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茱萸丸调控TMA/FMO3/TMAO通路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抗动脉粥样硬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旨在研究茱萸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周期为12周.造模成功的47只ApoE-/-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模型组10只,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各9只,阿托伐他汀钙组10只,以同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空白组与模型组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灌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30.54、261.08、522.16 mg·kg-1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组10.40 mg·kg-1灌胃,每日1次,各组小鼠共灌胃12周.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测主动脉及肝脏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趋化蛋-1(MCP-1)、血管细胞黏附分-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生化法检测肝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HPLC-MS/MS)检测血浆三甲胺(TMA)、氧化三甲胺(TMAO)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肝脏中二甲基苯胺单加氧酶3(FMO3)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脏FMO3、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ATP结合盒转运子G5抗体(ABCG5)、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和细胞色素P4507A1(CYP7A1)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HE染色可见主动脉内膜大面积增厚,肝脏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严重;血清中ox-LDL、MCP-1、VCAM-1、ICAM-1升高;肝脏TC、TG、LDL-C升高;血浆中TMA、TMAO水平升高;以及肝脏中FMO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升高,ABCA1、SR-B1、ABCG5、ABCG8、CYP7A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组HE染色随着茱萸丸浓度的增加,斑块富集区域逐渐缩小,肝脏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降低;血清中ox-LDL、MCP-1、VCAM-1、ICAM-1降低;肝脏TC、TG、LDL-C降低;血浆中TMA、TMAO水平降低;以及肝脏中FMO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BCA1、SR-B1、ABCG5、ABCG8、CYP7A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或P<0.05).结论 茱萸丸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MA/FMO3/TMAO脂代谢通路,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和分解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益气通脉方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益气通脉方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4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2.6mg/(kg·d)]和益气通脉方低、中、高剂量组[0.46、0.91、1.82 g/(kg·d),以生药量计],每组8只;另取C57BL/6J小鼠8只作为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并灌胃相应药液或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2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检测并计算各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观察主动脉窦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小鼠主动脉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又称Akt)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益气通脉方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和TNF-α、IL-1β、MCP-1(含低剂量组)含量均显著降低,高剂量组的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益气通脉方各剂量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脂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益气通脉方中、高剂量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和主动脉中PI3K、Akt、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益气通脉方可改善AS小鼠的脂质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延缓斑块发展,其作用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菌群通过Treg/IDO信号通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通过调节性T细胞(Treg)/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轴信号通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方法:将C57BL无特定病原体(SPF)级的5周雌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处理组(NC组)和高脂饮食(含0.2%胆固醇,42%脂肪)处理组(HF组),每组10只.通过主动脉表面油红O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主动脉斑块和硬化损伤面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脾细胞中CD4+CD25+叉头框蛋白p3(Foxp3)+Treg在CD4+T细胞中的百分比;蛋白免疫印迹法定量动脉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粪便微生物群分析.结果:与NC组比较,HF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和硬化损伤面积增加(P<0.001),CD4+CD25+Foxp3+/CD4+T比例和Foxp3 mRNA水平均降低(P<0.001).与NC组比较,HF组小鼠IDO1含量降低(P<0.001).小鼠斑块与Treg、IDO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7,-0.66,P<0.01).厚壁菌门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呈正相关(r=0.64,P<0.01);放线菌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呈负相关(r=-0.74,P<0.01).厚壁菌门与IDO1呈负相关(r=-0.59,P<0.05);拟杆菌门与IDO1呈正相关(r=0.67,P<0.01).厚壁菌门与Treg呈负相关(r=-0.63,P<0.01);变形菌门与Treg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肠道菌群改变可能通过Treg/IDO1信号通路,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F-κB/NLRP3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脂质沉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小鼠脂质沉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0只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为对照组,并将20只同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 ApoE-/-)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组与硼替佐米(BTZ)组,每组10只。予AS组和BTZ组小鼠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BTZ组小鼠给予50 μg/kg BTZ腹腔注射(2次/周,持续4周),AS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持续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于干预12周后测量其体质量及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并予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组织病理形态及脂质沉积状况,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组织中NF-κB、NLRP3的阳性表达,予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和Atg12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干预12周后,AS组和BTZ组小鼠的体质量,TC、LDL含量,病变程度及脂质沉积占比,NF-κB、NLRP3阳性表达及P6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TZ组小鼠这些指标均明显低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S组和BTZ组小鼠的HDL含量、Beclin-1和Atg1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TZ组小鼠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抑制NF-κB/NLRP3通路可通过调节血脂含量以减少脂质沉积,并介导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以促进自噬发生,从而起到抑制AS进程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类甲基转移酶3通过促进叉头框蛋白O3的N6-甲基腺苷修饰及其表达参与糖尿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类甲基转移酶3(METTL3)通过促进叉头框蛋白O(FOXO)3的N6-甲基腺苷修饰(m6A)及其表达参与糖尿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构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损伤模型,将HAEC分为6组:细胞对照组、细胞AGE组、细胞对照+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RNA)组、细胞AGE+阴性对照siRNA组、细胞AGE+ FOXO3 siRNA组、细胞AGE+ METTL3 siRNA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组。采用甲基化RNA免疫沉淀测序(MeRIP-Seq)及生物信息学技术检测并分析其m6A修饰谱,采用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检测 FOXO3 mRNA的m6A修饰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 FOXO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FOXO3和METTL3蛋白水平。6只6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动脉粥样硬化组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组,每组均为3只。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FOXO3、METTL3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共定位检测小鼠FOXO3、METTL3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细胞AGE组的总m6A修饰及FOXO3的m6A修饰显著升高( P<0.001),FOXO3和METTL3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P<0.05)。与单纯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区域内皮细胞的FOXO3和METTL3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P<0.05)。与细胞AGE+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细胞AGE+ FOXO3 siRNA组的凋亡显著降低( P<0.01)。与细胞AGE+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细胞AGE+ METTL3 siRNA组FOXO3的m6A修饰( P<0.001)及FOXO3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 P<0.05),且凋亡显著降低( P<0.001)。 结论:AGE诱导的HAEC中m6A修饰发生了显著变化,METTL3通过促进 FOXO3 mRNA的m6A修饰并调控其表达,从而参与糖尿病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海马ApoE在年龄因素影响多次七氟烷麻醉小鼠远期认知功能中的作用:基因敲除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基因敲除法评价海马载脂蛋白E(ApoE)在年龄因素影响多次七氟烷麻醉小鼠远期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幼年(6日龄)及成年(60日龄)雌性野生型(WT)C57BL/6J小鼠72只、ApoE基因敲除型(ApoE-KO)C57BL/6J小鼠56只,幼年小鼠体重3~5 g,成年小鼠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WT小鼠和ApoE-KO小鼠分别分为4组(WT小鼠每组18只,ApoE-KO小鼠每组14只):幼年对照组(P6+C组)、幼年七氟烷组(P6+S组)、成年对照组(P60+C组)及成年七氟烷组(P60+S组)。七氟烷组每天吸入3%七氟烷及60% O 2 2 h,连续3 d,对照组则置于相同环境,每天吸入60% O 2 2 h,连续3 d。于七氟烷麻醉结束当天(出生后8或62 d)每组随机选取4只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IL-1β、IL-6和TNF-α含量;WT小鼠各组随机取4只,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完整长度ApoE和ApoE碎片段的表达水平;每组随机取10只小鼠进行标准化饲养,于七氟烷麻醉后22 d(出生后30或84 d)进行条件恐惧实验。 结果:WT小鼠:与P6+C组比较,P6+S组海马TNF-α、IL-6和IL-1β含量升高,完整长度ApoE和ApoE碎片段表达上调,僵直时间缩短( P<0.05),P60+C组与P60+S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poE-KO小鼠:P6+C组与P6+S组比较、P60+C组与P60+S组比较海马TNF-α、IL-6、IL-1β含量和僵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年龄因素影响多次七氟烷麻醉小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与上调海马ApoE表达,诱发神经炎性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方法:采用载脂蛋白E(ApoE) -/-小鼠复合高脂饮食诱导小鼠AS模型。随机分成4组:C57BL/6J普通饲料组(C57+nd),C57BL/6J高脂饲料组(C57+hfd),ApoE -/-普通饲料组(ApoE -/-+nd)和ApoE -/-高脂饲料组(ApoE -/-+hfd),喂养16周后通过一般情况、血脂水平、油红O染色和主动脉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检测,鉴定小鼠AS模型。所有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 Mean± SD)表示,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 结果:高脂饮食ApoE -/-小鼠血浆中的胆固醇[(20.09±1.02) 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84±0.65) mmol/L]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的C57BL/6J小鼠[总胆固醇(TC):(2.04±0.0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0.25±0.01) mmol/L, F=190.543、82.79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油红O染色显示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整体主动脉面积[(22.09±3.49)%],显著高于普通饮食ApoE -/-小鼠组[(1.46±0.96)%, F=118.558,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窦切片显示斑块面积约为普通饮食ApoE -/-小鼠组的2倍,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呈现典型的AS斑块。 结论:ApoE -/-小鼠经高脂饮食诱导可成功建立AS模型,并建立基因鉴定、一般情况分析、血脂水平分析、病理学检测一整套基本的模型鉴定流程,为AS相关性疾病的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体内研究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KKε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促进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IKKε对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载脂蛋白E敲除(ApoE -/-)的小鼠与载脂蛋白E和IKKε双敲(ApoE -/-IKKε -/-)的小鼠用生理盐水(salin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分别刺激28天,检测小鼠的代谢水平以及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的动脉直径,应用HE染色检测动脉瘤的病理性变化,马松染色检测小鼠动脉的纤维化水平,荧光法检测活性氧的产生和释放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ApoE -/-IKKε -/-双敲小鼠与ApoE -/-单敲小鼠代谢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oE -/-IKKε -/-双敲小鼠动脉直径显著小于ApoE -/-单敲小鼠。ApoE -/-IKKε -/-双敲小鼠纤维胶原化水平显著低于ApoE -/-单敲小鼠,且ApoE -/-IKKε -/-双敲小鼠中活性氧的产生水平明显低于ApoE -/-单敲小鼠。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结果均发现,ApoE -/-IKKε -/-双敲小鼠中LC3B与Beclin-1的表达水平均较ApoE -/-单敲小鼠有明显的降低。 结论:小鼠IKKε基因的敲除能够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从而减少小鼠腹主动脉瘤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髓源性生长因子改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方法:西方饮食喂养MYDGF +/+ApoE -/-小鼠(AKO)和MYDGF -/-ApoE -/-小鼠(DKO)12周,根据是否予腺相关病毒(AAV)-MYDGF载体干预,将AKO和DKO小鼠分为如下6组:AKO组、DKO组、AKO-绿色荧光蛋白(GFP)组、DKO-GFP组、AKO-MYDGF组和DKO-MYDGF组,每组8只。观察MYDGF对AKO及 DKO小鼠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斑块面积及炎症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干预12周后,与AKO组相比,DKO组小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 t=12.26, P<0.05),斑块表面积及横截面积均增加[(13.56±3.10)%比(42.01±3.29)%, t=17.80, P<0.01;(7.46±1.86)%比(21.54±2.18)%, t=13.87, P<0.01];小鼠主动脉炎性浸润[巨噬细胞(CD68)、T淋巴细胞(CD3)]面积、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增高( t=7.51~51.52,均 P<0.01);体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 t=2.42~9.29,均 P<0.0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t=9.865, P<0.01)。相反,补充MYDGF后,与AKO-GFP组和DKO-GPF组小鼠相比,AKO-MYDGF组和DKO-MYDGF组小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 t=4.38~5.17,均 P<0.05);斑块面积明显减少[表面积:AKO-GFP组比AKO-MYDGF组为(15.22±1.47)%比(6.85±1.37)%、DKO-GFP组比DKO-MYDGF组为(43.16±2.73)%比(17.93±2.04)%;横截面积:AKO-GFP组比AKO-MYDGF组为(10.42±1.24)%比(6.31±0.72)%、DKO-GFP组比DKO-MYDGF组为(19.33±1.04)%比(13.24±1.14)%, t=8.10~20.97,均 P<0.01];炎性浸润及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 t=6.29~40.79, P<0.01),代谢紊乱得到改善( t=2.16~4.75, P<0.05)。 结论:MYDGF可改善AopE -/-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减少斑块面积,降低炎性浸润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机体代谢。MYDGF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反应改善Aop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多糖诱导Toll样受体4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Toll样受体4(TLR4)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质网应激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内质网应激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选择ApoE -/-小鼠24只,高脂喂养10周后数字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TLR4的特异性抑制剂TAK(TAK组),各8只。干预10周后取眼球血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死小鼠留取颈动脉和主动脉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颈动脉斑块巨噬细胞(MOMA-2)、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TLR4、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κ基因结合核因子(NFκB)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PKR样真核起始因子2α激酶(PERK)、C/EBP同源蛋白(CHOP)、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水平。 结果:LPS组小鼠与对照组和TAK组小鼠比较,TC(25.0±2.3)mmol/L比(20.2±1.6)mmol/L、(20.8±2.6)mmol/L、TG(1.3±0.1)mmol/L比(1.3±0.1)mmol/L、(1.0±0.1)mmol/L、ox-LDL(17.4±1.3)mmol/L比(15.8±1.6)mmol/L、(12.1±1.1)mmol/L水平升高( P<0.05);斑块形态学及病理学比较,LPS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范围大,巨噬细胞含量增多( P<0.05),平滑肌细胞含量减少( P<0.05),斑块TLR4、IL-1β、IL-6、TNFα及NFκB的表达水平较其他两组增加( P<0.05);PERK、CHOP、GRP78的表达水平增加( P<0.05)。与对照组比较,TAK组PERK、CHOP、GRP78的表达水平减少( P<0.05)。LPS组TLR4,质网应激通路蛋白PERK、CHOP、GRP78的表达水平增加。 结论:LPS诱导的TLR4可上调内质网应激通路蛋白的表达,且引起内质网应激下游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加重脂质代谢紊乱,增加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