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方法在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矫正低度角膜逆规散光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白内障摘除术中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IOL)、飞秒激光松解与手术刀松解3种方法矫正低度角膜逆规散光的临床效果和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确诊的白内障合并低度角膜逆规散光的患者120例(120只眼),按照患者意愿分为3个组,即散光矫正型IOL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散光矫正型IOL植入术)、飞秒激光松解组(白内障摘除术中采用飞秒激光行周边透明角膜松解)、手工松解组(白内障摘除术中采用手术刀行角膜缘松解),每组40例(40只眼)。于术前测量裸眼远视力和角膜散光,术后3个月和1年测量裸眼远视力(U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DVA)、全眼残余散光、角膜散光、全眼高阶像差、调制传递函数。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20例患者中100例完成随访,其中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66.48±6.20)岁;失访率16.7%。3个组间性别分布、年龄、术前角膜散光、术前裸眼远视力和IOL球镜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个组术后3个月及1年UDVA分别优于术前UD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5.18,5.04,4.98,4.99,4.90,4.89;均 P<0.001)。术后3个月及1年,3个组患者全眼残余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30.69,31.23,均 P<0.001);两两比较,散光矫正型IOL组术后3个月全眼残余散光小于另外2个组,术后1年的全眼残余散光为0.25(0.00,0.50)D,也小于飞秒激光松解组的0.50(0.50,0.75)D和手工松解组的0.75(0.50,0.7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71,-5.18,-3.94,-5.15,均 P<0.001)。术后3个月,术后1年3个组总高阶像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36.30,34.38,均 P<0.001);两两比较,散光矫正型IOL组HOA值高于与另外2个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5.01,4.73,5.31,5.27,均 P<0.001)。术后3个月,术后1年3个组调制传递函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30.02,29.92,均 P<0.001);其中飞秒激光松解组调制传递函数值高于与另外2个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4.61,4.67,4.66,4.69,均 P<0.001)。 结论:3种方法均可以有效矫正低度角膜逆规散光,散光矫正型IOL植入术后全眼残余散光小、效果稳定,飞秒激光松解后的全眼高阶像差低、视觉质量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创外科多自由度柔性超声手术刀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超声手术刀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高效精准的能量器械,具有同时切割止血、较小热损伤、几乎无烟雾、自净能力强等优势,但是由于现有超声手术刀结构的约束,其运动自由度少,限制了其应用在机器人操作中的灵活性.经过科研人员在结构方面的不断优化和改进,在原有刚性超声手术刀的基础上,加入柔性结构,衍生出更加灵活的多自由度柔性超声手术刀.本文综述了刚性超声手术刀的发展以及柔性超声手术刀现有的设计方案,对于刚性超声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的轻便以及工作性能的提高,对于柔性超声刀的设计分为将微型化的超声换能器放置在手柄端和放置在执行末端两类,分别分析这2种设计方案的具体结构,并讨论其优势和局限性.最后,对微创外科多自由度柔性超声刀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超声刀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超声刀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1-12月在作者医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21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刀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刀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不良反应的差异.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将患者分为损伤组(n=18)和未损伤组(n=19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24 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以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喉返神经未损伤组患者操作原则更多采用是精细化被膜解剖法,更多采用自喉返神经解剖三角的分离方式,手术范围更保守(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非精细化被膜解剖法、自甲状腺下角分离、手术范围广泛均是造成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声刀在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对于喉返神经损伤较小,在术中非精细化被膜解剖法、自甲状腺下角分离、手术范围广泛是造成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超声手术刀振动频率优化选择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超声手术刀被广泛应用于腔镜以及开腹手术中,替代部分传统手术器械包括电刀等,完成软组织的切割止血.相较于传统手术器械,超声手术刀具有切割凝闭一体化、切割时间短、热损伤小、手术烟雾少等优势.目前国内厂家的外超声手术刀一般工作频率选择在55.5 kHz,但是关于该工作频率选择的理论研究基本没有相关报告.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定性的分析了超声手术刀的振动频率对超声手术刀的切割速度与凝固止血的影响,然后实际设计了不同振动频率的超声手术刀系统,并通过动物实验对相关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超声手术刀切割速度先加快后减慢,同时其对软组织的凝固止血效果越好.综合超声手术刀切割速度与凝固止血两方面性能优化,超声手术刀振动频率应选择为55.5 kHz.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智能外科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常来说,外科学历史研究认为19世纪50年代出现的外科消毒法和麻醉技术标志着现代外科学的诞生¨].这一时代,外科医师使用的工具主要是传统的手术刀、止血钳等.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电气时代”的到来,以高频电刀为代表的电外科设备开始在手术中崭露头角,电外科设备可以完成很多传统的手术器械无法完成的操作[2].在随后的50年中,电外科设备越来越安全可靠、操作越来越简便、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至20世纪80年代,电视腔镜的问世标志着微创外科的诞生,外科开始进入“信息时代”[3-4].微创手术对人体器官的损伤要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小得多.20世纪80年代,多元化的能量外科设备,像超声刀、Ligasure等都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到了20世纪90年代,Da Vinci手术系统的出现整合了这个时代的发展成果,外科医师可以通过放大的三维成像技术对手术野进行观察,并在操作台上通过机械臂实施手术操作.可以说,Da Vinci手术系统代表了目前外科发展的最高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术前评估及精准定位在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良性包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超声术前评估及精准定位在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良性包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的52例乳腺多发良性包块患者(共156个病灶),其中经超声术前评估及精准定位后行超声引导下乳腺包块旋切手术的患者26例(78个病灶,研究组),仅经常规超声检查后行超声引导下乳腺包块旋切手术的患者26例(78个病灶,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旋切时间、旋切刀数及术中出血率.结果 两组患者所有包块均被完整切除.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9.88±5.73)min vs.(30.38±9.27)min],旋切刀数显著少于对照组(14.54±6.35 vs.21.81±9.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15、-3.254,均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率[7.7%(2/26)]明显低于对照组[38.5%(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3,P<0.05).结论 超声术前评估及乳腺包块精准定位联合术中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包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刀数,降低术中出血率,可作为乳腺良性多发包块快速、微创治疗的重要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超声手术刀电源控制电路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自主研制一款超声手术刀电源控制系统, 以减少能量的消耗, 维持手术刀的正常温度.方法:对超声换能器在谐振附近的等效电路建立模型, 并设计基于数字信号处理 (DSP) 的超声手术刀的硬件控制系统.结果:经对电源控制系统的电路和工作性能测试, 生成的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值等参数, 能够及时调整电源的频率, 并达到预期的功能指标, 使超声手术刀工作在谐振状态.结论:以DSP为核心设计的超声手术刀电源控制系统, 测试指标均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 能够使系统在谐振状态下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状腺手术中手术刀和超声刀联合应用解剖Berry韧带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手术刀和超声刀联合应用在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Berry韧带解剖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7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腔镜辅助单侧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Berry韧带解剖分为单纯应用超声刀组(A组)与联合应用手术刀和超声刀组(B组)各31例,比较2组术后嗓音障碍指数评分、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手术时间、Berry韧带解剖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A组明显多于B组[25.8%(8/31)vs.3.2%(1/31),χ2=4.679,P=0.031],Berry韧带解剖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中位数5.0(2~10)min vs.7.0(1~16)min,Z=-2.346,P=0.019].2组手术时间[(63.5±11.6)min vs.(66.2±15.4)min,t=0.773,P=0.442]、术中出血量[(12.9±7.8)ml vs.(13.5±5.7)ml,t=0.372,P=0.711]、术后引流量[(46.9±19.3)ml vs.(41.9±16.5)ml,t=-1.097,P=0.277]、术后3天嗓音障碍指数评分[2.0(0~20)vs.2.0(0~13),Z=-0.661,P=0.509]和清扫淋巴结数目[6.0(3~18)vs.6.0(2~18),Z=-1.276,P=0.202]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腔镜辅助甲状腺叶切除术中联合应用手术刀和超声刀解剖Berry韧带能够减少喉返神经热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保留乳头乳腺全切除术并下腹壁游离真皮脂肪瓣Ⅰ期乳房重建术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39岁,未孕.患者一周前超声发现右乳7点及10点肿块,行局麻下肿块切除.术后病理:右乳低级别乳头状导管原位癌,大小分别为1 cm×1 cm和0.8 cm ×0.6 cm(T1 N0 M0);瘤细胞呈乳头状、ER 50%、PR 50%、HER2(-)、Ki-67 5%.为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7年2月收治入院.腋窝超声:未见肿大淋巴结,肺部CT、肝脏B超、骨扫描等未见异常.患者要求保留乳房外形,但肿瘤多灶性,乳房体积小,不适合保乳手术.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为阴性;行“保留乳头乳晕的右乳皮下腺体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下腹壁游离真皮脂肪瓣重建术”.手术过程:切除右侧腺体(保留乳头乳晕):手术刀仔细游离皮瓣,内侧达胸骨旁,上达右侧锁骨下,下达腹直肌前鞘,外达背阔肌前缘,完整切除右侧腺体及胸大肌筋膜.切除腺体8 cm×7 cm×2.5 cm.切除乳晕基底部组织切缘送冰冻切片,见扩张导管,未见癌组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刀与普通电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比较超声刀(UHS)与普通电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1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刀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应用UHS)和对照组(普通电刀),每组各5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腋窝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总量、引流时间、检出淋巴结数目、住院时间,手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患侧腋部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疼痛、麻木发生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时间、腋窝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总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出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侧腋部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肤感觉异常、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瘢痕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6/58)低于对照组的27.59%(16/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09,P=0.018<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中应用UHS较普通电刀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引流量、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