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新生儿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筛查及随访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生儿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对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遗传与代谢科4 261 036名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结合尿有机酸分析及 OTC基因检测确诊。确诊患儿进行饮食和生活管理,补充瓜氨酸、精氨酸治疗,长期进行随访观察并评估患儿的生长和智能发育情况。 结果:确诊OTCD 7例,均为男性,2例为新生儿期发病型,5例为迟发型,患病率为1.6/100万。除1例无异常临床表现外,余6例均数次发病,伴高氨血症及肝功能损害,其中1例新生儿期发病死亡。患儿新生儿筛查血瓜氨酸不同程度降低,4例尿嘧啶升高,其中1例合并乳清酸升高。7例患儿携带 OTC基因半合子突变,6例为错义突变(c.604C>T、c.386G>A、c.779T>C、c.1019C>T、c.594C>G、c.931G>A),1例为内含子突变(c.514-35C>G),其中c.594C>G、c.514-35C>G为新发变异。 结论:浙江新生儿筛查OTCD患病率低,为1.6/100万,均为男性,新生儿筛查均存在低瓜氨酸血症。OTCD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新生儿期OTCD发病较为严重,存活者常遗留严重后遗症,迟发型多数出现高氨血症及肝功能损害。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发现2种新发变异,拓展了OTCD的基因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误诊为瑞氏样综合征基因诊断为尿素循环障碍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 OTCD)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例学龄前期起病的女性OTC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总结诊治中的经验教训.结果 迟发型OTCD临床上多表现为高氨血症导致的神经精神系统及肝功能损害症状,极易误诊为瑞氏样综合征,可通过尿有机酸气相-质谱联用分析的结果及酶基因检测进行确诊.结论对于无法解释的精神症状、急慢性脑病、癫痫患儿,特别是女性患儿,血氨测定可作为常规筛查,对可疑OTCD的患儿,应反复进行血氨测定、尿有机酸气相-质谱联用分析及血浆串联质谱分析检查,争取早期明确诊断,必要时行酶学诊断或基因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8例临床表现及OTC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急性发病的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提高快速识别与诊治的能力.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OTCD的8例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氨基酸、尿有机酸及基因突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OTCD的诊疗要点.结果 8例患儿中男性3例,女性5例,于10个月至6岁10月龄时初诊,5例发病前健康,3例既往智力运动发育落后;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食欲下降、意识障碍、惊厥等;检查发现肝损伤,血氨显著增高,血瓜氨酸降低,尿乳清酸、尿嘧啶增高,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基因各检出不同的致病突变,其中c.118C >T、c.482A>G、c.898delT、c.275G>A、c.803T>C为5种已知突变,c.67C>T、c.416T>G、c.898dupT为3种新突变.经血液净化等治疗后,4例患儿好转,4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OTCD是一种严重的尿素循环障碍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个体差异显著.血氨检测是发现OTCD的关键,对不明原因的呕吐、意识障碍患儿应高度重视,代谢分析及基因分析是确诊的关键,及早诊疗可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二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基因确诊的2例迟发型OTCD患者的临床及治疗、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例1为17岁男性,因“发作性头晕、呕吐4个月,精神异常、抽搐3d”来诊,入院前3d在当地医院即发现肝功能损伤、呼吸性碱中毒、血氨升高达434 μmol/L,给予控制癫痫、保肝药物及精氨酸静脉滴注,血氨渐降,后又反弹并出现昏迷及呼吸衰竭,入院后给予血液透析后血氨回降至180 μmol/L,后又再次升至2 998 μmol/L,患者于入院第4天死亡.例2为15岁男性,因“发作性头晕、呕吐、反应迟钝及嗜睡20 d”来诊,入院前在当地医院即发现肝功能损伤及血氨升高达600 μmol/L,给予静脉应用精氨酸及保肝治疗后好转,入院后查血氨、肝功能及尿有机酸和血酯酰肉碱及氨基酸均正常,给予限制蛋白质饮食后未再复发.2例患者发作期颅脑MRI均显示局限于双侧额叶及岛叶皮质的细胞毒性水肿,基因检测结果同为OTC基因c.119G>A(p.R40H)错义突变,其母均为携带者.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高氨血症以及以额叶、岛叶皮质受累为主的急性脑病,要警惕以OTCD为代表的尿素循环障碍,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迟发型尿素循环障碍(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迟发型尿素循环障碍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方法 回顾性收集1例迟发型尿素循环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女性,34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意识水平下降,高氨血症,血常规、肝功能均正常.腹部CT正常.血串联质谱检测:游离肉碱稍降低,瓜氨酸降低.尿有机酸气相质谱检测:丙酮酸增高,5-氧合脯氨酸增高,尿乳清酸、尿嘧啶正常.基因检测: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基因外显子区域发现3处基因突变,考虑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缺乏导致的尿素循环障碍.积极给予降血氨及对症支持治疗,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成人迟发型尿素循环障碍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延误诊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详细的病史追溯、血尿串联质谱及基因检测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伴急性肝衰竭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是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urea cycle disorders,UCDs)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迟发型OTCD在新生儿期后发病,发病率低、临床症状非特异,易误诊为颅内感染、胃肠道疾病、肝性脑病、Reye综合征等[1-2].合并严重并发症的OTCD可迅速危及生命.本文报道1例成功救治的迟发型OTCD合并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迟发型尿素循环障碍的神经精神损害
编辑人员丨2023/8/5
尿素循环障碍是一组罕见病,为可治可防的遗传代谢病,由于尿素循环中酶或转运体活性减退或丧失导致尿素循环障碍,引起高氨血症、脑病及肝病.尿素循环障碍患者的发病年龄和严重程度取决于残余酶活性或转运体功能及发病诱因,多在儿童期发病,常于新生儿期或婴幼儿期出现高氨血症,导致严重脑损伤甚至死亡.据报道,高达10%的患儿16岁以后发病,由于部分酶缺陷引起迟发型尿素循环障碍,临床表型复杂.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疾病为首发或主要表现.既往报道迟发型尿素循环障碍患者病死率为1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婴儿迟发型氨甲酰磷酸合成酶Ι缺乏症1例并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 探讨婴儿迟发型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缺乏症(CPSID)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总结1例婴儿迟发型CPSID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头颅磁共振成像及基因检测等结果,并分析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1月29天,以吐奶、烦躁及精神反应差等非特异性表现起病,后病情迅速进展,出现抽搐、昏迷及呼吸暂停等症状.先后两次查血氨值分别为:518.6μmol/L、952.8μmol/L,头颅磁共振提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异常信号,基因检测发现CPSI致病基因存在第15号外显子c.1676delA(p.E559fs)及第20号外显子c.2407C>G(p.R803G)两处杂合突变.结合以上最终确诊为迟发型CPSID.结论 对于婴幼儿建立喂养后出现不明原因吐奶、喂养困难及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尽快完善血氨等代谢指标检测,若血氨水平明显增高,应考虑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并行头部MRI检查以评价脑损伤程度.本例患儿基因检测结果发现了一个新的突变位点c.1676delA(p.E559fs),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CPSID的基因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