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形侧耳线粒体基因组多态性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线粒体是能量转化与ATP形成的重要场所,已有多种食用真菌的线粒体基因组被相继组装注释,但肺形侧耳的线粒体基因组鲜有报道.本研究对野生肺形侧耳X2菌株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并注释,由野生菌株X2与主栽菌株JX线粒体大片段差异序列,构建分子标记来鉴别野生和主栽肺形侧耳菌株.结果显示X2的线粒体基因组为大小75 709bp的闭合环状结构,含有rRNA的大小亚基基因,25个负责携带氨基酸的tRNA基因以及14个常见蛋白编码基因,在cox1基因上含有9个内含子.内含子主要为IB型,包含LAGLIDADG_1 superfamily、GIy-yIG_Cterm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位于菌株X2与JX内含子和基因间区上的大片段差异序列,是造成种内线粒体多态性的主要因素.根据两菌株的差异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的结果显示,内含子、rnl-trnX、trnD-atp6序列能够将两株野生菌株和其他主栽菌株区分开,可用于野生肺形侧耳种内鉴定,而且trnD-atp6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温胁迫诱导肺形侧耳合成麦角甾醇的通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以肺形侧耳栽培菌株X57为研究对象,对其低温胁迫时期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差异基因显著地富集到麦角甾醇合成通路.根据麦角甾醇合成通路的相关信息,在肺形侧耳中筛选出该通路的17个基因,并推测了肺形侧耳的麦角甾醇合成通路.利用荧光定量研究了X57栽培袋在低温处理下该通路上各个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增加,该通路上大部分基因的表达量持续上升,且差异显著.检测栽培袋中菌丝麦角甾醇含量发现,低温胁迫显著提高麦角甾醇的含量,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此外,以无需打冷也能整齐出菇的野生菌株X1为对照,比较X57与X1的麦角甾醇基因对冷胁迫的响应情况,探究麦角甾醇合成通路是否在肺形侧耳低温诱导形成原基时期具有关键性作用.将X57与X1菌株置于PDA平板上培养并进行低温胁迫,利用荧光定量PCR对各个基因表达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两个菌株的麦角甾醇合成通路相关基因均对低温胁迫有响应,X57低温胁迫时通路中绝大多数基因的表达量上升,且大部分基因表达量提高2倍以上;X1菌株的通路中的表达量变化较小.由此推测麦角甾醇通路在肺形侧耳变温结实中低温刺激形成原基有一定作用,为深入研究肺形侧耳低温胁迫调控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因组数据揭示肺形侧耳X1野生菌株后代单孢的特异交配型位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肺形侧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它属于四极性异宗结合担子菌,但其交配型位点结构仍未被解析.本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肺形侧耳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到了肺形侧耳野生菌株X1菌株后代单核菌株的交配型位点.结果 显示肺形侧耳的A交配型位点较为特异,2株原生质体单核化菌株(X1-1和X1-15)的A交配型位点结构差异较大,X1-1含一对保守的HD1和HD2基因,而X1-15除了一对HD1和HD2基因外,还含有额外的2个HD2基因和1个HD1基因.肺形侧耳的B交配型位点与其他担子菌的交配型位点相似,含有8个信息素受体基因和1个信息素前体基因.本研究揭示的肺形侧耳特异的交配型位点结构为后期的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木质纤维素降解真菌菌株筛选及对玉米秸秆的生物降解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8株野生白腐真菌为研究对象,用愈创木酚筛选培养基对这些菌株进行产木质素酶能力的初筛,并探究初筛后所得菌株在玉米秸秆固态发酵时的漆酶活性及其对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能力.研究结果表明,8株菌株在愈创木酚筛选培养基上均表现出较好的木质素降解酶活性,仅菌株Han577的菌丝圈直径d1与变色圈直径d2之比大于1.菌株An369、Han 202和Han 474在玉米秸秆上的最大漆酶活性要远远高于其他菌株,分别为(901.11±42.83)、(698.89±42.17)和(843.61±78.82)U/L.白蜡范氏孔菌An 369、云芝栓孔菌An 174、肺形侧耳An 279和硬毛革孔菌Han474对玉米秸秆的酸不溶木素降解率均大于20%.云芝栓孔菌An 174、肺形侧耳An279、梨生多年卧孔菌Han 202对玉米秸秆的纤维素降解率均大于20%.迷宫栓孔菌An 360和肺形侧耳An 279对玉米秸秆半纤维素降解率则大于40%.整体来看,肺形侧耳An 279表现出较好的秸秆降解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