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重力喂养高度及卧位在预防早产儿胃食管反流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不同重力喂养高度及卧位预防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2022年6-12月出生的早产儿13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重力喂养;观察1组采取右侧卧位,确认无残留奶量后,抬高针筒至距离早产儿嘴唇上方20 cm处;观察2组采取俯卧位,其他步骤同观察1组.比较3组呕吐、溢奶、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胃残留、减量喂养次数、停喂次数、体质量增长、排便次数、排便量、胎便排尽用时、潴留量及喂养2周后食管24 h反流监测等指标.结果 3组早产儿人均喂养次数均为112次;观察1组和观察2组呕吐、溢奶、呼吸暂停、血氧浓度下降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胃残留比率低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减量喂养次数、停喂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排便次数、排便量均大于对照组,胎便排尽用时、潴留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食管pH<4次数、反流超过5 min次数、最长单次反流持续时间及反流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力喂养高度及体位改变可降低呕吐、溢奶、呼吸暂停和血氧浓度下降等发生率,预防胃食管反流,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对经口喂养早产儿的护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在经口喂养早产儿护理中实施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对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2022 年 3 月医院收治的 100 例早产儿,按组间基本资料匹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能力、喂养进程、喂养表现、体质量增长情况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经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的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喂养进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与完全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喂养成效与摄入奶量比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时的体质量及体质量增长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其喂养能力,缩短喂养进程,增强喂养表现,而且还能促进体质量增长,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4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鼻伺喂养,观察组给予重力喂养和非营养吸吮.比较两组喂养相关指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头围、体质量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吸吮有助于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完全实现经口喂养时间,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综合喂养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综合喂养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质量及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81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喂养干预,包括改良Y型胃管、 俯卧位重力管饲喂养方式、 口腔运动干预、 初乳口腔免疫疗法、 开展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喂养进程的变化,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管饲时间、 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生体重、 出院时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1周后日均体重生长速率[g/(kg·d)]高于对照组,1周时奶量[ml/(kg·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胃潴留、 腹胀、 呕吐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仅胃潴留发生率(24.4%,4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24.39%)明显低于对照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喂养护理干预,可缩短早产儿管饲时间,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改善喂养质量,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早产儿住院日,从而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家长满意度上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力鼻饲喂养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和分析重力鼻饲喂养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重力鼻饲喂养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喂养法,观察和比较两组喂养相关指标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每日体重增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腹胀、呕吐和呼吸暂停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力鼻饲喂养法能够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功能吸收,促进患儿恢复出生时体重和缩短达全胃肠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腹胀、呕吐和呼吸暂停等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力喂养联合多感官干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重力喂养联合多感官干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8月我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观察组给予重力喂养联合多感官干预.观察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经口喂养表现、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以及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率.结果 观察组中2例发生喂养不耐受,对照组发生11例,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0.494,P=0.001);观察组喂养成效、喂养效率、摄入奶量比分别为(74.30±1.38)%、(5.35±0.53)mL/min、(74.26±1.07)%,对照组分别为(64.36±1.35)%、(4.44±0.56)mL/min、(63.82±0.85)%,观察组喂养表现好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为(6.00±2.16)d,短于对照组(10.38±3.48)d(t=4.272,P<0.001);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为(12.88±2.03)d,短于对照组(20.50±8.21)d,(t=3.608,P=0.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0.31±3.68)d,短于对照组(32.81±11.03)d(t=4.298,P<0.001);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为(9.37±1.02)d,短于对照组(12.81±2.00)d(t=6.101,P<0.001);观察组体质量、头围以及身长增长速度分别为(13.06±0.29)g/d、(0.44±0.05)cm/周、(1.06±0.04)cm/周,快于对照组(10.41±1.83)g/d、(0.34±0.04)cm/周、(0.85±0.07)cm/周(P<0.001).结论 重力喂养联合多感官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进程和生长发育,可操作性较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健脾补肾按摩法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健脾补肾按摩法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长治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00例,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研究组(重力喂养联合中医健脾补肾按摩法,50例)和对照组(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50例).比较两组喂养进程、喂养不耐受情况、吸吮及吞咽、体格发育的差异等.结果 两组开奶时间、首次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呕吐、腹胀、胃食管返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第7天、首次经口喂养时、完全经口喂养时的PIOFR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吮速率、溢奶量、3d奶量完成率、奶量增长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2周、干预后3周、出院时体质量、头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身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补肾按摩法可有效缓解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加快喂养进程,提高吸吮及吞咽能力,促进体质量增长,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保障健康成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龟龄集延缓果蝇衰老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果蝇生物模型,验证龟龄集延缓衰老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果蝇寿命实验筛选龟龄集延缓衰老的最佳给药剂量,并确定其最佳给药方式.从果蝇30日龄开始连续给药直至死亡,考察0.5,1,2,4,8 mg/ml共5个不同剂量的龟龄集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分别考察连续15 d给药和间隔给药(间隔1 d)15 d对果蝇寿命的影响.通过逆重力爬行实验和抗冷应激实验两个指标评价4 mg/ml龟龄集连续给药15 d抗衰老活性.结果 喂养5个不同剂量的龟龄集后,4 mg/ml剂量给药15 d时延长寿命效果较佳.采用4 mg/ml的龟龄集连续给药15 d可显著延长果蝇寿命(P<0.01).与对照组相比,龟龄集组果蝇逆重力爬行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果蝇抗冷应激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 龟龄集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重力喂养联合5 min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重力喂养联合口腔运动干预(oral motor interventions,OMIs)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作用.方法: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饲推注喂养,观察组采取重力喂养联合5 min OMIs,2组均给予科室自创的常压吸引方式,比较2组早产儿经口喂养关键时间点、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质量增长情况、准备经口喂养得分.结果:观察组首次经口喂养胎龄、完全经口喂养胎龄、完全经口喂养体质量和出院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喂养过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14 d和21 d,观察组准备经口喂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后各时间点,2组得分均随时间增加呈现上升趋势(P<0.01);观察组呕吐、奶量不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力喂养联合5 min OMIs可以促进早产儿更早地实现完全经口喂养,且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重力鼻饲喂养法在 NICU 早产儿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传统鼻饲喂养与重力鼻饲喂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早产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体质量<2000 g、需鼻饲喂养的早产儿。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传统鼻饲喂养组(对照组)40例与重力鼻饲喂养(观察组)40例。比较两组患儿在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喂养耐受性及相关并发症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t分别为4.780,8.846;P<0.05),且观察组的喂养耐受性更高,发生呼吸暂停比例更低(χ2分别为3.19,9.69;P<0.05),而在腹胀、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11,0.21;P>0.05)。结论重力管饲喂养增强了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为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