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们共收治拇手指末节组织缺损患者30例,12例拇指、2例示指、2例中指末节缺损病例采用趾腓侧皮瓣修复,6例示指、3例中指末节缺损采用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5例2个及以上手指指端缺损采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联合应用修复.术后予显微外科常规护理,记录皮瓣存活情况.出院后定期随访皮瓣外观、皮瓣两点分辨觉、手指甲板外观、指关节屈伸活动功能、手功能评分、足部供区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30例皮瓣全部存活.末次随访时再造拇手指外观与对侧拇手指相似,皮瓣质地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3~10 mm.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评分:优26例,良4例.30例病例再造指指间关节屈伸活动良好.所有病例足部供区切口愈合良好,足部行走、跑跳无影响.本组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 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各类组织缺损,再造拇、手指外形美观,感觉功能良好,足部供区损伤小,且两种皮瓣优势互补,血供同源,切取方法类似,是各类拇、手指末节缺损的理想修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Bell-bottom皮瓣在足部小趾多趾伴第4、5趾并趾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bell-bottom皮瓣用于足部小趾多趾伴第4、5趾并趾畸形趾蹼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采用bell-bottom皮瓣重建趾蹼的小趾多趾伴第4、5趾并趾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术中切除多趾,用关节面成形及关节囊修补矫正小趾腓偏畸形,用bell-bottom皮瓣重建趾蹼,趾侧创面用多趾残余皮肤软组织形成3个皮瓣修复关闭,同时延长小趾远端软组织长度,形成与正常小趾类似外观。随访第4、5趾术后外观、功能、重建趾蹼的宽度、深度、坡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小趾多趾伴第4、5趾并趾畸形患儿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个月至3岁,平均11个月)46侧足,其中完全性并趾合并多趾19侧足,不完全性并趾合并多趾27侧足。46侧足术中均切除多趾、分离并趾,皮瓣均全部成活,无皮瓣坏死,均无需植皮,重建了趾甲皱襞和掌侧屈曲横纹,无感染和皮肤坏死。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随访20个月,重建趾蹼宽度、深度及坡度正常或接近正常,小趾腓偏得以完全矫正,短趾畸形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趾侧瘢痕挛缩,甲襞外观与正常小趾基本一致。结论:Bell-bottom皮瓣治疗小趾多趾并趾畸形,能够重建形态良好的趾蹼,避免了植皮,重建的小趾及其趾甲皱襞的形态自然,掌侧屈曲横纹连线弧度自然,是一种矫正小趾多趾并趾畸形的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趾腓侧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中内侧负重区小面积软组织缺损1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 趾腓侧顺行岛状皮瓣在修复前足中内侧负重区小面积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共收治12例前足中内侧负重区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 趾腓侧顺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治疗。术前行同侧下肢CTA检查明确 趾腓侧趾底动脉走行及灌注情况,并使用HHD查血管蒂的血供,根据前足中内侧负重区缺损的形状及面积设计和切取 趾腓侧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和愈合情况,电话及微信随访至术后6个月,并对皮瓣的质地、感觉及耐磨耐压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10例甲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随访至2019年11月(末次随访为术后6个月),修复创面皮瓣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感觉好,耐磨耐压。结论:趾腓侧顺行岛状皮瓣具有位置隐蔽、创伤小、不影响 趾外观及功能、不损伤重要血管、血管蒂位置恒定、血供好、可携带感觉神经、皮瓣质地耐磨耐压等优点,可作为修复前足中内侧负重区小面积缺损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游离 趾腓侧皮瓣修复儿童末节指腹缺损1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 趾腓侧皮瓣修复儿童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小儿骨科基于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应用游离 趾腓侧皮瓣修复儿童末节指腹缺损患者11例,年龄5~11岁,平均8岁;致伤原因:机器挤伤5例,石头挤伤2例,门挤伤4例。损伤手指: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6例。指腹缺损面积1.0 cm×0.8 cm~1.8 cm×1.2 cm,切取皮瓣面积1.2 cm×1.0 cm~2.0 cm×1.4 cm,8例切取对侧 趾,3例切取同侧 趾。血管吻合比例:7例吻合1条动脉2条静脉,4例吻合1条动脉1条静脉。 趾供区均一期缝合。术后常规局部烤灯,抗感染、止痛、解痉药物应用,绝对卧床7~10 d。通过门诊、微信等方式随访,内容包括皮瓣色泽、质地、臃肿程度、受区及供区瘢痕、手指及 趾关节活动度及家属的主观满意度。 结果:动脉管径0.30~0.75 mm,平均0.53 mm,静脉管径0.45~0.80 mm,平均0.63 mm。1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吻合1条动脉1条静脉的皮瓣术后第2天出现静脉危象,予及时拆除部分缝线和皮瓣远端切口放血,最终顺利成活。随访5~12个月,平均8.5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颜色红润,色泽与受区组织基本相同,外形饱满,无明显臃肿,弹性及质地均良好,受区皮瓣缝合处瘢痕不明显,外形接近正常手指。皮瓣 趾供区均一期缝合,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挛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功能无明显障碍。参考谢仁国等对皮瓣臃肿、供区瘢痕评分,皮瓣臃肿度评分:优8例,良3例。 趾供区瘢痕评分:正常或不明显瘢痕9例,少许可见瘢痕2例,优良率100%。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患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优9例,良2例。 结论:在熟练掌握超级显微技术的基础上,应用 趾腓侧皮瓣修复儿童末节指腹缺损效果满意,不仅受区外观良好,而且供区隐蔽,功能恢复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趾腓侧皮瓣联合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修复拇示指较大缺损创面7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拇示指指端/腹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最大限度保留拇示指功能并恢复指端/腹的感觉。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科应用 趾腓侧皮瓣联合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示指指端/腹缺损患者7例(11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8 cm×3.6 cm~4.0 cm×5.8 cm。 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平均随访5.5个月,指端/腹外观饱满、有螺纹、无明显瘢痕增生,皮肤耐磨有弹性,两点分辨觉6~8 mm,持物时无异常滑动、无异常感觉;供区隐蔽,不遗留功能障碍。结论:采用 趾腓侧皮瓣联合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示指指端/腹较大缺损,能在最大限度保留功能的同时恢复指端/腹的感觉,且供区隐蔽无功能障碍遗留,方法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游离腓骨皮瓣串联第二足趾组合 甲瓣移植修复桡骨并拇指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皮瓣串联第二足趾组合 甲瓣移植修复桡骨并拇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9年12月,我科收治桡骨并拇指缺损患者4例,按术前设计切取对健侧腓骨皮瓣及第二足趾组合 甲瓣,将二者串联后移植于受区,同时修复桡骨缺损和全形再造拇指,腓骨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第二足趾剩余组织组合覆盖 趾创面。 结果:术后4例腓骨皮瓣及再造拇指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10~16个月,平均13个月,外形美观,按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23分,功能恢复81%。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例,良2例。供区外形、功能良好。结论:游离腓骨皮瓣串联第二足趾组合 甲瓣能够一次手术解决多部位组织缺损,最大程度改善患肢功能,恢复肢体外观,术后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趾腓侧或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18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 趾腓侧或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2年9月至2019年3月,对收治并获得随访的拇、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18例18指(缺损面积1.0 cm×0.8 cm~4.8 cm×1.8 cm),根据创面大小、供(受)区实际情况及患者需求,分别采用 趾腓侧或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其临床疗效。 结果:18例18块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除1例供区游离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供、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16个月,皮瓣饱满且不臃肿,色泽、质地良好,患指外形及屈、伸功能良好,术后6~12个月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仅外形上有差别,无功能影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6、良1例、可1例。结论:依手术适应证,应用足部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足趾蹼三叶皮瓣修复相邻多指严重屈曲挛缩畸形六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4年5月—2018年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6例相邻2指或3指掌侧瘢痕增生造成的严重屈曲挛缩畸形,其中男4例8指、女2例5指,年龄13~51岁。患指近侧指间关节屈曲60~90°,掌指关节屈曲60~80°,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的被动伸指度数之和为-180~-120°。瘢痕切除、肌腱松解伸直患指后均存在骨质和/或肌腱外露,创面面积4.0 cm×2.0 cm~8.5 cm×4.0 cm。采用趾腓侧皮瓣、第2趾趾腹皮瓣及跖底皮瓣组成的三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4.5 cm×2.5 cm~9.0 cm×4.5 cm。供区跖底创面直接缝合,残留创面采用大腿外侧全厚皮修复。本组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术后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无血管危象。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形较佳,不臃肿,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质地柔软,触觉、痛觉恢复可,两点辨别觉距离达6~8 mm;患指主、被动屈伸活动好;足部供区无功能障碍,仅遗留轻微瘢痕。本文说明足趾蹼三叶皮瓣是修复掌侧严重瘢痕增生所致手指严重屈曲畸形,特别是相邻2指或3指瘢痕增生切除松解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趾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同侧 趾腓侧皮瓣供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 趾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同侧 趾腓侧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科对20例患者的 趾腓侧皮瓣的供区采用 趾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其中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33(18~52)岁。先将 趾腓侧皮瓣供区缝合缩小创面,剩余创面的横行宽度0.4~1.6 cm,创面的面积为0.5 cm×0.8 cm~1.6 cm×1.8 cm。随后采用同侧 趾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缩小的创面。V-Y皮瓣横行推进距离0.2~0.8 cm,皮瓣切取的面积为1.0 cm×1.4 cm~1.8 cm×2.4 cm。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7月,随访内容包括:V-Y推进皮瓣成活情况,切口有无感染,皮瓣外形、质地、纹理及感觉,皮瓣及 趾有无疼痛,供区 趾及皮瓣对冷耐受性,供区 趾及皮瓣瘢痕情况,供区 趾外观、感觉及屈伸功能,供区 趾有无特殊不适以及是否影响行走等功能。 结果:术后随访12~18(平均14)个月, 趾横行V-Y推进皮瓣全部成活, 趾供区切口无感染,切口I期愈合。皮瓣外形、纹理及质地与对侧 趾相同位置皮肤接近, 趾横行V-Y推进皮瓣及供区 趾TPD均为4~7 mm。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皮瓣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3分,供区 趾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6分。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皮瓣的瘢痕平均为0.2分,供区 趾瘢痕平均为1.2分。供区 趾外观与对侧 趾外观无明显差别,V-Y推进皮瓣及供区 趾均无疼痛等不适,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 结论:采用 趾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同侧小面积 趾腓侧皮瓣供区,可获得满意的修复外形及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两种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缺损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两种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指端Ⅱ度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我们根据损伤的性质、程度、受伤的指别以及患者的意愿,对20例指端Ⅱ度缺损患者采用 趾腓背侧复合组织瓣移植再造(A组),另20例指端Ⅱ度缺损患者采用游离桡动脉腕横纹穿支皮瓣修复(B组)。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并对皮瓣进行两点分辨觉(two-point discrimination,2PD)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感觉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40例皮瓣均存活,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平均(20.05±10.3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术后随访6、12、18个月时,A、B两组皮瓣的2PD与健侧正常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两种微型游离皮瓣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皮瓣,成活率高,感觉功能恢复良好,需合理选择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