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楼皂苷Ⅱ对胶质瘤增殖、侵袭和替莫唑胺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重楼皂苷Ⅱ对胶质瘤增殖,侵袭及耐药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重楼皂苷Ⅱ对胶质瘤细胞系T98G和LN18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重楼皂苷Ⅱ对胶质瘤细胞系T98G和LN18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E-cadherin、Snail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结果:重楼皂苷Ⅱ能抑制胶质瘤细胞系T98G和LN18的增殖,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更强。T98G 24、48和72 h的IC 50分别为(5.82±0.32)、(3.57±0.07)、(1.48±0.35)μmol/L。LN18 24、48和72 h的IC 50分别为(6.83±0.11)、(4.28±0.29)、(2.66±0.22)μmol/L。T98G和LN18分别以2、4和6 μmol/L重楼皂苷Ⅱ处理24 h后,侵袭细胞面积占小室面积的百分比明显低于T98G和LN18以0 μmol/L重楼皂苷Ⅱ处理24 h后的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发现与未经重楼皂苷Ⅱ处理的胶质瘤细胞相比,T98G与LN18中E-cadherin的表达较高( F=85.56, P<0.05; F=60.80, P<0.05),Snail的表达较低( F=25.34, P<0.05; F=48.28, P<0.05)。不同浓度替莫唑胺与重楼皂苷Ⅱ联合使用时,药物相互作用系数(CDI)均<1,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与未经重楼皂苷Ⅱ处理的胶质瘤细胞相比,T98G与LN18中MGMT的表达受抑制( F=40.38, P<0.05; F=48.44, P<0.05)。 结论:重楼皂苷Ⅱ能抑制胶质瘤的增殖、侵袭并提高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腾冲重楼根茎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研究藜芦科植物腾冲重楼Paristengchongensis根茎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HPD100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RPC18硅胶和SephadexLH-20凝胶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NMR和MS等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对分离到的化合物用微量稀释法进行抗细菌和真菌活性评价.结果 从腾冲重楼根茎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16个化合物,分别为parisvanioside A(1)、kingianoside K(2)、7-氧薯蓣皂苷(3)、pariposide A(4)、parisvanioside B(5)、parisrugoside H(6)、(25R)-17α-羟基螺甾-5-烯-3β-基 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麦冬皂苷C'(8)、纤细薯蓣皂苷(9)、重楼皂苷Ⅰ(10)、重楼皂苷Ⅱ(11)、重楼皂苷VI(12)、pennogenin 3-O-β-chacotrioside(13)、重楼皂苷 H(14)、重楼皂苷Ⅶ(15)和 β-蜕皮激素(16).化合物3、5~15对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强抑制作用,50%最低抑菌浓度(50%minimu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50)为0.07~93.60 μmol/L;化合物5~15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强抑制作用,MIC50为0.06~73.08 μmol/L;化合物3、5~8、10~15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MIC50为0.04~69.92 μmol/L.结论 化合物1~7为首次从腾冲重楼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2~15对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抑制率可达100%.化合物11对絮状表皮癣菌抑菌效果最好,MIC50为(0.07±0.004)μmol/L;化合物11对红色毛癣菌抑菌效果最好,MIC50为(0.06±0.003)μmol/L;化合物11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抑菌效果最好,MIC50为(0.04±0.001)μmol/L.腾冲重楼中含有的甾体皂苷有治疗皮肤及深部真菌感染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一测多评与化学计量分析的滇重楼及其近缘种质量评价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a single marker,QAMS)与 HPLC 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滇重楼及其近缘种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建立滇重楼及其近缘种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以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重楼皂苷Ⅶ为内标,建立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Ⅲ、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H、重楼皂苷D、伪原薯蓣皂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QAMS的可行性.色谱条件: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4.6 mm × 250.0 mm,5 μm);乙腈(A)和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5 μL.结果 建立了不同种重楼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显示不同种重楼样品的相似度介于0.646~0.913,表明不同种重楼间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性较大;以重楼皂苷Ⅶ为内标,所建立的滇重楼QAMS含量测定方法,与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ESM)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确定了 QAMS在含量测定中的可行性,将QAMS应用于滇重楼近缘种的含量测定,只有长柱重楼的全部样品(CZCL01~04)和TCCL03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控标准;进一步以重楼样品中的8个皂苷类成分的峰面积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滇重楼及其近缘种样品可以聚为4类,长柱重楼、大理重楼和腾冲重楼均可自成一类,其余种重楼无法进行区分.主成分分析中46批重楼样品大体可以分为5类,大理重楼、长柱重楼、腾冲重楼各为一类,大部分滇重楼为一类,毛重楼、矮重楼、独龙重楼样品在主成分分析中无分类趋势.结论 QAMS与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完成对滇重楼及其近缘种中8种皂苷类成分的同时快速定量.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行,可以在保护中药资源、节省时间的前提下对滇重楼及其近缘种样品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重楼抗肿瘤活性成分分类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重楼是清热解毒传统中药.重楼皂苷是重楼最主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包括50多种化合物,其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成分为重楼皂苷Ⅰ、Ⅱ、Ⅱ、Ⅶ等,对于治疗多种癌症效果显著,如肝癌、结肠癌、脑瘤、大肠癌、食管癌、肺癌、鼻咽癌等.这些成分主要是异螺甾烷醇型甾体皂苷类成分,以重楼皂苷Ⅰ含量最多,其次有重楼皂苷Ⅱ、薯蓣皂苷、重楼皂苷A、纤细薯蓣皂苷、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Ⅶ、重楼皂苷H、重楼皂苷E等.近年来,重楼皂苷抗肿瘤作用逐渐被发现并应用到临床中,但重楼皂苷不良反应也有报道,如重楼皂苷Ⅰ对肝脏的毒性损伤等.本文对重楼中的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类并综述异螺甾烷醇型皂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总结重楼皂苷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重楼皂苷抗肿瘤作用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和叶中甾体皂苷类有效成分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和叶中主成分及甾体皂苷类有效成分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定性分析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和叶中甾体皂苷类有效成分、主成分的差异及相关性,流动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 ~ 12 min,45% ~ 60% B;12 ~ 25 min,60% ~ 30% B;25 ~ 28 min,30% ~ 100% B;28~30 min,100%B;30 ~35 min,100% ~45%B;35~40 min,45%B),检测波长203 nm,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扫描,毛细管电压4 kV,终板抵消电压500 V,雾化器压力253.8 kPa,干燥气体为氮气,气体流速8 L·min-1,干燥温度350℃,离子源温度220℃.结果:定性检测到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和叶中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Ⅲ(薯蓣皂苷),重楼皂苷Ⅴ,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Ⅶ,重楼皂苷H,纤细薯蓣皂苷8种甾体皂苷有效成分;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Ⅲ(薯蓣皂苷),重楼皂苷Ⅴ,重楼皂苷Ⅶ是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中的主要存在形式,重楼皂苷Ⅴ和重楼皂苷Ⅵ是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叶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根据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叶正离子模式下液质数据的主成分分析模型可将其分为4类,其中巍山、南涧、弥渡、曲靖4个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中主成分和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叶中主成分聚为一类.结论: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和叶中8种主要甾体皂苷类有效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种植基地滇重楼根茎中主成分差异较大,而叶中主成分无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茎滇重楼不同部位甾体皂苷活性成分积累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不同居群多茎滇重楼不同部位中甾体皂苷活性成分的积累.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居群多茎滇重楼根茎,茎,叶中主要活性成分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建立HPLC图谱,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HPLC图谱分析探讨多茎滇重楼不同部位甾体皂苷活性成分积累的差异.结果:不同居群多茎滇重楼不同部位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及其总含量具有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性差异,根茎中只有一个居群重楼皂苷Ⅰ、Ⅱ、Ⅵ、Ⅶ总含量未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0.60%的限量标准;根茎中重楼皂苷主要以Ⅰ、Ⅶ的形式存在,茎中只检测到重楼皂苷Ⅶ,叶中皂苷活性成分分布不规律;不同居群多茎滇重楼不同部位HPLC色谱图相似度均较高.结论:不同居群多茎滇重楼根茎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总含量除一个居群外均达到国家限量标准,且不同居群多茎滇重楼不同部位中甾体皂苷活性成分差异较小.该研究为多茎滇重楼是否能够替代滇重楼入药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生长年限南重楼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与其质量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生长年限南重楼根茎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积累变化规律与其质量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重楼总皂苷的含量.结果 不同生长年限南重楼根茎中重楼皂苷Ⅰ、Ⅱ、Ⅵ及总皂苷的积累差异明显,8年生重楼皂苷Ⅰ、Ⅱ的积累含量较高,8年以上生重楼皂苷Ⅰ、Ⅱ、Ⅵ不稳定,重楼皂苷Ⅰ、Ⅱ、Ⅵ总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重楼皂苷Ⅶ均未检出.结论 不同生长年限南重楼根茎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重楼皂苷Ⅰ、Ⅱ、Ⅵ以及总皂苷的积累变化规律可为南重楼的质量评价及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重楼皂苷类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明确华重楼皂苷类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利用HPLC测定了不同华重楼样品中重楼皂苷的含量;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ArcGIS软件提取生态因子数据(年平均气温,海拔,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7月最高气温,7月平均气温,1月最低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偏诺皂苷-3-O-β-D-glu(1 →3)[α-L-rha(1→2)]-β-D-glu(PGGR),重楼皂苷Ⅶ,H,I和V是华重楼的主要有效成分;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这些生态因子与重楼药材皂苷类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和变量投影重要性,应用SPSS 22.0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青川、洪雅、巴中的重楼皂苷I,Ⅱ,Ⅵ,Ⅶ的总量达到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重楼项下0.6%的最低限量标准,认为这几个产地华重楼品质较优;生态因子中日照时数,7月最高气温,7月平均温度与重楼皂苷Ⅶ和PGGR呈负相关关系,1月最低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与重楼皂苷Ⅶ和PGGR呈正相关关系.日照时数,7月最高气温,7月平均气温与重楼皂苷H,I和V呈正相关关系,海拔高度,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1月平均气温与重楼皂苷H,I和V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明确了华重楼化学成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培育质优、高产的华重楼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华重楼的规范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叶重楼不同部位四种重楼皂苷积累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多叶重楼不同部位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积累情况,为多叶重楼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多叶重楼根茎、茎、叶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含量,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及HPLC图谱分析方法.结果:多叶重楼根茎、茎、叶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总含量具有极显著性(P<0.01)或显著(P<0.05)性差异,重楼皂苷Ⅰ、Ⅶ分别在根茎、叶中含量较高.聚类结果分别将多叶重楼不同部位分为3~4类.不同部位HPLC图谱,茎相似度最高,叶和茎中部分产地相似度较高.结论:大部分多叶重楼样品不同部位重楼皂苷Ⅰ、Ⅱ、Ⅵ、Ⅶ总含量未能达到重楼国家限量标准,但可以选择性对多叶重楼中某一重楼皂苷含量较高的部位进行开发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9种重楼皂苷类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9种皂苷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并研究重楼中9种皂苷类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血浆样品以乙腈沉淀蛋白,采用UPLC-MS/MS以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检测;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B为0.1%甲酸乙腈溶液;洗脱梯度:0→1 min,5%B→52%B;1→6 min,52%B→56%B;6→7 min;56%B→95%B;7→7.5 min,95%B→95%B;7.5→9min,95%B→5%B;9→10 min,5%B→5%B.建立血浆中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Ⅲ、重楼皂苷V、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Ⅶ、重楼皂苷H、纤细薯蓣皂苷和重楼皂苷S的检测方法;将重楼提取物采用尾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分别在给药后0、0.25、0.5、1、2、4、8、10、24h眼眶取血,测量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的各成分含量,并计算尾静脉注射后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在大鼠血浆中9种化合物中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线性范围适宜(1~260 ng/mL),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值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在85% ~ 110%之间.结论:方法学验证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可以用于9种皂苷类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含量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