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鹰鹃鸣声的日节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鸟类的鸣唱具有吸引配偶和保卫领域的功能,多为雀形目雄性鸟类发出,在其婚配、繁殖中起重要作用.非雀形目鸟类缺乏内鸣肌,发出的声音较为单调.但杜鹃科(Cuculidae)等少数非雀形目鸟类,利用鸣叫来吸引异性和宣示领域,功能上类似雀形目鸟类的鸣唱.鸟类在繁殖期面临觅食等基本生理活动与求偶行为的时间权衡.而鸣唱是雄性鸟类在繁殖期耗能较多的求偶行为,鸣唱的活跃程度受到外界环境和鸟类自身习性的影响.通过研究鸟类鸣声的日节律,有助于了解鸟类对生活史策略的响应.本研究于2016年和2017年鸟类繁殖季在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40°00′N,115°26′E)进行.2016年和2017年在大鹰鹃(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活动区利用录音机(美国Wildlife Acoustics公司,型号SM4)分别录制了3d和43 d的录音.通过Kaleidoscope Pr0 4.0.3软件(美国Wildlife Acoustics公司),量化录音并提取反应大鹰鹃鸣声特征的参数,进而自动识别出录音中大鹰鹃的鸣声.在优化识别条件后,对大鹰鹃鸣声识别的正确率可以达到60.26%,探测率可以达到44.71%.发现大鹰鹃有两个鸣叫的高峰,一个在3:00时,另一个在19:00时.与同域分布的其他鸟类相比,大鹰鹃鸣声的高峰时段持续的时间更长,且具有夜间鸣叫的特点.结合大鹰鹃的生活史,我们对其鸣声日节律进行了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蛙类趋声行为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蛙类是典型的依赖声音通讯的物种,具有季节性繁殖特点.繁殖季节雄性大多通过广告鸣叫竞争领地和吸引配偶,雌性通过雄性鸣声来评价个体特征及其所占有的资源,并以趋声行为完成配偶选择.趋声过程的行为学参数,通常用于检验动物对声音信号的偏爱和行为响应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蛙类趋声行为相关研究的回顾,总结其产生机制、评价方式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当前发展趋势对蛙类趋声行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黎贡山火尾绿鹛的鸣声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鸣声在鸟类通讯、配偶吸引和领域保卫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雀形目火尾绿鹛(Myzornis pyrrhoura)繁殖期的鸣声类型及其生物学意义.于2013和2014年的3至7月在云南高黎贡山片马垭口、独龙江垭口录制了成鸟(n = 30)、3个家庭的幼鸟(n = 6)和1巢雏鸟(n = 2)的鸣声.依据鸣声发出时的个体行为特征,将录制的成鸟鸣声分为3种类型,即联络鸣叫、报警鸣叫和雄性鸣唱.其中,雄鸟鸣唱的语图明显比其他鸣叫声更复杂.而样本量较多的多声联络鸣叫和报警鸣叫的声学特征在个体间有显著差异.雏鸟随着日龄的增加,其鸣声的音节数和持续时间均增加,但峰频率随日龄增加而降低,至20日龄雏鸟和幼鸟鸣叫特征十分相似.野外观察发现,火尾绿鹛在繁殖期的鸣唱较少,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工作记忆对雌性锯腿原指树蛙配偶选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大多数无尾两栖类的配偶选择依赖声音通讯.为吸引雌性,雄性可通过增加音节数量或鸣声复杂性的方式提升鸣声吸引力.工作记忆是指在进行复杂认知活动时对过去短时间内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储存的一种记忆程序.目前,大多数无尾两栖类鸣声通讯研究侧重于揭示鸣声信号的功能,但关于工作记忆对雌性配偶选择的影响及其在复杂求偶信号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十分匮乏.本研究以锯腿原指树蛙(Kurixalus odontotarsus)为实验对象,利用趋声性实验测试雌性对不同复杂程度鸣声信号的工作记忆.雄性锯腿原指树蛙的鸣声主要包含A音节("呱"音)和B音节("啾"音),两类音节可以组成不同复杂程度的鸣声,如简单的广告呜叫5A、复杂的组合呜叫5A2B和5A5B.实验过程中为雌蛙播放不同复杂程度的鸣声刺激对(5A vs.5A2B及5A vs.5A5B),然后进行不同时长安静处理(0s、5s、10s、15s和30s).若安静处理后大部分雌蛙仍选择之前播放复杂鸣声的音箱,则认为此次安静处理时长在雌性对复杂鸣声的工作记忆范围内.实验数据通过广义估计方程(GEE)和精确二项分布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5A,雌性对组合呜叫5A2B的工作记忆大约有15s,对5A5B的工作记忆大约有10 s;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雌性对于5A2B和5A5B的工作记忆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认为复杂鸣声信号会通过工作记忆影响雌性的行为决策,且工作记忆对复杂鸣声信号进化的影响可能具有物种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为爱愿做"拜金女"?配偶吸引目标与女性奢侈品消费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配偶吸引目标与女性奢侈品支付意愿的关系,自我提升信念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配偶吸引目标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对328名未恋爱的女大学生进行测量,并进一步测量了她们奢侈品消费的自我提升信念(即相信奢侈品消费有助于提升外表吸引力)、产品支付意愿.结果:配偶吸引目标通过自我提升信念对奢侈品支付意愿所产生的间接效应,依赖于女性的自我概念清晰性.具体而言,女性的自我概念清晰性越低,这种中介效应就越显著.结论:在配偶吸引目标驱动下,相对于高自我概念清晰性女性,低自我概念清晰性女性具有更强的自我提升信念,进而导致更高的奢侈品支付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温州农村孕妇配偶产前教育的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了解温州农村孕妇配偶参与产前教育的现状及需求,为开展孕妇配偶产前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取温州农村94名孕妇配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孕妇配偶的围生期保健知识和需求。结果94名孕妇配偶中,在孕妇孕期参加过产前教育26名占27.66%,未参加产前教育59名占62.77%;未接受过和接受过产前教育的孕妇配偶在孕产期保健、妇女孕产期生理变化、新生儿护理方面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6名孕妇配偶接受过产前教育的情况中产前教育内容以孕产期保健为主,占73.08%,授课方式以讲解为主,且一半以上为免费听课;88.29%(83/94)的人认为有必要参加产前教育;孕妇配偶最愿意通过正规医疗机构获得产前教育,最希望学习的内容是孕产期保健知识。结论孕妇配偶对于围生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较低,应加强对农村地区孕妇配偶的产前教育,减免费用并创新教育方法以吸引更多的配偶来参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老年居民长期护理保险选择偏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老年居民对于长期护理保险不同属性的偏好、支付意愿以及偏好异质性,为构建符合需方偏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离散选择实验方法设计问卷,以260名老年居民作为研究样本,构建混合Logit模型进行偏好分析.结果:老年居民倾向于在社区/家庭、由高级养老护理员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护理"的综合服务且报销比例为90%的长期护理保险,为此老年居民分别愿意多支付110.814元、13.959元、27.928元和31.294元.保险属性相对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照护地点、保险报销比例、照护服务内容、照护者职业技能水平.不同性别、文化、配偶、收入的老年居民长期护理保险选择偏好具有异质性.结论:建议立足需方视角,尊重老年居民偏好,制定多样化长期护理保险方案,增强保险吸引力及发展可持续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白头鹎鸣唱特征的季节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许多动物的声通讯行为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鸟类的鸣唱也是如此.雄鸟鸣唱具有宣告领域和吸引配偶的功能,在繁殖季节与非繁殖季节之间应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如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在很多鸟类中尚未可知.本研究以一种在秋季也有显著鸣唱行为的城市常见小型鸣禽——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在春季(繁殖季)与秋季(非繁殖季)的鸣唱差异,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于2020至2021连续两年的春、秋季分别在武汉地区各采集了27只和30只雄性白头鹎的鸣唱录音,共测量分析春季鸣唱372个,秋季鸣唱435个.对测得的各鸣唱参数数据进行季节间比较,结果显示,白头鹎的鸣唱持续时间和鸣唱音节数存在显著季节差异,春季鸣唱的持续时间较秋季更长,鸣唱音节数更多.鸣唱的频率、能量分布等其他声学参数,以及鸣唱型出现率(反映鸣唱曲目大小)均未表现出显著季节差异.白头鹎鸣唱的时程特征相对其他鸣声特征更具季节可塑性.此外,还发现同一采样点的白头鹎春、秋两季使用相同的鸣唱型.本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白头鹎的单位时间鸣唱输出量更大,鸣唱行为更活跃,这与繁殖季节鸟类的领域性更强、为繁殖成功投入更多相一致.白头鹎在秋季仍需通过鸣唱对领地和食物等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守卫,其秋季鸣唱可能主要用于种内个体间的生存资源竞争.本研究为揭示鸟类鸣声通讯行为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鸟类鸣唱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