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贻贝筏式养殖区两类端足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7/27
根据2022年8月(夏季)和2023年2月(冬季)枸杞岛贻贝筏式养殖区现场调查数据,对两类端足目生物(钩虾、麦秆虫)资源密度分布特征、空间生态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夏季钩虾平均丰度(6.65±3.17)×104 ind./m2小于麦秆虫平均丰度(27.51±21.50)×104 ind./m2,其中,钩虾主要分布于养殖区近岸侧,麦秆虫主要分布于养殖区离岸侧.钩虾平均质量密度(69.07±37.13)g/m2小于麦秆虫平均质量密度(752.22±707.03)g/m2,钩虾、麦秆虫质量密度均呈现自养殖区中心至外围逐渐增大趋势,两参数最小值均出现于GQ3站位;冬季钩虾平均丰度(0.24±0.17)×104 ind./m2略大于麦秆虫平均丰度(0.02±0.04)×104 ind./m2,与夏季相似,钩虾主要分布于养殖区近岸侧,麦秆虫主要分布于养殖区离岸侧,但分布区域逐渐向养殖区中部移动.钩虾平均质量密度(10.92±13.07)g/m2大于麦秆虫平均质量密度(1.27±2.57)g/m2,不同于夏季,冬季钩虾、麦秆虫质量密度大致呈现自养殖区中部至外围逐渐减小趋势.(2)两类端足目生物两季空间生态位宽度范围为0.78-2.08,其中,夏季钩虾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最高(2.08),冬季麦秆虫空间生态位宽度值(0.78)最低,原因可能是钩虾生理结构更为完善,游泳能力与资源利用能力更强;两类端足目生物空间生态位重叠范围为0.37-0.72,夏季重叠值(0.72)高于冬季(0.37),可能是由于夏季钩虾、麦秆虫丰度高,且拥有相似的栖息环境与摄食习性,两者具有较强的竞争关系.(3)两类端足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pH、氨氮与硝酸盐是影响钩虾、麦秆虫分布特征的主要因子.研究旨在为贻贝筏式养殖区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构建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大藤峡大坝蓄水对浔江鱼类群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2017年7月至2021年2月对浔江鱼类资源进行调查(每月调查一次),以定制刺网、虾笼和钓钩为主要作业网具,结合相对重要性指数、鱼类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相似性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生态网络和零模型等分析方法,探讨广西大藤峡大坝蓄水对浔江鱼类群落的影响.调查期间共采集鱼类77种,隶属7目19科63属.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鲤(Cyprinus carpio)、粗唇(危)(Leiocassis crassilabris)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值为 850.59-2347.23,表明它们是浔江优势种.大藤峡大坝蓄水后浔江鱼类群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鱼类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各年度间鱼类群落相似度均大于59.73%,总体呈现出时间相隔越远群落相似性越低的趋势.此外,鱼类种类数由69种下降为51种;(2)河江鱼类群落受干扰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鱼类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W值由0.052降至-0.004.此外,基于浔江鱼类所构建的生态网络集散节点数不断减少,结构趋向于简单化,生态网络稳定性减弱;(3)基于时间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种间竞争加剧,时间生态位重叠增幅最大的种对是罗非鱼sp-东方墨头鱼以及卷口鱼-鲫等生态习性相近鱼类.(4)基于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构建的零模型结果揭示了浔江鱼类群落构建取决于环境因素,大坝蓄水后浔江鱼类群落向竞争主导的随机分布发展格局转变.综上所述,大藤峡大坝蓄水对浔江鱼类群落产生较大的影响,亟需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研究为后续浔江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以及大藤峡大坝运行的建议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2种虾脊兰属(Calanthe R.Br.)植物热胁迫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虾脊兰属(Calanthe R.Br.)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在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下,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加剧了非生物胁迫对该属物种生存和繁殖的危害.本研究以兰科(Orchidaceae Juss.)6种虾脊兰属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温半致死生理实验初步确定不同虾脊兰属植物的耐热性,并挑选耐热型银带虾脊兰(Calanthe argenteostriata C.Z.Tang & S.J.Cheng)和热敏感型三棱虾脊兰(C.tricarinata Lindl.)进行转录组测序,以筛选热胁迫相关基因,并分析其表达差异及功能.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基因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相关基因与耐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6种虾脊兰属植物的耐热性由弱至强排序:三棱虾脊兰<钩距虾脊兰<三褶虾脊兰<西南虾脊兰<中华虾脊兰<银带虾脊兰.(2)在耐热型银带虾脊兰和热敏感型三棱虾脊兰中鉴定到响应热胁迫的基因家族包括HSP、HSF、LEA、XTH、TIL.(3)三棱虾脊兰耐热相关基因表达的上限温度为30℃,超过该温度则对三棱虾脊兰造成伤害;银带虾脊兰9个耐热相关的差异基因在40℃下依然保持较高的表达量,可能因此获得了对高温胁迫较高的耐受性.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探究虾脊兰属植物对高温的响应,为筛选耐热性关键基因及培育耐热性较强的园林植物提供重要的线索,对现代园林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儿童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Lorenz-RR散点图呈虾钳样图形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例患儿,女性,6岁9个月,以发现“心律失常1周”入院,入院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部分2∶1下传;交界性逸搏.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查均正常.出院后4月余复查24h动态心电图(百慧),全程时间RR间期散点图呈双层,Lorenz-RR散点图呈虾钳样图形.采取散点图逆向技术对虾钳特定部位散点进行逆向片段心电图分析,发现主导节律为貌似2∶1的房室传导,而实质上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逸搏节律,交界性自主节律,钩拢现象,1∶1下传的短RR间期间断出现.这些节律的有序有量的组合形成了其独特Lorenz-RR散点图呈虾钳样图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珠江水系四大家鱼资源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四大家鱼是我国淡水养殖和捕捞的主要对象,但关于珠江水系四大家鱼资源状况的研究甚少.研究于2015-2016年对珠江全流域16个站位分春夏秋3个季节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的渔具主要为钩钓网、流刺网、定置刺网和虾笼.共采集四大家鱼965尾,其中青鱼41尾、草鱼454尾、鲢351尾、鳙119尾,均以1-2龄为主,占所有个体的70%左右.四大家鱼主要分布于西江桂平至肇庆江段,以及上游南盘江万峰湖库区江段.其在整个流域CPUE最高为南盘江鲁布革江段(5.68 kg);而在中上游红水河大化、合山江段,其资源量较低,CPUE值不足1.50 kg.重要的东江、柳江、郁江等支流,资源量也较少,CPUE值不足2.00 kg.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分析了四大家鱼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河流等级、河流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径流量与河流深度是珠江水系四大家鱼空间分布格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总体上,四大家鱼主要分布于干流,鲢、鳙和草鱼的分布主要受径流量和河流深度的影响,河流水电站的建设对草鱼分布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将对渔业资源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溧阳市农村居民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及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溧阳市农村居民重点寄生虫感染现况及其相关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溧阳市抽取3个乡(镇)各1个村共3个调查点,调查对象为3岁以上居住超过6个月的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居民粪便中肠道寄生虫虫卵,透明胶纸肛试法检查3~6岁儿童蛲虫卵,碘液涂片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包囊或滋养体,并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居民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结果3个农村调查点共调查759人,检出寄生虫感染2人,总感染率为0.26%,均为轻度感染,无混合感染.年龄及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重要因素.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基本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3.8%、92.1%;11.6%的村民平时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53.0%的村民没有生熟砧板分开处理食物;使用新鲜粪便施肥、赤脚下地劳动的居民分别占13.8%、22.8%.觉得能改掉、不能改掉、不确定能否改掉寄生虫感染风险行为习惯的分别占40.2%、28.5%和31.4%.结论 溧阳市农村居民重点寄生虫感染水平较低,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也低,应加强居民寄生虫病防治宣传教育,改变不良卫生、饮食及劳作习惯,持续改善环境卫生,以阻断居民感染寄生虫的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虾贝综合养殖池塘纤毛虫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综合养殖池塘内浮游纤毛虫进行了采集与种类鉴定,并利用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分析)方法,对纤毛虫群落结构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46种浮游纤毛虫,主要包括:寡毛目17种,腹毛目9种,钩刺目4种,盾纤目4种,管口目3种.丰度以寡毛目占绝对优势种,其他目丰度较低,试验期间总丰度呈现先下降后快速攀升再下降的趋势,总体上纤毛虫的丰富度指数上升,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一致.纤毛虫群落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寡毛目下拟盗虫属(Stro-bidinopsis),急游虫属(Strombidium),拟铃虫属(Tintinnopsis)及钩刺目下柱毛虫属(Cyclotrichium)和中缢虫属(Meso-dinium)的交替变化.试验期间主要优势种与溶氧(DO)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硝酸盐氮(NO3-)、亚硝酸盐氮(NO2-)和磷酸盐(PO3-4)含量的最适值较低.结果表明,对虾养殖池塘内纤毛虫以寡毛目为主,其他目占比偏低,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DO,SD,NO2-,PO3-4及NO3-)呈现较好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0-2017年南通市海产品放射性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南通市海产品放射性水平的影响程度.方法 2010-2017年每年分季度(除封海季节外)分类别采集贝类、鱼类、虾类、蟹类等海产品,送实验室检测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2017年鲳鱼和文蛤送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放射性核素检测.结果 文蛤、金钩虾、梭子蟹、小黄鱼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各年份间均无回归关系(P>0.05);鲳鱼总α放射性水平各年份间无回归关系(F(1,25)=0.126,P>0.05),总β放射性水平各年份间有回归关系(F(1,27)=4.65,P<0.05).2017年文蛤和鲳鱼天然核素铀-238、钍-232、镭-226、钾-40等均在本底水平,碘-131、铯-134、铯-137等3种人工核素水平小于检测限.结论 截止到2017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暂时未影响到南通市沿海海域海产品,仍需继续监测,以掌握南通市沿海海域海产品放射性水平动态变化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烟台牟平海洋牧场季节性低氧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许多海区尤其是近岸海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低氧现象,导致海洋动物大量死亡,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明确烟台牟平海洋牧场低氧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效应,我们于2016年夏季(6月、8月、9月共3个航次)在该海域进行现场调查,分析低氧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 表明:牟平海洋牧场8月低氧事件发生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为短叶索沙蚕(Lumbrinereis latreilli)、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和内肋蛤(Endopleura lubrica).低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表现为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变化上.例如,耐受低氧的机会种数量增加,如短叶索沙蚕;敏感种数量减少,如微小海螂(Leptomya minuta)、长吻沙蚕(Glycera chirori)、大蝼蛄虾(Upogebia major)、极地蚤钩虾(Pontocrates altamarimus)、塞切尔泥钩虾(Eriopisella sechellensis)等.同时,低氧也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的降低,但丰度和生物量受其影响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机会种短叶索沙蚕丰度和生物量的剧增所致.大型底栖动物不同物种耐受低氧的阈值不同.例如,短叶索沙蚕在溶解氧(DO)< 1.0 mg/L受影响最大,在DO=2.0 mg/L时受到的影响不明显,而其他敏感种如微小海螂、大蝼蛄虾、极地蚤钩虾、塞切尔泥钩虾等在DO< 2.5 mg/L时,已表现出明显的不适.低氧事件之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其恢复程度和需要的时间长短与低氧发生的程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贻贝筏式养殖区附生大型海藻与两种附着端足目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大型海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生态功能,而关于其资源养护效应的研究大都围绕高营养层级的鱼类、螺贝类进行,目前针对大型海藻对饵料生物的养护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报道了贻贝筏式养殖生境中海藻群落对其表面附着的端足目等饵料生物的潜在养护功能.于2017 年5 月在枸杞岛西北部贻贝筏式养殖区采集样品,共获得32 种大型海藻,其中包括红藻门( Rhodophyta) 、褐藻门( Phaeophyta) 和绿藻门( Chlorophyta) 三个门类; 在这些海藻中附着大量的端足目( Amphipods) 生物,主要以钩虾亚目( Gammaridea) 和麦秆虫科( Caprellidae) 为主,其中平均每克海藻中附着的总端足目生物量达0.073±0.034 g ( df = 29,a = 0.05),丰度7.63±4.07 只( df = 29,a = 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海藻生物量的增加,端足目总生物量显著增加( r = 0.43,n = 28,P<0.05),钩虾的丰度也显著增加 ( r = 0.50,n = 28,P<0.01),麦秆虫丰度无显著变化( r = 0.26,n = 28,P>0.1); 随着海藻丰富度的增加,钩虾的平均个体大小显著增加( r = 0.71,n = 30,P<0.001),麦秆虫个体大小则无显著变化( r = -0.13,n = 30,P>0.1).该研究表明,贻贝筏式养殖生境中附生的大型海藻有益于其表面附着的钩虾和麦秆虫的栖息生长,但海藻群落对这两种端足目影响的内在机制并不相同,这可能与不同海藻间的功能差异以及两种端足目自身的生态习性有一定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