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结合阔筋膜移植修复手或足复合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结合阔筋膜移植修复手或足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7月-2023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骨科显微修复与重建病区采用ALTPF结合阔筋膜移植修复手、足复合组织缺损患者9例,其中男2例,女7例,年龄4~65岁,平均28.1岁,手背创面3例伴6指指伸肌腱缺损;足背创面5例伴10趾趾伸肌腱和1条胫前肌腱缺损;踝后创面1例伴跟腱缺损。软组织缺损范围8.0 cm×6.0 cm~15.0 cm×10.0 cm,肌腱(跟腱)缺损长度6.0~13.0 cm。术前使用多普勒超声定位股前外侧区域穿支分布情况,结合创面特点设计、切取ALTPF,切取适当大小的ALTPF(9.0 cm×6.5 cm~18.0 cm×7.5 cm)和阔筋膜(1.5 cm×8.0 cm~4.5 cm×15.0 cm)修复创面,阔筋膜桥接修复缺损的伸肌腱和跟腱。9例阔筋膜供区和8例皮瓣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1例皮瓣供区于同侧髂腹股沟区取皮植皮。出院后通过门诊、微信、上门等方式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和并发症,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部功能,依据足踝关节活动范围和运动功能Mazur评分标准评定足踝部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且临床资料完整,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3.4个月。9例ALTPF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8例皮瓣供区仅留线形瘢痕,1例植皮处轻度片状瘢痕。皮瓣质地、色泽与周围组织相近,厚度适宜,均未行皮瓣修薄整形术。末次随访时,3例手部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例,良1例;6例足踝部功能依据足踝关节活动范围和运动功能Mazur评分标准评定,优4例,良2例。结论:ALTPF结合阔筋膜移植修复手、足复合组织缺损,一个供区同时满足两种组织需求,供区损伤小、受区精准修复,避免分期手术,较为实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带肌腱的足背复合皮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及重建伸指功能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1年6月,酒泉市中医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对1例手背软组织缺损伴伸肌腱缺损的患者急诊清创后,择期行带肌腱的游离足背复合皮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并重建伸指功能,同时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移植修复足背皮瓣供区。术后1个月,皮瓣成活良好,左手伤口、足背皮瓣及ALTF供区伤口一期愈合。术后2年随访,皮瓣外观满意,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一致;TPD恢复至10~15 mm;左手各指屈、伸功能良好,左手虎口张开功能良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为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LTPF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儿童足背复合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儿童足背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采用ALTPF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儿童足背复合组织缺损7例,患儿年龄4~9岁。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0 cm×12.0 cm~8.5 cm×16.0 cm,其中创面累及踝关节4例。合并趾长伸肌腱缺损3条2例、4条4例、5条1例,缺损长度5~12 cm。急诊清创后行VSD处理或人工真皮覆盖创面7~14 d,创面清洁后一期进行修复重建。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外形及足趾功能。结果: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于术后4~11个月行皮瓣修薄与肌腱松解术。术后定期随访4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皮瓣外形优良,足趾远侧趾骨间关节伸展范围(50±5)°~0°,供区均无功能和感觉障碍。结论:应用ALTPF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儿童足背复合组织缺损,可将供区损害控制到最低,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重建腕部、手指、踝部、足趾屈伸功能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8年3月,河南省中牟县中医院、武警河南总队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分别收治4、5、3例手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23~62岁,手部缺损5例、足部缺损7例。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8 cm~15 cm×10 cm,根据缺损创面面积及肌腱缺损长度设计并切取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组织瓣面积为10 cm×8 cm~15 cm×12 cm。根据受区具体情况,组织瓣中旋髂浅动脉与受区尺动脉端侧吻合2例、端端吻合1例,与足背动脉端侧吻合4例,与胫后动脉端侧吻合2例,与足跗外动脉端端吻合1例;组织瓣中腹壁浅动脉与受区桡动脉端侧吻合1例,与尺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大腿中厚皮修复。观察术后组织瓣成活情况,随访时组织瓣外观、质地、两点辨别觉距离等,并采用手部主动运动总和法进行手部功能评定,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足部功能评定。结果:12例患者组织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组织瓣略显臃肿,与受区结合处有线状瘢痕,组织瓣两点辨别觉距离为15~22 mm;手部功能评定为优3例、良1例、可1例,足部功能评定为优4例、良2例、可1例;患者对手足功能恢复及外观满意。结论: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可修复手足部创面并重建腕部、手指、踝部、足趾的屈伸功能,是修复该类缺损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端侧吻合技术在个性化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端侧吻合技术在个性化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四肢软组织(骨)缺损患者88例,根据患者创面情况,在髂腹股沟区设计个性化皮瓣,并进行游离移植。皮瓣切取方式: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48例,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7例,带髂骨的复合组织瓣19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联合皮瓣8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分叶皮瓣6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6.0 cm~10.0 cm×30.0 cm。皮瓣动脉和受区主干动脉均行端侧吻合:与桡动脉吻合36例,与尺动脉吻合12例,与足背动脉吻合18例,与胫前动脉吻合15例,与胫后动脉吻合7例。皮瓣静脉吻合:42例皮瓣吻合2条静脉,分别为同名浅静脉和伴行静脉;46例皮瓣吻合1条同名浅静脉。皮瓣伴行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行端侧吻合,同名浅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或皮下浅静脉行端端吻合。术后随访内容包括皮瓣血运、肢体远端血运、受区和供区的外观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83例皮瓣顺利成活;5例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术后48 h内出现动脉危象,探查后发现1例为动脉血栓形成,1例为动脉被吻合静脉的血管吻合器压迫所致。另外3例72 h出现静脉危象,探查后发现均为静脉吻合口处血栓形成所致。5例出现血管危象的皮瓣经重新吻合血管或血管转位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时间3~24(平均10)个月,皮瓣移植的供区和受区均愈合良好,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肢体远端无血运障碍。结论:端侧吻合技术适用于髂腹股沟区各种形式的游离皮瓣移植,不仅解决供区皮瓣血管蒂偏细的问题,而且可以保留受区肢体的主干动脉,不影响远端血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离断左足游离复合组织瓣修复右足组织缺损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55岁,因双下肢被机器挤压伤后2 h急诊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6.5℃,脉搏11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0 mm Hg。入院诊断:失血性休克,左小腿离断伤,右足离断毁损伤;既往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血糖控制不佳。专科情况:左小腿自中段以远完全离断、毁损,但踝以远相对完整,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伴骨外露,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且周围皮肤软组织及肌肉挫伤严重,左足外观相对完整;右足自第二跖骨外侧离断、毁损,仅残留足内侧部分,足跟、足底等软组织大面积缺损,足背动脉抽脱外露。考虑到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告知患肢缺血时间较长,污染重,肌肉坏死毒素吸收等并发症致术后再植肢体坏死、多次手术及功能障碍等,患者及家人要求尝试保肢治疗。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小腿短缩血管移植再植、右足清创VSD修复术,术前、术中及术后予输血及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治疗,术后第2天见左小腿伤口有液体渗出,肢端毛细血管反应延迟,急诊行探查术,见肌肉大部分变性、坏死,脂肪液化。建议行清创VSD术或行骨水泥填充,彻底去除坏死组织,并告知术后再植肢体功能较差,继续保肢治疗仍存在再植肢体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后期需行多次手术治疗(包括皮瓣修复、骨搬移及功能重建)。患者考虑年龄较大,体质差,要求行截肢术(尽量缩短病程、尽早康复),考虑右足底及足外侧大面积缺损,需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及骨移植重建负重区,而左小腿离断肢体足部相对完整,建议应用左足游离复合组织瓣修复右足组织缺损,避免后期再次行右足重建术。手术方法:在全身麻醉下行游离左足复合组织瓣修复右足组织缺损+左小腿截肢术。彻底清创后,解剖右足胫前、胫后动脉伴行静脉及大、小隐静脉及胫神经、腓浅腓深神经,并标记备用。按右足缺损大小于左足部设计并切取足部复合组织瓣,同时游离并保护胫前、胫后动脉伴行静脉及大、小隐静脉及胫神经、腓浅腓深神经及足部足趾肌腱,切取后松止血带见组织瓣血运良好,断蒂后,复合组织瓣移植于右足缺损创面,数枚克氏针固定各骨折端,显微镜视下依次修复各血管及神经,部分缺损处行植皮术。术后予抗感染、抗痉挛、抗凝血治疗,烤灯保暖,未出现血管危象,复合组织顺利存活。随访2年,右足外形及功能良好,无溃疡,足跟及足背靠近内侧感觉部分恢复,两点分辨觉1.5 cm,远端感觉麻木,结合左侧肢体佩戴假肢,患者行走无明显受限(图1~1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远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远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7月至2015年11月,应用腓肠内侧穿支皮瓣游离修复远足皮肤缺损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4~56岁,平均40岁;车祸伤3例,重物压砸伤9例,机器绞压撕脱伤3例;其中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合并骨折、关节脱位、肌腱损伤11例,缺损面积为3 cm×4 cm~7 cm×8 cm,皮瓣面积为4 cm×5 cm~8 cm×9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外观、弹性.定期进行随访.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皮肤边缘坏死,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26个月,皮瓣色泽良好,厚度适中,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皮瓣两点辨别觉为7~13 mm.结论 该皮瓣血供可靠,穿支血管多,血管蒂长,可以携带肌瓣修复复合组织缺损,术中失血少,不损伤主要血管,有可吻合的神经,皮瓣不臃肿,是修复远足背皮肤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合足背皮瓣修复手背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总结游离复合足背皮瓣修复手背皮肤、感觉神经及伸肌腱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游离复合足背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14例,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27.6岁.受伤原因中,机器挤压伤9例,车祸辗挫伤3例,热压伤2例.缺损范围为5 cm×3 cm~15 cm×11 cm.采取供区中厚皮片植皮,切取带趾伸肌腱、皮神经的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13例,带第2跖趾关节、趾伸肌腱、皮神经的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复合软组织缺损1例.结果:急诊修复11例,5~8 d后手术3例.14例皮瓣中13例完全成活,1例出现外侧缘部分表皮坏死,脱痂后愈合.供区创面植皮I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4年,皮瓣外形、质地均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3例,良9例,可2例.结论:应用带皮神经及趾伸肌腱的复合足背皮瓣一期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肌腱和神经的缺损是目前修复手背复合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右足巨大痛风结节感染后创面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 男,44岁,因右足痛风结节破溃1月余入院.患者5年前右足第1跖趾关节开始出现米粒大小包块,当地医院诊断为痛风结节,未予以药物治疗及低嘌呤饮食控制,包块逐渐增大至"馒头"大小.入院前1个月余饮大量啤酒后出现包块红肿、疼痛,未予治疗,继而出现包块皮肤破溃,并有渗液,当地医院予以抗生素及局部换药治疗,效果不佳.专科查体:右足第1跖趾关节处痛风结节约7 cm×8 cm大小,表面皮肤分别见约2 cm×1 cm、1 cm×1 cm缺损各一处,有脓性及豆腐渣样液体溢出(图 1),跖趾关节活动受限,趾端血运、感觉未见明显异常. X线片检查:右足第1跖骨远端、趾近节趾骨近端骨质缺损、破坏.临床诊断:右足第1跖趾关节痛风结节感染.决定分两期手术修复:一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足清创加痛风结节切除加第 1跖骨及趾近节趾骨变性骨质切除加 VAC处理(图2),并置入1根2 cm克氏针自趾远端贯穿至内侧楔骨固定残留组织.术后第7天去,除VAC装置后每日创口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清洗、换药.连续3次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后,于术后11 d,二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术.按设计切口切开皮瓣,在深筋膜深层寻找发自腓骨长肌-比目鱼肌间隔的皮支,调整皮瓣位置,分开肌间隔,保护穿支,确定截骨位置(腓骨中点两侧4 cm ),线锯锯断腓骨,艾丽斯钳抓持两端,向下翻转,电刀切断外侧间隔,继续翻转切断骨间膜,在长伸肌内保留腓血管束.结扎分支,游离整个血管,结扎远端.观察皮瓣边缘及腓骨髓腔渗血良好(图3),结扎切断蒂部,将腓骨嵌入第1跖骨缺损处,1根2 cm克氏针自趾远端贯穿至内侧楔骨固定,皮瓣边缘缝合于缺损边缘,在足背动脉搏动处取弧形切口,将组织瓣血管蒂吻合于足背动、静脉(1条动脉、2条静脉),通血后皮瓣颜色红润(图4).供区取同侧腹股沟区全厚皮片植皮,小腿石膏托中立位固定制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背复合组织缺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在修复足背创面伴趾伸肌腱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 年 3 月至 2017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32 例足背创面伴趾伸肌腱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创面、伤口愈合情况及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 6 个月的移植修复优良率为 93.75%(30/32)明显高于术后 3 个月的 75.0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 <0.05).患者术后 6 个月的瘢痕评分明显低于术后 3 个月,皮瓣浅感觉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后 3 个月,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 6 个月 SF-36 评分包括躯干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 3 个月,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背创面及趾伸肌腱缺损的患者效果良好,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改善肢体功能,并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