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声门型喉癌低温等离子射频术后喉肉芽肿的药物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药物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低温等离子射频术后形成的喉肉芽肿的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289例早期声门型喉癌内镜支撑喉镜下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后形成的32例喉肉芽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药物直接治疗组16例,另一组为观察再治疗组16例。两组用药皆为葡萄糖酸锌片剂(每片剂量70 mg,含锌10 mg)口服治疗,每次3片,每日2次。肉芽位于声带突者另加艾司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空腹口服。总疗程6~12周。结果:随诊复查电子喉镜,肉芽肿的形成时间均在术后2~4个月,其中观察再治疗组的16例患者观察随诊3个月肉芽无明显变化,之后再进行药物治疗,发现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的反应相似,均在治疗3周后肉芽开始变小,治疗6~12周肉芽均消失而停药,肉芽无再发,治愈率100%(32/32)。有2例患者葡萄糖酸锌片剂口服治疗3周后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减量用药后不适消失。结论:早期声门型喉癌低温等离子射频术后出现的喉肉芽肿,单独给予葡萄糖酸锌片剂或者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口服是一种有效、安全、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创面治疗中的循证营养干预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营养干预在创面治疗中的作用一直有争议,尽管已有研究阐述了补充大量营养素的效果,但仍缺乏证据,也没有关于使用维生素和矿物质来促进创面愈合的官方建议。该文采用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方法分析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创面中的作用,并按创面类型提取证据。该文对最初纳入641项研究进行筛选,最后纳入36项具有高级别证据的研究。共有2 339例患者使用口服、局部或静脉注射维生素和/或矿物质补充剂进行治疗,创面类型包括烧伤(3 项)、压疮(7 项)、糖尿病溃疡(4 项)、静脉性溃疡(7项)、手指溃疡(1项)、皮肤切口(9项)、增生性瘢痕(4项)和鼻窦创面(1项)。结果显示,烧伤患者口服维生素A、B1、B6、B12、D、E及钙、锌或肠外补充钙、铜、镁、硒和锌,压疮患者口服维生素B9、C 及铜、硒和锌,糖尿病溃疡患者局部使用维生素A 或口服维生素B9、D、E 和镁,皮肤切口患者局部补充维生素A、镁和锌,静脉性溃疡患者口服维生素B9和锌,增生性瘢痕患者局部使用维生素E,鼻窦创面患者局部应用维生素A,均能有效改善创面预后。因而,使用特定的营养干预措施可能会改善某些类型创面的预后,但仍需进一步调查以得出明确的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RISPR/Cas9技术及其在膀胱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Cas)广泛分布于细菌和古生菌中,是一种由RNA引导的可对抗入侵病毒或质粒DNA的适应性免疫反应系统。由Ⅱ型CRISPR/Cas系统改造而来的CRISPR/Cas9技术已被科研人员开发成一种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基因编辑工具。与传统的锌指核酸酶技术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技术相比,CRISPR/Cas9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和高效等优点。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在膀胱癌的发生、转移、治疗和复发等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CRISPR/Cas9技术及其在膀胱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该技术在膀胱癌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光增强甘草酸水凝胶支架在糖尿病创面修复中的免疫调节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尿病患者创面中过量的M1型巨噬细胞和过度炎症反应都会影响创面的愈合进程。因此,具有免疫调节能力的水凝胶敷料在临床糖尿病创面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水凝胶存在需要进行复杂的干预和成本高等不足。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免疫调节特性的新型甘草酸基混合水凝胶敷料,以促进糖尿病创面的快速愈合。这种混合水凝胶由无机锌离子诱导的自组装甘草酸和光交联甲基丙烯酸丝素蛋白(SF)组成的相互渗透的聚合物网络组成,具有良好可注射性和机械强度。值得注意的是,该SF/甘草酸/锌混合水凝胶未添加任何其他物质,但可有效调节炎症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极化。该具有免疫调节特性的水凝胶可安全有效地加速创面修复的3个阶段,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创面的理想敷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ETDB1基因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SET结构域分支型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1(SETDB1)基因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GSO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初次手术治疗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90例HGSO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以同期收治的3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为对照。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组化法检测SETDB1 mRNA、蛋白在HGSOC组织、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ETDB1蛋白表达与HGS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2)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卵巢癌细胞系A2780、COC1、OVCAR3、SKOV3细胞中SETDB1 mRNA的表达。(3)过度表达及沉默SETDB1基因的卵巢癌细胞株的构建及筛选后,活细胞计数法检测转染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穿膜(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转染后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4)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卵巢癌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包括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包括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lug)、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HGSOC组织中STEDB1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 P均<0.01),且STEDB1蛋白表达与HGSOC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均显著有关( P均<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SETDB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短于SETDB1阴性表达者(分别为31.0、43.4个月, P=0.020)。(2)卵巢癌细胞系A2780、COC1、OVCAR3、SKOV3细胞中SETDB1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细胞系T29细胞( P均<0.01)。(3)沉默SETDB1基因表达的SKOV3-shSETDB1-1、SKOV3-shSETDB1-2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低于其对照SKOV3-NC细胞( P均<0.01);过度表达SETDB1基因的OVCAR3-SETDB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高于其对照OVCAR3-NC细胞( P均<0.01)。(4)与对照SKOV3-NC细胞比较,沉默SETDB1基因表达的SKOV3-shSETDB1-1、SKOV3-shSETDB1-2细胞中p-Akt、p-mTOR、N-cadherin、Slug、vimentin蛋白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降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强度均显著增高;与对照OVCAR3-NC细胞比较,过度表达SETDB1基因的OVCAR3-pSETDB1细胞中p-Akt、p-mTOR、N-cadherin、Slug、vimentin蛋白的表达强度显著增高,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强度显著降低。 结论:SETDB1基因在HGSOC组织和卵巢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过度表达SETDB1基因可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及促进肿瘤细胞EMT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表观遗传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off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因编辑技术是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定点突变、敲除、加入等。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真正发展距今不到五十年的时间,但这一领域已经衍生出了至少3种基因组编辑技术,包括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ZFN)技术、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技术和CRISPR/Cas9等技术。这些技术都利用了DNA修复机制,特别是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系统,不仅是基因功能研究的强大工具,其在疾病治疗靶点的发现、病原体的核酸诊断与肿瘤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当然,CRISPR/Cas9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尚待解决,例如,CRISPR/Cas9技术对基因转录的调控效果缺乏持久性和可遗传性以及存在脱靶效应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以CRISPR系统为基础,开发出一套新的表观遗传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off。本文详细介绍了CRISPRoff系统的原理,阐述了其在医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概况和技术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康复训练操联合激素治疗对矮小症与生长迟缓患儿营养状况生长速度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究康复训练操联合激素治疗对特发性矮小症(ISS)与生长迟缓患儿营养状况、生长速度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ISS与生长迟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操治疗,两组持续治疗12个月.评定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营养状况、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及生长状况,并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86,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营养状况、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营养状况、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均升高,观察组患儿血清中铁(8.19±0.28)μmol/L、锌(79.11±7.52)μmol/L、25-羟维生素 D[25-(OH)D](23.55±3.48)ng/ml、维生素 D 缺乏情况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GF-1(288.52±86.91)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49.43±67.9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身高增长值(HGV)(6.86±0.49)cm明显高于对照组(6.21±0.4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对照组(8.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6,P=0.464).结论 康复训练操联合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ISS与生长迟缓患儿营养状况,提升患儿的生长速度与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培菲康葡萄糖酸锌及叶酸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锌、培菲康及叶酸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 2021-2023 年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收治的108 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4 例),采取补液、退热、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和观察组(54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培菲康、葡萄糖酸锌及叶酸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锌水平以及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44%,高于对照组治疗的 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2,P<0.05);观察组粪便次数恢复时间(2.24±0.84)d、粪便性状恢复时间(3.08±1.00)d、脱水消退时间(2.05±0.86)d、发热消退时间(1.54±0.70)d及住院时间(3.56±1.3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5±1.44)、(5.38±1.85)d、(3.31±1.22)d及(6.80±2.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92、8.037、6.203、5.843、8.28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5.76±1.29)g/L、免疫球蛋白M(0.98±0.35)g/L、免疫球蛋白A(0.52±0.18)g/L、锌(68.84±7.24)μg/L及双歧杆菌(11.87±2.75)logN/g、乳杆菌(9.35±2.47)logN/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3±1.28)g/L、(0.83±0.39)g/L、(0.32±0.12)g/L、(57.75±9.65)μg/L、(9.24±2.28)logN/g、(7.42±2.68)logN/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8、2.013、6.794、6.733、5.410、3.891,均P<0.05).结论 培菲康、葡萄糖酸锌、叶酸联合治疗有助于改善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孕期锌缺乏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孕期锌缺乏率较高,迄今研究发现其与自发性早产、复发性流产、低出生体重、小胎龄儿、子痫前期和妊娠期糖尿病等不良妊娠结局存在显著关联.然而,目前缺乏一种特异、灵敏、便于采集和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用于临床评价锌的营养状况,所幸最新研究发现金属硫蛋白和油酸与二羟甲基γ-亚麻酸的比值(LA/DGLA)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重点对孕期锌缺乏与不良妊娠结局、潜在锌生物标志物及锌缺乏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围产期营养指导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国产无载体镥[177Lu]的制备及标记DOTA-TOC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初步临床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阐述国产无载体镥[177Lu]制备工艺及 177Lu标记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酪氨酸3-奥曲肽(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e-1,4,7,10-tetraacetic acid conjugated Tyr3-octreotide,DOTA-TOC)的方法,探讨国产 177Lu-DO-TA-TOC初步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多级连续分离纯化制备国产无载体镥[177Lu],全自动化模块标记合成177Lu-DOTA-TOC,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4例仅接受了国产无载体镥[177Lu]标记DOTA-TOC的肽受体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PRRT)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患者资料.结果:国产无载体镥[177Lu]质控良好,铜<0.01,锌<0.01,铁<0.01,铅<0.15,镱未检出,放化纯>99%,细菌内毒素<2 EU/mL.国产 177Lu-DOTA-TOC自动化标记产率为(98.85±0.97)%,产品比活度为(80.96±7.47)GBq/μmol,无菌和内毒素检测均符合规定标准,标记产物中乙醇含量为0,放化纯大于99%.仅接受国产 177Lu-DOTA-TOC治疗的4例患者中,1例仅1次治疗后原发灶及转移灶几乎完全消失,1例治疗后1个月出现3级骨髓毒性,治疗后3个月恢复至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肾毒性.结论:国产无载体镥[177Lu]标记DOTA-TOC质控合格,产率高,安全、耐受性好,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NEN患者具有较好疗效.无载体镥[177Lu]的国产化和批量化生产将推动我国核医学诊疗一体化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