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Y推进皮瓣治疗儿童足部轮辐伤八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V-Y推进皮瓣在儿童足部轮辐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骨三科收治的8例足部轮辐伤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2.5~5.0岁,平均3.5岁,跟腱周围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3.0 cm~2.5 cm×4.0 cm,皮瓣面积2.5 cm×3.5 cm~3.0 cm×4.5 cm。所有患者入院后行急诊清创加V-Y推进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血运、成活及皮瓣供区愈合情况,定期门诊复查足跟外形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修复处质地、色泽良好,皮瓣蒂部与供区、受区外形满意,术后足部穿鞋不受影响,踝关节功能活动可,平均背伸25.8°(20°~30°),跖屈32.5°(25°~40°),足部感觉及行走功能接近正常,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为(91.7±6.4)分。优5例,良3例。结论:应用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足部轮辐伤后软组织缺损的术式简单,修复后皮瓣外观满意,肢体功能恢复好,是处理跟腱区较小面积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经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CDS)定位,对10例儿童足跟部轮辐伤所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并一期皮瓣去脂。其中Ⅰ级轮辐伤3例,Ⅱ级轮辐伤5例,Ⅲ级轮辐伤2例,皮瓣面积4 cm×8 cm~5 cm×13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10例皮瓣均完全存活,术后无血管危象、皮瓣坏死等情况发生,1例创面愈合不良通过换药后愈合。所有患儿均随访6~37个月,平均15.3个月,2例因皮瓣臃肿、中度瘢痕增生于术后半年行皮瓣修整手术。末次随访受区3例出现轻度瘢痕增生。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8例、良2例,感觉恢复至S 3+ 3例、S 3 5例、S 2 2例。 结论: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创面手术安全有效,能有效缩短皮瓣切取时间并降低供区并发症,具有血供可靠、供受区损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在四肢复杂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在四肢复杂创伤修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8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以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车祸伤4例,机器绞伤2例,摔伤2例,犁田机绞压伤1例,重物砸伤1例,轮辐伤1例。所有创面均宽大(缺损大小为10.0 cm×9.0 cm~20.0 cm×18.0 cm)且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清创后留有不同程度的死腔。设计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充深部死腔,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宽大创面。分别于术后1、3、6、9、12个月随访,记录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以及伸膝功能和感染复发情况。结果:受区术后均未出现血肿和继发感染。术后8例皮瓣顺利成活,供区一期愈合;1例因术中穿支蒂机械牵拉损伤,术后皮瓣发生部分坏死,予以患肢同侧d-LCFA嵌合穿支皮瓣修复;1例皮瓣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皮瓣完全成活;1例修复手部创面术后皮瓣出现部分坏死,予以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随访2~32个月,平均10.2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良好,皮瓣供区仅留线形瘢痕,伸膝功能无影响。结论: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减少了对供区的损害,简化了血运重建操作,提升了受区修复质量,是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治疗儿童足踝部轮辐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治疗儿童足踝部轮辐伤的疗效。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对8例足踝部轮辐伤患儿急诊行清创、固定、跟腱缝合或重建、VSD敷料覆盖,5~7 d后切取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覆盖创面桥接胫后动脉。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除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后危象解除外,其余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门诊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皮瓣颜色与受区皮肤相近,外观臃肿不明显。1例踝关节提踵力量减弱,2例踝关节外翻畸形,1例内翻畸形,行走影响不明显。结论: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在修复肢体创面的同时,可桥接重建肢体主干血管,是一种治疗儿童足踝轮辐伤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严重轮辐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严重轮辐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4年7月至2017年9月,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严重轮辐伤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3~11岁,平均6.5岁.皮瓣切取面积10.0 cm×3.5 cm~14.5 cm×5.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定期门诊复查,观察皮瓣成活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出现瘀紫,经拆除部分缝线后缓解,1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患者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和受区均无溃疡发生,行走步态正常.结论 腓动脉穿支皮瓣供区损伤小,皮瓣血供可靠,是修复儿童足踝部严重轮辐伤的较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诊清创VSD引流联合姑息清洁换药治疗儿童足跟部轮辐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急诊清创封闭负压引流(VSD)联合姑息清洁换药治疗儿童足跟部轮辐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12诊治的46例儿童轮辐伤,清创后探查修复跟腱撕脱或骨骺损伤,采用VSD敷料覆盖并持续负压吸引,后期对创面姑息清洁换药并配合物理治疗.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6~18)个月.创面愈合时间4~12周,平均6.5周.4例组织坏死、深部感染,进行第3次清创并VSD覆盖,持续负压吸引10 d后拆除VSD,进行姑息清洁换药并辅助红蓝光治疗.19例Ⅲ型损伤患儿术后踝关节背伸功能较健侧略差,但对日常生活与运动无明显影响.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3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3.5%.结论 急诊清创VSD负压引流联合姑息清洁换药治疗儿童足跟部轮辐伤操作简单,患儿依从性好,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至2016年5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1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3 cm~8 cm×3 cm,合并跟腱外露4例、跟腱部分缺损8例、部分跟骨缺损6例,跟腱缺损长度2~5 cm,平均3.2 cm,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切取面积为8.0 cm×4.0 cm~ 12.5 cm×4.0 cm,6例携带筋膜瓣填充足跟腔隙,供区直接缝合11例、植皮1例.结果 12例皮瓣全部存活,无感染,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8.5个月,皮瓣无臃肿,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耐磨擦,无溃疡发生,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供区损伤小、外观良好、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的理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年龄段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段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方法 选取进行治疗的46例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进行修复,根据患者年龄段将其分为儿童组(小于15岁)18例和成人组(大于15岁)28例.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比较2组皮瓣修复效果、皮瓣存活情况、并发症影响因素以及供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修复效果、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与成人组皮瓣完全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部分坏死和边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比例、旋转点位置和近端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创面部位位于小腿下段前方的比例低于成人组,位于跟腱及踝区的比例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轮辐伤的构成比高于成人组,而砸压伤、运动伤的比例低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伤至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色素沉着和感觉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皮肤瘙痒和瘢痕的发生率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均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和存活情况,但儿童皮瓣供区发生皮肤瘙痒和瘢痕的概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立体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下肢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立体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下肢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5月至2017年6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79例,其中车祸伤33例,慢性胫骨骨髓炎12例,犁田机绞压伤10例,慢性跟骨骨髓炎9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5例,轮辐伤3例,化脓性膝关节炎1例,所有创面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清创后创面分别伴有不同大小和深度的死腔,采用股外侧肌瓣填充深部死腔、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术后1、3、6、9、12个月随访记录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以及患者伸膝功能和感染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75例皮瓣顺利成活,供区均一期闭合.所有患者术后受区未出现血肿或继发感染,1例皮瓣术后第2天发生动脉危象,手术探查后皮瓣坏死,予以旋髂深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另有3例术后48 h内皮瓣出现静脉危象,2例经手术探查后皮瓣顺利成活,1例探查术后部分坏死,予以植皮术修复.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9.7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骨髓炎感染病灶未复发.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伸膝功能无影响.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只需吻合1组血管蒂,能同时修复深部死腔和体表创面,提高了皮瓣受区修复质量,减少了皮瓣供区损害,是修复合并深部死腔创面的理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类型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5月—2015年12月武警广西总队医院应用4种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5~62岁,平均33.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4例,重物压伤15例,自行车轮辐绞伤5例,摩托车排气管烫伤4例;创面缺损面积:3.0cm×5.0cm~13.0cm×28.0cm,切取皮瓣面积4.0cm×7.0cm~15.0cm×32.0cm.其中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8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12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10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8例.观察患者感觉功能情况.结果 48例获随访10~35个月,平均22.5个月.39例皮瓣完全成活;8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愈合;1例皮瓣发生坏死,二次手术植皮.5例皮瓣臃肿,二期行修整术.6例吻合神经的皮瓣患者术后4~6个月感觉功能均完全恢复,其余42例患者感觉功能部分恢复.3例皮瓣修复术后足底局部溃疡形成,其余45例皮瓣质地柔软,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及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疗效肯定,各具优缺点.应根据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部位、面积不同个性化选择合适术式,提高皮瓣存活率,恢复患肢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