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酸小檗碱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和炎症通路改善小鼠肝脏衰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对小鼠肝脏的抗衰老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取12只4周龄C57BL6/J小鼠,分为老年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老年干预组(含有1 g/kg盐酸小檗碱饲料喂养),每组6只,饲养60周。小鼠64周龄时取材,肝组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肝脏组织中p16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小鼠肝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肝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清中IL-8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p16、p2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 Nrf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磷酸化(phospho, p-)NF-κB、NF-κB抑制蛋白(inhibitory κB, IκB)α、p-IκBα、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表达。同样饲养条件的普通饲料喂养16周龄小鼠作为年轻对照组。结果:与年轻对照组相比,老年对照组肝脏组织形态老化,抗氧化物水能力降低( P<0.01),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上升( P<0.05或 P<0.01);对比老年对照组,盐酸小檗碱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肝脏衰老形态,衰老标记物p16和p2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0.05或 P<0.01),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 P<0.05或 P<0.01),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P<0.05或 P<0.01),下调p38 MAPK/NF-κB蛋白及相关因子Nrf2表达水平( P<0.001)。 结论:盐酸小檗碱改善老年小鼠肝组织的衰老形态,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炎症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抑制Nrf2通路改善衰老机体的氧化应激而发挥抗衰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Klotho蛋白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Klotho是一种抗衰老基因。Klotho基因缺失可致小鼠体血磷升高,血管硬化、异位钙化和骨质疏松等表现。Klotho蛋白在慢性肾脏病中表达下降,而通过一定方式增加Klotho蛋白水平有助于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IRT1/Nrf2信号通路在小檗碱预处理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铁死亡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SIRT1/Nrf2)信号通路在小檗碱预处理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铁死亡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6只,8~10周龄,体质量22~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 n=6):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小檗碱组(SB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小檗碱预处理+肠缺血再灌注组(B组)、小檗碱预处理+SIRT1抑制剂EX527+肠缺血再灌注组(BE组)和小檗碱预处理+铁死亡诱导剂RSL3+肠缺血再灌注组(BR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灌注30 min的方法构建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B组、B组、BE组和BR组于造模前7 d开始灌胃小檗碱50 mg/kg,1次/d;BE组和BR组于造模前3 d分别腹腔注射EX527 5 mg/kg、RSL3 5 mg/kg,1次/d;其余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30 min时处死小鼠,取小肠组织,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病理结果并行Chiu评分,采用比色法检测Fe 2+和MDA含量及SOD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荧光染色法检测ROS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SIRT1和Nrf2的表达。 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肠组织Chiu评分升高,Fe 2+、MDA和ROS含量升高,GSH含量和SOD活性下降,GPX4表达下调,SIRT1和Nrf2表达上调( P<0.05),SB组Chiu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IR组比较,B组肠组织Chiu评分降低,Fe 2+、MDA和ROS含量降低,GSH含量和SOD活性升高,GPX4表达上调,SIRT1和Nrf2表达上调( P<0.05);与B组比较,BE组和BR组肠组织Chiu评分升高,Fe 2+、MDA和ROS含量升高,GSH含量和SOD活性下降,GPX4表达下调,BE组SIRT1和Nrf2表达下调( P<0.05)。 结论:小檗碱预处理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Nrf2信号通络,进而抑制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七氟烷后处理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小鼠认知功能障碍时METTL3介导的m6A甲基化修饰与SIRT1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七氟烷后处理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HSR)小鼠认知功能障碍时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介导的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修饰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8~10周龄,体质量22~26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8):假手术组(Sham组)、HSR组、七氟烷后处理+HSR组(SP+HSR组)、过表达METTL3基因rAAV+七氟烷后处理+HSR组(METTL3+SP+HSR组)和过表达METTL3基因rAAV阴性对照+七氟烷后处理+HSR组(NC+SP+HSR组)。经右颈总动脉在30 min内将小鼠体内总血容量40%的血液匀速抽出,1 h后在30 min内将抽出的血液原路回输,建立HSR模型。SP+HSR组先HSR模型,在输血即刻吸入七氟烷(呼气末浓度2.4%)30 min。Sham组和HSR组于相应时点吸入70%O 2-30%CO 2混合气体30 min。METTL3+SP+HSR组和NC+SP+HSR组于造模前4周时向小鼠双侧海马注射相应病毒450 nl。于造模后72 h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结束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METTL3和SIRT1表达,采用q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SIRT1 mRNA表达,采用Dot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RNA m6A甲基化水平。 结果:与Sham组相比,HSR组第1~6天时逃避潜伏期延长,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新物体识别指数降低,海马组织METTL3表达上调,RNA m6A甲基化水平升高,SIRT1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5);与HSR组相比,SP+HSR组第1~6天时逃避潜伏期缩短,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新物体识别指数升高,海马组织METTL3表达下调,RNA m6A甲基化水平下降,SIRT1及其mRNA表达上调( P<0.05);与SP+HSR组相比,METTL3+SP+HSR组第2~6天时逃避潜伏期延长,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新物体识别指数降低,海马组织METTL3表达上调,RNA m6A甲基化水平升高,SIRT1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5),NC+SP+HSR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减轻HSR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与下调METTL3表达,降低m6A甲基化水平,上调SIRT1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AD +介导的SIRT1去乙酰化活性在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介导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去乙酰化活性在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 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5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野生(WT)型10只,NAD +合成途关键酶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酸转移酶1(NMNAT1)敲除(KO)型1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WT型小鼠分为2组( n=5):对照组(WT+C组)和ALI组(WT+ALI组);将KO型小鼠分为3组( n=5):对照组(KO+C组)、ALI组(KO+ALI组)和ALI+ NAD +前体物质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组(KO+ALI+NMN组)。静脉注射LPS 15 mg/kg制备内毒素性ALI模型,KO+ALI+NMN组注射静脉注射LPS前1 h腹腔注射NMN 500 mg/kg。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12 h时,取腹主动脉血标本行血气分析,后处死小鼠留取肺组织,测定肺湿重/干重(W/D)比值,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行肺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IL-6、IL-1β、TNF-α含量,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NAD +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SIRT1、乙酰化NF-κB (Ac-NF-κB)、乙酰化p53(Ac-p53)、乙酰化叉头框蛋白O1(Ac-FoxO1)、乙酰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Ac-PGC1α)水平。 结果:与各C组比较,各ALI组pH值和PaO 2降低,PaCO 2、肺W/D比值、肺损伤评分、肺组织IL-6、IL-1β、TNF-α和NAD +含量升高,SIRT1表达上调,Ac-NF-κB、Ac-p53、Ac-FoxO1和Ac-PGC1α表达下调( P<0.05)。与WT+ALI组比较,KO+ALI组pH值和PaO 2降低,PaCO 2、肺W/D比值、肺损伤评分、肺组织IL-6、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NAD +含量降低,SIRT1表达下调,Ac-NF-κB、Ac-p53、Ac-FoxO1和Ac-PGC1α表达上调( P<0.05)。与KO+ALI组比较,KO+ALI+NMN组pH值和PaO 2升高,PaCO 2、肺W/D比值、肺损伤评分、肺组织IL-6、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NAD +含量升高,SIRT1表达上调,Ac-NF-κB、Ac-p53、Ac-FoxO1和Ac-PGC1α表达下调( P<0.05)。 结论:NAD +介导的SIRT1去乙酰化活性增强参与了小鼠内毒素性ALI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抗氧化和抗衰老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ARPE-19细胞系中 HSF1基因,构建并获得2种HSF1缺失ARPE细胞株(ARPE/Hsf1 -/-),分别命名为H8、H9细胞株。取野生型、H8和H9细胞株,应用DHE探针染色结合流式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细胞周期;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点细胞活力值;采用结晶紫染色实验测定细胞相对存活率;采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实验检测衰老细胞比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细胞株中热休克蛋白(HSP)70、HSP27、聚集素(CLU)、p53、p21和白细胞介素(IL)-1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细胞株中p53、p21、IL-6、IL-8、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水平。比较各细胞株在不同热休克处理条件下和HSP90抑制剂IPI504处理下热休克反应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各细胞株不同浓度H 2O 2处理后相对存活率,比较各细胞株经或未经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后p21蛋白相对表达量。 结果:基因测序显示H8和H9细胞株成功携带突变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8、H9细胞株不表达HSF1蛋白,HSF1在ARPE-19细胞中被成功敲除。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H9细胞株中的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细胞株HSP90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29, P>0.05)。在不同热休克刺激和IPI504诱导下野生型细胞株中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和H9细胞株的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处理的野生型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和H9细胞株培养24、48、72和96 h的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比较,H8和H9细胞株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53、p2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比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衰老相关炎症因子IL-6、IL-8、IL-1β、MC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H8和H9细胞株ROS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细胞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H8和H9细胞株经NAC处理后p2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未经NAC处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H8和H9细胞株200、400、600、800 μmol/L H 2O 2处理条件下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低于野生型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敲除HSF1可下调HSP的表达,激活ROS/P53/P21通路,诱导RPE细胞衰老,并增加RPE对氧化应激刺激的敏感性。HSF1在RPE细胞中可能具有抗衰老和抗氧化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细胞衰老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创面因其长期难愈的特性、严重不良的预后,给患者及其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和困难。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衰老在慢性创面中存在并影响创面愈合。该文通过回顾慢性创面中细胞衰老的特征,讨论细胞衰老与慢性创面愈合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当前一系列抗衰老策略,引出将细胞衰老作为潜在靶点治疗慢性创面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尿苷代谢在炎症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尿苷是一种嘧啶核苷,参与细胞内多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如遗传物质、糖原等。此外,尿苷及其衍生物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调节细胞内的生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尿苷具有重要的抗炎和抗衰老作用。本文就尿苷的代谢、尿苷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急慢性炎症疾病的作用展开讨论,强调其作为一种内源性抗炎代谢物的作用,并为后续尿苷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Klotho在泌尿系结石形成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Klotho自被发现时就与抗衰老作用联系在一起,抗氧化应激损伤是它的另一特有的作用。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组织细胞氧化损伤密切相关,肾小管上皮细胞因各种原因受损成为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始发事件。Klotho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在肾组织细胞受损时保护组织细胞,抑制结石的形成。本文主要就Klotho在泌尿系结石形成相关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脂肪组织衰老与肥胖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脂肪组织在生物体内主要发挥调节代谢的作用,可以通过感知和储存多余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但年龄的增加和肥胖的发生会削弱脂肪组织对代谢的调节功能。肥胖动物脂肪组织中衰老细胞的发现提示细胞衰老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脂肪组织包括前脂肪细胞、成熟脂肪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类型,其中,成熟的脂肪细胞最易衰老。脂肪组织衰老表现为脂肪组织新生障碍、分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进而诱发炎性反应以及全身胰岛素抵抗,加剧肥胖的发生发展。目前研发的抗衰老药物主要是清除衰老细胞和抑制分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通过抗脂肪组织衰老改善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成为治疗肥胖的途径。反之,减重亦可以改善脂肪组织的衰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