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住院患者中西医诊治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T2DR)住院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 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16年4月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R患者相关临床信息,统计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合并症、生化指标、中西医治疗方案及专科检查情况,分析T2DR住院患者的诊治特点.结果 T2DR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病(DKD)发生率最高(46.7%),合并疾病中高血压发生率最高(62.8%);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T2DR患者中DKD、糖尿病足、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显著升高(P<0.05).PDR患者三酰甘油(TG)、血清尿酸(SUA)、尿总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NPDR患者(P<0.001);PDR患者胰岛素类似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α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均P<0.005);PDR患者他汀类药物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均P<0.05).PDR患者益气化湿活血通络法使用率高于NPDR患者(P<0.05),滋阴清热和滋阴活血的使用率低于NPDR患者(均P<0.05).PDR患者的眼球超声检查率、全视网膜光凝术和玻璃体切除术的使用率均显著高于NPDR(P<0.001).结论 PDR患者胰岛素类似物、CCB、ARB、α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PDR期益气化湿活血通络法的使用率明显高于NPDR.PDR患者应进一步提高眼底造影检查率,更好地评估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花旗松素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介导的抗氧化通路对顺铂致急性肾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花旗松素(taxifolin,TAX)改善顺铂(cisplatin)致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TAX组、顺铂组、顺铂+TAX组。测量各组小鼠体重情况。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通过试剂盒测定各组小鼠肾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炎性因子 IL- 6、 TNF- α和 IL- 1β,抗氧化基因解耦联蛋白2( UCP2)、 SOD2、 CAT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PGC- 1α)mRNA表达情况;通过测定肾组织ATP水平和线粒体DNA(mtDNA)含量评价线粒体功能;通过Western印迹法测定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磷酸化(p)-AMPK蛋白表达情况。(2)通过建立Lewis肺癌移植瘤C57BL/6小鼠模型评价TAX对顺铂化疗效果的影响。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AX组小鼠体重未明显降低,且未出现明显肾损伤(均 P>0.05),提示口服TAX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顺铂组比较,TAX能够显著延缓顺铂引起的小鼠体重下降,降低小鼠血清Scr和BUN水平,并缓解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均 P<0.05)。TAX能够显著下调顺铂诱导的小鼠血清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以及肾脏炎性因子 IL- 6、 TNF- α、 IL- 1β mRNA表达(均 P<0.05)。TAX能够显著降低顺铂致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组织ROS和MDA水平,并提高SOD、CAT和GSH活性(均 P<0.01)。同时,TAX能够显著上调顺铂致急性肾损伤小鼠肾脏抗氧化基因 UCP2、 SOD2、 CAT mRNA以及 PGC- 1α mRNA表达,并提高肾组织ATP和mtDNA水平(均 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TAX显著促进顺铂致急性肾损伤小鼠肾脏AMPK磷酸化蛋白表达( P<0.01)。此外,通过Lewis肺癌移植瘤C57BL/6小鼠模型证实,TAX对顺铂抗肿瘤疗效无显著影响。 结论:TAX能够改善顺铂引起的肾脏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PGC-1α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30只,8周龄,体质量22~26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 n=10):对照组(C组)、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和白藜芦醇组(RSV组)。采用连续5 d腹腔注射新鲜制备的链脲佐菌素40 mg·kg -1·d -1的方法制备小鼠糖尿病心肌病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RSV组小鼠连续12周经灌胃给予白藜芦醇25 mg·kg -1·d -1,C组和DCM组小鼠给予等体积二甲基亚砜。于第12周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情况,随后处死小鼠收集心肌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学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线粒体结构,采用比色法测定铁、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谷胱甘肽还原酶4(GPX4)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DCM组小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升高,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心肌组织铁和MDA含量升高,GSH含量降低,GPX4表达下调( P<0.05);与DCM组比较,RSV组小鼠LVDd和LVDs降低,LVFS和LVEF升高,心肌组织铁和MDA含量降低,GSH含量升高,GPX4表达上调( P<0.05)。RSV组小鼠病理学损伤和线粒体结构损伤较DCM组明显减轻。 结论:白藜芦醇减轻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损伤,进而改善心功能障碍的机制与抑制心肌细胞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重症患者使用万古霉素致药物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后肾功能的变化,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万古霉素肾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进修期间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瑞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使用万古霉素或联合应用GSH的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万古霉素单用组和万古霉素联合GSH组。记录并分析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基础疾病、临床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用药前后肾功能、万古霉素和GSH的日平均剂量与疗程、ICU住院时间及临床结局等。结果:共纳入217例患者,万古霉素单用组127例,联合GSH组9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万古霉素疗程、慢性肾脏病病史及ICU病死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7例患者入住ICU的病因主要为肺部感染、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等,其中万古霉素单用组以肺部感染居多(63.0%),而联合GSH组则以SAP居多(46.7%)。与万古霉素单用组相比,联合GSH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较低〔分:15.0(10.5,21.0)比27.0(20.0,31.0), P<0.01〕,但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较高〔分:1.0(0,1.0)比0(0,0.2), P<0.01〕,且基础肾功能较差〔血肌酐(SCr,μmol/L):102.0(64.7,178.0)比56.0(42.0,71.0),血尿素氮(BUN,mmol/L):11.5(6.7,18.4)比4.7(3.5,8.1),均 P<0.05〕,万古霉素的日平均剂量较低(mg·kg -1·d -1:22.22±10.09比25.51±9.56, P<0.05)。万古霉素单用组患者用药后肾功能较用药前恶化〔SCr(μmol/L):68.0(50.3,103.4)比56.0(42.0,71.0),BUN (mmol/L):5.4(3.6,9.6)比4.7(3.5,8.1),均 P<0.05〕;而联合GSH组患者用药后的肾功能指标较用药前改善〔SCr(μmol/L):81.0(61.0,129.0)比102.0(64.7,178.0), P<0.05;BUN (mmol/L):8.4(6.2,17.8)比11.5(6.7,18.4), P>0.05〕,且ICU住院时间也较万古霉素单用组显著缩短〔d:29.0(14.0,54.2)比37.0(25.0,55.0), P<0.05〕。 结论:万古霉素所致药物性肾损伤发生率较高,GSH可以显著降低万古霉素的肾毒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铜离子介导的细胞死亡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分子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铜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参与氧化还原反应、铁氧代谢、结缔组织和神经肽的合成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生理过程 [1]。心脏组织对铜的需求高于其他组织,铜离子稳态对于维持心肌收缩、激素合成、氧化应激保护等是必需的 [2]。铜离子稳态的失衡,无论是缺乏还是过量,都会损害心脏功能。铜离子缺乏会引起心肌细胞退化、坏死、纤维化,以及毛细血管基底层的碎片化和肌原纤维的排列紊乱,增加肥厚型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 [3]。过量的铜离子会导致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蛋白质功能障碍,激活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途径,即铜死亡 [4],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5]。本文综述了心血管系统中铜稳态和铜死亡的分子调节机制,以及其在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和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并讨论了针对铜稳态失衡和铜死亡的潜在治疗靶点和策略,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免疫性肌病5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COVID-19)相关免疫性肌病的临床、影像、肌肉病理改变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5例SARS-CoV-2 感染后免疫性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清肌酸激酶、肌炎抗体、肌肉磁共振成像、肌肉病理资料,短期随访后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42~86岁,均表现为COVID-19症状消失后不久出现肢体近端无力,其中3例伴肌痛、1例伴吞咽困难、2例伴皮肤损害、1例伴间质性肺病。5例的血清肌酸激酶在1 663~16 000 IU/L,分别有1例出现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和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肌电图均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磁共振成像表现为弥漫性肌肉水肿,3例伴皮下组织和肌筋膜水肿。4例肌肉活组织检查结果提示坏死性肌病,伴随肌纤维内P62阳性沉积。2例电镜检查可见肌纤维出现线粒体空泡化以及核内管丝样包涵体。4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其中2例联合使用丙种球蛋白、环磷酰胺或他克莫司,1例采用观望疗法,结果肌无力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但4例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依然高于正常水平。结论:COVID-19可以引起免疫性肌病,主要表现为肢体近端无力伴血清肌酸激酶增高,肌肉磁共振成像可见弥漫性水肿,肌肉活组织检查显示坏死性肌病,免疫抑制治疗有效性还需要继续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双氯芬酸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双氯芬酸诱导大鼠急性肾损伤(AKI)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3只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GSH组,每组11只。模型组和GSH组大鼠以双氯芬酸钠溶液(200 mg/kg)灌胃建立AKI模型。建模后30 min,GSH组大鼠用GSH溶液(500 mg/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用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24 h后采血并分离肾脏,进行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肾脏组织病理学以及血清和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检查。比较3组大鼠各项检查结果。结果:模型组大鼠BUN和Scr明显高于对照组和GSH组[BUN:(14.34±8.47)mmol/L比(7.89±2.20)和(8.46± 3.58)mmol/L;Scr:(34.44±6.56)μmol/L比(24.77±9.50)和(29.28±4.3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模型组和GSH组大鼠均可见肾小球和肾小管形态学改变,但GSH组改变程度轻于模型组。GSH组大鼠血清和肾脏组织MDA、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MDA:(9.5±0.2)nmol/ml比(10.2±0.6)nmol/ml,(3.6±0.3)nmol/ml比(4.0±0.2)nmol/ml;TNF-α:(2.9±2.5)pg/ml比(5.4±3.0)pg/ml,(420.9±40.3)pg/ml比(470.4±31.3)pg/ml;IL-6:(92.1±34.4)pg/ml比(123.9±16.6)pg/ml,(7 547±604)pg/ml比(8 047±470)pg/ml],而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102.8±2.8)U/ml比(99.7±4.1)U/ml,(387.0± 12.7)U/ml比(375.9±11.7)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GSH对双氯芬酸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有一定防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对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MKP1转基因(MKP1)小鼠(购自武汉华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各自随机分为两组:WT、WT+TNF-α组和MKP1、MKP1+TNF-α组。WT+TNF-α组和MKP1+TNF-α组的小鼠按6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TNF-α;WT组和MKP1组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小鼠心肌MKP1表达、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心肌细胞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抗氧化剂和呼吸复合物表达以及线粒体凋亡情况,采用 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与WT+TNF-α组比较,MKP1+TNF-α组的小鼠心肌线粒体分裂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和线粒体分裂因子(Mff)相对表达下调(Drp1:1.80±0.20比1.00±0.30、 t=-10.134、 P<0.05;Mff: 2.80±0.20比1.10±0.30、 t=-8.313、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升高[GSH:(29±2) nmol/mg比(49±3) nmol/mg、 t=12.127、 P<0.05;SOD:(2.2±0.1) U/mg比(8.1±0.2) U/mg、 t=10.301、 P<0.05;GPX:(50±4) U/mg比(172±6) U/mg、 t=11.13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粒体呼吸复合物(complex)Ⅲ和ⅢⅡ相对表达上调(complex Ⅲ:1.00±0.20比2.20±0.12、 t=10.715、 P<0.05;complex Ⅱ:1.10±0.09比1.90±0.08、 t=8.312、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相对表达下调(Caspase-9: 2.20±0.11比1.15±0.09、 t=-5.210、 P<0.05;bax:2.30±0.12比1.42±0.09、 t=-6.00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TNF-α诱导心肌损伤的机制涉及线粒体的过度分裂、线粒体氧化还原平衡和能量代谢的破坏以及线粒体凋亡。而MKP1过表达可明显抑制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硫氧还蛋白系统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硫氧还蛋白(Trx)系统由Tr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组成。Trx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分子,可抵抗多种应激引起的细胞死亡,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挥着突出作用。TR是含硒(硒代半胱氨酸)的蛋白质,主要有3种形式:TR1(主要分布在胞质)、TR2(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和TR3(主要分布在睾丸)。TR能调节细胞生长和凋亡,细胞癌变后,TR表达增加,促进细胞生长和转移。Trx系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心肌炎等密切相关。Trx系统能清除体内活性氧,使细胞内外处于平衡状态,且其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相互作用,对于糖代谢调节和肿瘤治疗具有重要作用。Trx系统是许多疾病进行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FHL1基因突变相关遗传性肌病一家系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4个半LIM1结构域蛋白(four and a half LIM domains 1,FHL1),也称为骨骼肌LIM蛋白1,是一个高表达于骨骼肌和心肌的多功能蛋白,人体其他组织如卵巢、肾脏、肺等中也可观察到部分FHL1蛋白表达 [1,2,3]。研究发现FHL1蛋白位于成熟骨骼肌肌节的I带和M线上,可能具有转录因子、细胞骨架支架以及生物机械应激反应等生理功能 [4,5,6,7]。 FHL1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多种不同类型的肌病,如还原体肌病(reducing body myopathy,RBM)、X连锁显性遗传肩胛骨腓骨肌病(X-linked dominant scapuloperoneal myopathy,XSPM)、X连锁肌病伴体位性肌萎缩(X-linked recessive myopathy with postural muscle atrophy,XMPMA)和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Emery Dreifuss muscular dystrophy,EDMD)等 [8,9,10]。该基因突变较为罕见,相关的临床表型异质性较大,临床诊断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曾收治1例 FHL1基因突变相关遗传性肌病患者,现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家系特点,希望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