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脑卒中后抑郁在脑卒中患者约占约三分之一,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方面疗效显著,本综述旨在对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方法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调控岛叶治疗药物成瘾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且复发率极高。神经调控技术,包括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脑深部电刺激(DBS),在治疗药物成瘾方面具有很好的治疗前景。岛叶是药物成瘾的关键脑区,其作为神经调控靶区在药物成瘾中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介绍了岛叶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的临床前和临床证据,探讨了其作为脑刺激靶点治疗药物成瘾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和精神疾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睡眠是人体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人体大约有1/3的时间处在睡眠过程中.睡眠障碍存在多种神经和精神疾病中,不仅影响患者病程的发生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改善神经和精神疾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尤为重要.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无痛、无创的神经生理刺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在治疗睡眠问题中也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就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对神经和精神疾病睡眠障碍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rTMS仪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门诊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症状、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验证家用便携式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仪(PLTK-Home)治疗门诊焦虑障碍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对照研究,456例焦虑障碍患者分配为rTMS治疗组211例与对照组245例.两组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定临床症状.结果 419例患者完成4周随访,rTMS组192例,对照组227例,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HAMA减分值(rTMS组:-19.23±4.19;对照组:-13.6 0±5.17)、PSQI减分值(rTMS组:-11.75±3.11;对照组:-6.73±4.74)评分结果均显著下降;RBANS评分结果显示rTMS组患者经过4周治疗注意评分显著提高(rTMS组:8.51±7.13),而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显示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rTMS组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HAMA、PSQI、RBANS注意评分相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便携式rTMS治疗仪能改善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与睡眠症状,为焦虑障碍患者提供了新的一种便于普及的家用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据报道,约有53%的患者会在SCI后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失语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旨在探讨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05例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划分为rTMS组(n=34)、假刺激组(n=34)及对照组(n=37),rTMS组给予低频rTMS+常规言语训练,假刺激组给予假性低频rTMS+常规言语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言语训练,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试(WAB)评估语言障碍的程度,认知功能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医院版卒中后失语抑郁问卷(SADQ-H)评定患者抑郁状态,炎症指标采用血清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语言功能、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SADQ-H评分及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CRP水平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刺激组相比,rTMS组的语言方面、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SADQ-H评分及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rTMS是治疗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有效康复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联合局部振动治疗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探讨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局部振动(LVB)治疗对偏瘫型脑性瘫痪(HCP)儿童下肢痉挛、平衡功能和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HCP儿童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rTMS组和rTMS联合LVB组(联合组),每组2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痉挛肌牵伸训练、体位转移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3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12周.rTMS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低频rTMS治疗,频率5 Hz、强度35%运动阈值(MT)、刺激时间10 s、序列间隔20 s,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12周.联合组在rTMS组基础上接受LVB,振动频率15~20 Hz,位移<7 mm,1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估患儿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B)评估患儿平衡功能;采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患儿三维步态参数(步速、患侧步长、患侧髋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屈曲和患侧踝关节屈曲).结果: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和联合组治疗后MAS评分均明显降低,FM-B评分和步态参数(步速、患侧步长、患侧髋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踝关节屈曲)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rTMS组和联合组治疗后MAS评分均明显降低,FM-B评分、患侧步长和步速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rTMS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MAS评分明显降低,FM-B评分和步态参数(步速、患侧步长、患侧髋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踝关节屈曲)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LVB可有效改善HCP儿童下肢痉挛、平衡功能和步态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成对关联刺激对大脑皮质兴奋性的调节作用及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可直接调控大脑皮质兴奋性的无创性脑部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脑卒中后康复干预.NIBS主要包括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及成对关联刺激(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PAS)等[1-2].相对于rTMS以及tDCS,PAS是一种结合了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双重刺激的新兴NIBS模式,在卒中后的康复治疗中应更具优势.已有研究证实PAS对大脑皮质兴奋性的调节作用优于rTMS及间歇性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heta burst stimulation,TBS)[3-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rTMS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诱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行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rTMS)治疗诱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行rTMS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364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探讨rTMS治疗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rTMS治疗诱发癫痫发作较未癫痫发作患者是否有癫痫发作史、是否应用抗癫痫药物、是否接受多疗程rTMS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癫痫发作史、未应用抗癫痫药物、行多疗程rTMS治疗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rTMS治疗诱发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TMS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诱发癫痫发作,与既往癫痫发作史、未服用抗癫痫药物、行多疗程rTMS治疗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神经元训练系统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神经元训练系统(MNS)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3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rTMS+MNS组(n=17)和rTMS组(n=16),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rTMS+MNS组在此基础上叠加MNS治疗.rTMS治疗采用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刺激频率10 Hz,刺激强度为90%静息运动阈值,治疗时间为每日1次/d,每周5 d,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oCA、MMSE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rTMS+MNS组MoCA评分[(25.06±1.43)分]、MMSE评分[(25.71±1.69)分]及MBI评分[(74.71±5.44)分]亦优于rTMS组(P<0.05).两组患者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rTMS+MNS组P300潜伏期[(346.94±14.00)ms]短于rTMS组(P<0.05),波幅[(7.65±0.85)μv]则高于rTMS组(P<0.05).结论 rTMS联合MNS治疗能有效地改善VCIND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作为认知障碍的治疗策略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