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介导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脂分化对大鼠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构建酒精诱导的大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进行大鼠股骨头标本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检测LncRNA-HOTAIR/miR-122/PPARγ信号表达变化.采用不同剂量(0、10、50、100 mM)的乙醇(80%浓度)处理大鼠BMSCs 72 h,然后检测BMSCs的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以及LncRNA-HOTAIR/miR-122/PPARγ信号表达变化.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乙醇组中miR-122 的表达降低,而LncRNA-HOTAIR 的表达增加,PPARγ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乙醇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了FABP4、FAS、LPL的mRNA表达(P<0.05);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乙醇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细胞外矿化的形成(P<0.05);乙醇可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miR-122 的mRNA表达,并促进LncRNA-HOTAIR 和PPARy 的表达(P<0.05).结论 乙醇可能通过促进LncRNA-HOTAIR的表达抑制miR-122 的表达,进而导致PPARγ的高表达,最终在乙醇诱导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过程中介导BMSCs的脂肪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是临床疑难疾病,发病隐匿,早期往往被人忽视.随着病情的发展,股骨头坏死塌陷,发展为骨性关节炎,使本病成为不可逆的损害,致患者终生残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ONFH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或骨细胞变性导致骨的有活力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凋亡引起的病理过程.其原因复杂,临床上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后者包括全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高原氏病以及由皮质激素和酒精导致的股骨头坏死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七总皂苷干预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兔的超微结构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三七总皂苷对早期兔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细胞超微结构形态的修复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目的:透射电镜观察三七总皂苷干预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骨细胞形态结构变化.方法:9-10周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兔90只,体质量3.5-4.0 kg,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提供.采用改良马血清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造模方法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实验过程死亡15只,余75只分为生理盐水组、鹿瓜多肽组、三七总皂苷组各25只,分别生理盐水、鹿瓜多肽、三七总皂苷干预治疗5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骨细胞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生理盐水组兔股骨头骨细胞成熟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线粒体肿胀,嵴结构模糊,核碎裂,脂滴出现;②三七总皂苷组、鹿瓜多肽组兔股骨头骨细胞成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少,肿胀线粒体减轻,结构清晰,肥大脂肪细胞及脂滴减少;③三七总皂苷组和鹿瓜多肽组骨细胞形态结构变化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④结果说明,三七总皂苷干预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骨细胞形态结构有修复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虚拟现实技术术前规划在经转子间弧形内翻截骨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转子间弧形内翻截骨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时,采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进行术前规划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8年6月-11月拟行经转子间弧形内翻截骨术的7例(11髋)A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例(7髋),女3例(4髋).年龄14~46岁,平均31.9岁.单髋3例,双髋4例.创伤性1例(1髋),酒精性2例(4髋),激素性2例(3髋),特发性2例(3髋).ANFH根据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均为Ⅲ期;日本骨坏死研究会(JIC)分型:C1型5髋、C2型6髋;中日友好医院(CJFH)分型:L1型5髋、L2型1髋、L3型5髋.病程5~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53.91±7.66)分.颈干角为128~ 143°,平均133.9°.术前采用VR技术进行方案设计,将CT数据导人软件构建坏死区域形态,模拟转子间内翻截骨,根据负重区股骨头完整率设计内翻角度.VR术前规划内翻角度为6~ 16′,平均9.7°.术中按照术前规划进行内翻截骨,C臂X线机透视确认内翻角度和负重区情况.如出现计划内翻角度偏小情况,则在透视下继续增加至获得满意位置.术后2d摄X线片测量颈干角,计算手术前后差值,并与术前规划内翻角度比较(误差值).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1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2d复查X线片,颈干角为112 ~ 135°,平均123.4°;手术前后差值为6~16°,平均11.0°;其中,5髋颈干角手术前后差值与VR术前规划内翻角度一致,其余6髋误差值为1~4°.术后1例(1髋)出现截骨处骨不连、1例(1髋)发生股骨近端骨折,其余5例(9髋)截骨处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2.18±16.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5,P=0.000).结论 VR技术为经转子间弧形内翻截骨术治疗ANFH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前规划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髓芯减压技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 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改良髓芯减压技术(ACD)是近年来开始用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的保头治疗新技术.目的:观察ACD治疗早期ONFH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的手术适应证.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采用ACD治疗早期ONFH患者28例39髋,男22例30髋,女6例9髋;年龄17~61岁,平均(38.3±11.7)岁;体重指数(BMI)为17.0~31.4 kg/m2,平均(25.9±3.8)kg/m2.激素致ONFH 12髋,酒精致ONFH 14髋,特发性ONFH 13髋.术前分期/分型:按Ficat分期,39髋均为2期;按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2019版),2期36髋,3A期(新月征阳性)3髋;按日本骨坏死研究会(JIC)分型,B型7髋,C1型18髋,C2型(外侧柱完全受累)14髋.所有病例均由同一术者主刀,记录手术相关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术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行影像学及临床评估.将股骨头严重塌陷(>2 mm)或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定义为临床保头失败,统计保头失败率和分期进展率.比较不同分期/分型病例的失败率差异.结果:手术时间20~40 min,切口长度2~3 cm,术中出血量50~100 ml.无一例出现股骨颈骨折等明显手术并发症.4髋于术后3~6个月诉伤口疼痛,X线片均发现人工骨少量外溢.39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7±3.2)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示人工骨吸收完成,仅少量残留于植骨中央区.末次随访39髋中10髋临床保头失败,其中1髋已接受THA,总体保头失败率为25.6%(10/39).另有3髋ARCO分期由2期进展为3A期,总体分期进展率为33.3%(13/39).术前JIC分型为C2型的14髋中8髋保头失败(57.1%),C1型的18髋中2髋保头失败(11.1%),B型的7髋中无保头失败病例.结论:ACD治疗股骨头外侧柱受损不严重的早期ONFH具有简单易行和安全性高的特点,JIC分型B型和C1型是ACD的最佳适应证,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保头成功率.中远期疗效可能受限于人工骨吸收后支撑强度下降.JIC分型C2型采用ACD治疗的保头失败率高,需要考虑其他保头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骨转换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学变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相关研究表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骨代谢存在异常.目的:探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骨转换特点,探究股骨头坏死不同分期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男性患者(股骨头坏死组)193例,其中ARCO分期为Ⅱ期的有35例,Ⅲ期131例,Ⅳ期27例;其中少量饮酒65例,中量饮酒52例,大量饮酒76例.收集健康体检者中无饮酒史者男性182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液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Ⅰ型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25-羟基维生素D)及生化指标,并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试验的受试者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 与结论:①股骨头坏死组的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Ⅰ型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血清钙、尿酸、碱性磷酸酶、血清磷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股骨头坏死组的载脂蛋白A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大量饮酒患者Ⅰ型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显著低于少量饮酒者(P<0.05);③ARCO分期Ⅳ期患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显著高于Ⅱ期、Ⅲ期者(P<0.05),Ⅰ型胶原降解产物显著高于Ⅲ期者(P<0.05);④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酒精摄入量与Ⅰ型胶原降解产物呈负相关,碱性磷酸酶与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Ⅰ型胶原降解产物呈正相关,25-羟基维生素D与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OR=0.984,P=0.004;Ⅰ型胶原降解产物OR=0.325,P=0.043;高密度脂蛋白OR=2.622,P=0.014;⑤结果表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男性患者的骨形成活跃,骨吸收活跃,有明显的脂代谢异常.通过对骨标志物4项的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发展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系统性红斑狼疮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FH)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7年因SLE导致AVNFH,在本院接受THA手术的患者13例,并以同期因创伤、酒精等因素导致的AVNFH行THA的1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和Harris评分,以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并发症.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56~123个月,平均(89.54±21.48)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Harri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测方面,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Alb、ESR、CRP、Hb、WBC和PLT均无显著变化(P>0.05).术前,两组间Alb、CRP、WBC和PL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SLE组术前ES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LE组术前H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SLE组的Hb、WB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SLE组的ESR和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Alb和P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病活动性较低的SLE患者,行THA手术前经过规范激素及抗生素的治疗,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可以取得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类似的早期及中远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特点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就诊的81例HIV阳性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性别年龄相对应的81例非HIV阳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两组在职业、患病部位、国际骨循环研究会(the ass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use,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髋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屈曲度、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合并症、血清白蛋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酒精相关性股骨头坏死的比例(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普遍偏低,其中CD4+T细胞<200个/μL 32例(39.51%).结论 HIV阳性患者相比正常人群在股骨头坏死的患病部位和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IV阳性患者中,酒精相关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比例明显较对照组低;此类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普遍偏低,手术治疗时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08-2018年中国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其保髋治疗研究现状刊文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渐进性且具有致残性的疾病,好发于中青年人群,其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与遗传和某些危险因素有关,目前这些危险因素包括类固醇药物使用、酒精摄入、吸烟和脂质代谢异常等[1].尽管与原发性髋关节疾病相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和流行程度较低,但其主要影响到处于壮年阶段的人群(高峰年龄35岁)[2],因此其早期诊断及合适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致病因素复杂,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也未完全明确,但是国人在体育运动及生活质量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许多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都希望得到一种保全髋关节的治疗方式.随着对髋关节血供及解剖学的深入研究,保髋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与患者的关注,作为可以保全原始髋关节结构及功能的治疗方法[3-5],如钻孔髓芯减压、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打压植骨、腓骨支撑及中药治疗等[6-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股骨头坏死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可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见于30~50岁青壮年人群[1],是一种具有较高致残率的常见骨科难治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股骨头坏死主要临床表现为屈伸活动不便、跛行、髋部剧烈疼痛等,其发病与酒精、创伤、激素、血红蛋白病、肥胖、吸烟等众多因素有关[2-3].此病具有隐蔽性,早期不易发觉,严重者甚至导致丧失劳动能力[4].目前西医治疗股骨头坏死以药物治疗、截骨术、关节置换术、带血管骨移植、钻孔减压术等为主,有一定效果,但存在服药不良反应,手术费用昂贵、创伤较大、并发症多、远期疗效不理想等问题[5].中医药治疗本病遵从从本论治,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当代医家治疗的不足.中医药在治疗股骨头坏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辨证治疗、中药单体、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针灸、灌注与介入、针刀、推拿等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已得到临床证实,故本文通过对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希望为未来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