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超声在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至关重要,肠内营养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但在肠内营养过程中,患者易发生喂养不耐受(FI),会造成多种不良结局。本文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期间管理FI的现有方法与使用重症超声辅助置管、评估胃残余量、胃动力指数和肠道功能等新技术管理方法的比较进行综述。总结出重症超声在危重症患者FI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早期预防、评估和管理FI提出新技术和新手段,为临床减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经口喂养在婴儿一期肠吻合术后的应用——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喂养(early oral feeding,EOF)应用于婴儿一期肠吻合术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期间,全国51家小儿外科中心555例行一期肠吻合婴儿的病历信息,根据初始经口喂养时间是否超过48 h,分为EOF组(116例,术后48 h内经口喂养)和传统喂养(traditional oral feeding,TOF)组(439例,术后48 h后经口喂养),将两组患儿按疾病分布、吻合口部位、性别、是否微创手术、手术年龄及手术体重进行倾向性评分1∶2匹配,最终分别有109例EOF组和200例TOF组患儿成功配对,比较配对后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恢复指标差异。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EOF组总体并发症及呕吐发生率高于TOF组(20.2%比11.0%, χ2=4.87, P=0.027;9.2%比2.0%, χ2=6.82, P=0.009),两组在腹胀、腹泻、血便、吻合口漏方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因并发症而导致的暂停喂养率在EOF组和TO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OF组的完全静脉营养时间、静脉营养总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TOF组显著减少[2.0(1.0,2.5)d比5.0(3.0,6.0)d, Z=-10.17, P<0.001;6(5,8)d比9(6,13)d, Z=-5.05, P<0.001;10(7,14)d比14(10,17)d, Z=-5.62, P<0.001];两组患儿在体重变化、白蛋白变化及前白蛋白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婴儿一期肠吻合术后进行EOF虽增加总体及呕吐并发症发生,但不增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而且可减少静脉营养使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口腔初乳涂抹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免疫保护作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口腔初乳涂抹(oropharyngeal administration of colostrum, OAC)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非盲试验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间在生后24 h内收住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出生体重≤1 500 g且胎龄≤32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生后48 h内开始分别给予OAC(0.4 ml母乳涂抹口腔,每3小时一次,每天8次)或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直至生后10 d。主要结局指标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和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 LOS)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达完全肠内喂养日龄、达完全经口喂养日龄、体重增长速率、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通气时间、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如动脉导管未闭、Ⅲ级及以上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不良反应为口腔黏膜破损。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及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207例,排除7例,5例退出研究,最终纳入195例,其中对照组97例,干预组98例。(1)主要结局指标:干预组Ⅱ期及以上NEC以及LOS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1%(3/98)与10.3%(10/97), χ2=4.116, P=0.042;4.1%(4/98)与13.4%(13/97), χ2=5.322, P=0.021]。(2)次要结局指标:干预组达完全肠内喂养日龄较对照组小[22.0 d(16.0~29.0 d)与25.0 d(19.0~40.0 d), Z=3 814.000, P=0.017],Ⅲ级及以上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1/98)与7.2%(7/97),Fisher精确概率法, P=0.035]。2组间其他次要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干预组内超低出生体重儿与对照组内超低出生体重儿相比,LOS发生率降低(0/13与3/7, P=0.031),达完全肠内喂养日龄较小[36.0 d(31.0~42.0 d)与46.0 d(42.0~71.0 d), Z=13.500, P=0.008],其他结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2组均未观察到口腔黏膜破损发生。 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给予OAC可以降低NEC、LOS和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并缩短达完全肠内喂养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胎龄22周超未成熟儿3例成功救治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胎龄<23周超未成熟儿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救治的胎龄<23周超未成熟儿,总结救治经验。结果:共纳入3例胎龄22周超未成熟儿,男2例,女1例,出生体重450~498 g,住院时间112~126 d,经过早期“温和”管理策略、呼吸管理、抗感染、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以及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均脱氧出院,经口喂养吸吮好,随访无神经系统后遗症表现。结论:对各器官发育极不成熟的胎龄<23周超未成熟儿,早期“温和”管理是救治成功及良好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喂养流程的早期肠内营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重症营养喂养流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AECOPD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行常规早期肠内营养(EN),B组根据重症营养喂养流程实施早期E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后2周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心肺功能变化,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结果:营养支持2周后,B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增加幅度分别为(9.91±0.60)g/L、(7.6±0.58)g/L、(30.07±4.65)mg/L、(15.43±1.18)g/L明显高于A组(5.69±0.80)g/L、(4.20±0.47)g/L、(15.97±3.05)mg/L、(6.70±0.49)g/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血浆乳酸(LA)降低幅度分别为(39.07±5.55)mg/L、(1.24±0.22)ng/L、(1.11±0.13)mmol/L明显高于A组(18.94±3.18)mg/L、(0.58±0.17)ng/L、(0.70±0.09)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后2周N端-型脑尿肽前体(Nt-proBNP)、射血分数(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及拔除气管插管后24 h血氧分压(PaO 2)、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PaO 2)/吸入氧分数(FiO 2))升高幅度分别为(25.17±1.71)mmHg、(231.53±5.39)%明显高于A组(12.17±1.59)mmHg、(164.60±5.66)%,B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降低幅度(25.26±1.66)mmHg明显高于A组(20.11±1.08)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天数分别为(10.17±0.46)d、(15.70±0.23)d低于A组(12.30± 0.64)、(17.93±0.52)d,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常规早期肠内喂养相比,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基于重症患者喂养流程的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减轻炎性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免疫型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肺部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早期免疫型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Gln)肠外营养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70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联合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肠内营养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联合组在肠内营养组的基础上给予Gln。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CD 8+、CD 3+、CD 4+/CD 8+、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联合组治疗后SaO 2、PaO 2水平高于肠内营养组,PaCO 2水平低于肠内营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治疗后CD 3+、CD 4+/CD 8+水平高于肠内营养组[(62.37 ± 6.15)%比(59.35 ± 5.24)%、1.50 ± 0.18比1.12 ± 0.11],CD 8+水平低于肠内营养组[(33.15 ± 6.11)%比(37.72 ± 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治疗后PCT、hs-CRP及TNF-α水平低于肠内营养组[(3.83 ± 0.82)μg/L比(6.47 ± 1.34)μg/L、(6.92 ± 1.25)mg/L比(12.72 ± 3.83)mg/L,(92.35 ± 13.05)ng/L比(125.26 ± 18.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肠内营养组[88.57%(31/35)比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185, P<0.05)。 结论:早期免疫型肠内营养联合Gln肠外营养对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控制感染情况,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采用CiteSpace对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营养研究现状与热点的国内外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外文献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关于临床营养方面研究的现状,探讨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为我国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Web of Science两大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营养相关的研究,利用CiteSpace 5.6.R5软件对作者、国家、机构、研究热点、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163篇、英文文献1 809篇,国内外发文量整体成增长趋势;发文量最多的是美国,中国位于第7位;国内发文机构主要是医院类机构,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为首;国外主要是大学类机构,美国哈佛大学发文量最多。国内的热点问题主要是营养风险、营养支持、营养素研究等,热点人群是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婴幼儿、儿童等,研究前沿是早期肠内营养、预后、喂养不耐受;国外主要是流行病学研究、营养支持、营养不良、风险因素、营养治疗、能量代谢、肥胖、临床结局等,热点人群是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新生儿、婴幼儿、儿童、心脏移植术后等特殊人群等,研究前沿是队列研究、超重。结论:先天性心脏病营养领域的发文量逐年增加,得到越来越多学者重视和关注,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热点主题存在差异,建议国内学者加强机构间的合作交流,结合国内CHD营养的研究优势,加强对CHD营养的流行病学研究和CHD重点人群的营养管理,进一步促进该研究领域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预防中液体和营养管理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极/超早产儿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患儿的近远期预后有不利影响。营养失衡是B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充足的营养在BPD高危儿肺发育和修复中起关键作用,优化营养管理能改善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并能降低BPD的发病率。本文将从BPD高危儿液体量,能量,早期肠外、肠内营养管理等方面作一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康复进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SHI)患者营养状态、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12例SH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早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超早期组接受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手术后6 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手术后24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如血清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TLC)、转铁蛋白(TF)、氮平衡(NB)水平以及肛门排便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并评估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b、TP、WBC、TLC、TF、NB水平均高于护理前,超早期组患者的血清Hb、TP、WBC、TLC、N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超早期组患者的肛门排便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超早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多器官损害、反复消化道出血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可以改善SHI患者的营养水平,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不同时机开始肠内营养对SAP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48 h内开始肠内营养的SAP患者经口进食、腹痛缓解、鼻空肠管拔除时间,血尿素氮、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胰腺坏死物积聚、胰周液体积聚、全身性炎症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或穿刺引流率等指标均优于48~72 h开始肠内营养患者。表明SAP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症状缓解和康复加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