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teSpace的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30年关于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时间跨度为1994年1月1日-2023年10月18日的CNKI和WOS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和Excel软件从文献发表量、期刊、国家、机构、作者、引文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725篇中文文献和328篇英文文献,平均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英文发文最多的期刊分别是《针刺研究》和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发文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中英文发文最多的机构分别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文最多的团队是陈立典-陶静团队.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研究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分子机制和细胞死亡机制.其中,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自噬和氧化应激是重点领域.关键词突现分析显示,近年的研究热点以联合疗法和细胞焦亡为主.结论:目前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网络以及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和操作准则;侧重于基础研究.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强国内外合作,完善治疗方案和操作标准,拓宽研究领域,推动临床转化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基于列线图建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列线图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189例,根据患者术中是否低体温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85例)和非低体温组(10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构建术中低体温的风险图并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体质指数(BMI)偏高、麻醉时间>2.5 h、手术时间>2 h、输液总量>1 600 ml和入室体温低均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列线图进行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85(0.839,0.931),区分度良好,该模型的最佳临界值为0.638,灵敏度为85.9%,特异度为77.9%.校准曲线的理论值和实际值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医护人员可根据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调神方针刺改善慢性失眠患者入睡潜伏期及过度觉醒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调神方针刺对改善慢性失眠患者入睡潜伏期和过度觉醒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调神方针刺得气,穴取百会、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内关和三阴交;对照组取治疗失眠无效的经穴浅刺.每次均留针30 min,3次/周,治疗4周,给予相同的睡眠卫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第8周随访期睡眠日记记录的入睡潜伏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变化,并分析治疗后入睡潜伏期改善情况与过度觉醒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入睡潜伏期较前减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两组入睡潜伏期均较前减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期,两组PSQI评分及H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入睡潜伏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及随访期PSQI评分及H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睡潜伏期减少与过度觉醒水平降低呈正相关.结论:调神方针刺能有效减短慢性失眠患者的入睡潜伏期,提高睡眠质量,而降低过度觉醒水平是减少睡眠潜伏期的潜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悬吊训练联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联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NNP)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CNNP患者分为电针组、悬吊组与联合组,各3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电针组另行电针治疗,悬吊组患者另行悬吊训练,联合组另行悬吊训练与电针联合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颈椎主动活动度(AROM)评定患者疼痛程度及运动功能,并采用肌骨超声成像评定多裂肌的横截面积.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VAS及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VAS及NDI评分均低于电针组与悬吊组(P<0.05);3组患者A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组AROM均高于电针组与悬吊组(P<0.05);3组患者多裂肌横截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联合组大于电针组与悬吊组(P<0.05).电针组与悬吊组各项评定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悬吊训练联合电针治疗CNNP可有效缓解患者颈部疼痛,改善颈部关节活动度,增加多裂肌的横截面积,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PCR荧光探针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利福平耐药性检测性能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痰液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 complex,MTBC)和利福平耐药性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利福平耐药核酸检测试剂盒"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可行性研究数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上海市3家结核病定点医院肺科门诊就诊的205例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3份痰液样本(即时痰、夜间痰、晨痰),分别进行痰涂片、BACTEC MGIT 960(MGIT 960)、GeneXpert MTB/RIF(Xpert)和 PCR 荧光探针法检测,评价 PCR 荧光探针法对痰液样本中MTBC及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效能.另对随机选取同期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实验室菌株库中保存的96株MTBC临床菌株(包括利福平表型耐药菌株47株和利福平表型敏感菌株49株)分别进行PCR荧光探针法和Xpert检测利福平耐药性,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检出情况.结果:20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PCR荧光探针法对MTBC的检出率为22.44%(46/205),与MGIT 960[21.95%(45/205)]、Xpert[20.98%(43/205)]和痰涂片[16.10%(33/2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14,P=0.904;x2=0.129,P=0.719;x2=2.650,P=0.104).以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PCR 荧光探针法、Xpert、MGIT 960 和痰涂片检测 MTBC 的敏感度(95%CI)分别为 48.10%(36.93%~59.56%)、48.10%(36.93%~59.56%)、50.63%(39.23%~61.97%)和 40.51%(29.79%~52.15%),特异度(95%CI)分别为 93.65%(87.47%~97.12%)、96.03%(90.52%~98.53%)、96.03%(90.52%~98.53%)和 99.21%(95.01%~99.96%),一致率分别为76.10%(156/205)、77.56%(159/205)、78.54%(161/205)和 76.59%(157/205),Kappa 值分别为 0.453、0.482、0.507和0.446.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痰液样本中MTBC的涂阴和极低级别阳性样本的检出率[10.73%(19/177)]与Xpert检测结果[8.47%(15/17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3,P=0.373).PCR荧光探针法在检出MTBC的46份样本中同时检出6份样本发生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3.04%(6/46);而Xpert在检出MTBC的43份样本中仅同时检出1份样本发生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33%(1/43).在96株临床菌株中,两种分子检测方法均检测到56株菌株发生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除2株探针突变类型不一致外,其他探针突变类型均一致,且多发生在probe E(529~533)和FAM通道(531/533突变).结论:以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PCR荧光探针法检测MTBC的效能与MGIT 960、Xpert和痰涂片基本相当,且与Xpert检测MTBC临床菌株的利福平耐药性效果一致,认为PCR荧光探针法不仅是一种等同于Xpert检测功能的新技术,还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于Xpert、真正实现一体化和全封闭等优势.建议在临床推广过程中进一步优化PCR荧光探针法以提高MTBC检出率,并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附桂化痰益智汤、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患儿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观察附桂化痰益智汤、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80例孤独症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联合组于其基础上予以附桂化痰益智汤、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assessment scale,CARS)评分、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分、Gesell 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schedules,GDS)评分、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CSHQ)评分、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30/40)(P<0.05);联合组治疗后ABC中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CA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CSHQ就寝习惯不良、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焦虑、夜醒、时间不规律、白天嗜睡、异态睡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附桂化痰益智汤、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更好减轻孤独症患儿行为障碍,促进中枢神经功能及病情恢复,改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识别酪胺的咔唑类荧光探针合成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机制,研发一种用于酪胺检测的新型小分子荧光探针CPIM.方法:通过4-(9H-咔唑-9-基)苯胺和3,5-二碘水杨醛反应缩合得到咔唑类小分子荧光探针CPIM,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表征其结构.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荧光探针对酪胺的检测性能.通过Job's曲线、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检测机制进行研究.采用标准加入法验证荧光探针的实际应用性.结果:在365 nm紫外灯下,CPIM可以实现酪胺分子的可视化检测.CPIM对酪胺识别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灵敏性、抗干扰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在0~5.0 × 10-6mol/L浓度范围内,体系荧光强度与酪胺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限为4.36×10-7 mol/L,与酪胺的结合常数为9.98×104 M-1.CPIM与酪胺以 1∶1结合脱水后形成复合物,进而抑制ESIPT过程,并生成大的p-π共轭体系导致荧光显著增强.此外,CPIM还可对实际样品中的酪胺进行检测.结论:CPIM具有良好的酪胺检测能力,具有选择性高、灵敏性好、检测限低、稳定性好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患者抢救护理预案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机器人手术系统以高清的3D手术视野、灵活的机械臂、滤过术者手部震颤等优势,实现了外科手术的精准化、微创化,将微创手术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中国2006年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随着医生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提高,目前其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外科领域[2],特别是泌尿外科,已逐步成为常用术式[3]。腔镜手术通过二氧化碳气体建立人工气腹获取手术视野和操作环境。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是指人工气腹建立过程中或气腹状态下,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快速经静脉破损口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4]。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体栓塞发生率小于0.6%,但一旦发生,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达28%[5]。机器人术中为保障狭小空间的操作视野,气腹压力及流速设定往往高于腔镜手术,增加了二氧化碳气体栓塞发生率。因此,尽早识别、防止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循环系统,及时给予呼吸和循环支持是改善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预后的关键。虽然国内外已发布众多急性肺栓塞诊断与多学科团队救治共识和指南[4,6,7,8,9],但多针对肺血栓栓塞症,并不完全适用于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救治,临床实践中亟需系统性、整体化的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救治预案进行指导。本研究在总结既往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患者抢救护理经验及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机器人辅助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患者抢救护理预案,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植物提取物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一旦患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效药物的研发一直是AR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西医通常采用抗组胺药、鼻喷激素、抗白三烯药物治疗AR,但容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中医则采用玉屏风颗粒等中成药结合针灸、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治疗,但见效慢.中西医结合能有效避免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带来的诸多弊端,是目前治疗AR的首选,这其中,植物提取物的作用显得越发重要,并取得较多新的研究成果.笔者对AR致病机制研究进行了总结,并从植物分类、入药部位、提取方法、用药浓度、方剂组成、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等方面对单味药用植物提取物和多味植物组合提取物治疗AR进行了归纳,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治疗AR植物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理法方穴术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取穴、刺灸方法的规律,探讨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的理法方穴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腓肠肌痉挛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25.0及SPSS modeler18.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85篇文献,涉及32个腧穴、11种刺灸法.理:外感风寒湿邪气壅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在内则为气血亏虚或久病致虚、筋失濡养.法:舒筋通络、调和气血和平衡阴阳.方、穴:舒筋通络循膀胱经取穴选用承山、承筋和委中辅以胆经阳陵泉;调和气血从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论治取足三里、三阴交;平衡阴阳取肢体上部腧穴;特定穴以下合穴、合穴和八会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承山-承筋为支持度最高的穴对.通过对使用频数≥5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腧穴分为3类.术:以针刺、穴位注射、温针灸和电针应用最多.结论:对文献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的理法方穴术,为临床治疗腓肠肌痉挛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