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切开与微创钢板接骨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传统切开与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6.5±8.7)岁(19~61岁)。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传统切开组20例,MIPO组22例。两组术中注意保护锁骨上神经。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与健侧锁骨的比例长度差异,末次随访采用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和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价肩关节功能。评估术后6周、12周和1年切口周边麻木发生率,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42例患者术后获13~35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传统切开组手术时间(68.4±12.7)min、术中出血量(72.5±16.9)ml和切口长度(8.7±2.3)cm均大于MIPO组的(55.3±10.2)min、(52.8±13.5)ml、(4.5±1.2)cm,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健侧锁骨比例长度差异以及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DAS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传统切开组术后6周、12周切口周边麻木发生率分别为60.0%(12/20)和45.0%(9/20),大于MIPO组的27.3%(6/22)和13.6%(3/2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术后1年切口周边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3/20)比4.5%(1/22), P=0.531]。两组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传统切开与MIPO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都能取得良好疗效,MIPO技术能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早期切口周边麻木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皮微创桥接组合式系统治疗锁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比较经皮微创桥接组合式系统(OBS)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经皮微创OBS技术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0例锁骨干骨折病人的资料,其中OBS组23例,钢板组27例.比较两组病人的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OBS组病人术中手术时间[(71.74±6.23)min]较钢板组病人[(57.81±6.73)min]长,但切口总长度[(6.09±0.67)cm]、术中出血量[(20.52±4.31)mL]及骨折愈合时间[(10.57±0.51)周]优于钢板组病人[(9.41±0.63)cm、(48.67±6.93)mL、(12.42±0.50)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BS组病人术后切口周围感觉异常发生率[1例(4.3%)]较钢板组病人[9例(33.3%)]低(P<0.05).而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瘢痕增生、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及术后3、6、9个月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BS作为新型内固定系统在治疗锁骨干骨折时和钢板疗效相当,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功能结果,且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切口周围感觉异常发生率低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陈旧性肩关节后脱位伴反Hill-Sachs损伤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肩关节后脱位是一种罕见的损伤,仅占所有肩关节脱位的2%~5%[1].根据Neer的报道,肩关节后脱位造成的骨折占肩部骨折的0.9%[2].2012年Jacobson等[3]在综述中报道了肩关节后脱位造成的骨折类型,反Hill-sachs损伤最常见,占29.3%,肱骨解剖颈骨折占18.5%,大结节骨折占7.8%,小结节骨折占14.3%,肱骨干、肩胛骨、锁骨等其他骨折占6%.损伤原因中最常见的是肌肉的强烈收缩,如癫痫发作、电击伤或药物的戒断反应;其次是重大的创伤,如交通事故.2022年12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1例陈旧性肩关节后脱位伴反Hill-Sachs损伤的患者,通过解剖复位肱骨头恢复了肩关节稳定性,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锁骨干横形或短斜形骨折病人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比分析锁骨干横形或短斜形骨折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2种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以往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锁骨干横形或短斜形骨折患者80例,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和锁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例数、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和锁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发生不良反应者2例,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数明显减少(P<0.05);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5%,高于对照组的7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锁骨干横形或短斜形骨折患者采用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锁骨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锁骨干骨折微创髓内固定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微创治疗锁骨骨折技术被越来越多地报道.本文基于近年来有关锁骨干骨折微创髓内固定的研究,介绍了锁骨干骨折髓内固定的适应证和优势,系统性详述各种锁骨髓内固定产品的设计特点、手术方式、固定效果以及最新治疗进展.在适应证方面,除陈旧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伤以及节段性粉碎的锁骨干骨折外均可采用髓内固定.固定物主要有克氏针、空心钉、钛制弹性钉、螺纹髓内钉以及第二代髓内固定产品.髓内固定具有切口小、相关并发症少、再骨折风险低及愈合快等优势,但同时存在固定强度和稳定性的问题.从空心钉到第二代髓内固定产品的髓内固定器械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仍有新产品不断研发中以改进先前缺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LCP结合腓骨、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不愈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及肢体短缩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7年10月股骨干骨折不愈合4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短缩,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髓内腓骨植骨,骨折断端髂骨植骨,股骨干锁骨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髓内钉固定.两组术后均早期行功能训练.结果 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8个月,平均7个月,观察组19例均达到骨折愈合及恢复肢体长度的目的,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内固定无断裂等并发症发生.6周后有骨痂生长,功能训练时骨折断端疼痛缓解,3~5个月骨痂明显增多,可扶拐负重行走锻炼,平均6~8个月骨折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8例,膝关节功能恢复6例,肢体长度恢复仅10例,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LCP联合腓骨+髂骨植骨,是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及肢体短缩的可靠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弹性髓内钉与钢板置入治疗移位锁骨中段B型骨折的短期随访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文献报道,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干A型简单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术后美观等优点,但目前对弹性髓内钉在锁骨中段有楔形骨块B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不明确.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置入治疗移位锁骨中段B型骨折(AO分型:15.2B)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锁骨中段B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9-65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15例切开复位接受钢板内固定置入治疗,观察组13例接受闭合复位(其中5例小切口辅助)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置入治疗.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随访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Constant评分、DASH上肢功能评分和并发症情况.试验已通过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对照组有1例出现浅表感染、4例因皮肤激惹于术后8-12个月行钢板内固定取出,观察组有5例因皮肤激惹于术后6-10个月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取出;②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两组末次随访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和DASH上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结果表明,钢板和弹性髓内钉置入治疗移位锁骨中段B型骨折的疗效确切,肩关节功能恢复佳,但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改良Nice结技术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经改良Nice结技术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0-06采用改良Nice结技术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2例锁骨中段骨折,术中骨折端采用布巾钳牵引大致复位后,以Nice结打结方法捆扎,作1~3个Nice结后,将解剖锁定钢板置于锁骨上表面,然后采用Nice缝线在一端再次环绕钢板及锁骨骨干再次打3或4个外科结,钢板及骨干贴合后在钢板远近两端通过钳夹分别置人3枚螺钉.结果 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6个月.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效、骨不连等并发症,5例出现锁骨上神经损伤.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3 min.术中出血量30~50 mL,平均37 mL.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14周,平均13.5周.末次随访时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38例,良4例.结论 改良Nice结技术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固定的效果,该方法简单、固定牢靠、学习曲线短,锁骨上皮神经损伤风险低,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复位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复位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21-04采取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复位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23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术中采用手法或撬拨钳夹闭合复位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的患者在骨折端作一长约3 cm横形切口复位骨折.于肩峰处穿人2或3枚直径2.0 mm克氏针,经肩峰、锁骨远端、锁骨近端固定骨折,于锁骨中段两侧适当位置与锁骨干成45°~60°角置入2或3枚直径2.0 mm克氏针,穿过两侧骨皮质后弯折克氏针约成90°,用Ilizarov外固定架连接固定.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未出现针道感染、克氏针断裂、Ilizarov外固定架松动、肩峰应力性骨折等并发症.3例出现肩峰处克氏针刺激,存在疼痛不适且功能锻炼不佳,换药及减少肩关节功能锻炼后疼痛缓解明显,拆除Ilizarov外固定架并加强功能锻炼后改善.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81~96分,平均91.6分.末次随访时肩关节Neer评分:优11例,良9例,可3例.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复位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