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儿串联质谱及基因诊断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熟悉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ery long-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VLCADD)的临床表现,加强临床鉴别诊断,增强临床救治能力。方法:总结2019年我院遗传中心筛查并于NICU收治的1例VLCADD患儿出生后临床表现、检测结果与随访过程,结合病例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出生后表现为新生儿低血糖症,同时一般实验室检测异常;经串联质谱及基因检测确诊为VLCADD患者,虽经营养支持与对症治疗,但仍未能扭转患儿状况,于诊断1周后死亡。结论:VLCADD作为临床上罕见遗传病,鉴别诊断困难。疑似患者应尽早进行串联质谱筛查与分子生物学诊断,VLCADD的诊断时间与分型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14∶1/C12∶1在新生儿筛查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法(MS/MS)中十四烯酰基肉碱(C14∶1)/十二烯酰基肉碱(C12∶1)在新生儿筛查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中的应用价值,并探索筛查VLCADD的最佳指标组合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和苏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17例MS/MS筛查发现并经酰基辅酶A脱氢酶极长链( ACADVL)基因确诊的VLCADD患儿和423 507名经MS/MS筛查正常的新生儿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确定所有新生儿组、足月新生儿组和正常出生体重新生儿组C14∶1/C12∶1筛查VLCADD的截断值。同时将不同指标单独或联合组成5个结果判读方案,分别为方案1(C14∶1/C12∶1)、方案2(C14∶1)、方案3(C14∶1+C14∶1/C2+C14∶1/C16)、方案4(C14∶1/C12∶1+C14∶1)和方案5(C14∶1/C12∶1+C14∶1+C14∶1/C2+C14∶1/C16),并计算各方案的检出率、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采用χ2检验比较其筛查效率。 结果:所有新生儿组、足月新生儿组和正常出生体重新生儿组C14∶1/C12∶1的截断值均为2.80。5个判读方案筛查VLCADD的检出率均为17/17。其中方案1假阳性率[26.15‰(11 075/423 524)]最高,阳性预测值[0.15%(17/11 092)]最低。方案4(方案5)假阳性率最低,为[0.02‰(10/423 524)],阳性预测值最高,为[62.96%(17/27)],与方案1、方案2、方案3比较,假阳性率(χ2值分别为302.30、11 191.50和32.06)和阳性预测值(χ2值分别为102.51、3 485.61和13.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 结论:C14∶1/C12∶1是新生儿筛查VLCADD有效的辅助判读指标,推荐C14∶1/C12∶1+C14∶1为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法判读VLCADD的最佳筛查指标组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WISP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功能定位及治疗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C57BL/6J小鼠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公司,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通过喂养高脂高胆固醇饲料14周制备NASH小鼠模型,在造模过程中分别腹腔注射IgG单克隆抗体,0.1 g/kg WISP1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0.2 g/kg WISP-1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为IgG、低剂量WISP1抗体组和高剂量WISP1抗体组,每周2次,连续给药14周。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水平。苏木精-伊红(HE)、糖原(PAS)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0、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检测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活性氧(ROS)荧光染色检测肝组织中活性氧含量;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肝组织WISP-1、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蛋白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肝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PCG-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AST、ALT、血糖水平高于正常组[(245.01±57.57) U/L比(37.28±4.23) U/L、(218.96±55.27) U/L比(49.81±10.57) U/L、(25.73±2.29) mmol/L比(8.06±0.51) mmol/L, P<0.01];模型组病理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多处坏死灶;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炎症因子(IL-10、IL-6、IL-1β、TNF-α)mRNA水平高于正常组(7.49±059比1.00±0.38、5.57±3.22比1.00±0.59、4.86±3.86比1.00±0.34、10.18±3.24比1.00±0.17, P<0.01);MDA含量高于正常组[(3.75±0.40) nmol/ml比(2.22±0.24) nmol/ml, P<0.01],GSH、SOD活性低于正常组[(0.22±0.06) ng/ml比(0.49±0.15) ng/ml、(2.19±0.23) pg/ml比(4.59±0.22) pg/ml, P<0.01],ROS含量高于正常组(4.91±0.31比1.00±0.12, P<0.01);同时PGC-1α、ACS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2.19±0.084比1.00±0.09、(62.97±2.38)%比(26.72±0.73)%, P<0.01],CPT1表达低于正常组(0.55±0.01比1.00±0.13, P<0.01)。低、高剂量WISP1抗体组小鼠血清AST、ALT、血糖水平低于模型组[(65.53±25.85)、(53.49±12.22) U/L比(245.01±57.57) U/L,(73.93±23.670)、(60.88±23.38) U/L比(218.96±55.27) U/L,(20.07±2.03)、(16.46±3.71) mmol/L比(25.73±2.29) mmol/L, P<0.01],低、高剂量WISP1抗体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炎症细胞浸润、坏死程度降低,低、高剂量WISP1抗体组小鼠肝组织IL-10、IL-6、IL-1β、TNF-α mRNA低于模型组(2.98±0.31、2.579±0.22比7.49±1.57,1.83±0.35、2.53±0.32比5.57±1.03, 1.62±0.24、1.52±0.34比4.86±1.33,2.63±0.56、2.12±0.37比10.18±2.31, P<0.05),高剂量WISP1抗体组小鼠MDA含量低于模型组[(1.83±0.694) nmol/ml比(3.70±0.50) nmol/ml, P<0.01],GSH、SOD活性高于模型组[(0.45±0.12) ng/ml比(0.22±0.06) ng/ml、(5.50±0.98) pg/ml比(2.19±0.40) pg/ml, P<0.01],活性氧含量低于模型组(0.51±0.06比4.91±0.31, P<0.01)。低、高剂量WISP1抗体组PGC-1α、ACS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1.22±0.16、1.07±0.05比2.19±0.08,(33.50±3.45)%、(35.38±3.65)%比(62.97±2.38)%, P<0.01),p-AMPK、CPT1表达高于模型组(2.61±0.363、2.47±0.36比1.04±0.14,1.23±0.23、1.27±0.03比0.55±0.01, P<0.01)。 结论:抗WISP1治疗能通过激活AMPK通路,介导PGC-1α/CPT1通路改善NASH小鼠肝脏脂质代谢,减少炎症和脂质过氧化,促进肝细胞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assARRAY基因分型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MassARRAY基因分型技术应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诊断的准确性、时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浙江省新生儿筛查中心应用串联质谱筛查的疑似阳性患儿7 922例,采用MassARRAY技术进行27种遗传代谢病的常见变异位点检测,通过Sanger或二代测序验证并进一步寻找潜在变异。结果:共1 408份样本送检MassARRAY,307例确诊为遗传代谢病患儿,其中高苯丙氨酸血症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和甲基丙二酸血症。经Sanger测序验证100%(307/307)符合。287例检测为携带者,49.1%(141/287)经Sanger测序确认为携带者,以 SLC22A5、 MCCC1基因为主。50.8%(146/287)还检测到另一个等位基因变异,以 PAH、 PTS和 ACADS基因为主。814例未发现变异,对其中158例复查后串联质谱特征性指标持续阳性、尿有机酸及其他生化检测等异常的样本进行二代测序,38%(60/158)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变异。最终确诊513例遗传代谢病患者,MassARRAY的总检出率为59.8%(307/513)。 结论:MassARRAY技术可作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早期分子筛查方法,在高苯丙氨酸血症、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等热点变异集中的疾病中检出率较高,后期需不断优化新的疾病基因和变异位点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4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 ACADM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4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CADD)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血氨基酸及酯酰肉碱谱检测和全外显子组测序确诊的4例MCADD患儿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儿均已发病,血氨基酸及酯酰肉碱谱检测辛酰肉碱(C8)浓度均显著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反应差3例、间断腹泻伴腹痛1例、呕吐1例、转氨酶升高3例、代谢性酸中毒2例。基因测序共发现5处变异,包括3处错义变异、1处移码变异以及1处剪接变异,其中c.341A>G(p.Y114C)既往未见报道。结论:MCADD临床异质性明显,全外显子组测序可协助诊断。了解该病的临床症状及基因变异特点,有助于尽早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成年人BMI与血浆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水平关联的观察性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BMI与血浆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水平的关联。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第一次重复调查中2 182名具有靶向质谱代谢组检测的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与血浆20种氨基酸和40种酰基肉碱的线性和非线性关联,并识别BMI相关的代谢通路。以BMI的遗传风险评分作为工具变量,采用单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进一步探索BMI与20种氨基酸和40种酰基肉碱的潜在因果关联,并使用MR-Egger法检验水平多效性。结果:观察性分析结果显示,BMI与3种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2种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3种其他氨基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以及7种酰基肉碱(C3、C4、C5、C10、C10:1、C14和C16)的血浆水平升高相关,与天冬酰胺、丝氨酸和甘氨酸水平降低相关。通路分析发现7个与BMI相关的氨基酸代谢通路(错误发现率校正后均 P<0.05),包括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等。BMI与亮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呈非线性关联,BMI与其他氨基酸和酰基肉碱均呈线性关联。单样本MR分析发现BMI与酪氨酸和4种酰基肉碱[C5-DC(C6-OH)、C5-M-DC、C12-DC和C14]水平升高相关,其中酪氨酸和酰基肉碱C14在观察性分析[ β值(95% CI)分别为0.057(0.044~0.070)和0.018(0.005~0.032)]和单样本MR分析[ β值(95% CI)分别为0.102(0.035~0.169)和0.104(0.036~0.173)]中均与BMI呈显著正相关。经检验,本研究的MR分析满足工具变量的3个核心假设。 结论:中国成年人BMI与血浆11种氨基酸和7种酰基肉碱水平相关,涉及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BMI与酪氨酸和酰基肉碱C14可能存在因果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肌病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二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2例肌病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者,临床均主要表现为反复横纹肌溶解症。例1伴波动性肌无力、肌痛,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均可见少量变性和坏死肌纤维,部分肌纤维脂肪成分轻度增高,二代测序发现ACADV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2行串联质谱检测示多种酰基肉碱增高,游离肉碱减低。由此可见,临床表现发作性肌无力、肌痛和反复横纹肌溶解症需要考虑肌病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可能,下肢肌肉MRI和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无特异性表现,应与其他代谢性肌病相鉴别,串联质谱检测和二代测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缺乏症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缺乏症患儿,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反应差、呼吸浅弱、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心音低钝、心率减慢。血串联质谱检查提示多种长链酰基肉碱浓度升高,基因检查提示SLC25A20基因c.261-10T>G变异。经呼吸支持、补充左旋肉碱等治疗后,患儿症状有所缓解,家长自行出院3个月后于家中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沙地区352 449例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的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长沙地区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情况,了解其单病种患病率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长沙地区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出生的352 449例新生儿进行串联质谱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一步行生化检测和基因变异分析以确诊。结果:新生儿中初筛阳性6 170例,阳性率1.75%;召回5 437例,确诊92例,总体患病率为1/3 831,阳性预测值为1.69%。92例患儿共计检出18种遗传代谢病,包括氨基酸代谢病33例,其中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20例,占60.60%;有机酸代谢病17例,其中2-甲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4例,占23.50%;脂肪酸代谢病42例,其中原发性肉碱缺乏症27例,占64.30%,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2例,占28.60%。基因分析共发现90种基因变异,最常见者为c.51C>G、c.1400C>G、c.760C>T、c.1031A>G和c.1165A>G。结论:长沙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患病率较高者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和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本研究初步阐明了长沙地区遗传代谢病患儿的基因变异谱,有助于实现早期诊断及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筛查检出的短/支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及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筛查检出的短/支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BCAD)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异常及致病变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筛查的2 730 85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氨基酸及2-甲基丁酰肉碱筛查,对疑似SBCAD缺乏症的患儿通过尿有机酸分析、高通量基因测序进行确诊。分析确诊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改变及 ACADSB基因变异,指导控制蛋白摄入,补充左卡尼汀,随访观察其生长及智能发育情况。 结果:共确诊SBCAD缺乏症患儿12例,折算患病率为1/227 571。12例SBCAD患儿初筛血异戊酰肉碱(C5)在0.6~2.1 μmol/L之间,均超过正常范围;C5/乙酰基肉碱(C2)在0.02~0.12之间,其中6例超过正常范围;C5/丙酰基肉碱(C3)在0.1~1.16之间,其中5例超过正常范围;游离肉碱(C0)为18.89~58.12 μmol/L,1例超过正常范围。对5例SBCAD缺乏症患儿进行治疗,3例避免高蛋白饮食,2例予左卡尼汀治疗。随访中C5为0.22~2.32 μmol/L,C5/C2为0.01~0.31,C5/C3为0.14~1.7。11例患儿(除例8)新生儿筛查或随访中均出现C5或C5/C2、C5/C3一过性正常,C0为17.42~76.83 μmol/L。12例患儿中9例进行了尿有机酸分析,8例2-甲基丁酰甘氨酸增高。11例患儿接受了基因分析,共发现6种 ACADSB基因变异,4种错义变异c.655G>A、c.923G>A、c.461G>A、c.1165A>G,1个移码变异c.746del,1个无义变异c.275C>G,c.461G>A变异未见报道,变异频次前2位为c.1165A>G(40.9%)与c.275C>G(22.7%)。对患儿治疗随访18 d~55个月,仅1例患者出现智力发育落后,其余患者体格及智力发育正常。 结论:SBCAD缺乏症为罕见病,本研究新生儿筛查折算检出率为1/227 571。通过新生儿筛查可实现大多无症状的患者早期干预。本研究最常见的基因变异是c.1165A>G和c.275C>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