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唐氏综合征儿童辅音识别的偏侧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探究汉语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儿童在识别辅音时大脑的偏侧化特征.方法 以17 例 10~18 岁(平均14.07±2.26岁)DS儿童、17 例智力水平相匹配的 10~18 岁(平均13.89±2.09岁)智力落后儿童(mental retardation,MR)和 17 名智力水平相匹配的 3~6 岁(平均4.73±0.48岁)普通儿童(typically develo-ping,TD)为研究对象,以单音节词为材料,采用双耳分听的实验范式,分析每组儿童两耳对目标词识别率的差异以及偏侧化程度.结果 ①DS儿童左耳对目标词的识别率极显著高于右耳(P<0.01),MR 儿童和 TD儿童左耳对目标词的识别率均极其显著低于右耳(P<0.001);②DS儿童与 MR 儿童、TD儿童的偏侧化指数的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语DS儿童在辅音识别中表现出左耳优势,即右侧化现象,且这一现象与其智力落后无关;DS儿童辅音识别的偏侧化程度与 MR儿童和TD儿童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音节成分对韩国汉语习得者普通话声调感知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汉语音节成分的差别与韩国汉语习得者感知普通话辅元音节四声时的脑偏侧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30例以韩语为母语的韩国汉语习得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学习汉语时间分为24个月以内和36个月以上两组.用双耳分听技术进行普通话辅元音节四声的感知测试,统计辅元音节四声识别的错误率,由本次和之前的研究分别得出辅元、元音四声调类识别的难易度序列,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学习汉语24个月以内的韩国汉语习得者感知汉语辅元音节四声时未见显著的脑偏侧现象.学习36个月以上韩国汉语习得者感知去声时,右耳(大脑左半球)错误率极显著低于左耳(大脑右半球)(P<0.01).辅音对声调调类的感知影响度分别为:阳平>阴平/去声>上声.结论 音节成分的不同对韩国汉语习得者汉语声调调类的识别有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计算机科学应用于唇腭裂语音诊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唇腭裂术后针对性的语音治疗是唇腭裂综合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观语音评价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评价体系,由于无法避免主观倾向的局限性,精准的腭裂语音诊疗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随着医工交叉的广泛推进,计算机科学已成为前沿医疗的基石,人工智能在言语障碍领域已开展初步的临床应用.对于腭裂语音的计算机辅助识别和评价技术已有较多研究成果,辅音省略、咽擦音等代偿性发音错误是关键的识别分析特征,结合软硬件技术的系统能达到较高的识别准确度;但目前研究大多仅局限于独立的声学特征辨别,有待进一步开发多参数的分析函数来避免普遍评价的系统偏差;且计算机科学在腭裂语音评价及治疗方面仍缺乏治疗方案的尝试,在线诊疗平台未得到充分使用,因此运用人工智能媒介与主观评价体系的结合应是唇腭裂综合序列治疗的前景模式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音乐训练影响儿童语音意识的认知神经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形式,在儿童教育和发展中,尤其是语言能力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音意识是个体感知识别、分析和运用语音的能力,是预测儿童语言读写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梳理了近十年来音乐训练影响儿童语音意识的研究证据,并讨论了音乐训练可能促进语音意识的神经基础和解释模型.大量研究表明,音乐训练可以在行为水平提高儿童在语音意识测量任务上的成绩.此外,音乐训练从两方面影响语音加工的神经基础:一方面通过影响皮层下基本听觉神经通路与大脑听觉皮层,促进儿童前注意水平的语音感知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影响语音加工大脑区域间的功能连接,促进语音编码,强化语音加工的听觉-运动整合功能.相关神经机制为音乐训练促进儿童的语音意识提供了生物学基础.基于已有研究,本文提出综合的层级模型对音乐训练影响儿童语音意识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系统的解释,该模型认为音乐训练影响语音意识的认知神经机制分为3个层级:第一层级,音乐训练通过影响基本听觉神经通路促进了语音的基本听觉加工,其中节奏训练促进对语音时长信息的感知,音高训练促进对语音频率信息的感知;第二层级,音乐训练通过影响语音加工的神经网络,进一步促进语音编码,其中节奏训练主要促进辅音、韵脚和音节的识别和编码,音高训练促进元音、韵脚和音节的识别和编码;第三层级,音乐训练通过增强听觉与运动脑区之间的信息整合,增强语音运动表征,以及听觉-运动整合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语音表征的质量.该领域的研究不但可以揭示人类语言发展的认知神经机制,而且在儿童教育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及语言呼吸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及语言呼吸功能,探索其与构音障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46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为病例组,同期选择我院体检正常的46例儿童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儿童的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和语言呼吸功能,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和语言呼吸功能与构音障碍程度的关联性.结果 病例组韵母评分(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同开口同结构、同开口异结构、同结构异开口、总分)及声母评分(同部位异方式、卷舌音-非卷舌音、送气音-不送气音、声母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最大数数能力(maximum count ability,MCA)、平均气流量(mean air flowrate,MA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z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同开口同结构、同开口异结构、同结构异开口、韵母总分、同部位异方式、清辅音-浊辅音、擦音-无擦音、送气音-不送气音、声母总分、MPT、MFR和MCA均与构音障碍程度存在负相关,s/z比值与构音障碍程度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及语言呼吸功能均相对较低,其言语识别能力及语言呼吸功能均与构音障碍程度存在负相关,临床应加强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及语言呼吸功能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