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铀矿周围与对照区饮用水的放射性水平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某铀矿周围与对照区(察布查尔县和乌鲁木齐市)饮用水的放射性水平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完全随机采集2020—2022年某铀矿周围(51份)和对照区[(察布查尔县(73份)和乌鲁木齐市(52份)]的饮用水样品共176份,测定其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及放射性核素 238U、 232Th、 226Ra、 40K的浓度。比较不同区域(铀矿周围、察布查尔县和乌鲁木齐市)、不同水源来源(地表水、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距铀矿不同距离(5、10、15、20、25 km)的饮用水的总放射性水平。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和WHO推荐的方法分别估算饮用铀矿周围和对照区饮用水所致成年人的年有效剂量;采用USEPA提出的致癌风险因子评估居民终身致癌风险。对不同区域、不同水源、距铀矿不同距离的饮用水样品的总放射性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若分析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不同区域饮用水样品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3±0.04)Bq/L对(0.12±0.08)Bq/L对(0.08±0.03)Bq/L, F=9.854, P< 0.01]、[(0.17±0.06)Bq/L对(0.13±0.10)Bq/L对(0.10±0.03)Bq/L, F=10.522, P<0.01]。不同水源来源的饮用水样品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2.849、1.352,均 P>0.05)。距铀矿不同距离的饮用水样品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6± 0.02)Bq/L对(0.07±0.02)Bq/L对(0.11±0.02)Bq/L对(0.15±0.03)Bq/L对(0.14±0.03)Bq/L, F= 21.720, P<0.01]、[(0.24±0.04)Bq/L对(0.09±0.01)Bq/L对(0.19±0.01)Bq/L对(0.17±0.03)Bq/L对(0.13±0.04)Bq/L, F=46.364, P<0.01)。距铀矿5 km处的饮用水样品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均值均最高。176份饮用水样品的总α放射性水平均值为(0.11±0.06)Bq/L,0.5%的饮用水超过国家标准限值(0.5 Bq/L)。通过饮用水样品中总α放射性水平估算饮用该饮用水所致年有效剂量平均值为(0.040±0.003)mSv/年。通过饮用水样品中放射性核素 238U、 232Th、 226Ra、 40K浓度估算饮用该饮用水所致年有效剂量平均值分别为(0.030±0.004)、(0.018±0.003)、(0.084±0.04)、(0.005±0.003)mSv/年。饮用该饮用水所致居民终身致癌风险为1.75×10 -13~4.35×10 -11。 结论:某铀矿周围和对照区(察布查尔县和乌鲁木齐市)的饮用水放射性水平较低,饮用该区域饮用水所致年有效剂量和终身致癌风险较低,不会造成可观测到的不良健康效应,对周围居民所造成的健康风险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NA辐射损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DNA是一种含有遗传信息的重要生物分子。现代铀矿开采、放射医疗以及核电站等行业环境中存在电离辐射,人体防护不当会引起多种类型的DNA损伤,导致基因组拼接不稳定,引发与癌症和衰老等相关的多种生物学疾病。DNA辐射损伤检测技术的发展有助于研究人员对生物辐射损伤的程度进行评估,对核辐射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综述了国内外DNA辐射损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相关检测方法的原理、功能及优缺点,并对其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铀浓度与肾损伤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人群血铀浓度与肾损伤间的关联。方法:在湖南省4个铀矿分布地区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纳入102例肾损伤病例和102例对照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铀浓度与肾损伤间的关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二者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及Spearman相关来分析血铀浓度与肾损伤指标间的关联。结果:全体研究对象血铀的中位浓度为8.94 ng/L,病例组为10.19 ng/L。分析结果表明,血铀可能是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二者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且呈非线性关联( χ2=5.15, P<0.05)。血铀浓度高暴露组发生肾损伤的危险性是低暴露组的4.21倍。血铀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及β 2微球蛋白等肾损伤指标关联密切( r=0.211、-0.142、0.195, P<0.05)。 结论:本研究表明血铀浓度与人群肾损伤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该结果可为肾损伤的预防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巴彦乌拉铀矿周围饮用井水中总放射性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巴彦乌拉铀矿周围饮用井水中总放射性水平。方法:采集2020年巴彦乌拉铀矿周围枯水期和丰水期饮用井水174份,以及居民家中经过滤后的饮用井水5份。分析枯水期和丰水期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总放射性水平与距离铀矿中心不同位置的关系,并对居民家中过滤后的饮用井水进行放射性水平调查。采用低本底α、β放射性测量仪测量分析其放射性水平。结果:巴彦乌拉铀矿周围饮用井水中,枯水期总α范围为0.024~2.468 Bq/L,平均为(0.605±0.507)Bq/L,总β变化范围为0.125~1.395 Bq/L,平均为(0.420±0.235)Bq/L。丰水期总α变化范围为0.049~2.988 Bq/L,平均为(0.825±0.605)Bq/L,总β变化范围为0.059~1.623 Bq/L,平均为(0.506±0.265)Bq/L。距离铀矿中心位置水样的总放射性水平均值关系为10 km>30 km>20 km。结论:巴彦乌拉铀矿周围饮用井水中的放射性活度偏高,丰水期水样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均大于枯水期,放射性水平较未开采前未见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0—2021年非铀矿工氡及其健康危害认知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非铀矿工氡及其健康危害的认知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氡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调研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2020年6月—2021年12月从11个省份选择32座典型非铀矿山的男性矿工开展氡及其健康危害认知调查,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铀矿工氡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1 184名被调查矿工的氡知晓率为19.17%,知晓氡的非铀矿工中有36.56%能准确说出氡的健康危害,18.06%能正确识别减少氡浓度的措施。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非铀矿工氡知晓率在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劳动关系、岗位类别和地区间分布存在差异( χ2=55.92、21.89、64.31、11.26,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正式工、岗位类别为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氡知晓的影响因素( χ2=12.81、6.58、5.66、21.44, P<0.05)。未发现非铀矿工氡知晓率与年龄、工龄、地区和吸烟有关( P>0.05)。 结论:我国非铀矿工氡及其健康危害认知水平较低,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和用人单位应采用媒体宣传、在岗培训、合同告知和工作场所宣传栏告知等措施加强非铀矿工氡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某铀矿周边男性居民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某铀矿周边男性居民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铀矿周边居民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某铀矿为中心,按~5,~10、~15和~20 km的半径范围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单纯随机抽样选择某铀矿周边常住男性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健康问卷调查,按照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抽取调查对象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静脉血糖和血脂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调查对象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血脂异常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某铀矿周边男性867人,年龄范围为40~69岁。调查对象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平均水平( ± s)分别为(5.46±1.11)、(1.92±1.64)、(3.19±1.02)和(1.39±0.43)mmol/L。共检出血脂异常384例,检出率为44.29%(384/867)。血脂异常者中,2项指标均异常者居多(占45.57%,175/3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距离组别TG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3.34, P<0.05)。不同距离组别的调查对象TG、HDL-C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52、10.18, P<0.05)。不同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组别的调查对象血脂异常检出率不同( χ2=45.91、32.31、11.42,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BMI、血压、血糖均对血脂异常有影响,其中超重者( OR=2.08, 95% CI:1.52~2.86)、肥胖者( OR=2.88,95% CI:1.58~5.24)血脂异常检出风险均高于体重正常者;高血压组( OR=1.94,95% CI:1.45~2.60)、高血糖组( OR=2.17,95% CI: 1.27~3.69)血脂异常检出风险分别高于血压、血糖正常组。 结论:某铀矿周边男性居民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BMI、饮酒、血压、血糖、铀矿距离对血脂异常或其各指标异常均有影响,其中超重是血脂异常及其各指标异常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铀矿距离对男性居民的血脂异常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覆土实验下的湖南省某铀矿冶污染区域放射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针对湖南省某铀矿冶污染区的退役治理工程,进行相关覆土试验,根据覆土试验结果,研究不同覆土厚度与氡析出率和y辐射剂量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污染区域需要覆土厚度,推荐出最优化结果.方法 在不同的覆土厚度下,采用积累法和点测法分别进行氡析出率、贯穿辐射剂量率进行测量.结果 (1)在覆土实验的影响因素一定的情况下,氡析出率、贯穿辐射剂量率与土壤深度存在线型相关关系,其表达式分别为:Xjc=3.27LnJC/J1+47.8,XHC=5.15LnHC/H1+54.6;(2)在覆土层面,粘土系数、压缩系数、孔隙度等因素对贯穿辐射剂量率、氡析出率有明显的影响.在不同厚度的覆土层,其粘土系数、压缩系数、孔隙度比较接近的情况下,覆土层面厚度与20 cm为等差的情况下,其γy辐射剂量率由最大值1.69 μGy/h下降到0.31 μGy/h,氡析出率由最大值1.59 Bq/m2s下降到0.25 Bq/m2s.结论 根据覆土实验的结果并考虑覆土自身和外界的影响因素,即不同的覆土厚度对氡析出率和y辐射剂量率的影响基础上,同时考虑外界如土壤侵蚀余量需要覆土的补充量,植被恢复所需的最小覆土厚度,来确定最终最优化的覆土厚度,从而为该铀矿退役整治工程的覆土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后期的退役治理工程的顺利开展进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株分离自铀矿酸性浸出液霉菌的鉴定与碳源代谢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旨在通过形态学观察、rDNA ITS序列分析以及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对霉菌进行鉴定,并通过计算平均吸光值(AWCD)了解霉菌的生长情况以及各类碳源的消耗量,运用数据分析霉菌的碳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结合rDNA ITS序列、形态学观察以及Biolog鉴定系统确定菌株为黑曲霉;比较8类碳源消耗情况,可知对氨基酸类、脂类、酸类的利用最多,根据碳源代谢情况列出15种最先利用碳源.鉴定菌株为黑曲霉,且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P-羟苯乙酸,可作为耐酸曲霉代谢研究的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云南某铀矿退役环境保护区周边食品放射性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云南省某铀矿退役环境保护区周边食品放射性水平,及时发现和预警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情况,为食品放射性水平监测积累基线数据.方法 监测铀矿退役环境保护区周边3km范围内20个采样点的粮食、蔬菜和鲜茶叶的放射性水平.样品经现场预处理、实验室制备后,进行放射性核素γ能谱分析.结果 食品中的放射性核素主要包括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和人工放射性核素137 Cs.238U、232Th、226Ra和40K比活度平均值分别为(0.17±0.05)、(0.25 ±0.17)、(0.43 ±0.28)和(103.49±25.10) Bq/kg(鲜重),鲜茶叶中的232Th、226Ra、40K和137Cs放射性水平均高于粮食和蔬菜.结论 铀矿退役环境保护区周边食品的放射性水平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除微量137Cs外,未检出其他人工放射性核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铀矿退役治理工程竣工五年后氡析出率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广西某铀矿采冶退役治理工程竣工五年后有限制开放区域的氡析出率水平进行研究分析,评价潜在环境危害因素和安全隐患,为矿区今后长期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治理后达到有限制开放区域按网格布点法布设150个测点,利用氡测量仪器开展氡析出率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部分监测点位的氡析出率水平高于退役治理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时的水平,这些点位氡析出率水平的增高与边坡的位移、风蚀雨刷所致覆盖层有裂隙、厚度减少有关.结论 实施铀矿采冶工程退役后长期监护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