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频消融联合Hassab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Hassab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北京地坛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射频消融联合Hassab术组和肝切除联合Hassab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输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以及两组患者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结果:共53例患者纳入研究。射频消融联合Hassab术组3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6.3(27.0~64.0)岁;肝切除联合Hassab术组23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4.7(33.0~59.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术前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记物)以及Child-Pugh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射频消融联合Hassab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肝切除联合Hassab术组[(401.67±183.12)ml比(552.17±333.8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是否输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肝切除联合Hassab术组的术后严重并发症(Clavein-Dindo分级≥IIIb)发生率为47.8%(11/23),高于射频消融联合Hassab术组的2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射频消融联合Hassab术组患者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8%、49.9%、33.2%,肝切除联合Hassab术组患者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0%、58.2%、43.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射频消融联合Hassab术组患者术后1、3、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9.2%、38.8%和21.6%,肝切除联合Hassab术组患者术后1、3、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6.4%、41.7%和27.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射频消融联合Hassab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门静脉高压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治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门静脉高压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oPH)是门静脉高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引起肺血管收缩、重构,其特征为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是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的重要类型之一,PoPH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代谢有关。PoPH患者生存时间短,预后差。目前PoPH治疗手段有限,主要包括原发病治疗、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肝移植可作为一项治疗手段。本文就PoPH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现状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PoPH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建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治疗方式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手术后恢复良好且2年内未再复发的136例患者资料,运用机器学习随机森林算法建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方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血肌酐、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年龄是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且机器学习建立的预测模型精确度高。该模型为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入临床工作有一定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国肝硬化患者约700万,门静脉高压是影响肝硬化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严重程度决定了肝硬化并发症(如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随着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肝病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瞬时弹性成像、点剪切波弹性成像、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均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无创评估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目前超声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尚无统一的技术操作规范和参考阈值标准。因此,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CHESS)联合发起并组织我国超声医学、肝病学、消化病学等多学科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我国临床实践形成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化不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检查流程,标准化肝硬度和脾硬度在代偿期进展性慢性肝病、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避免胃镜筛查、门静脉高压危险分层以及个体化管理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经门静脉属支及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测定门静脉压力梯度的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对28例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患者测定门静脉压力梯度及其对普萘洛尔的反应性。结果表明,术后第3天患者门静脉压力梯度基线压力平均为(15.1±11.2)mmHg。对普萘洛尔有反应者15例,剂量增至100 mg/d仍无反应者13例。患者对普萘洛尔的降压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并存在量效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专家共识(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通过介入途径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肝内分流道(图1),旨在降低门静脉压力 [1]。从TIPS成功治疗第1例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开始 [2],经过30余年的探索和改进(图1),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先天性门体分流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门体分流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及心内科的20例先天性门体分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5例。肝外门体分流9例,肝内门体分流9例,肝外合并肝内门体分流2例。4例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例合并肝脏良性肿瘤。治疗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手术结扎、介入与手术结合以及肝移植。分析患儿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的临床数据。结果:介入封堵分流以及手术结扎共14例,肝移植手术6例。9例肝外门体分流中,门腔分流6例,门-左肾静脉分流2例,肠系膜下静脉与髂内静脉分流1例。其中,6例一次手术结扎,2例延迟分次结扎,1例肝移植。9例肝内门体分流中,单纯封堵3例,手术结扎2例,手术加封堵1例,肝移植3例。2例肝外合并肝内门体分流均行肝移植。所有患儿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1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脑出血。随访2~82个月,没有死亡病例,患儿生长发育较好。结论:儿童先天性门体分流应按个体化方案进行治疗,血管介入治疗为首选方式,手术结扎也是重要手段,特殊病例最终需要肝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心肺复苏技术治疗非ICU环境下难治性心脏骤停的不良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CPR)技术在抢救心脏骤停经常规心肺复苏未恢复自主循环患儿的临床不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例院内不同场所发生的难治性心脏骤停患儿ECPR治疗的临床资料及不良预后,并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儿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9岁、3岁3个月、2岁6个月。病例1、3患儿均以发热、呕吐起病,既往体健,无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心脏骤停。病例2患儿既往有肝外型门静脉-体静脉异位引流病史,堵闭术后出现急性门静脉高压综合征,再次取出堵闭塞时出现心脏骤停。3例患儿经常规心肺复苏均未恢复自主循环,后行ECPR治疗,但ECPR治疗下3例患儿预后不佳,出现脑功能障碍、严重渗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论:非ICU环境下的ECPR受多种环境因素、设备及人员限制的影响。目前国内报道的儿童ECPR生存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要点与难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因多样,病情复杂,术后结石易残留和复发,目前仍为外科治疗难点。笔者从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因、手术时机、术前影像学和全身重要脏器的精确评估、术中技术注意要点、微创技术和内镜手段应用进展、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策略、围肝门外科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及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探讨该病外科治疗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难点,以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开展门脉高压临床研究与多学科团队处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规范化处理是完成2030年消灭乙肝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处理门脉高压相关临床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无创门脉压力预测模型的建立是临床的迫切需求,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处理需要真实世界临床证据,处理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指南亟需来自中国人群的数据验证。设计合理的高质量门脉高压临床研究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可信证据,促进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相关诊治决策的精准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