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对多重耐药菌在医院传播的控制作用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研究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对多重耐药菌医院传播的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重症监护病房检测为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者,观察MDRO的感染率、MDRO的检出率.结果 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后,MDRO的感染与检出率都较之前有所降低(P<0.05);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前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效果合格率较低,干预后,物体表面消毒、空气消毒、手卫生、患者物品专用、合理使用隔离衣等防控措施落实效果合格率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结论 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针对MDRO的预防与控制,能显著减少MDRO的感染率及检出率,此模式可在医院进行大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和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重症肺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 男,3岁10月龄,因“间歇发热2周伴咳嗽、气促”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隔离病房。患儿病初发热,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热退2 d再次持续高热>3 d伴气促、吸气性凹陷,胸部CT示右肺下叶片状密度影,诊断“重型新冠肺炎”,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宏基因组病原检测确诊为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好转出院。提示临床医生诊治重型新冠肺炎时需警惕混合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管理及近期结局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管理及近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5日至5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158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的母婴资料,总结新生儿出生后防控隔离措施、临床特征及近期临床结局。根据母亲有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分为母亲有症状组和母亲无症状组,采用秩和检验或χ 2检验比较2组间的临床结局。 结果:158例新生儿在产时复苏、转运过程及新生儿隔离病房内均全程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要求。其中男75例(47.5%),出生胎龄(38 +3±1 +3)周,出生体重(3 201±463)g,10例(6.3%)早产,最小出生胎龄为30 +1周。6例(3.8%)出现呼吸困难,其中4例为早产儿,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58例新生儿均在出生后7 d每日进行鼻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56例(双胎妊娠2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至分娩的时间为7(3,12)d,其中有症状组88例(56.4%),均无需接受重症监护治疗。母亲有症状组新生儿的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母亲无症状组[23.0(18.7,28.0)×10 9比19.6(15.4,36.6)×10 9/L, Z=2.44, P<0.05]。 结论:母亲妊娠晚期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近期结局良好,病毒未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在出生时及出生后给予全程严格的防疫隔离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护理治疗策略对老年免疫抑制肺部感染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护理治疗策略对老年免疫抑制肺部感染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老年免疫抑制肺部感染脓毒症患者。第一阶段(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患者接受原护理治疗策略(原护理治疗策略组),包括护理人员随机分组、常规终末消毒、每日2次ICU环境消毒、每日2次洗必泰口腔护理及原有肺部物理治疗〔床头抬高30°~45°、维持镇静深度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2~1分、按需吸痰〕;护理人员及相关医护人员经1个月改良护理治疗策略的学习和培训后,第二阶段(2020年2月至2022年7月)患者接受改良护理治疗策略(改良护理治疗策略组),即在原护理治疗策略基础上改良院感防控策略及肺部物理治疗策略,包括护理人员固定分组、对患者采取单独物理隔离、强化终末消毒策略、每日4次ICU环境消毒、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教育及培训、每日1次2%葡萄糖酸洗必泰擦浴、6 h 1次洗必泰联合多黏菌素口腔护理、定植菌监测、改良肺部物理治疗策略(在原有肺部物理治疗基础上进行常规谵妄评分以指导患者早期活动;强化气道引流,适度气道湿化,目标痰液黏度Ⅱ级;床旁超声评估肺部情况,肺不张者采取高侧卧位及肺复张)。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患者来源、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生命支持治疗、实验室指标、感染及炎症指标、感染病原体和药物治疗情况;主要结局为28 d病死率,次要结局为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ICU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免疫抑制肺部感染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550例患者,其中原护理治疗策略组199例,改良护理治疗策略组35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患者来源、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生命支持治疗、实验室指标、感染及炎症指标、感染病原体和药物治疗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原护理治疗策略组相比,改良护理治疗策略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d):5(4,7)比5(4,9),ICU住院时间(d):11(6,17)比12(6,23),均 P<0.01〕,ICU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降低〔ICU病死率:23.9%(84/351)比32.7%(65/199),28 d病死率:23.1%(81/351)比33.7%(67/199),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改良护理治疗策略是老年免疫抑制肺部感染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保护因素〔优势比( OR)=0.543,95%可信区间(95% CI)为0.334~0.885, P=0.014〕。 结论:改良护理治疗策略缩短了老年免疫抑制肺部感染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ICU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可明显改善此类患者的短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陕西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住院患者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特点、肝功能变化、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唐都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40例COVID-19患者的一般情况、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凝血、血常规、UGT1A1*28基因多态性等资料,比较肝损伤组与肝功能正常组患者的肝损伤临床特点、影响因素以及预后。单因素分析中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两个以上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描述,采用非参数检验。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损伤的主要因素。 结果:40例患者中,男性25例(62.5%),女性15例(37.5%),年龄22~83(53.87±15.84)岁。疾病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22例(55%)。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多在病程第2周开始升高,分别为正常值的4.4倍和3.5倍,伴同时段白蛋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1)。血总胆红素(TBil)异常者10例(43.5%),最高54.1 μmol/L,转氨酶的升高和血总胆红素的升高无相关关系( r = -0.006, P = 0.972)。3例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50%,10例患者出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升高,13例出现D二聚体升高,均为重型或危重型患者。肝功能损害更易发生在使用药物种类多及使用激素量较大的患者中( P = 0.002, P = 0.031),与UGT1A1*28基因位点TA6TA7突变无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肝损伤发生仅与是否危重症相关。经常规保肝治疗,所有患者肝功能均在1周内恢复正常。 结论:COVID-19可能合并肝功能损害,以轻度转氨酶升高为主,多发生于病程第2周前后。重症患者发生肝损害比例更高,危重型是肝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暴发性肠道病毒感染的现状和防控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肠道病毒是引起新生儿病毒感染的常见病原,主要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途径感染,可引起婴儿室或新生儿病房内的暴发流行。大部分患儿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少数患儿病情严重,可并发脑炎、心肌炎、出血-坏死性肝炎等,重症患儿病死率明显增加。尽早识别、尽早隔离是防止肠道病毒院内暴发感染的重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湖北省孝感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25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湖北省孝感市12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日至2月13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125例COVID-19确诊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肺部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案等。根据临床分型分组,非重症组105例,重症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125例COVID-19确诊患者中,年龄为(47.5±11.3)岁,男57例(45.6%),重症率为16.0%(20/125)。患者起病时发热117例(93.6%),干咳96例(76.8%),乏力66例(52.8%)。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患者年龄[(52.9±12.3)岁比(46.5±10.8)岁]较大,有基础疾病者的比例更多[50.0%(10/20)比13.3%(14/105)],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45.0%(9/20)比22.9%(24/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43, χ2=14.559, χ2=4.239;均 P<0.05)。重症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为(0.8±0.4)×10 9/L ,白蛋白为(37.3±2.9) g/L,分别低于非重症组的(1.1±0.4)×10 9/L和(39.4±3.9) g/L,而中性粒细胞计数[(4.6±2.7)×10 9/L比(3.0±1.8)×10 9/L]、肌酐[(91.7±50.2) μmol/L比(69.7±17.8)μmol/L]、乳酸脱氢酶[(319.2±90.8) U/L比(232.9±65.4) U/L]、超敏C反应蛋白[36.2(18.3, 59.8)ng/L比13.3(4.8, 29.2) ng/L]均高于非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948、2.243、-3.357、-3.526、-4.051, Z=-2.896;均 P<0.05)。114例(91.2%)患者早期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显示单发磨玻璃影或多发外周带磨玻璃影改变。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111例(88.8%)患者接受抗菌治疗,58例(46.4%)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在4例危重型患者中,1例予无创通气,2例予有创通气,1例予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截至2020年2月13日,2例(1.6%)患者死亡,均为危重型。 结论:湖北省孝感市收治的COVID-19重症病例以老年患者居多,且多合并基础疾病,更易出现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和炎症指标的升高。疑似病例应早发现、早就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地避免部分普通型患者向重型和危重型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态度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重症医学科护士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开放性探视制度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此ICU探视制度的推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制《ICU护士对ICU实行开放性探视制度的态度》问卷调查表,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9年10月至12月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症医学科护士进行匿名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在ICU(包括专科ICU,但不包括普通病区的重症病房)一线工作且愿意参与本次调查的在职护士;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信息以及对ICU实行开放性探视制度的态度及其相关潜在影响因素等35个条目。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开放性探视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问卷1 558份,回收有效问卷1 546份,回收率为99.2%。1 546名调查对象中32.2%赞同实行ICU开放性探视制度,41.3%反对,26.5%持不确定态度。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放性探视会增加患者感染风险及科室消毒隔离工作的难度〔反对:β=1.327,95%可信区间(95% CI)为0.242~2.413, P=0.017;不确定:β=0.697,95% CI为0.244~1.151, P=0.003〕,提升护士的职业满足感(反对:β=-1.406,95% CI为-1.750~-1.062, P=0.000;不确定:β=-0.748,95% CI为-1.030~-0.466, P=0.000),使家属能随时为医护人员提供对患者有价值的信息(反对:β=-0.644,95% CI为-1.048~-0.240, P=0.002;不确定:β=-0.422,95% CI为-0.721~-0.124, P=0.006),家属能辅助护士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不确定:β=-0.465,95% CI为-0.729~-0.202, P=0.001),减少护士治疗护理患者的时间(不确定:β=0.349,95% CI为0.052~0.646, P=0.021),同时家属的陪伴利于患者康复(反对:β=-0.593,95% CI为-1.166~-0.019, P=0.043),并能增强患者的生存意志(反对:β=1.293,95% CI为0.426~2.159, P=0.003),也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反对:β=-0.981,95% CI为-1.431~-0.531, P=0.000)。上述各指标是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态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目前我国ICU护士已认识到开放性探视对患者的早期康复、生存意志及满意度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认为我国ICU开放性探视制度在预防患者感染风险、消毒隔离、增加护理人力及治疗护理患者时间等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CU护理亚专科小组的构建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ICU护理亚专科小组的团队构建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的60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设立护理亚专科小组,选拔小组人员方案,制定小组工作职责;确定组织管理结构,拟定亚专科小组运行项目书,建立小组工作制度,制定小组培训方案,推行绩效管理机制,拟定考核运行机制。比较ICU护理亚专科小组开展前后1年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结果:ICU护理亚专科小组构建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优质护理、消毒隔离、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构建ICU护理亚专科小组能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学科和人才管理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疫情防控策略优化后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预测和估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量化预测在不同场景下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发展规模和医疗卫生资源需求,模拟评估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非药物干预措施(NPIs)、居家隔离意愿和入境情况等因素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展规模的影响。方法:基于新冠病毒的自然史、上海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和NPIs情况构建具有年龄结构的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SEIR模型),以2022年12月1日作为模型模拟起点的当日实际情况,对疫情发展规模和床位需求情况进行模拟估计。结果:上海市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实际情况下,100 d的模拟期内累计有住院需求的感染人数为18.02万。相比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实际情况,当人群加强针接种率达到理想情况时,累计有住院需求的感染人数下降73.20%,与不实施NPIs相比,仅关闭学校、关闭学校和工作场所的措施对普通床位需求数的峰值分别降低24.04%、37.73%,感染者居家隔离意愿的提高可降低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并推迟峰值出现时间,入境人数的变化对于疫情发展规模的影响较小。结论:上海市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实际情况下,可通过提高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尽早实施NPIs以降低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普通床位和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床位需求数,从而缓解卫生资源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