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间歇性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间歇性睾丸扭转(ITT)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以提高对ITT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9例ITT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4.7~13.9岁,平均11.9岁。临床表现为阴囊、睾丸疼痛,疼痛可自行缓解,疼痛次数平均2.4次(1~5次),每次持续1 min~3 d,其中1例伴恶心和左下腹痛。阴囊、睾丸疼痛次数4例为1次,5例反复多次,其中1例多次睾丸扭转手法复位缓解。5例急性发作期患儿,病程为4~24 h,查体均见患侧阴囊红肿伴触痛明显,提睾反射消失;超声检查提示2例睾丸无血供,1例睾丸血供减少,1例睾丸血供正常伴附睾头增大,1例睾丸血供正常伴睾丸上方精索血管扭转。4例慢性期患儿病程为5~24个月,查体见患侧阴囊较对侧松弛,睾丸位置低,提睾反射存在,其中1例伴睾丸横位,1例伴睾丸萎缩发育小;超声检查提示1例存在睾丸萎缩变小,其余3例睾丸正常。9例均行睾丸探查、双侧睾丸固定术,其中5例急性发作期患儿行急诊手术;4例慢性期患儿行择期手术。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睾丸坏死,睾丸挽救率为100%(9/9)。所有患儿均存在患侧睾丸附睾鞘膜附着异常,为钟摆畸形,其中2例伴健侧睾丸附睾钟摆畸形。所有患儿术后第1天出院。术后随访时间1~69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均未见睾丸疼痛复发。除1例术前患侧睾丸已存在睾丸萎缩外,所有患儿睾丸均恢复良好,未见睾丸萎缩变小。结论:ITT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阴囊、睾丸疼痛,可自行缓解,疼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查体见睾丸横位或睾丸萎缩、发育小有助于诊断;超声检查因睾丸扭转可自行复位而表现多样。ITT一经诊断,需尽早行双侧睾丸固定术,以防阴囊、睾丸疼痛再次发作及潜在的睾丸缺血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口腔锥形束CT对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检测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前后的口腔锥形束CT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 88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以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 44 例和对照组 44 例,对照组采用钟摆矫治器,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上下颌骨的骨性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长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上颌第一磨牙(U6)的位移距离对比,牙冠与牙根在各个维度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蝶鞍中心、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之间夹角(SNA)、蝶鞍中心、下牙槽座点、鼻根点之间夹角(SNB)、腭平面倾斜角(SN-PP)、上颌平面角(PP-FH)、后面高(S-Go)、后面高与前面高之比(S-Go/N-Me)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的前下面高与前面高之比 LFH/TFH、L6 近中颊的尖点与 MP 平面垂直距离[L6-MP(LPDH)]、U1-SN角度差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口腔锥形束CT的检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改善磨牙远移后牙齿垂直方向变化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接受隐形矫治器、钟摆矫治器矫治的安氏Ⅱ类牙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列垂直向变化对比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接受隐形矫治器、钟摆矫治器矫治的安氏Ⅱ类牙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列垂直向变化.方法 选取安氏Ⅱ类牙性错(牙合)畸形患者40例,根据治疗时所用矫治器不同分为隐形组和钟摆组各20例,隐形组采用隐形矫治器矫治,钟摆组采用钟摆矫治器矫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下颌第一磨牙(U6、L6)垂直向位移距离及上下颌骨骨性改变.结果 磨牙远移后,隐形组U6 Y冠、Y根位移距离差值增加(P均<0.05).与钟摆组比较,隐形组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的垂直向距离、前面下高度、前下面高与前面高比差值减小(P均<0.05).结论 相对于钟摆矫治器,隐形矫治器可以较好地控制安氏Ⅱ类牙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磨牙远移后牙列的垂直向变化,推磨牙向远中时对上、下颌磨牙均有压低作用,磨牙远移时下颌角及下(牙合)平面无明显增加,且面下1/3高度增加量相对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钟摆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畸形矫治的临床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钟摆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畸形矫治过程中牙体移动精准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接诊的107例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根据矫治器类型分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44例)和钟摆矫治器组(63例),分别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钟摆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比两组患者的矫治疗程、治疗前后上颌第一磨牙位移距离的差值、治疗前后上颌骨与下颌骨的骨性改变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对矫治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与钟摆矫治器组患者的矫治疗程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颌第一磨牙(U6)矫治前后患者牙冠与牙根坐标的差值((ΔXg、ΔYg、ΔZg)、(ΔXr、ΔYr、ΔZ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牙槽座点以及鼻根点之间构成的角(SNA)、下牙槽座点以及鼻根点之间构成的角(SNB)、腭平面的倾斜角(SN-PP)、上颌平面角(PP-FH)、下颌第一磨牙(L6)的长轴与MP平面之间的交角(L6-long axis-MP)、PP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交角(PP-FOP)、SN平面与平面的交角(SN-FOP)、后面高(S-Go)、后面高与前面高之比(S-Go/N-Me)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钟摆矫治器组患者前下面高与前面高比值(LFH/TFH)的差值,UI-SN差值大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L6近中颊的尖点与MP平面之间垂直距离[L6-MP(LPDH)]的差值大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P均<0.05).两组患者对正畸效果的满意度均为100.00%.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钟摆矫治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畸形的效果均较好,患者满意度高.相比于钟摆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磨牙远移后牙齿垂直方向的变化,且不容易丢失前牙支抗而导致前牙唇倾,对牙体移动精准控制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