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童泌尿外科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17例肾积水肾盂输成形术后再梗阻患儿,其中男14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6.1±0.6)岁,平均体质量为(18.7±1.8)kg,左侧11例,右侧6例.本研究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诊断和结果进行评估.结果:17例再梗阻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术中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78.5±10.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2.0)ml、平均进食时间(3.0±0.4)h、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4.1±0.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0±1.5)d.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4~24个月,术后Clavien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23.5%(4/17),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无吻合口狭窄、再次梗阻、泌尿系感染等Clavien Ⅲ、Ⅳ级并发症.术后 3个月复查 17例患儿,B超显示肾盂前后径平均值为(1.8±0.3)cm,较术前[(3.5±0.3)cm]减小(P<0.05);同位素排泄性T1/2显示肾盂输尿管无梗阻;分肾功能[(39.7±1.8)%]与术前[(36.2±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双瓣法"肾盂成形术与传统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特殊类型肾积水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改良"双瓣法"肾盂成形术与传统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特殊类型肾积水(伴小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狭窄长度较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的39例特殊类型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6例;中位年龄为12.0(4.5,63.5)个月。左侧22例,右侧17例。患儿存在血尿、腰痛或反复泌尿系感染等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输尿管梗阻,肾盂前后径<2.5 cm(小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狭窄长度为2.0~4.0 cm。39例中19例采用改良"双瓣法"肾盂成形术,为改良"双瓣法"手术组;20例采用传统离断式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为传统手术组。改良"双瓣法"手术组术中将肾盂裁剪形成上下两瓣,下瓣与劈开的输尿管吻合,上瓣进行覆盖,从而实现输尿管长度与口径部分延长。两组患者中位年龄[12.0(6.0,44.0)个月与12.0(4.8,62.8)个月]、术前肾盂前后径[(2.8±0.8)cm与(2.6±0.6)cm]、术前患侧分肾功能[(36.7±5.1)%与(36.0±6.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本研究3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改良"双瓣法"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2.6±9.6)min和(124.5±8.6)min,术中吻合时间分别为(56.1±7.2)min和(47.6±4.8)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9例均获随访,术后随访时间(27.7±2.5)个月。改良"双瓣法"手术组术后2例发热,为泌尿系感染,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传统手术组出现2例发热,为泌尿系感染,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另2例术后1年余出现腰痛症状,B超检查发现患儿肾积水逐渐增多,予行改良"双瓣法"肾盂成形术后好转。改良"双瓣法"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2/19与4/20)及短期手术成功率(19/19与18/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双瓣法"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积水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吻合时间相对传统方式较长,但在伴有小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狭窄长度较长的特殊类型肾积水患者中,对于减少并发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输尿管-肠道膀胱扩大成形术治疗上/下尿路功能障碍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肠道膀胱扩大成形术(AUEC)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接受AUEC的262例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的资料。男193例,女69例;中位年龄24(4,67)岁,中位病程12.0(0.2,56.0)年,患者术前肌酐91.5(68.1,140.0)μmol/L。320根输尿管存在高等级上尿路扩张积水(UUTD);216根输尿管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其中14根输尿管为低压反流;低等级VUR输尿管为22根(10.19%),高等级VUR输尿管为194根(89.81%)。术前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示最大膀胱容量为102(47,209)ml,最大逼尿肌压力为33.0(15.5,50.5)cmH 2O(1cmH 2O=0.098kPa),膀胱顺应性为6.4(3.0,12.3)ml/cmH 2O。所有患者均行AUEC。手术方法:截取一段乙状结肠,将乙状结肠沿对系膜缘剖开,按"去管化"原则折叠缝合成"U"或"S"形的肠补片,同时行输尿管成形和再植,再将肠补片与剖开的膀胱瓣吻合形成扩大的新膀胱。门诊或电话随访,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肌酐、最大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输尿管反流和上尿路扩张情况,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 结果: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57.4(4,151)个月。术后1~3个月患者最大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分别增加至术前的303.9%和189.9%,最大逼尿肌压力降低至术前的63.6%;术后6~10年患者最大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增加,分别为术前的490.2%和627.9%,最大逼尿肌压力降低至术前的25.8%。术后UUTD患者显著减少,术后1~3个月高等级UUTD为116根(116/398,29.2%),术后4~6个月为51根(51/274,18.6%),术后6~10年为4根(4/76,5.3%),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 <0.001)。术后VUR持续缓解,术后1~3个月393根(393/402, 97.8%)输尿管无VUR,术后6~10年73根(73/76,96.1%)输尿管无VUR,无VUR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术前( P<0.001)。患者术后1~3个月肌酐下降至79.0(65.0,128.2)μmol/L,较术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术后各时间点肌酐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代谢性酸中毒26例(9.9%),膀胱输尿管吻合口狭窄15例(5.7%),反复尿路感染16例(6.1%),尿路结石20例(7.6%),需手术干预的肠梗阻8例(3.1%)等,均经治疗后好转。 结论:AUEC治疗高等级、伴抗反流机制受损的VUR,以及高等级、伴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梗阻的UUTD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经治疗后均好转。该术式可以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和顺应性,重建抗反流机制,解除上尿路梗阻,在充分保护残留肾功能、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88例FIGO 2018 Ⅲc期子宫颈鳞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国际妇产科联盟2018年(FIGO 2018)分期Ⅲc期子宫颈鳞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488例子宫颈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为(57.9±11.3)岁。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手术组(子宫颈癌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放化疗,324例)和放疗组(子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1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截至2022年5月,随访时间为(96±12)个月(范围:84~108个月)。结果:(1)临床特点:手术组患者的初始治疗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肿瘤最大径≥4 cm的比例、FIGO 2018分期(包括Ⅲc1期和Ⅲc2期)、治疗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与放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2)预后:①不同期别的Ⅲc期子宫颈鳞癌患者(488例):对于439例Ⅲc1期患者,手术组、放疗组患者的7年生存率分别为83.6%、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对于49例Ⅲc2期患者,手术组、放疗组患者的7年生存率分别为48.0%、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96)。②肿瘤最大径≥4 cm的患者(278例):对于246例Ⅲc1期患者,手术组、放疗组患者的7年生存率分别为81.2%、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分层分析显示,手术组(299例)Ⅲc1期患者中肿瘤最大径≥4 cm比例为46.2%(138/299),放疗组(140例)为77.1%(10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进一步分层分析,将放疗组中原FIGO 2009分期为Ⅱb期的肿瘤最大径≥4 cm的患者提取出来,共有46例,其7年生存率为67.4%,与手术组(为8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对于32例Ⅲc2期患者中,手术组、放疗组患者的7年生存率分别为50.0%、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57)。③髂总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126例):手术组、放疗组患者的7年生存率分别为73.8%、5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3)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组患者的淋巴囊肿、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30.2%(98/324)、7.7%(25/324)]均高于放疗组[分别为0(0/164)、1.2%(2/164)],输尿管梗阻、急性放射性肠炎、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分别为8.3%(27/324)、54.3%(176/324)、7.4%(24/324)]均低于放疗组[分别为36.0%(59/164)、73.2%(120/164)、20.7%(34/16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 结论:对于符合手术条件的Ⅲc1期子宫颈鳞癌患者,即使肿瘤最大径≥4 cm,无论是否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不包括髂总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放化疗和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均为可接受的治疗方式。对于Ⅲc2期或髂总淋巴结有转移的子宫颈鳞癌患者,两种治疗方式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基于治疗时长和经济学考虑,推荐患者选用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F4.8可视肾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F4.8可视肾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32例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16~75)(35±10)岁。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尿路造影、CT等检查确诊。结石直径平均(13.0±3.6)(3~20)mm。结石梗阻时间平均(5±17)(2~35)d。单侧输尿管结石27例,双侧输尿管结石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肾积水,集合系统分离平均(23±15)(15~45)mm。17例术前接受过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2周;6例结石直径<6 mm者接受排石药物治疗>7 d。本组32例均拟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术中因输尿管狭窄,输尿管镜(F8/9.8或F6.5/8.5)置镜失败。更换F4.8可视肾镜进行手术。患者取截石位,F4.8可视肾镜接生理盐水,直视下经尿道进入膀胱后,观察输尿管开口情况,21例输尿管开口狭窄,其中8例行输尿管镜手术时造成假道、部分撕脱,F4.8可视肾镜进镜时,利用手控推水压力,配合间断、持续等方式适当加大水流压力,冲开输尿管口和壁内段输尿管后,直接进镜至输尿管管腔。9例为输尿管壁内段走向异常、下段狭窄,F4.8肾镜配合水流压力变化,循管腔缓慢轻柔顺势进入并上行至输尿管管腔。F4.8肾镜通过狭窄处后找到结石,用钬激光将结石粉碎。其中1例钬激光碎石过程中出现结石上移,F4.8肾镜难以触及,留置斑马导丝后退镜并更换F6.5/8.5输尿管镜,在导丝引导下硬性扩张并通过狭窄处输尿管,找到结石并粉碎。2例为输尿管壁内段鸟粪样或泥沙样感染性结石,梗阻重且局部水肿明显,管腔狭窄,斑马导丝无法置入,F4.8可视肾镜进入输尿管,用镜体将梗阻的结石破坏后退镜,结石排入膀胱。碎石结束后留置F4.7双J管和尿管。结果:本组32例均一期顺利完成碎石,手术时间平均(35.0±8.7)(15~43)min。住院时间平均5.3(4~7)d。术后3例出现发热,体温>38.5℃,根据血、尿细菌培养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后体温正常。应用F4.8肾镜手术均未发生输尿管穿孔、假道、撕脱等并发症。术后3 d复查腹部X线片,24例结石排净,8例有结石残留,净石率为75%。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尿路造影提示均无结石残留;集合系统分离平均(12±9)(0~35)mm。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示造影剂均能通过输尿管。结论:采用F4.8可视肾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安全、有效,在常规输尿管镜进镜困难时可尝试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期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继发隐匿性梗阻性肾积脓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一期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继发隐匿性梗阻性肾积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32例输尿管结石继发隐匿性梗阻性肾积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5例;中位年龄39.5(18~76)岁。结石位于左侧23例,右侧9例。结石体积中位值138.84(33.28~866.32)mm 3。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发热症状且术前血常规、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均未提示明显感染。32例均行一期输尿管镜碎石术,术中发现结石梗阻部位以上积脓,留取脓尿行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检查。通过吸引器低压吸净脓液,下调水泵灌注压力和流量,间断低压低流量灌注并配合负压吸引,完成碎石术。术后常规留置输尿管双J管,并予抗感染治疗。术后第2天复查腹部X线片,拔除双J管后4~6周复查泌尿系CT或B超,评价结石清除率。根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情况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量表,评价术后感染情况,并根据Clavein Dindo分级系统进行并发症分级,评价手术安全性。 结果:32例中28例完成一期碎石术,一期结石清除率87.5%,中位手术时间28(11~66)min。2例碎石过程中结石主体返回肾脏,1例输尿管条件较差,1例术中视野不清,此4例均留置双J管结束手术,行二期输尿管镜或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均清除结石。术中留取脓尿常规检查结果示,细菌计数中位值295(46~2 488)个/μl;白细胞计数中位值160.5(57~7 863)个/μl。脓液细菌培养结果示,22例无细菌生长,10例细菌生长。术后发热1例,血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经对症抗感染治疗1 d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6例出现SIRS,无脓毒血症发生,无Clavein Dindo ≥Ⅲ级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继发隐匿性梗阻性肾积脓,对于经严格选择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中应尽可能降低灌注压力和流量并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同期处理小儿双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双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儿同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经验,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6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双侧肾盂成形术的双肾重度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65.8±34.2)个月。所有患儿术前均行泌尿系统超声、磁共振泌尿系统水成像、利尿肾动态显像及排泄性尿路显像明确诊断。术前超声结果显示患儿左侧肾盂前后径为(3.07±0.67)cm,右侧为(3.22±0.51)cm。手术方法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左右侧顺次行肾盂成形术。结果:6例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患儿,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为(246.17±23.02)min,出血量为(29.17±6.07)ml,无Clavien-Dindo Ⅲ级以上并发症出现。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显示患儿左侧肾盂前后径为(1.37±0.25)cm,右侧为(1.47±0.19)cm,手术前、后两侧肾盂前后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6个月复查利尿性肾动态显像,6例均提示无梗阻。 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同期处理小儿双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安全有效,并具有缩短手术恢复期、节约手术费用、提高美容效果、有效降低患儿心理及经济压力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机器人直肠肿瘤手术162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S)的机器人直肠肿瘤手术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术前经肠镜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或虽为良性肿物但无法局部切除或经肛切除者;(3)预期能达到R 0切除;(4)术前评估肿瘤长径≤5 cm,或虽肿瘤长径>5 cm但与肠管长轴平行,预计标本能够从肛门拖出。排除合并肠梗阻、穿孔、出血或远处转移者以及存在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或既往有腹部大手术或粘连病史者。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胃肠外科行NOSES机器人直肠肿瘤手术的162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57±13)岁,体质指数为(23.5±3.2)kg/m 2,肿瘤下缘距离肛缘距离为(8.2±2.9)cm。采用5孔法放置机器人Trocar,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左结肠动脉常规予以保留。经肛门置入腔镜无菌套,套内将切除标本经肛门拖出。观察手术安全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和肿瘤根治性指标(淋巴结检出数、转移阳性淋巴结数以及阳性切缘情况等)。 结果:162例患者均完成机器人NOSES,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188.7±79.8)min,术中出血量为(47.1±33.2)ml。肿瘤长径为(3.4±1.5)cm,最大为12 cm。按照手术方式统计,154例患者行TME术,1例患者为TME并肝转移瘤切除,1例TME并横结肠部分切除,2例TME并卵巢切除,2例TME并子宫切除,1例因左肾血管平滑肌瘤行TME并左肾部分切除,1例因术中左侧输尿管损伤行TME并左侧输尿管修补。所有患者均经直肠取出标本。行预防性回肠双腔造口率为6.8%(11/162)。淋巴结检出(14.9±5.1)枚。术后病理检查显示,156例为腺癌,其中Tis期1.3%(2/156)、T 1期9.0%(14/156)、T 2期26.3%(41/156)、T 3期35.9%(56/156)、T 4期27.6%(43/156)。34.6%(54/156)的腺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1例同时性肝转移。所有病例环周切缘(包括上下切缘)均为阴性。术后患者的进食时间为(4.2±4.1)d,术后住院天数为(11.4±7.7)d。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3%(20/162),吻合口漏发生率4.9%(8/162)。4例(2.5%)因吻合口漏后行回肠造口。术后90 d内,无肛门功能异常及死亡病例。 结论:机器人NOSES治疗直肠肿瘤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llium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腹膜后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并发症、肾功能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Allium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腹膜后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肾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41例腹膜后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输尿管镜下或肾镜下行Allium覆膜金属支架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前后的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USSQ)评分、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T0)、治疗后1周(T1)、治疗后2周(T2)、治疗后2个月(T3)、治疗后6个月(T4)的肾功能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顺行置入支架者27例,逆行置入支架者14例,两种置入方式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的USSQ评分表中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01);支架置入失败率为12.20%(5/41);支架置入成功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36)。T4随访中发生6例支架移位,5例结石生长;与T0比较,T1~T4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逐渐降低且均明显低于T0(均 P<0.05),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升高且均高于T0(均 P<0.05)。 结论:Allium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腹膜后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安全性较高、术后疗效确切,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肾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诊Ⅰ期输尿管软镜在急性结石性梗阻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诊Ⅰ期输尿管软镜治疗急性结石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5例急性结石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急诊手术中输尿管硬镜进镜失败或结石移位,改行输尿管软镜手术,置入输尿管软镜导引鞘或裸镜进镜,成功后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观察软镜导引鞘置入成功率、软镜置入成功率、Ⅰ期结石清除率、软镜手术时间、术后尿量、血清钾、肌酐、尿素氮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导引鞘置入成功率46.67%(21/45),软镜进镜成功率80%(36/45),Ⅰ期结石清除率80%(36/45);其中结石移位患者30例,导引鞘置入成功率70%(21/30),软镜进镜成功率90%(27/30),Ⅰ期结石清除率90%(27/30)。术中改软镜后手术时间(57.87±12.36) min,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出现大出血、感染性休克、输尿管穿孔、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血清钾、肌酐、尿素氮平稳下降。结论:急诊Ⅰ期输尿管软镜治疗急性结石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尤其作为硬镜下结石移位后的补充术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但对于输尿管狭窄或扭曲的患者,还应该慎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