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维CT的锁骨中段骨折改良Robinson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利用术前三维CT对锁骨中段骨折进行改良Robinson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我科自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锁骨中段骨折患者150例.参照Robinson分型,结合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归纳出改良Robinson分型,共分为三型五个亚型:2A型4例,锁骨中段简单骨折,移位<100%;2B1型31例,简单骨折,包括横形、斜形、螺旋形,骨折移位>100%;2B2型64例,粉碎骨折,远近端骨折断端有皮质接触,断端骨块数量≥1;2B3型29例,2B1、2型骨折,骨折线累及至锁骨远端折角处锁骨锥形结节平面;2C1型19例,远近端骨折断端无骨皮质接触,断端骨块粉碎;2C2型3例,节段性骨折,中间骨块完整.手术方案:99例2A~B2型患者中,37例采用弹性钉内固定,62例采用钢板内固定;2B3~C2型全部选择钢板内固定.根据骨折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2A~B2型患者中,弹性钉固定及钢板固定两组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钉组手术切口长度比钢板组明显短,术后瘢痕美观度较高,且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手术切口仅1 cm.结论 根据改良Robinson分型可指导手术方案,对于2A~2B2型患者,微创弹性钉内固定术后瘢痕美观度较高,功能恢复满意,而对于2B3~C2型患者仍首选钢板内固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锁骨外侧端骨折公济分型的建立及其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不稳定型锁骨外侧端骨折的新分型以指导临床治疗,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例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37例,男22,女15例;平均年龄为49.1岁(范围22~78岁)。天津市天津医院上肢二病区提供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7.6岁(范围19~76岁)。通过肩关节Zanca位X线片及CT测量喙锁间隙和锁骨下表面骨折块至锁骨远端的距离来判断韧带损伤情况。以肩关节Zanca位X线片及锁骨下表面CT三维重建像测量为基础,根据骨折与喙锁韧带止点关系、喙锁韧带损伤、肩锁关节是否受累及骨折稳定性等要素建立锁骨外侧端骨折公济分型,对稳定型骨折推荐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型骨折推荐采用手术治疗。3名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和3名放射科医生独立观察67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新建立的公济分型确定骨折类型,间隔4周后随机进行再次分型;最后随机选取15例资料由2名经简单培训的低年资骨科医生进行分型(内部验证);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efficient,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锁骨外侧端骨折公济分型共5型,1型:孤立的锥状结节撕脱性骨折,骨折线位于喙突内侧;2型:完整累及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锁骨止点,骨折线延伸至锁骨中段,肩锁关节完整;3型:锁骨下表面骨折块分别累及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锁骨止点;4型:锥状韧带断裂,斜方韧带锁骨止点撕脱性骨折;5型:锥状韧带完整,斜方韧带锁骨止点撕脱性骨折。67例中例1型18例,2型4例,3型8例,4型32例,5型5例。公济分型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均良好(骨科医生 ICC为0.782,放射科医生 ICC为0.750;骨科医生与放射科医生第1次 ICC为0.764,第2次 ICC为0.778;内部检验 ICC为0.793)。1型和2型骨折行锁骨外侧端解剖钢板固定联合喙突锚钉固定,3型和4型骨折行锁骨钩钢板联合喙突锚钉固定,5型骨折行保守治疗。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肩关节不稳和疼痛,未出现内固定失败和固定物断裂。 结论:建立的公济分型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具有中等可靠性,锁骨远端骨折公济分型对锁骨远端骨折稳定性的判断及治疗选择更具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螺纹弹性带锁髓内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双螺纹弹性带锁髓内钉与螺纹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2017年8月至2020年9月采用双螺纹弹性带锁髓内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患者33例(双螺纹钉组),男14例、女19例;年龄(52.09±16.32)岁;Robinson分型:2A2型20例、2B1型6例、2B2型7例。选取同期32例采用螺纹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单螺纹钉组)作为对照,男13例、女19例;年龄(43.25±15.03)岁;Robinson分型:2A2型19例、2B1型5例、2B2型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骨折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双螺纹钉组16~48周,平均23.7周;单螺纹钉组15~51周,平均22.9周。双螺纹钉组与单螺纹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9.45±6.74)min和(19.59±4.98)min,术中切口长度分别为(1.70±0.79)cm和(1.73±0.84)cm,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2.12±1.29)周和(13.88±1.84)周,内固定取出时间分别为(13.09±1.31)周和(15.69±1.94)周。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分别为(93.18±3.78)分和(90.09±4.03)分,DASH评分分别为(1.49±0.49)分和(3.85±1.13)分;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1、0.19, P>0.05),而骨折愈合( t=3.70, P<0.001)、内固定取出时间( t=6.34, P<0.001)、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 t=3.19, P<0.001)、DASH评分( t=10.95、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螺纹钉组健侧锁骨长度为(16.38±1.09)cm,取内固定后患侧锁骨长度为(16.33±1.12)cm,患侧未见明显短缩畸形,双侧锁骨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57, P=0.127);单螺纹钉组健侧及取内固定后患侧锁骨长度分别为(16.55±1.12)cm和(15.12±1.1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02, P<0.001)。双螺纹钉组与单螺纹钉组锁骨术后短缩值分别为(9.47±2.12)mm和(17.41±2.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07, P<0.001)。术后双螺纹钉组发生滑囊炎5例、皮肤激惹2例,单螺纹钉组发生滑囊炎6例、皮肤激惹3例、短缩畸形愈合4例、出现断钉1例(更换内固定后骨折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均骨性愈合,未出现退钉、伤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神经血管损伤。 结论:两种弹性髓内钉均为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有效术式,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双螺纹弹性带锁髓内钉较螺纹弹性髓内钉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内固定取出时间更早、肩关节及上肢功能更好、更少发生短缩畸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介绍一种利用锁骨外侧锁定钢板间接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并通过与切开复位重建锁定钢板固定方法对比,评价其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应用锁骨外侧解剖锁定型钢板间接复位微创固定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30例(微创治疗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4.63±13.22)岁(范围14~65岁);根据Robinson分型:2A2型9例、2B1型17例、2B2型4例;术前均无发现血管、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33±1.75)d(范围0~7 d)。选取同一术者以往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32例(切开治疗组);男25例,女7例,年龄(42.63±14.18)岁(范围16~70岁),根据Robinson分型:2A2型6例、2B1型19例、2B2型7例,进行对照研究。研究项目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复位情况、骨痂形成时间、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微创治疗组30例患者均完成了间接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63.40±7.82)min(范围48~92 min),术中透视(4.83±1.58)次(范围3~8次),术中出血(15.67±4.13)ml(范围10~30 ml);切开治疗组手术时间(56.22±10.11)min(范围42~80 min),术中透视(3.91±1.49)次(范围2~5次),术中出血(56.88±13.93)ml(范围40~100 ml);两组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出血量方面均有差异( P<0.05)。微创治疗组术前患侧与健侧相比锁骨长度短缩12.15%±2.69%(范围5.2%~15.1%),术后锁骨长度短缩0.45%±0.44%(范围-0.2%~1.6%),与切开治疗组术前锁骨长度短缩11.58%±2.67%(范围4.5%~16.1%),术后锁骨长度短缩0.62%±0.41%(范围-0.2%~1.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创治疗组随访(11.3±2.8)个月(范围10~18个月),骨痂形成时间(3.57±0.90)个月(范围3~5个月);切开组随访(11.8±2.2)个月(范围10~18个月),骨痂形成时间(4.27±1.12)个月(范围3~6个月)。术后6个月微创治疗组患者切口总长度(2.8±0.48)cm(范围2.5~4.0 cm),Constant-Murley评分(94.83±2.55)分(范围89~97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锁骨下区域麻木或不适感,并对患肩的美观程度及功能表示非常满意;切开组切口长度(11.0±1.08) cm(范围10~14 cm),Constant-Murley(90.59±4.23)分(范围78~97分),9例患者出现锁骨下区域麻木,仅5例患者对术后瘢痕的美观程度表示满意;两组在骨痂形成时间、切口长度、Constant-Murley评分、锁骨下区麻木及患肩美观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利用锁骨外侧解剖型锁定钢板间接复位、经皮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术式,微创、术后恢复快、局部瘢痕小基本不影响肩部美观、肩关节功能好、患者的满意度高,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传统切开与微创钢板接骨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传统切开与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6.5±8.7)岁(19~61岁)。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传统切开组20例,MIPO组22例。两组术中注意保护锁骨上神经。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与健侧锁骨的比例长度差异,末次随访采用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和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价肩关节功能。评估术后6周、12周和1年切口周边麻木发生率,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42例患者术后获13~35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传统切开组手术时间(68.4±12.7)min、术中出血量(72.5±16.9)ml和切口长度(8.7±2.3)cm均大于MIPO组的(55.3±10.2)min、(52.8±13.5)ml、(4.5±1.2)cm,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健侧锁骨比例长度差异以及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DAS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传统切开组术后6周、12周切口周边麻木发生率分别为60.0%(12/20)和45.0%(9/20),大于MIPO组的27.3%(6/22)和13.6%(3/2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术后1年切口周边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3/20)比4.5%(1/22), P=0.531]。两组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传统切开与MIPO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都能取得良好疗效,MIPO技术能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早期切口周边麻木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期间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4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为(41.8±14.8)岁;骨折AO分型:6-A1型10例,6-C1型17例;采用小切口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微创治疗。对照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为(39.6±14.1)岁;骨折AO分型:6-A1型11例,6-C1型16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5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3个月(9~25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为(4.34±0.65)cm,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10.64±2.14)cm];术中出血量为(20.9±6.2)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40.7±13.5)mL];骨折愈合时间为(4.5±0.9)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5.7±1.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根据Neer评分标准评定:观察组优2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6.3%(26/27);对照组优21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6%(25/27)。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功能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1例患者发生骨不连并钢板断裂。 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相比,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创伤更小,切口更短,骨折愈合更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中保护锁骨上神经对锁骨骨折愈合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保护锁骨上神经后对锁骨中段1/3骨折愈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的83例锁骨中段1/3骨折患者资料。男57例,女26例;年龄(48.1±12.8)岁。将患者按术中是否保护锁骨上神经分为2组:观察组(术中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39例,对照组(术中不保护锁骨上神经)4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记录和比较术后6周观察组8例患者患侧与健侧肩部锁骨中段微血管数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2.2±5.4)min]显著长于对照组[(61.1±4.7)min],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7(2.4, 3.1)、2.1(1.9, 2.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5(3.2, 3.8)、2.7(2.4, 2.9)分],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率分别为97.4%(38/39)、100%(39/3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81.8%(36/44)、86.4%(38/44),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8例患者术后6周患侧与健侧肩部造影显示锁骨中段微血管数量分别为(85.3±0.7)、(87.1±0.8)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出现3、4例切口延迟愈合,9、26例切口周围皮肤感觉异常,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术中保护神经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提高早期的骨折愈合率,并可能对术后微血管网络的重建存在一定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通道成骨技术治疗锁骨萎缩性骨不连的初步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通道成骨技术即保留骨不连断端硬化骨质联合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锁定钢板(LC-DCP)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且完整随访的41例锁骨中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萎缩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47.6岁(28~63岁);左侧25例,右侧16例。患者骨不连手术与骨折初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8.5个月(9~40个月);入院前有1次手术36例,2次手术5例。术中测量骨不连缺损长度,骨不连均采用建立植骨通道,取髂骨植骨联合锁骨上方LC-DCP内固定。术后12个月采用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评估患侧功能。结果:4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3.6个月(12~15个月)随访。25例患者骨缺损长度≤2.0 cm,16例患者骨缺损长度>2.0 cm。所有患者骨不连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12~16周)。1例患者术后出现供区持续疼痛,1例患者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2个月DASH评分平均为14.7分。结论:通道成骨技术保留了萎缩性骨不连断端的硬化骨,减少了髂骨的取骨量,治疗锁骨萎缩性骨不连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弹性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弹性带锁髓内钉(elastic 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ELIN)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应用ELIN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1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8例来自南开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23例来自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男36例、女25例;年龄19~85岁,平均54.5岁;均为单侧,左侧39例、右侧22例;Robinson分型:2A2型20例,2B1型29例,2B2型12例。术前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评价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及相关并发症。结果:61例患者随访时间13~51周,平均21.8周。其中闭合复位穿钉34例;微创切开27例,切口长度(2.04±1.08) cm。闭合复位手术时间(20.32±7.11) min,微创切开手术时间(20.30±5.37) min;闭合复位术中失血量(6.47±2.31) ml,微创切开术中失血量(27.41±11.55) ml。术前患侧与健侧相比锁骨长度短缩7.74%±3.51%,术后锁骨长度短缩0.71%±1.00%,术前、术后锁骨短缩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4, P<0.001)。骨折愈合时间(10.48±2.39)周;取出ELIN时间为术后(13.39±2.69)周。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98.87±1.74)分;DASH评分0~10分,平均1.13分。术后18例发生皮肤刺激,其中13例于术后3~6周钉尾端形成压疮,采用换药、保持清洁治疗;4例钉尾端刺激皮肤形成滑囊炎,取出内固定后消失;1例ELIN尖端从锁骨近侧穿透前侧骨皮质,刺激皮肤,术后4周X线片示骨痂连续,局部无压痛,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取钉后症状缓解。61例患者无一例发生神经和血管损伤、断钉、延迟愈合、感染、锁骨下区麻木或不适感,所有患者均对局部皮肤外观满意或基本满意。 结论:ELIN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微创、抗锁骨短缩、骨折愈合快、术后皮肤美观等优点,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Nice结辅助髓内钉与传统切口钢板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Nice结辅助髓内钉和传统切口钢板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成人锁骨中段骨折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髓内钉组26例,Robinson骨折分型:2A型6例,2B1型16例,2B2型4例;传统切口钢板组56例,Robinson骨折分型:2A型10例,2B1型26例,2B2型20例。记录两组患者初次手术切口长度(髓内钉组为两处切口总长度)、初次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并发症、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结果:髓内钉组及传统切口钢板组分别获(19.6±6.1)、(21.8±7.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VAS评分、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髓内钉组手术切口长度(4.6±1.2) cm、手术时间(60.3±23.9) min均较传统切口组(11.5±2.2) cm、(79.1±26.9) min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12.0±1.3)周较传统切口组(14.0±1.8)周短,髓内钉组二次取出内固定手术切口长度(1.5±0.4) cm、手术时间(12.0±5.0) min均较传统切口组(11.1±2.1) cm、(33.2±7.2) min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ice结辅助髓内钉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可获得与传统切口钢板相当的术后疗效,但手术瘢痕明显小、软组织损伤轻,同时可避免二次手术神经损伤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