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风防治疫病应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防风,药性辛、甘,微温,具有养护正气、解表、祛风胜湿之效,临床广泛应用于预防疫病的滋生及治疗寒疫、风疫、湿疫等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近年来,随着对防风药理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该药材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调节免疫等多重作用.通过对疫病治疗理论、防风性味及功效溯源、治疫作用和现代药理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分析,以期为防风的开发运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木香茎皮的化学成分及其抗幽门螺旋杆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的茎皮为彝族药,彝族名为"理娃资姓",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等疾病,但其活性成分未见报道.该研究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模型,试图阐明白木香茎皮的活性成分.采用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重结晶等方法从白木香茎皮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木脂素:白木香双酯(1),以及18个已知化合物:咖啡酸二十二酯(2)、6-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4H-1-苯并吡喃-4-酮(3)、qinanone A(4)、6-羟基-2-(2-苯乙基)色酮(5)、6-羟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4H-1-苯并吡喃-4-酮(6)、6-羟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基]-4H-1-苯并吡喃-4-酮(7)、6-经基-2-[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8)、6-羟基-2-[(1E)-2-(4-羟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4H-1-苯并吡喃-4-酮(9)、芫花素(10)、5-羟基-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7-甲氧基-4H-1-苯并吡喃-4-酮(11)、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12)、(+)-丁 香脂素(13)、浙贝素(14)、aquilarin A(15)、caruilignan D(16)、(-)-榕醛(17)、pistaciamide(18)、原儿茶酸(19).抗菌结果显示,化合物2~7、10~11和13对Hp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6-羟基-2-(2-苯乙基)色酮(5)和6-羟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基]-4H-1-苯并吡喃-4-酮(7)对Hp抑制作用最强,MIC均为6.25 μmol·L-1.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是白木香茎皮的主要活性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双腔造口术后腹部切口严重感染全层裂开患者的护理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总结1例重症中年女性2个月内3次手术,行小肠部分切除,空肠双腔造口,术后发生腹部切口严重感染伴全层裂开合并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处理经验.护理要点:针对重症复杂疑难腹壁切口全层裂开,肠管暴露,大量渗液患者,需整体评估患者全身状况,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案,有效管理收集并利用肠液回输,有效改善机体营养,整体护理,局部选择正确合适的新型敷料抗菌及保护肠管并结合改良负压冲洗引流装置,可有效控制伤口感染、管理渗液,促进伤口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胡荽法象药理、名称源流及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胡荽的药象特点突出,在"象-性"与"象-效"方面的关联性较大,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药象特点,形成了其特殊的药理作用.胡荽播种于夏月"热浮长"之时,得以"秉阳热而速生",又于早春"风升生"时节采收,得春月温煦升发之气,共成其辛温香窜之性效,是其用于治疗风寒束表致无汗、小便不利的法象药理.现代临床依托药理学手段对胡荽进行了全新赋能,通过对胡荽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与分析,发现了其抗氧化、抗铝沉积、抗焦虑、抗肿瘤、利尿、抗菌抗炎、促进毛发生长以及促进排卵等全新功效,这些新功效的发现,正是基于中医象思维,对胡荽进行"象性合参"的意义所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盐酸氨溴索联合甲泼尼龙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小儿呼吸系统疑难重症病例解析》由尚云晓,蔡栩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31500.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尤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发病率最高.据报道,我国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约为0.85%~4.76%,其中,学龄儿童占到了一半以上,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小儿肺炎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祛痰药和止咳药、退热镇痛药、氧疗治疗.小儿肺炎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种类、药敏试验结果、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祛痰药和止咳药可用于减轻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如氨溴索,西替利嗪、可待因等;退热镇痛药用于对症状进行处理,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肺功能受损造成机体氧合的血氧饱和度下降,采用鼻导管氧疗、面罩氧疗等方法增加血氧饱和度.其他治疗措施,如补液、输氧、营养支持、祛痰护理等,对减轻症状和改善疗效有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R型噬菌体尾样细菌素对MRSA的抗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索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所分泌的新型R 型噬菌体尾样细菌素(phage tail-like bacteriocin,PTLB)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抗菌活性.方法 琼脂平板拮抗试验和肉汤微量发酵试验,检测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对MRSA的拮抗活性.超高速离心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发酵上清液粗提物.使用透射电镜检测粗提物中有无新型R型PTLB.琼脂平板点种法,验证粗提物对MRSA的抗菌活性.采用SDS-PAGE电泳检测新型R型PTLB的分子量.结果 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分泌新型R型PTLB,对MRSA具有强拮抗效应.新型R型PTLB的分子量约35 ku,能够高效杀伤MR-SA;尾鞘未收缩的功能性分子的物理尺寸为(142.7±4.3)×(13.8±0.6)nm,尾鞘收缩的非功能性分子的物理尺寸为(57.7±1.2)×(20.8±1.5)nm.结论 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产生的新型R型PTLB能够高效杀伤MRSA,具有开发成新型抗菌药物的潜力,临床应用前景很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羧甲基壳聚糖/燕麦β葡聚糖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大鼠干槽症的治疗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燕麦β葡聚糖(β-dextran,β-Dex)新型复合凝胶用于大鼠干槽症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CMCS/β-Dex新型复合凝胶,对其黏度、外观形状及口腔湿润环境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建立大鼠干槽症模型,分别设立空白阴性对照组、CMCS/β-Dex新型复合凝胶组及碘仿纱条阳性对照组,初步评价牙槽窝创口愈合效果.另取上颌骨及牙龈组织固定脱钙,组织病理学观察愈合情况,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炎症因子的表达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合凝胶组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可有效发挥局部抗炎抗菌功效.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肉眼观察、免疫荧光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显示CMCS/β-Dex新型复合凝胶组具有显著的炎症抑制和促进创口愈合功能,与碘仿纱条组效果相当.结论:CMCS/β-Dex 新型复合凝胶具有显著的抗菌和抗炎效果,能够加速大鼠干槽症创口愈合,有望为临床干槽症的治疗提供一种高效抑菌、加速愈合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市公立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对上海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开展情况进行典型案例调查和要素分析,总结AMS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为AMS进一步推广和落实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目的抽样,选择上海市7家典型医院作为样本,邀请AMS关键知情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基于AMS核心要素理论,运用主题分析法,对AMS实施情况及优秀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样本医院在AMS领导力支持和问责机制方面卓有成效,而在培训、跟踪及报告方面有待提升.部分医院在常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拓展AMS行动,结合外部监管和内部评价等控制措施,逐步形成了符合机构特色的AMS策略,院内抗菌药物相关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在AMS后续推进中,医疗机构可在夯实自身治理架构和常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借鉴优秀经验,选择因地制宜的AMS策略.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AMS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保障AMS落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梅毒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梅毒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合理有效率控制医院住院费用上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提供科学性建议.方法 收集广东省某三级皮肤病专科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538例梅毒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运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t检验、通径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对梅毒住院患者住院费用基本状况进行描述,并探究各影响因素与住院费用间相关关系.结果 梅毒患者平均住院费4931.33元,平均住院天数5.99天,通径分析显示住院天数(β=0.538,P<0.001)、是否使用抗菌药物(β=0.227,P=0.006)、是否医保(β=0.147,P<0.001)、是否手术(β=0.223,P<0.001)会直接影响总费用,其中性别(β=0.029,P=0.005)、是否使用抗菌药物(β=0.417,P<0.001)、是否手术(β=-0.036,P=0.003)通过影响住院天数间接影响住院费用.结论 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主要是住院天数、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是否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脏术后患者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心脏术后患者呼吸衰竭(呼衰)的发生情况和预后,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 2020 年 7 月至 2023 年 11 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 559 例接受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提取临床数据,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疾病基本数据:术前近 1 个月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术前使用抗菌药物、射血分数、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输血量、置入鼻胃管、院内感染、二次开胸、术前白细胞计数(WBC),以及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二次插管及气管切开情况、出院诊断和转归.将患者按是否发生呼衰分为发生呼衰组和未发生呼衰组,比较是否发生呼衰两组上述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术后患者发生呼衰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上述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患者发生呼衰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脏术后患者呼衰发生率为 7.51%(42 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2000 mL、置入鼻胃管、院内感染是心脏术后患者发生呼衰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 4.136(1.794~9.535)、3.162(1.454~6.878)、3.488(1.262~9.638),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对心脏术后患者发生呼衰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38,95%CI为 0.658~0.818,P<0.001].发生呼衰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未发生呼衰组明显延长(h:8.16±7.62比 4.52±3.95),二次插管率[80.95%(34/42)比 0(0/517)]、气管切开率[88.10%(37/42)比 0(0/517)]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呼衰组,痊愈/好转率明显低于未发生呼衰组[59.52%(25/42)比 90.13%(466/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中输血量>2000 mL、置入鼻胃管、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是心脏术后发生呼衰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应加强高危人群的识别并积极采取呼衰干预措施,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