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谱CT联合金属去伪影技术改善胸腹部 125I粒子植入患者CT图像质量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图像(VMI)联合金属去伪影算法(O-MAR)在 125I粒子植入术后所致不同类型伪影的去除效能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图像质量改善价值。 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25I粒子植入术后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胸腹部联合增强扫描的患者35例。采集光谱数据分别重建为混合能量图像(CI)、VMI(50~150 keV)图像、CI+O-MAR图像、VMI(50~150 keV)+O-MAR图像,评估各组去伪影效果及图像质量改善情况。每位患者选取伪影最强的2个层面分析,共选取70层。客观指标包括伪影指数(AI)、受伪影影响软组织区域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主观指标包括:过度矫正伪影和新伪影产生的评估、各组图像产生不同形态伪影的数目评估、受伪影影响组织的诊断及图像质量评估。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联合O-MAR组与非O-MAR组之间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2组间定量指标。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评估采用 Kappa检验。 结果:在高/低密度伪影(ROI H/L)中,随VMI keV升高各组的AI值均呈下降趋势;在受伪影影响组织(ROI T)中,CI/VMI(70~150 keV)+O-MAR各组的SNR均优于CI/VMI组( P<0.05),CI/VMI(50~150 keV)+O-MAR各组的CNR均优于CI/VMI组( P<0.05)。伪影过度矫正及新伪影均集中分布于VMI 50 keV、VMI 70 keV组,相较于VMI(50~70 keV)组,VMI(50~70 keV)+O-MAR组中过度矫正及新伪影数目显著降低( P<0.05);在伪影形态的比较中,随VMI keV升高,高密度伪影中a型条带伪影数目逐渐减少,在VMI 150 keV+O-MAR组高密度伪影中最低为3;e型极少或无伪影数目增多,在VMI 150 keV+O-MAR组高密度伪影中最高为23,且各形态高密度伪影总数随VMI keV升高呈减少趋势。随VMI keV升高VMI+O-MAR各组高密度伪影诊断及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低密度伪影( P<0.05)。 结论:VMI联合O-MAR可显著提高 125I粒子植入术后CT随访的客观及主观图像质量,病灶显示能力及诊断信心。此外,VMI+O-MAR对高密度伪影的矫正效果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物质伪影降低技术在口腔金属植入物患者颌面部CT图像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多物质伪影降低(MMAR)技术对口腔金属植入物患者颌面部CT图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用宽体探测器 CT行颌面部扫描且含有金属义齿植入的30例患者资料,患者病变部位均受到金属植入物伪影影响,行能谱扫描后采用静脉期分别重建 120 kV-like、虚拟单能量成像(VMI)(70、90、110 keV)、VMI(70、90、110 keV)+MMAR(简称VMI+M)图像,共 7 个图像序列。测量同层面病变及头长肌CT值和噪声(SD),计算病变伪影指数(AI)。通过 Friedman检验及 Wilcoxon检验实现对图像质量的客观、主观评估。结果:7组图像SD、A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 χ2=133.800, P<0.001;AI: χ2=92.147, P<0.001),VMI 110 keV+M图像SD[10(8, 12)]、AI[6(5, 9)]为7组内最低,其AI值与VMI 90 keV+M图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71)。VMI+M组SD、AI值低于对应单能量水平VMI组(均 P<0.05)。7组图像主观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1.199, P<0.001)。VMI(70、90、110 keV)+M图像评分高于对应单能量水平VMI图像( Z=-4.583, P=0.000; Z=-3.742, P=0.000; Z=-2.449, P=0.014)。VMI 90 keV+M图像主观评分[4(3, 4)]最高,高于其余6组(均 P<0.05)。30例中有26例病变区域伪影完全消除,对比度良好,病变显示清晰,图像效果最佳。 结论:宽体探测器CT的MMAR技术去除口腔金属植入体伪影效果明显,能提高图像质量,VMI 90 keV+MMAR图像能兼顾最佳伪影去除效果及良好的组织对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光谱CT结合金属伪影去除技术降低乳腺癌患者胸部增强CT对比剂硬化伪影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光谱CT中单能谱成像结合金属伪影去除技术(O-MAR)降低对比剂注射侧静脉对比剂硬化伪影效果,寻找去除伪影的最佳单能谱范围,以提高腋窝淋巴结的显示。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胸部增强CT扫描的35例乳腺癌患者影像资料。扫描数据重建为1组常规图像、17组单能谱图(能级范围为40~200 keV,每间隔10 keV为1组)和17组单能谱+O-MAR图像共35组图像。在重建图像的同层选择对侧胸大肌区,对比剂硬化高密度伪影区、低密度伪影区分别放置感兴趣区,并测量每组对比剂注射侧腋窝淋巴结检出个数、伪影最大层的伪影区面积及同层低密度伪影区、高密度伪影区、注射对侧胸大肌的CT值、SD值。分别计算高、低密度伪影区相对于同层对侧胸大肌CT值的差值ΔCT 1、ΔCT 2及伪影指数AI 1、AI 2。采用Friedman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35组图像间ΔCT、AI、伪影区面积、淋巴结检出个数的差异,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主观评价的差异。 结果:随着能级逐渐增高,单能谱图与常规图像、单能谱+O-MAR图相比,单能谱图ΔCT 1绝对值、ΔCT 2绝对值、AI 1、AI 2表现出先低后高的趋势;单能谱图的伪影面积减小及淋巴结检出个数增大( P<0.01)。相较于其他能级,当单能谱为100 keV时ΔCT 1值、140 keV时ΔCT 2值、120 keV时AI 1值、130 keV时AI 2值更接近于零,淋巴结检出个数在110~200 keV时检出率最高。而单能谱+O-MAR图像ΔCT 1绝对值表现出先低后高的趋势;ΔCT 2绝对值、AI 1、AI 2、伪影面积均显著减小;淋巴结检出个数显著增大(χ 2分别为916.23、895.93、387.08、519.41、890.10、1 027.98, P<0.01)。相较于其他能级,当单能谱+O-MAR图像在100 keV时的ΔCT 1值更接近于零,而ΔCT 2值随着能级增加更接近于零,淋巴结检出个数在110~200 keV时检出率最高。随着能级逐渐增高,相同能级间单能谱+O-MAR图像的ΔCT 1、AI 1、AI 2及伪影面积均显著小于单能谱图,淋巴结检出个数显著高于单能谱图( P均<0.01)。主观评分中110~200 keV单能谱图和100~200 keV单能谱+O-MAR图均高于4分,且单能谱+O-MAR图像的评分显著高于单能谱图像,2名放射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结果良好。 结论:光谱CT单能谱结合O-MAR成像技术在100~120 keV能级时,去除胸部增强CT对比剂硬化伪影及检出和显示的腋窝淋巴结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能谱CT去金属伪影技术在CT引导下经皮脊椎穿刺活检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评价能谱成像在CT引导下脊椎病变穿刺活检中去除穿刺针伪影的效果.方法 对30例脊椎病变患者在双能量CT引导下进行经皮脊椎穿刺活检.从双能量图像和虚拟单能量能谱成像(VMSI)产生40~140 keV,并获得9组图像.测量各组图像中穿刺针前方感兴趣区(ROI)的图像噪声(SD)、伪影指数(AI)、信噪比(SNR).同时采用Likert评分对ROI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比较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及各组SD、AI、SNR的差异.结果 两名观察者的Likert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904).与标准单能量CT相比,额外的金属伪影减少(MAR)重组显著改善了种植体附近的噪声(P<0.05).AI和SNR均有明显改善(P<0.05).高keV-MAR组(≥ 120 keV)在SD、AI、SNR方面均显著高于120 kVp组和低keV-MAR组(<120 keV)(P<0.05).主观评价方面,VMSI联合MAR算法提高了穿刺针周围脊椎病变的可视化程度,120 keV-MAR组和140 keV-MAR组的平均Likert评分均>3分.平均体积加权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为8.61 mGy.结论 采用MAR算法的高keV(≥ 120 keV)VMSI能有效减少骨活检针尖前方的金属伪影,提高整体CT图像质量,提高靶区精细解剖结构的清晰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虚拟单能级成像及骨去金属伪影技术去除腰椎内固定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评价基于双层探测器能谱CT(DLCT)的高能级虚拟单能级成像(MonoE)、骨去金属伪影技术(O-MAR)及二者相结合去除腰椎金属植入物伪影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行腰椎内固定并术后行腰椎DLCT检查的患者.从100~200 keV每隔20 keV重建 MonoE,并重建O-MAR、O-MAR结合MonoE(O-MAR+MonoE)图像,比较图像间客观、主观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45例患者纳入研究.随能级增高,低、高密度伪影区组织在MonoE和O-MAR+ MonoE上的CT值分别增高及减低.140 keV MonoE对软组织显示及伪影减少最佳,200 keV MonoE及其结合O-MAR对金属和骨交界面显示效果最好,但O-MAR+200 keV MonoE噪声最低.结论 在去除腰椎金属内植入物伪影方面,相较于O-MAR和O-MAR结合 MonoE,高能级 MonoE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4/3/2
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超重与正常体质量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差异;针刺风池对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即时效应的静息态功能MRI研究;64排螺旋CT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及其认知功能评估中的相关性研究;T2WI灰阶比值对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T1期非小细胞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基于CT纹理分析预测食管鳞癌患者Ki-67表达状态的应用价值;心脏MRI探索中国成人左心室肌小梁和乳头肌质量参考值范围及其影响因素;心脏MR评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后心肌结构与功能变化;斑块与主动脉CT值比值鉴别冠状动脉脂质和纤维斑块的价值;动态对比增强MRI全定量参数对照18F-FDG PET/CT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肝脏功能影像评分预测肝细胞癌大范围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应用价值;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定量评估的价值研究;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预测血管包裹肿瘤细胞巢阳性肝细胞癌;多模态MRI在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价值;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018版征象在预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中的价值;基于多模态MRI的影像组学预测膀胱癌肌层浸润的应用价值;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特征分析;肾透明细胞癌术前MR影像学特征与转移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功能MRI T1ρ定量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的Meta分析;多模态MRI在腰椎间盘退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SPECT/CT融合骨显像评估异位骨化的成熟度;小儿卵巢扭转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分析;优化使用水合氯醛镇静的方法研究;基于床旁腹部卧位X线检查的新生儿气腹征象探讨;经动脉插管C臂CT灌注扫描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中的临床价值;CT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在高危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价值;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失误分析及经验总结;虚拟单能级成像及骨去金属伪影技术去除腰椎内固定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双源CT碘图评估肝硬化脾切除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特点;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转移瘤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剂量验证中的应用价值;第2代冠状动脉冻结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在自由心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应用;快速水脂分离技术在MR髋关节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巧用米袋在1.5T MR颌面部成像中的应用;2型糖尿病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基于MR结构相的研究进展;TACE联合TKI药物及PD-1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FAPI PET/CT在恶性肿瘤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终末期肾病患者前额叶皮层损伤的MR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光谱CT对头颈部金属植入物伪影的去除作用:一项基于人仿真模体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究基于光谱CT虚拟单能图像(VMI)和矫正金属伪影去除技术(OMAR)对头颈部不同部位不同金属植入物伪影的去除作用.方法 采用CIRS人仿真模体分别构建脊柱固定术后模型、金属假牙填充术模型、脑动脉瘤栓塞模型.并以金属不锈钢或者金属钛分别替代等效组织.利用Philips光谱CT分别扫描无金属植入物、金属不锈钢植入物、金属钛植入物条件下的三个部位模型.分别重组出 60 keV、80 keV、100 keV、120 keV、140 keV、160 keV、180 keV以及120 kVp下的非OMAR图像和OMAR图像.测量金属植入物旁感兴趣区(ROI)内的CT值和SD值,并计算伪影指数(AI)和信噪比(SNR).绘制出非OMAR和OMAR的各扫描条件下的AI值柱状图,以及SNR值变化表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两个以上变量采用方差分析F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在颈部脊柱金属植入物模型中,金属钛造成的金属伪影最严重,特别是在VMI60 时AI值为160.103,SNR值为1.851;当能级为100 keV时,结合OMAR后AI值为4.689,SNR值为6.471.在金属假牙填充模型中,金属钛造成的金属伪影在VMI180图像时AI 值最小为12.831,OMAR处理后的图像AI值变化不显著(P =0.121),但是SNR值在VMI180 +OMAR时最大为2.262,明显优于VMI180(P =0.002).在脑动脉瘤栓塞术后模型中,AI值在VMI120 及以上能级表现相当,经OMAR处理后,伪影值略降低,但SNR值明显增大.结论 基于光谱CT的VMI图像和OMAR算法可以有效去除金属植入物产生的金属伪影,但并不是OMAR算法结合越高能级VMI图像去金属伪影能力就越好,其去除伪影的效力取决于金属植入物的材质以及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IMAR技术在去除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双源CT中,IMAR技术对腰椎内固定术后金属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腰椎内固定术后拟行腰椎CT检查的患者,行西门子Force双源CT 256容积扫描后重建获得图像.行腰椎CT检查后,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和滤波反投影算法加迭代去金属算法(FBP+IMAR)分别对扫描后数据重建.对比两组CT图像的CT值、伪影指数和平均梯度评价IMAR技术对金属伪影的抑制效果.最后,由3名高年资放射医师根据螺钉周围软组织、竖脊肌、螺钉植入和椎体的显示情况评价FBP+IMAR组和FBP组重建得CT图像.结果 FBP+IMAR组重建得到CT图像在软组织和竖脊肌处CT值、平均梯度大于FBP组(P<0.05),而伪影指数小于FBP组(P<0.05).FBP+IMAR组重建得到CT图像在金属与骨质处CT值和伪影指数小于FBP组(P<0.05),而平均梯度大于FBP组(P<0.05).远离金属螺钉的软组织处,FBP+IMAR组重建得图像的CT值、平均梯度和伪影指数与FBP组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软组织、竖脊肌及金属与骨质界面的显示,FBP组重建CT图像评分低于FBP+IMAR组(P<0.05).结论 IMAR技术能有效减少腰椎内固定术后金属伪影,提高CT图像质量,有助于准确观察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和提高解剖结构清晰度,为评价腰椎内固定术后的治疗效果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CT多功能检测模体设计与3D打印制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设计研制一种用于CT质量控制检测的新型模体,实现CT扫描系统多功能成像性能检测,为国产化CT模体研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体,与Catphan500模体进行对比实验,并测试包括均匀度、碘密度、金属伪影等参数指标.结果:本研究制作的模体均匀性测量数值为1.695 HU,检测结果相较Catphan500模体的均匀性数值1.71 HU有所改善;其碘密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均方误差为0.019,Pearson相关系数为1.0,结果相关性显著;金属伪影评价功能结果合理,结果显示在60 keV以上的单能图像以及单能加金属伪影去除算法能够有效抑制金属伪影.结论:本研究所设计的3D打印模体在均匀性方面达到与进口模体功能相近水平,在碘密度测量和金属伪影评价功能方面实现了对传统模体的补充,模体的研制可为医院开展CT质量控制检测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CT成像技术在去除脊柱内固定金属伪影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脊柱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的常规术式,而内固定误置则是导致脊柱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因此,准确评估内固定置入位置对预防脊柱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CT是评估脊柱内固定置入位置的常用影像学手段,但由于金属伪影干扰,CT图像无法清晰显示金属-骨界面及邻近的组织结构.近年来,随着CT硬件与软件技术快速发展,去除金属伪影的CT成像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脊柱内固定置入位置的精准评估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目前,去除金属伪影新的CT成像技术主要有基于硬件的CT扫描参数优化和基于软件的后处理算法.CT扫描参数优化去除脊柱内固定金属伪影简单易行,可在中低端CT中广泛应用,但其去除金属伪影的效果有限,难以满足临床精准诊断的要求.迭代重建(IR)、金属伪影去除(MAR)和虚拟单能量成像(VMI)是去除脊柱内固定金属伪影常用的后处理算法,IR算法可在低辐射剂量下较好地去除脊柱内固定金属伪影,MAR、VMI算法也能较好地去除脊柱内固定金属伪影,但MAR算法有可能引入新的伪影,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而VMI算法可增加图像噪声、降低对比度,不利于软组织显示.与单一的后处理算法相比,多种后处理算法联合去除脊柱内固定金属伪影的效果更好.随着CT硬件与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后处理算法和光子计数CT可能在去除脊柱内固定金属伪影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