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镀碳基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五百万次摩擦磨损实验及颗粒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镀碳基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五百万次摩擦磨损实验产生的颗粒特征,并与钴铬钼合金(CoCrMo)球头对比,以评估新型镀膜球头摩擦磨损性能的优劣。方法:根据球头种类不同,将髋关节摩擦磨损实验设置为3组:A、C组分别选用进口及国产的CoCrMo球头,B组选用镀碳基纳米多层膜的钛合金球头(Ti 6Al 4V)。所有球头均与相同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髋臼杯配伍。3组关节在髋关节模拟机运行五百万次后收集血清样本,消解稀释后依次通过5 μm、1.2 μm及0.4 μm的滤膜过滤。使用扫描电镜在滤膜上随机选取颗粒图像,确定颗粒元素种类及成分结构,计算颗粒的大小、形状、数量及体积等相关参数,比较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以评估新型镀膜球头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各组颗粒主要成分均为UHMWPE,且多为亚微米级(粒径<1 μm),B组亚微米级颗粒占比为49.4%,显著低于A组的75%及C组的60%(χ 2=66.032、31.754,均 P<0.017)。各组颗粒均以类圆形为主,形状相关参数纵横比(A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 2=0.590, P=0.744)。B组颗粒数量在全部滤膜上均明显少于C组( t=9.960、8.019、5.790,均 P<0.01),在0.4 μm滤膜上显著少于A组( t=7.810, P=0.000)。 结论:新型镀碳基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优于国产球头,部分超过进口球头水平,对预防UHMWPE颗粒诱导的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巨噬细胞对钛和钴铬钼颗粒吞噬差异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RAW 264.7巨噬细胞分别与钛(Ti)颗粒和钴铬钼合金(CoCrMo)颗粒共培养时的吞噬差异性及其机制。方法:将RAW 264.7(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分空白组、Ti组(100 μg/ml)、CoCrMo组(100 μg/ml),分别在干预1、24、48、72 h后进行观察,计算各组RAW 264.7细胞的吞噬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破骨细胞分化与功能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t检验。 结果:CoCrMo组在1 h时就出现颗粒吞噬现象,且在各时间段吞噬率均显著大于Ti组[CoCrMo组:(5.43±0.92)%、(46.84±2.71)%、(91.73±2.47)%、(96.12±2.85)%,Ti组:(1.32±0.45)%、(17.53±1.32)%、(52.64±2.95)%、(78.71±2.72)%, t=8.974、21.742、22.718、9.882, P均<0.01];CoCrMo刺激形成破骨细胞明显增多( F=54.870, P<0.01),Ti组为(7.2±2.2)个,CoCrMo组为(11.0±3.3)个;72 h时CoCrMo组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分泌量明显高于Sham组和Ti组( F=76.802、308.661、67.522, P均<0.01);CoCrMo组细胞中p-p65、κB抑制蛋白α(IκBα)与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5±0.07、0.18±0.02、0.79±0.06,Ti组为0.76±0.09、0.33±0.03、0.41±0.03,Sham组为0.18±0.02、0.99±0.03、0.15±0.03( F=133.720、396.612、135.498, P均<0.01)。 结论:CoCrMo颗粒对比Ti颗粒通过激活核因子(NF)-κB通路能够显著增强RAW 264.7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破骨相关炎性因子的释放,可能是导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治疗塌陷性距骨坏死的早期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治疗塌陷性距骨坏死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收治的8例采用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进行假体置换治疗的严重距骨塌陷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0岁(范围:22~65岁)。左侧距骨塌陷5例,右侧3例,病程29.7周(范围:6~96周)。采集对侧健康距骨骨性CT数据进行镜像设计,采用电子束三维打印技术制备假体。距骨体部假体采用钛合金材料(Ti6Al4V),胫距关节距骨侧关节面假体采用钴铬钼合金材料(Co-Cr-Mo),并对距下关节面进行微孔处理。术前通过数字化三维有限元分析与实体对比,测量假体的解剖匹配性。手术采用踝正中长切口,完整取出塌陷坏死距骨,植入上述假体。患者术后3、6、12个月于门诊复查。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踝关节活动范围、影像学数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术后足底压力分布相关参数。多次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的距骨假体解剖结构与对侧健康距骨完全一致,适配性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3.2个月(范围:12~48个月)。患者术前踝关节背伸角度为(7.6±5.7)°,术后12个月时为(14.2±6.6)°( t=-2.67, P=0.03);术前踝关节跖屈角度为(22.0±9.9)°,术后12个月时为(29.2±8.7)°( t=-8.95, P<0.01)。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 M( Q R)]3.0(0.8)分,术后3个月为2.5(1.0)分,术后6个月为1.5(1.0)分,术后12个月为1.0(1.0)分( F=20.00, P<0.01)。术前AOFAS踝-后足评分为(26.3±6.6)分,术后3个月为(70.1±2.2)分,术后6个月为(76.0±3.4)分,术后12个月为(79.3±4.2)( F=56.81, 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影像学检查均示假体位置稳定,无下沉迹象,无需行二期踝关节融合或翻修术,距骨高度为(34.6±3.5)mm,与术前高度(27.6±6.0)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4, P=0.02);健侧足底压力为(350.6±29.6)N,最大压力为(629.9±26.1)N、患侧的足底压力为(212.3±9.7)N,最大压力为(521.4±14.4)N;健侧前、后足负荷分别为(38.1±2.8)%、(24.6±2.5)%,患侧分别为(11.5±2.0)%、(21.1±1.8)%。 结论: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能恢复正常距骨的解剖以恢复踝关节的活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期临床疗效较好,对于足底压力的影响主要在于健侧负重增加和患侧重心后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钴铬钼合金材料在酸性环境下抗腐蚀性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钴铬钼材料和含镍钴铬钼材料在不同酸性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方法:两种合金共20个样品(各10个),均打磨到1200目.分别控制人工唾液的pH值为5和2,采用极化曲线研究两种合金材料在不同pH值中的腐蚀参数变化.腐蚀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0.05).结果:当人工唾液的pH降为2时,钴铬钼材料和含镍钴铬钼材料的抗腐蚀性能均降低.其中钴铬钼材料的极化阻抗值由371.8Ω降为148.1Ω,含镍钴铬钼材料的极化阻抗值由142.5Ω降为86.5Ω(P<0.05).当人工唾液的pH值为5和2时,钴铬钼材料的抗腐蚀性能均优于含镍钴铬钼材料,其中腐蚀电流密度在pH为2时区别最明显(P<0.05).结论:钴铬钼合金材料在酸性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优于含镍钴铬钼合金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铜含量对钴铬钼铜合金抗菌性和耐腐蚀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铜含量对钴铬钼铜合金体外抗菌性及耐腐蚀性的影响.方法 真空冶炼法制备4种不同铜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2%、3%、5%、7%)的钴铬钼铜合金试件,不含铜的钴铬钼合金作为对照.采用电化学法测定试件的耐腐蚀性,覆膜法分析试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性.结果 与不含铜的钴铬钼合金相比,铜含量为2%~5%时钴铬钼铜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降低,点蚀电位升高.随着铜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杀菌率提高,当铜含量大于5%时,合金的杀菌率高达99%.结论 铜的加入会影响钴铬钼合金的耐腐蚀性和抗菌性,当铜添加量为5%时,钴铬钼铜合金兼具较高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抗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钴铬钼合金义齿支架致系统性接触性皮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systemic contact dermatitis,SCD)指已接触致敏的患者通过系统性方式(如口服、吸入以及经直肠黏膜或皮肤吸收等)接触致敏物所导致的多发性皮炎[1]. SCD较罕见,通常由药物、金属、化工用品中的特定成分引起,经由Ⅲ、Ⅳ型超敏反应等途径介导引发[2].钴铬钼合金是在传统钴铬合金的基础上加入钼元素获得的一种新型生物合金,具有高强度、高弹性以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已广泛应用于人工关节、赝复体及义齿支架等领域.现报道钴铬钼合金义齿支架引发SCD病例1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细菌脂多糖对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制作的钴铬钼合金离子析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ICP-MS测定浸泡液中金属离子含量,研究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对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制作的钴铬钼合金离子析出的影响.方法分别运用SLM技术(SLM组)和传统铸造方法(对照组)制作钴铬钼合金试件支架,每组6个.将每组3个合金试件分别浸泡于单纯人工唾液或加入150μg/mL LPS的人工唾液中,7日后移除合金试件,用ICP-MS方法分析溶液中钴(Co)、铬(Cr)、钼(Mo)3种金属离子的析出量.结果与单纯人工唾液相比,对照组浸泡于含LPS的人工唾液中的合金试件的Co离子析出量较高(P<0.05),而SLM组在不同溶液中的离子析出量则无明显差异(P>0.05).无论在含或不含LPS的人工唾液中,SLM组的Co、Mo离子析出量都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PS对SLM制作的钴铬钼合金支架的离子析出量无明显影响.与传统铸造工艺相比,SLM制作的钴铬钼合金支架离子析出量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镍接触性过敏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很多金属可能造成皮肤接触性过敏,包括镍、钴、铬、锰、钼和钯等,其中镍是致敏的常见原因.文献报道欧洲镍过敏在成人及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分别为8%~19%和8%~10%,尤以女性为主,多见于金属饰物佩戴部位及衣物中含镍拉链或皮带扣等接触皮肤的部位[1].欧盟订立限制金属饰物镍释放量标准后,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瑞典南部年轻人群(6~30岁)镍过敏发病率明显下降,其中男性从1995~1999年的5.9%降至2012~2016年的2.1%,相同年代女性发病率自33.4%降至19.1%[2].目前冠状动脉(冠脉)支架平台多采用L605钴铬合金、铂铬合金、MP35N钴镍合金或316L不锈钢合金,各类支架金属元素配比不同,其中镍含量在9%~37%不等.由于镍过敏与镍离子对机体组织的刺激有关,而过敏诱发的炎症反应在皮肤及深部组织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本文就镍过敏对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选择性激光熔覆钴铬钼合金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加工精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采用选择性激光熔覆(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作钴铬钼合金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支架,评估其加工精度.方法:采用3Shape三维光学扫描仪口外扫描上颌肯氏I类牙列缺损石膏模型,将获取的三维形貌数据重建为数字化模型.利用3shape设计软件在其上进行RPD支架的计算机辅助(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设计.SLM制作5个钴铬钼RPD支架,扫描各支架,获取三维数据,与原CAD数据进行逆向比对,评估其加工精度.结果:SLM钴铬钼支架在石膏模型上就位顺利,组织面与模型贴合,无翘动.与原模型之间的总体3D偏差值为(0.088±0.021)mm.结论:采用SLM技术打印的钴铬钼合金RPD支架偏差较小,精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镀覆碳基纳米薄膜钛合金的体外抑菌性能初步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应用镀覆碳基纳米薄膜钛合金材料制作的人工髋关节球头产品拟开始临床试验,但该材料的抑菌性能尚不清楚.目的:研究镀覆碳基纳米薄膜钛合金的体外抑菌性能.方法:将镀覆碳基纳米薄膜钛合金与人工关节常用的钴铬钼合金制成相同规格的圆片状试件.通过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标准菌株共同培养.从抑菌圈大小、扫描电镜观察、荧光染色、菌落形成单位计数等方法评价其抑菌性能.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与镀覆碳基纳米薄膜钛合金和钴铬钼合金共培养,均未能形成明显抑菌圈.但钴铬钼合金表面可见部分生物膜.通过扫描电镜和荧光染色技术可以观察到新型镀膜钛合金黏附细菌更少.同时菌落形成单位计数也表明镀覆碳基纳米薄膜钛合金黏附细菌相较钴铬钼合金少.结论:新型镀覆碳基纳米薄膜钛合金较钴铬钼合金抑菌性能更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