皮肤破溃,有脓性分泌物,扪之有硬结。CT及MRI显示,面部软组织有不同程度肿胀、积液,局部结构层次及骨质被破坏;分泌物培养结果均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对米诺环素、头孢西丁、阿米卡星敏感;HE染色示组织有渗出、增生和坏死性病变,有慢性化脓性炎症和混合性肉芽肿病变。10例患者住院治疗12~28 d,面部感染得到很好控制,创面愈合良好,经6个月随访,面部均无感染复发,外观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面部注射不明药物导致脓肿分枝杆菌感染后局部组织损伤存在多层次、多窦道、骨质破坏等特征;治疗时以外科清创术为基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脓肿分枝杆菌敏感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的药物,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内镜弹性成像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注射术治疗胰岛素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弹性成像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注射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injection,EUS-FNI)治疗胰岛素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1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确诊为胰岛素瘤且行EUS-FNI治疗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行超声内镜弹性成像检查。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最低血糖、同步胰岛素、同步C肽、弹性成像颜色模式、弹性评分、a-弹性值、应变比等数据变化。结果:21例患者中男5例、女16例,共计24处病灶,瘤体内共注射39次,8例为单次注射,13例为重复注射。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最低血糖不同程度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1.95,3.82)mmol/L比1.50(1.00,2.00)mmol/L, Z=-4.278, P<0.001],同步胰岛素[96.69(44.80,249.30)pmol/L比159.10(100.30,373.70)pmol/L, Z=-1.445, P=0.148]、C肽[3.56(2.98,8.05)ng/mL比6.16(3.74,11.47)ng/mL, Z=-1.825, P=0.068]水平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16例行弹性成像检查,弹性评分为2.00(2.00,3.00),术后15例行弹性成像检查,弹性评分为5.00(5.00,5.00)。15例记录了术前a-弹性值,为0.16(0.08,0.30),12例记录了术后a-弹性值,为0.07(0.05,0.18)。14例记录了术前弹性应变比,为2.28(1.67,4.38),12例记录了术后弹性应变比,为5.16(2.08,8.17)。与术前比较,术后弹性评分增大( Z=-4.694, P<0.001),a-弹性减小( Z=-2.099, P=0.036),应变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492, P=0.136)。术后胰岛素瘤病灶变硬,弹性成像颜色模式由以绿色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蓝色为主。21例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腹痛、发热、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EUS-FNI治疗胰岛素瘤安全有效。超声内镜弹性成像作为该手术疗效评估的一种新手段,可评估病灶消融程度,指导注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致胃静脉曲张出血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告了1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胃静脉曲张出血。该患者以黑便为首发表现,行胃镜检查示胃静脉曲张出血,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内包块穿刺活检术证实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伴肝转移,经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后出血停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抽吸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肝囊肿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穿刺抽吸联合硬化剂注射术对肝囊肿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020年6 月—2022 年6 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肝囊肿患者90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依次行硬化剂注射术或者EUS引导下穿刺抽吸联合硬化剂注射术,观察 48 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7d血生化指标及炎因子水平,分析两组治疗后 12 周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两组治疗后48 周肝囊肿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2 周末总有效率为 95.56%,高于对照组的 82.22%(P<0.05).两组治疗后 7 d ALT、AST、ALP及 TBil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 7d血清CRP、TNF-α和 IL-1β水平分别为(53.83±6.24)mg/L、(260.80±18.40)ng/L 和(91.04±5.10)ng/L,显著低于对照组[(56.67±5.96)mg/L、(268.92±16.93)ng/L和(93.22±4.87)ng/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 17.78%(P<0.05).观察组治疗后 48 周末肝囊肿复发率为 2.27%,低于对照组的 17.95%(P<0.05).结论 相较于硬化剂注射术,EUS引导下穿刺抽吸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肝囊肿临床疗效更为确切,可缓解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及复发,对患者肝功能并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对深部肝脏病变的诊治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广泛用于胰腺、胆道、腹腔肿大淋巴结、消化道管壁肿瘤的诊断,而对深部肝脏病变的诊治国内报道较少. EUS-FNA能安全有效地获得病理学资料,是经皮肝穿刺活检的重要补充;以EUS-FNA为基础的EUS引导下细针注射术( EUS-guided fine needle injection, EUS-FNI)对于深部肝囊肿及脓肿也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结合目前现状,本文对EUS-FNA在深部肝脏病变的诊治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诊治纵隔囊肿8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纵隔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疾病种类复杂,其多为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所致,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如前纵隔囊性病变:胸腺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心包囊肿,肿瘤囊性变(如胸腺瘤,何杰金氏病,生殖细胞肿瘤,纵隔癌,淋巴结转移,神经根肿瘤中可发生囊性变性,特别是放疗或化疗后CT表现为混合性实性和囊性成分);中后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食管囊肿、胰腺假性囊肿,胸导管囊肿等.淋巴管囊肿可见于纵隔的任何部位.纵隔囊肿中以支气管源性囊肿最为常见,占纵隔囊肿的50%-60%.据相关文献报道,纵隔囊肿约占纵隔肿瘤17.8%,在纵隔囊肿的人群中约47.9%并未表现出相关症状.过去为明确病变性质常采用胸廓切开术、电视胸腔镜下肿物切除术、纵隔镜下肿物切除术、经皮肺穿等方法.但其诊疗方法存在创伤大、风险高,诊治费用昂贵等缺点.为了找到更安全有效的明确诊疗纵隔囊肿的方法,我院对8例胸部影像学考虑纵隔囊肿,且存在临床症状的患者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术后送检囊内液体行细胞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并向囊内注射无水乙醇行硬化治疗,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