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全层皮肤皮下移植异体全厚皮的制动效果探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大鼠全层皮肤皮下移植异体全厚皮的制动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近交系雄性6~8周龄Brown-Norway大鼠和Lewis大鼠各10只,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将受体大鼠项背部全层皮肤皮下游离2.2 cm×2.2 cm区域后,皮下移植取自供体大鼠腹部的2.0 cm×2.0 cm大小全厚皮,供区拉拢缝合。移植术后5~6 d剪除受体大鼠移植的异体皮片上方的自体皮,剪除后7 d拆线。移植术后2个月内观察供受体大鼠进食、活动、存活情况,受体大鼠撕咬、抓挠创面情况,受体大鼠剪除自体皮后创面情况,移植的异体皮片成活及毛发生长情况。结果:移植术后2个月内,供受体大鼠均正常进食,可自由活动,无大鼠发生非正常死亡;未发生受体大鼠撕咬、搔抓创面情况。受体大鼠剪除自体皮后创面有少量渗出,并有部分表皮脱痂现象。移植的异体皮片均未发生感染或坏死,全部成活,新毛发顺利长出。结论:大鼠全层皮肤皮下移植异体全厚皮的制动方法操作简单省时,术后无须换药,加压固定可靠,皮片成活率高,可推广应用于动物皮片移植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套管法在大鼠肾移植模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改进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的构建方法,评估套管法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01月至2019年7月,使用近交系Fisher344大鼠40只(雄性,体重180~220 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供体,近交系Lewis大鼠35只作为受体,构建慢性排斥排组、对照组肾移植模型共35例。同时与本课题组既往传统手术方式(肾动静脉端端吻合)构建的同种异体大鼠肾移植模型进行比较。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及肾动静脉吻合时间,采用Student’s t检验方法比较改良组与对照组各段手术时间,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及肾动静脉吻合时间,组间差异采用Student’s t检验。 结果:本研究共采用套管法行改良大鼠肾移植35例,模型成功率88.57%(31/35),平均手术时间为(108±19) min,传统手术组动脉吻合时间(18±5) min,改良手术组肾动脉吻合时间减少为(1.0±0.5) min( t=20.043, P<0.01),肾静脉吻合时间为(2.0±0.5) min,肾静脉吻合时间减少为(2.0±0.5) min( t= 23.293,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受体手术时间、血管吻合时间,冷热缺血时间与本组传统方法比较大幅缩短。 结论:大鼠肾移植模型中应用套管法的难度低、简便,动静脉吻合时间短,输尿管支架法吻合简单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卵巢移植术后放疗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卵巢移植放疗后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雌性Wistar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只.另取10只大鼠分离BMSC并进行培养及鉴定.对照组大鼠接受卵巢移植+200 cGy射线照射+磷酸盐缓冲溶液,观察组大鼠接受卵巢移植+200 cGy射线照射+BMSC移植.移植1月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不良反应并处死所有大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通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P3 BMSC免疫表型显示,表面标记CD44(+)和CD90(+)的高表达率分别为培养细胞的78.04%和75.17%,此外CD45(+)和CD34(+)表达率较低,仅为8.05%和10.40%.观察组经BMSC移植后,大鼠饮食、皮毛、行为和精神状态等一般状况较对照组恢复较快,体重出现明显增长(P<0.05),不良反应率较低(P=0.010).此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鼠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LH、FSH水平明显降低(P<0.001).同时,观察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BMSC可在卵巢移植放疗后发挥保护作用,促使血清E2水平升高,LH、FSH水平降低,进而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常见大鼠的肠道菌群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5/3/1
目的 通过 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 4 种常见的实验大鼠品系肠道菌群结构特征.方法 同一饲养设施内的 SD、Wistar、F344 和 BN共 4 个品系大鼠 48 只,雌雄各半,收集其新鲜粪便样品,采用 16SrDNA 通用引物扩增 V4 区并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使用 QIIME软件分析样品中菌群组成和多样性指标,使用 LEfSe软件比较各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主要菌群.结果 实验大鼠肠道菌群主要有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等;属水平上主要是Muribaculaceae属、拟杆菌属等.Alpha多样性显示:相较近交系大鼠,封闭群大鼠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高,且组内离散程度较大.Beta多样性显示:不同品系、同一品系不同性别大肠菌群有所差异.结论 对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的部分大鼠品系肠道菌群特征进行分析,为大鼠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同时其相对丰度和多态性结果分析表明在同一饲养条件下,不同品系、性别的大鼠肠道优势菌群相似,而肠道菌群丰富度和组内离散度也受品系及性别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5/3/1
-
建立6种近交系大鼠遗传质量检测及品系鉴别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组合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筛选出均匀分布在大鼠染色体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建立常用近交系大鼠遗传质量检测及品系鉴别方法.方法 在文献中获得 SNP 共 141 个,利用 Ensembl数据库中获取的信息筛选出在 BN、F344、GK、LEW、SHR和 WKY 6 种大鼠品系中呈现多态性的 SNP 位点,并从中优化出均匀分布各染色体且包含品系特异性SNP 的最佳位点组合.通过 PCR扩增技术和 Sanger测序方法对组合位点用于常用近交系大鼠遗传质量检测和品系鉴别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优化出了在各品系内表现单态性、品系间呈多态性的 40 个 SNP 标记.其中包含可以用于品系鉴别的特异性位点:4 个 BN大鼠特异性位点,3 个 F344 大鼠特异性位点,2 个 GK大鼠特异性位点,2个 LEW大鼠特异性位点和 1 个SHR大鼠特异性位点.分别利用BN、F344、LEW、SHR和WKY大鼠的DNA混合样本对优化出的 40 个位点进行验证,结果与网站数据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常用近交系大鼠遗传质量检测及品系鉴别的 SNP 组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多重PCR-LDR技术建立近交系大鼠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检测方案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建立一套基于多重PCR-连接酶检测反应(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LDR)技术的近交系大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检测方案.方法 在5个品系的SPF级近交系大鼠1~20号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共选取40个大鼠SNP位点,将SNP位点随机分为4组,构建基于多重PCR-LDR技术的近交系大鼠4组SNP位点基因检测方案.采用本方案检测国内另两家大鼠供应商的9个常用大鼠品系.最后,通过第三方实验室对不同DNA聚合酶的扩增效果进行比对,验证本方案的可行性.结果 用所构建的近交系大鼠SNP遗传检测方案测试5个大鼠品系时,各样本的所有位点均得到了良好的扩增结果.采用本方案检测国内另两家大鼠供应商的9个常用大鼠品系时也得到了良好的扩增结果,40个SNP位点在每个近交系大鼠中均为纯合.用3种来源不同的DNA聚合酶同时检测相同大鼠DNA样本的结果显示,Multiplex PCR Kit、AmpliTaq Gold? 360 DNA聚合酶、PlatinumⅡ Taq热启动DNA聚合酶在第1~3组SNP位点均有扩增产物的电泳峰,其中PlatinumⅡ Taq热启动DNA聚合酶在第4组SNP位点中少了一个扩增产物的电泳峰.另外,不同实验室间的比对结果显示,相同扩增体系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基于多重PCR-LDR技术成功建立了一套覆盖所有常染色体与X染色体的大鼠SNP检测方案,该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俱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供应商来源的实验大鼠和小鼠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以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对供应商来源的实验大鼠、小鼠进行常规微生物监测,为实验动物设施科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确保相关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以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为例,在2021年4月到2023年4月间,按照单纯随机抽样原则,对来自7家供应商的大鼠、小鼠进行微生物质量抽检.具体参照国家标准中SPF级实验动物必须排除的微生物指标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结果 抽检动物的检测总合格率为80.36%.其中SPF级大鼠抽检合格率为52.63%,SPF级近交系小鼠抽检合格率为82.76%,SPF级远交系小鼠抽检合格率为86.67%,SPF级免疫缺陷小鼠抽检合格率为86.36%.检测不合格的细菌学指标集中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啮齿杆菌H型,检出率分别为10.76%、3.16%、2.53%和0.63%.不合格的血清学指标为仙台病毒,发生率为2.53%.此外,除国家标准规定SPF级小鼠必须排除的微生物指标外,还在近交系小鼠中检测到阿米巴原虫和肠杆菌属菌株;在免疫缺陷小鼠中检测到产酸性克雷伯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15%、2.30%和4.55%.结论 供应商来源的大小鼠动物中存在一定的病原体感染发生率,相关动物设施有必要强化实验动物微生物监测,确保接收和饲养动物的质量,这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和保护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法舒地尔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于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陕西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6周龄健康雄性Dahl盐敏感大鼠69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组、高盐组及法舒地尔组,每组23只.生理盐组大鼠给予含盐量为0.3%的正常饲料饲养;高盐组大鼠给予含盐量为8%的特制饲料喂养,自由饮水;法舒地尔组大鼠给予含盐量为8%的特制饲料喂养,自由饮水,建模成功后6h腹腔注射法舒地尔,连续治疗1周.药物治疗结束后1周采用高分辨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检测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测量前壁厚度、后壁厚度;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VG染色法测算胶原容积积分;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hoA激酶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RhoA激酶相对表达量.结果 (1)药物治疗结束后1周,生理盐组和法舒地尔组大鼠LVEDd、LVESd小于高盐组,LVFS和LVEF高于高盐组,前壁厚度和后壁厚度大于高盐组(P<0.05);法舒地尔组大鼠LVEDd、LVESd、前壁厚度及后壁厚度小于生理盐组,LVFS和LVEF高于生理盐组(P<0.05).(2)生理盐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有序,心肌间质无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瘢痕形成;高盐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同时伴有明显纤维化重构;与高盐组相比,法舒地尔组大鼠尽管有炎性细胞浸润,但心肌细胞排列有序且无纤维化瘢痕组织形成,心肌纤维化重构较轻.(3)药物治疗结束后1周,生理盐组和法舒地尔组大鼠胶原容积积分低于高盐组,法舒地尔组大鼠胶原容积积分高于生理盐组(P<0.05).(4)药物治疗结束后1周,生理盐组和法舒地尔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低于高盐组,法舒地尔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高于生理盐组(P<0.05).(5)药物治疗结束后1周,生理盐组和法舒地尔组大鼠RhoA激酶mRNA和RhoA激酶相对表达量低于高盐组,法舒地尔组大鼠激酶mRNA和RhoA激酶相对表达量高于生理盐组(P<0.05).结论 法舒地尔能有效抑制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及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RhoA激酶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对胰岛移植物血管再生及移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基因对胰岛移植物血管再生及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含有VEGF165基因的慢病毒-VEGF165 (LV-VEGF165)体外转染大鼠胰岛细胞,移植于近交系SD雄性糖尿病大鼠肾包膜下,设未含有VEGF165基因的LV-AcGFP1为空载体对照组(LV-AcGFP1组)和单独胰岛细胞为空白对照组.ELISA检测VEGF165的体内外表达,胰岛素、CD31免疫组化双染观察胰岛移植物血管化程度及胰岛细胞活性,并比较各组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结果 LV-VEGF165组胰岛细胞体内外分泌的VEGF165浓度均显著高于LV-AcGFP1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检测LV-VEGF165组每平方毫米胰岛移植物平均微血管密度(MVD)为(24.3±3.7),显著大于LV-AcGFP1组(12.4±2.5)及空白对照组(12.7±2.1,P<0.01),胰岛素染色强度于LV-VEGF165组高于LV-AcGFP1组及空白对照组.多元分析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水平,LV-VEGF165组优于LV-AcGFP1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LV-VEGF165组胰岛移植物于移植术后平均生存时间(MST)经log-rank检验长于LV-AcGFP1组及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转染VEGF165基因具有促进胰岛移植物的血管再生及提高胰岛移植效果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鼠心肌细胞下腔静脉壁移植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乳鼠心肌细胞下腔静脉壁移植的模型并进行相关的研究.方法 采用健康、雌性、近交系F344大鼠12只(150±20)g和生后2d乳鼠.将雌性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只.A组为乳鼠心肌细胞移植组;B组为注射细胞培养液的对照组.建立乳鼠心肌细胞下腔静脉壁移植的模型.评估术后21d移植到静脉壁的心肌细胞的收缩性,然后获取A组心肌细胞移植段的静脉和B组静脉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 通过主动脉的搏动来记数受体大鼠的心率为(172±21)次/分.下腔静脉细胞移植处可见明显的节律性搏动为(141±47)次/分,显著低于主动脉的搏动节律(p=0.03).下腔静脉在主动脉夹闭后1~3 min仍然能够自主、节律性搏动,搏动节律为(88±44)次/分,与主动脉夹闭前的搏动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5).三者之间成正相关.HE染色显示术后3周时6只接受心肌细胞移植的大鼠下腔静脉壁周围可见心肌组织而6只仅注射了培养液的对照组大鼠下腔静脉壁周围却没有.移植的乳鼠心肌细胞在受体内行形成致密的沿血管长轴方向排列的心肌束,这些心肌束呈环形平行于静脉壁.所有样本移植部位的静脉壁均正常.结论 乳鼠心肌细胞移植到下腔静脉壁后能够生长、成熟并具有自主搏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