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s108对天麻GA含量及其失活关键酶GeCYP714A1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探究独脚金内酯抑制剂Tis108对天麻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采用10 μmol·L-1的Tis108溶液处理白麻块茎,对块茎的内源激素赤霉素(GA)含量进行测定,通过RT-PCR技术克隆GA失活关键酶GeCYP714A1基因,借助ExPASy、SWISS-MODEL、MEGA 等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测定其在天麻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is108处理后天麻块茎的GA含量显著升高,GA失活关键酶GeCYP714A1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GeCYP714A 1基因的编码区全长1 173 bp,编码390个氨基酸,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85 kDa,理论等电点为9.83,不稳定系数为49.20,脂肪系数为89.03,总平均亲水指数平均值为-0.235,属于碱性亲水性不稳定蛋白;且GeCYP714A1蛋白定位于线粒体,无信号肽,不具有跨膜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GeCYP714A1与铁皮石斛DcCYP714C2(PKU78454.1)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达67.25%.利用qRT-PCR技术分析天麻GeCYP714A1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在天麻块茎中GeCYP714A1转录水平最高,其次是茎和花序.该研究表明Tis108可抑制天麻块茎中GA失活酶GeCYP714A1的转录水平,提高GA的积累量,影响天麻块茎生长,为进一步揭示独脚金内酯调控天麻GA信号和块茎发育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树突表达特异性7跨膜蛋白促进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树突表达特异性7跨膜蛋白(DCSTAM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平台(GEPIA)中分析DCSTAM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KTC-1、FTC-133及甲状腺正常细胞Nthy-ori 3-1中DCSTAMP表达的差异;在KTC-1和FTC-133细胞中分别转染过表达和敲低质粒及其对照,构建DCSTAMP过表达和敲低细胞模型;过表达组通过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DCSTAMP基因过表达后对增殖的影响;蛋白印迹法验证过表达后对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影响;敲低组通过细胞划痕、侵袭测定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DCSTAMP基因敲低后对迁移、侵袭的影响;蛋白印迹法验证敲低后对神经钙黏着蛋白(NCAD)、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p-Akt)、总蛋白激酶B蛋白(t-Akt)表达的影响;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成组配对 t检验分析。 结果: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DCSTAMP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KTC-1、FTC-133中的表达高于甲状腺正常细胞Nthy-ori 3-1(RT-qPCR:DCSTAMP基因在Nthy-ori 3-1、KTC-1、FTC-133细胞中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0.202、17.350±3.326、8.684±0.030,Nthy-ori 3-1与KTC-1比较: t=4.901, P<0.05;Nthy-ori 3-1与FTC-133比较: t=37.460, P<0.01;Western blot:DCSTAMP基因在Nthy-ori 3-1、KTC-1、FTC-133细胞中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9、3.227±0.444、3.367±0.073,Nthy-ori 3-1与KTC-1比较: t=9.628, P<0.01;Nthy-ori 3-1与FTC-133比较: t=55.580, P<0.01);KTC-1、FTC-133细胞中DCSTAMP过表达组细胞增殖速度高于对照组(KTC-1对照组与过表达组第3天相对增殖速度:0.215±0.010:0.397±0.029, t=6.198, P<0.01;FTC-133对照组与过表达组第3天相对增殖速度:0.350±0.364:0.432±0.025, t=33.640, P<0.01),过表达组增殖能力高于对照组[KTC-1对照组比过表达组:(8.382±1.400)%比(91.253±1.699)%, t=65.220, P<0.01;FTC-133对照组与过表达组:(14.385±2.441)%比(91.332±1.159)%, t=49.320, P<0.01],过表达组Ki-67表达高于对照组(KTC-1对照组与过表达组蛋白相对表达量:1.000±0.038比1.282±0.134, t=9.968, P<0.01;FTC-133对照组与过表达组蛋白相对表达量:1.000±0.011比1.382±0.221, t=40.920, P<0.01),过表达组MAPK表达高于对照组(KTC-1对照组与过表达组:1.000±0.012比1.088±0.057, t=10.720, P<0.01;FTC-133对照组与过表达组:1.000±0.039比1.220±0.123, t=9.404, P<0.01),过表达组MAPK通路亚家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1.000±0.005比7.047±0.088, t=68.650, P<0.01;FTC-133对照组与过表达组:1.000±0.003比1.983±0.029, t=34.000, P<0.01);而在KTC-1、FTC-133中敲低DCSTAMP基因后,对照组细胞迁移速度高于敲低组(KTC-1对照组与敲低组:(72.545±0.704)%比(45.016±2.156)%, t=21.020, P<0.01;FTC-133对照组与敲低组:(82.422±0.196)%比(49.824±5.402)%, t=10.450, P<0.01),对照组侵袭能力高于敲低组(KTC-1对照组与敲低组:(320.667±13.013)%比(172.333±11.240)%, t=14.940, P<0.01;FTC-133对照组与敲低组侵袭细胞数:302.667±24.111比228.000±14.422, t=4.603, P<0.01),p-Akt表达对照组高于敲低组(KTC-1对照组与敲低组:1.000±0.029比0.376±0.355, t=21.980, P<0.01;FTC-133对照组与敲低组:1.000±0.010比0.809±0.110, t=35.900, P<0.01)。 结论:DCSTAMP基因通过激活MAPK通路亚家族ERK及Akt磷酸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中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LR9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人类胃的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持续感染可导致患者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LR9是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I型整合跨膜蛋白,在树突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它能够通过低甲基化的DNA和糖骨架等结构识别DNA,并介导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尽管近年来对TLR9的激活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相关性疾病中的确切作用仍不明确。文章从TLR9在固有免疫中的功能及其信号通路、TLR9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TLR9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这三个方面阐述TLR9在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系统阐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机制与治疗数据、免疫治疗技术参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及处理,以及临床诊疗实践,旨在指导国内同行安全、科学和规范地开展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免疫治疗及相关的临床试验。论著《携带线粒体DNA致病突变家庭的聋病遗传咨询特征分析》发现携带线粒体DNA致病突变个体及其母系家庭成员发生耳聋的风险较高,但携带者的发病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及外显率等存在显著差异,在遗传咨询中需要明确排除核基因可疑致病变异并分析携带者的线粒体DNA突变比例,同时完善首诊个体及其母系家庭人员的听力检测,以咨询家庭为单位进行线粒体突变表型-基因型特征分析,有利于线粒体耳聋遗传咨询个性化的临床决策。论著《坏死性外耳道炎23例临床分析》提出坏死性外耳道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可根据不同临床分期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基础,以手术治疗为主;尽早干预预后较好,但合并多组颅神经损伤及颅内感染的患者预后不佳。论著《顺铂诱导氧化应激引起耳蜗血管纹周细胞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发现顺铂可升高耳蜗内氧化应激水平导致C57BL/6J小鼠耳蜗血管纹周细胞凋亡,从而提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造成听力损失。论著《siRNA沉默STAT6抑制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产生的实验性研究》发现经鼻滴入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小干扰RNA(siRNA)可下调鼻黏膜STAT6表达,降低磷酸化STAT6(p-STAT6)水平,抑制小鼠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的产生。新技术新材料《汉语普通话CMnBio测听句表的编制及在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中的验证》建立了面向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具有良好等价性的26张普通话CMnBio句表,并提供了使用单张表和二张表时识别率得分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为普通话成人人工耳蜗临床实践及开展跨语种成效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避免天花板效应的实用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敲低长链非编码RNA PURPL-微小RNA-137-Ⅰ型跨膜受体蛋白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敲低长链非编码RNA PURPL调控微小RNA(miR)-137抑制物/Notch同源物1干扰物信号轴对抗乳腺癌的调控机制。方法:生信系统分析PURPL与癌症相关性;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PURPL,miR-137,Ⅰ型跨膜受体蛋白(Notch1)在乳腺癌组织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Notch1在乳腺癌组织中蛋白和阳性信号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验miR-137抑制物与PURPL和Notch1的调控机制;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细胞伤口愈合实验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凋亡分别检测下调PURPL-miR-137-Notch1轴对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调控能力;构建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肿瘤体积和重量,生长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PURPL和Notch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1.01±0.09比2.81±0.22、1.02±0.11比3.19±0.28, t=62.903、59.918, P<0.01),miR-137低表达(0.99±0.08比0.71±0.06, t=23.259, P<0.01);PURPL吸附miR-137,两者竞争性结合,miR-137抑制物逆转siPURPL下调Notch1调控作用(0.47±0.03比0.78±0.06, t=13.864, P<0.01);siPURPL-In-miR-137-siNotch1轴能抑制MCF-7细胞增殖( A值)(2.43±0.37比1.14±0.15, t=9.693, P<0.01)、侵袭细胞数[(75.61±8.78)个比(38.25±3.76)个, t=11.735, P<0.01]、迁移率[(35.56±3.74)%比(20.23±2.61)%, t=10.084, P<0.01]及促进凋亡[(14.91±1.74)%比(19.64±2.33)%, t=4.869, P<0.01];PURPL促进皮下肿瘤体积[(1 257.21±135.74) mm 3比(485.17±52.62) mm 3, t=12.990, P<0.01]、重量[(0.28±0.02) g比(0.71±0.08) g, t=12.773, P<0.01],而miR-137则相反,抑制皮下肿瘤体积[(714.38±82.61) mm 3比(296.27±27.64) mm 3, t=11.757, P<0.01]、重量[(0.47±0.05) g比(0.23±0.03) g, t=10.082, P<0.01]低于NC组。 结论:敲低PURPL可能对抗乳腺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探讨EphB2抑制剂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分子对接法筛选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2(EphB2)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其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Schrodinger对接工具预测EphB2蛋白的三维结构及其配体结合位点,通过分子对接进行高通量虚拟筛选EphB2抑制剂,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筛出的EphB2抑制剂山奈苷与芦荟大黄素(AE)抗CSCC的作用及机制。体外实验中,将人CSCC细胞系A431、SCL-1及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组、AE组与山奈苷组,通过MTT实验(AE浓度:20、40、80、160 μmol/L;山奈苷浓度:12.5、25、50、100 μmol/L)、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AE浓度:80 μmol/L,山奈苷浓度:50 μmol/L)分析EphB2抑制剂对C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体内实验中,SPF级BALB/c雌性裸鼠皮下注射0.2 ml A431细胞悬液,待成功长出瘤体以后,随机分为4组( n = 6),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组、AE组(腹腔注射AE 20 mg·kg -1·d -1 AE)与山奈苷组(腹腔注射山奈苷25 mg·kg -1·d -1);每周测量裸鼠的肿瘤大小和体重;连续给药28 d后,剥取裸鼠移植瘤进行HE染色,qRT-PCR与Western blot分析AE和山奈苷对裸鼠移植瘤中上皮钙黏着蛋白、波形蛋白、磷酸化葡萄糖合成激酶3β(p-GSK-3β)、β联蛋白及GSK-3β表达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 t检验。 结果:筛选出对EphB2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两个小分子化合物AA-504/20999031(山奈苷)和AA-466/21162055(AE)。MTT实验结果表明,与HaCaT细胞相比,AE对SCL-1和A431细胞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且随AE浓度升高毒性变强( F = 17.95, P<0.001),作用48 h时,IC50分别为124.59 μmol/L和80.85 μmol/L;山奈苷对SCL-1和A431细胞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且随山奈苷浓度升高毒性变强( F = 11.34, P<0.001),作用48 h时,IC50分别为119.64 μmol/L和64.96 μmol/L。划痕实验显示,与二甲基亚砜组细胞迁移距离(88.1±1.4) μm相比,AE组和山奈苷组A431细胞迁移距离[(36.7±1.0) μm和(44.7 ± 3.5) μm]显著缩短( F = 52.34, P < 0.001),而HaCaT细胞迁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 1.73, P = 0.238)。Transwell小室实验表明,与二甲基亚砜组A431细胞跨膜细胞数量(195.3 ± 5.7)相比,AE组和山奈苷组A431细胞显著抑制(145.0 ± 2.5和94.7 ± 4.1, F = 72.85, P < 0.001),而对HaCaT细胞则无明显抑制作用( F = 3.91, P = 0.055)。动物实验表明,与二甲基亚砜组裸鼠移植瘤体积(841.88 ± 84.63) mm 3相比,AE组和山奈苷组显著下降[(407.42 ± 70.37) mm 3与(368.77 ± 62.7) mm 3, F = 73.78, P < 0.001]。HE染色证实,AE和山奈苷干预可改善其病理变化。qRT-PCR与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E和山奈苷明显上调瘤体组织中上皮钙黏着蛋白与p-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 P < 0.001),下调波形蛋白、β联蛋白及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 P < 0.001)。 结论:分子对接筛选的小分子抑制剂与EphB2可形成稳定复合物,并通过影响Wnt/β联蛋白通路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现象来抑制CSCC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严重烫伤后肠道菌群移位的分子机制:囊性纤维化穿膜传导调节蛋白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严重烫伤后肠道缺血缺氧会引起肠上皮屏障受损,发生肠道细菌移位(EBT),从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SIRS、脓毒症和MOF的发生。囊性纤维化穿膜传导调节蛋白(CFTR)可因肠上皮细胞缺氧而表达下调,进而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正常结构与功能,而紧密连接蛋白正是维持肠道屏障的关键结构。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陈婧老师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章一新教授团队近期在《Burns & Trauma》发文《Molecular mechanism mediating enteric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fter severe burn: the role of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使用人Caco-2细胞系建立体外缺氧损伤模型,并建立C57小鼠严重烫伤模型,研究严重烫伤对小鼠肠黏膜屏障、CFTR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选取DF 508小鼠(F508del CFTR基因突变小鼠)为体内模型,进一步证明CFTR在维持小鼠正常肠道屏障功能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缺氧条件下,人Caco-2细胞中CFTR的表达显著降低;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核因子κB信号被激活;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8)分泌增加;带状闭合蛋白1(ZO-1)、闭合蛋白和E-钙黏合素的表达下调;跨上皮电阻值降低;并导致ZO-1在细胞膜上分布不连续,排列不规则。同样地,敲除CFTR导致了相似的改变,且敲除CFTR引起的炎症因子的上调和紧密连接蛋白(ZO-1和闭合蛋白)的下调,可以通过抑制特定的ERK或核因子κB而逆转。与此同时,在严重烫伤小鼠的肠道中观察到大量的促炎症介质分泌和EBT,进一步支持了体外实验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DF 508小鼠回肠中的TNF-α、IL-1β和IL-8浓度升高。此外,维生素D3被证明可以保护肠道上皮屏障免受缺氧损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CFTR表达,从而抑制ERK通路激活,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关。此项研究结果表明,严重烫伤后,肠上皮细胞通过CFTR/ERK/促炎性细胞因子途径调节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进而调节肠道菌群移位,维生素D3可对严重烫伤后的肠黏膜屏障起到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胆管癌差异性甲基化基因综合分析及预后相关基因氨基葡萄糖(N-乙酰)转移酶1和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3的鉴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鉴定并筛选胆管癌差异性甲基化基因以预测胆管癌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8例胆管癌患者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850K甲基化测序分析,获取差异性甲基化基因。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2018年36例患者胆管癌全基因组甲基化数据及临床信息,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2012年胆管癌甲基化数据(GSE32879),从GEPIA2数据库下载2018年TCGA数据库胆管癌总生存(OS)及无病生存(DFS)差异生存基因组数据。联合送检样本850K甲基化测序分析的差异甲基化位点(DMP)和差异甲基化区域(DMR)结果、TCGA和GEO数据库中甲基化基因以及胆管癌生存基因,在Sangerbox VENN工具中进行多数据集合分析,交集筛选得出共同差异性甲基化基因。在Sangerbox中运用最小 P值法确定基因表达的临界值,分为差异性甲基化基因高、低表达组,比较两组胆管癌患者OS、DFS、疾病特异性生存(DSS)、无病间隔(DFI)、无进展间隔(PFI)。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 结果:8例患者的胆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850K甲基化测序共鉴定出121 954个DMP,DMR中共鉴定出差异性甲基化基因1 399个;交集鉴定得出共同预后相关基因氨基葡萄糖(N-乙酰)转移酶1(GCNT1)和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3(NTRK3)。GCNT1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0);NTRK3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90)。采用最小 P值法,以GCNT1及NTRK3联合表达情况预测胆管癌患者预后,按两基因表达量总和排序,以排序的30%为临界值时,胆管癌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间DFS差异最为显著( P<0.001);两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65)。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GCNT1与蛋白质糖基化、大分子糖基化、糖化、糖蛋白生物合成过程、糖蛋白代谢过程、转移酶活性和转移糖基、蛋白质O-聚糖基化、O-聚糖加工等有关;NTRK3与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ErbB信号通路、磷脂酶D信号通路、癌症中枢碳代谢、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有关。KEGG分析结果显示,GCNT1主要与黏蛋白型O-聚糖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等系统功能相关联,NTRK3主要与细胞表面受体通路、细胞内信号转导、刺激反应的正向调节、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酶联受体蛋白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级联及调节、蛋白质磷酸化信号转导等系统功能相关联。 结论:胆管癌差异性甲基化基因GCTNT1、NTRK3表达对胆管癌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5次跨膜蛋白及POU3同源盒基因3相关长链非编码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5次跨膜蛋白(CD133)及POU3同源盒基因3相关长链非编码RNA(PANTR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乳腺科从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集乳腺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不同组织中CD133及PANTR1表达情况。此外,取MCF-7细胞分作对照组、CD133过表达组、PANTR1过表达组、CD133抑制组、PANTR1抑制组。分别予以Lipofectamine 2000转染,CD133过表达组予以Lipofectamine 2000以及CD133序列,PANTR1过表达组予以Lipofectamine 2000以及PANTR1序列,CD133抑制组予以Lipofectamine 2000以及si-CD133序列,PANTR1抑制组予以Lipofectamine 2000以及si-PANTR1序列。分析各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差异,Pum1及E2F3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乳腺癌组织CD133及PANTR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021±0.001比0.006±0.001、0.016±0.002比0.005±0.001, t=75.000、74.785, P<0.01)。转染24、48、72 h时CD133过表达组细胞增殖倍数高于对照组(3.05±0.26、5.40±0.48、10.74±1.27比2.17±0.25、4.38±0.42、6.97±0.84, t=4.226、2.783、4.298, P<0.05),且转染24 h侵袭细胞数高于对照组(75.29±7.19比54.01±6.27, t=3.865, P<0.05);转染24、48、72 h时PANTR1过表达组细胞增殖倍数高于对照组(3.11±0.28、5.45±0.51、10.05±1.24比2.17±0.25、4.38±0.42、6.97±0.84, t=4.372、3.003、3.570, P<0.05),且转染24 h侵袭细胞数高于对照组(76.03±7.26比54.01±6.27, t=3.977, P<0.01)。CD133过表达组细胞中Pum1及E2F3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4.52±0.75、3.38±0.56比1.00±0.04、1.00±0.03, t=8.118、7.351, P<0.05);PANTR1过表达组细胞中Pum1及E2F3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4.55±0.76、3.41±0.59比1.00±0.04、1.00±0.03, t=8.079、7.066, P<0.01);而CD133抑制组细胞中Pum1及E2F3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0.45±0.02、0.37±0.03比1.00±0.04、1.00±0.03, t=21.301、25.720, P<0.01);PANTR1抑制组细胞中Pum1及E2F3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0.47±0.03、0.38±0.02比1.00±0.04、1.00±0.03, t=18.360、29.784, P<0.01)。 结论:CD133及PANTR1在乳腺癌中均存在明显高表达,且可增强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eneurin跨膜蛋白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Teneurin跨膜蛋白3(TENM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数据库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中胃癌及正常组织的转录组及临床数据分析TENM3 mRNA在胃癌样本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通过R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数据,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TENM3在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 χ2检验分析TENM3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讨TENM3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结果:胃癌组织中TENM3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1.062±0.927比0.649±0.663, P<0.001)。TENM3在T3~4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T1~2期胃癌组织(1.367±1.050比1.052±0.983, P<0.01);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组织(1.405±1.028比1.111±1.032, P<0.001)。TENM3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HR=1.165, P<0.05)。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表明TENM3可能通过一些代谢通路参与胃癌发生发展。 结论:TENM3在胃癌中发挥促癌作用,可作为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有望成为治疗新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