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符铜砭刮痧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帕金森病肌强直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虎符铜砭刮痧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帕金森病肌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帕金森病肌强直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多巴丝肼片,剂量随病情变化进行调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虎符铜砭刮痧和疏肝调神针法治疗,治疗时长1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12周进行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UPDRS肌强直评分、肌张力评分、中医颤病功能障碍和中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治疗后UPDRSⅢ、UPDRS肌强直、肌张力、中医颤证功能障碍、中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2周与治疗6周的结果比较:对照组肌强直、肌张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PDRSⅢ、中医颤病功能障碍、中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80%,对照组为5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符铜砭刮痧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帕金森病肌强直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协同作用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外痔切除缝合加内痔铜针术治疗混合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外痔切除半开放式缝合加内痔铜离子电化学疗法(简称铜针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外痔切除后半开放式缝合加内痔铜针术治疗以痔脱出为主的混合痔320例,而对照组采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混合痔320例,两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出血停止时间、痔脱出消除程度、疼痛程度,以及有无术后大出血、尿潴留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出血治愈率99.5%,显著高于对照组(93.6%),痔局部脱出治愈率99.0%,亦显著高于对照组(94.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明显低于对照组(32.8%,P<0.01).结论:外痔切除后半开放式缝合加内痔铜针术治疗混合痔,方法简便、安全、疗效可靠,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尤其适合于出血和局部脱出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学术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主要包括歌赋44首、论5篇、图片38幅,内容涵盖经络穴位、针法禁忌、治则治法、子午流注、脏腑等多方面,对于针灸的基础理论、针法操作及临床应用均有详细论述.该书除常见的针灸操作手法、取穴配穴手法之外,还提及不常见的担截法.该书重视理论基础、补泻手法及行针先后顺序,临证时选穴配穴灵活巧妙,善于运用子午流注法,强调针灸禁忌,安全谨慎.书中所载"担截法"有待进一步发掘与探讨,所绘图像也有深入研究的空间,所述针法对临床与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针灸禁忌的相关内容对医者有一定警示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铅暴露诱导铜蓄积对小鼠神经元氧化应激的促进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铅(Pb)暴露诱导小鼠神经元铜(Cu)蓄积,促进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饮用300 ppm醋酸铅水溶液2个月建立铅暴露动物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暴露于0~100 μmol/L醋酸铅24 h,采用噻唑蓝(MTT)法筛选适宜的铅作用剂量,建立铅暴露细胞模型.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检测铅暴露后小鼠脑组织和HT22细胞铜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铅暴露对小鼠脑组织和HT22细胞中铜转运蛋白1(CTR1)、铜转运ATP酶α肽(ATP7A)、铜转运ATP酶β肽(ATP7B)表达水平的影响;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TBA)分别测定铅暴露后HT22细胞内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活性变化情况,并观察特异性铜螯合剂四硫代钼酸铵(TTM)的保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铅暴露组小鼠血铜水平降低,而皮质和海马组织铜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以5、10 μmol/L铅暴露24 h后,HT22细胞的铜吸收呈剂量-依赖性增高(P<0.05).铅暴露后小鼠脑组织和HT22细胞中CTR1蛋白水平显著增高,而ATP7A和ATP7B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铅暴露引起HT22细胞ROS、MDA水平较对照组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而TTM的处理逆转了铅暴露引起的氧化应激(P<0.05).结论:铅暴露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元铜转运蛋白水平导致细胞铜蓄积,进而诱导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双疝针法在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双疝针法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307例资料,依手术方法分为双疝针组及常规组。双疝针组患儿行双疝针法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158例;常规组行常规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149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均较少(<10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双疝针组(8.07±2.51)min明显短于常规组(18.12±7.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双疝针组1.89%(3/158)较常规组2.68%(4/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疝复发率:双疝针组0.63%(1/158)较常规组1.34%(2/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双疝针手术相对于常规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通络定眩针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及阿司匹林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通络定眩针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及阿司匹林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 PCIV 患者 116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及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给予通络定眩针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及阿司匹林治疗),每组 58 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提高,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内皮素(ET)、血栓素 B2(TXB2)、前列环素(PGI2)水平,以及眩晕障碍量表(DHI)、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量表)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RVA、LVA、B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ACTH、ET、TXB2、PGI2 水平,以及DHI、SF-36 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定眩针法在 PCIV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BA血流速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实验室指标水平,降低患者眩晕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人迎寸口脉针法联合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人迎寸口脉针法联合肝豆汤治疗湿热内蕴型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 例湿热内蕴型HLD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 例.对照组予常规排铜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人迎寸口脉针法联合肝豆汤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WST)、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及吞咽生活质量问卷(swallow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WAL-Q0L)评价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检测24 h尿铜及血清同型半肌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WST及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SWAL-Q0L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 WST 及 SSA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SWAL-Q0L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 24 h 尿铜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排铜治疗基础上,人迎寸口脉针法联合肝豆汤能显著改善湿热内蕴型 HLD 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铜排出,升高血清Hcy.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