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MS观察iRoot BP Plus对根尖倒充填封闭效果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观察iRoot BP Plus作为根尖倒充填材料封闭根尖的效果.方法:选取上下颌单直根管离体牙60颗,Reciproc blue机用单支镍钛锉预备根管,热牙胶连续波技术充填根管,超声工作尖对离体牙根尖区行倒预备.将离体牙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以iRoot BP Plus、MTA、3MZ350树脂行倒充填.体式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倒充填后材料及牙体组织的颜色变化率.上述标本再次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分别浸泡于2%亚甲基蓝溶液和1 g/L罗丹明B荧光染料中,48 h后分别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测量染料线性渗漏长度;测量材料与牙本质间的微间隙宽度,观察不同倒充填材料与根管壁间的微观结合形态;计算分析根尖区微渗漏荧光染色面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不同倒充填材料对根尖封闭性能的影响.结果:iRoot BP Plus组倒充填后未发生明显颜色改变,美观性优于MTA组(P<0.05),但与树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oot BP Plus组染料渗漏长度较MTA组短(P<0.05),和MTA组染料渗漏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微间隙宽度比较,iRoot BP Plus组<MTA组<树脂组(P<0.05).三组微渗漏荧光染色面积比较,iRoot BP Plus组<MTA组<树脂组(P<0.05).结论:iRoot BP Plus具有良好的根尖封闭性、密合性和美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两种单支锉系统预备模拟弯曲单根管效果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比较M3-L和HyFlex-EDM单支锉系统预备树脂模拟弯曲单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选取40颗树脂模拟弯曲单根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颗,分别用M3-L和HyFlex-EDM机用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备,牙科显微镜摄录预备前后根管图像,测算模拟根管质量差和工作长度变化、计量偏移量大小.结果:M3-L组预备后根管工作长度为(15.654±0.004)mm,HyFlex-EDM组工作长度为(15.662±0.00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树脂模拟根管预备后质量差和各个位点根管偏移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3-L和HyFlex-EDM 单支锉系统预备模拟弯曲单根管皆能维持根管固有形态和走向,具备良好的中心定位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四种镍钛单支锉预备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比较4 种镍钛单支锉预备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选择64 颗离体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管,根据弯曲度分为中度弯曲组、重度弯曲组,每组再随机分成 4 个亚组(n =8),分别用 4 种镍钛单支锉WaveOne Gold、Reciproc Blue、M3-L以及锋度V Blue预备根管,记为WG组、RB组、M3 组和VB组.记录各组根管预备时间.采用锥形束CT测算根管偏移量、轴中心率及弯曲度变化.结果:预备过程中均未发生器械变形或折断.同一弯曲程度下各亚组根管预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弯曲根管中,M3 组弯曲度变化值最小.4 种单支锉产生的根管偏移量均<0.30 mm;距根尖3mm处,WG组根管偏移量最大;距根尖5mm处,WG组根管偏移量较小,轴中心率最接近1.结论:虽然4 种镍钛单支锉均能较好地维持弯曲根管原有的解剖形态,但WaveOne Gold在根管中段具有更好的中心定位能力,M3-L在维持根管弯曲角度上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相同横截面的单支锉弯曲根管成形能力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比较相同横截面的不同往复运动机用镍钛器械对模拟弯曲根管的预备成形能力.方法:采用42 个树脂模拟重度弯曲根管,随机分成S形横截面组(A组)与平行四边形横截面组(B组).A组树脂块随机分为3 组(n=7),分别使用Reciproc Blue、O-Blue、O-Gold单支锉根管预备;B组树脂块随机分为 3 组(n=7),分别使用WaveOne GOLD、WF File(New)、WF File(Old)单支锉根管预备.预备后根尖直径0.25 mm.预备前后分别使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扫描树脂块并计算根管全长及多个不同测量水平体积增量比、表面积增量比及根管偏移量.结果:在根尖段,O-Blue组体积增量比和表面积增量比大于Reciproc Blue组(P<0.01&P<0.05),表面积增量比小于O-Gold(P<0.05),O-Gold组体积增量比和表面积增量比大于Reciproc Blue组(P<0.001);在根中段,O-Blue的体积增量比大于O-Gold组(P<0.01);在根管全长,O-Blue组体积增量比大于Reciproc Blue组(P<0.05).Reciproc Blue组在根管中下段向弯曲内侧偏移(P<0.05);O-Blue组在根中段向弯曲内侧偏移(P<0.05);O-Gold组在根尖段向弯曲内侧偏移(P<0.05).WaveOne GOLD组、WF File(New)组和WF File(Old)组的根管体积增量比、表面积增量比无统计学差异,在根管全长均明显向弯曲内侧偏移(P<0.05).结论:S形横截面组中O-Gold和O-Blue切削能力稍优于Reciproc Blue,O-Gold对根尖区破坏较大;平行四边形横截面组中3 种单支锉成形能力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三种连续旋转单支锉对弯曲根管成形能力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连续旋转单支锉M3-L铂金2018款,锋将Ez-one和OneShape预备根管后根管偏移程度和角度的变化,评估其对L形单弯树脂模拟根管的成形能力,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0个L形单弯树脂模拟根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使用M3-L、Ez-one、OneShape预备根管,数码相机采集预备前后根管图像,Adobe Photoshop CC 2018软件图像重叠后,Image View软件测量预备后10个观测水平的内、外壁树脂去除量、根管偏移及根管弯曲度.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三组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组间根管成形能力采用LSD两两比较.结果:根管预备后,三组树脂弯曲根管的弯曲角度均有所减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定位能力的结果显示,在距根尖1mm处,M3-L组的中心定位力显著优于Ez-one组(P<0.05),OneShape组与Ez-one组均向弯曲外侧偏移,而M3-L组向弯曲内侧偏移.在距根尖2~6 mm处,M3-L组的偏移量与OneShape组及Ez-one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在2mm处Ez-one组偏移量最小,中心定位能力较好(P<0.05).而在3、4测量点处OneShape组表现出了最小的偏移量,在第7、8测量点处OneShape组偏移量最大,在第8、9测量点,M3-L组表现出了最小的偏移量,在9、10测量点Ez-one组的偏移程度均大于M3-L组与OneShape组.结论:在根管弯曲段Ez-one与OneShape成形能力较好,M3-L根尖偏移量较少,三种镍钛器械均能够很好地维持根管原始走向,表现出了较好的成形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4种机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后对牙根抗折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单支锉往复运动器械Reciproc、WaveOne与全序列旋转运动器械ProTaper和BLX根管预备后牙根抗折性的差异.方法:收集上、下颌离体前牙各50颗,分别随机分成5组(n=10).分别用上述4种根管预备器械对4组牙进行根管预备,1组对照牙不进行根管预备.预备后将标本置于电子万能实验机上加压直至根折,记录折断瞬间所受的压力值(N)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管预备后实验组牙根的抗折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Reciproc组与WaveOne组、ProTaper组与BLX组预备后牙根抗折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Reciproc组和WaveOne组牙根抗折力高于ProTaper组和BLX组(P<0.05);当应用同种器械预备至同等号数时,上颌牙根的抗折力高于下颌牙根(P<0.05).结论:往复运动预备系统器械根管预备后牙根的抗折性优于全序列旋转预备系统器械,上颌切牙预备后牙根的抗折性均高于下颌切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往复旋转单支镍钛器械预备人下颌标本切牙根管后牙根微裂形成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显微CT (Micro CT)观察3种往复旋转单支镍钛器械预备人下颌标本切牙根管后牙根微裂的形成情况,为临床上往复旋转单支镍钛器械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个人下颌标本,共60颗单根下颌切牙,且均无牙根微裂,根据根管预备中所用镍钛器械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每组15颗牙齿,以ProTaper Universal组为对照组,以Wave One组、Reciproc组和One File组为实验组.按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预备根管,Wave One镍钛锉、Reciproc镍钛锉和One File镍钛锉预备根管至25#,ProTaper Universal镍钛锉预备根管至F2.根管预备后每组牙齿分别用Micro CT进行扫描,分析牙根微裂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roTaper Universal组比较,Wave One组、Reciproc组和One File组牙根微裂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Wave One组、Reciproc组和One File组牙根微裂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下颌切牙中牙根微裂纹均在根尖1/3处最为常见,其次为根中1/3.结论:根管预备过程易引起牙根微裂,需要重视镍钛器械的选择,3种往复旋转镍钛器械Wave One、Reciproc和One File根管预备后牙根微裂形成少,能降低根管治疗后牙根折裂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种镍钛器械对根尖微渗漏影响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单支锉系统WaveOne、Reciproc和传统镍钛系统ProTaper对根管根尖微渗漏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WaveOne、Reciproc和ProTaper预备根管,采用热牙胶连续波技术充填根管.染色,制作透明牙后,显微镜下测量根尖染料渗入深度,记录并统计分析.结果 Reciproc组染料渗入深度为(2.88 ±0.16)mm,WaveOne组为(2.89 ±0.22)mm,ProTaper组为(2.92 ±0.19)mm.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veOne组、Reciproc组和ProTaper组均能达到同样的根管封闭效果.从提高操作效率和减少根管偏移的角度,建议使用WaveOne和Reciproc系统;从切削能力更强,能有效避免牙本质碎屑被推出根尖孔的角度,推荐使用Reciproc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冲洗液对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数和预备效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根管预备时不同冲洗液直接冲洗机用镍钛锉对其预备根管数及预备单个根管提拉次数(预备效率)的影响.方法:按照根管冲洗液的不同,将100支机用镍钛锉(型号为ProTaper UniversalF1)随机分为5组,每组20根,分别为A组:无菌蒸馏水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1%次氯酸钠组;D组:5%次氯酸钠组;E组:对照组.用PTU F1镍钛锉在模拟根管的树脂模块上行根管预备,预备过程中除对照组外其余四组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冲洗液持续冲洗锉针,记录并计算各组中预备单个根管的平均提拉次数及每支锉预备的根管数.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5组PTU F1锉折断前预备的根管数(个)和单个根管的平均提拉次数(次)分别为:A组:6.99±3.52和18.59±2.23;B组:6.25±1.72和17.81±0.80;C组:6.80±3.23和17.82±1.27次;D:4.04±2.31和20.35±2.66;E组:4.03±2.32和22.50±6.57.A、B、C三组的预备根管数和平均提拉次数与D组、E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与E组平均提拉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蒸馏水、生理盐水、1%次氯酸钠均可显著增加镍钛锉的预备根管数,提高预备效率;5%次氯酸钠可提高镍钛锉的预备效率,但对锉针预备根管数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机用镍钛锉根管预备对上颌第一磨牙应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3种机用镍钛锉根管预备对上颌第一磨牙应力大小和分布影响的差异.方法 采用上颌第一磨牙树脂模型,分别用Reciproc、WaveOne和Protaper机用镍钛根管锉进行根管预备.使用Micro-CT分别扫描预备前后的树脂模型,将扫描结果导入Mimics 16.0软件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通过Abaqus 6.14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垂直和侧方加载条件下进行应力分析.结果 3种机用镍钛根管锉根管预备后,在垂直力加载下,Reciproc组、WaveOne组、Protaper组牙釉质最大应力增幅分别为1.36%、21.48%、20.99%;牙骨质最大应力增幅分别为55.98%、41.18%、33.04%;牙槽骨最大应力增幅分别为45.55%、40.37%、24.09%;在斜向45°力加载下,Reciproc组、WaveOne组、Protaper组牙釉质最大应力增幅分别为1.79%、-4.58%、3.82%;牙骨质最大应力增幅分别为16.33%、7.58%、4.32%;牙槽骨最大应力增幅分别为46.82%、36.40%、8.29%.3种机用镍钛根管锉根管预备后,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牙骨质和牙槽骨的最大应力均较预备前增大,应力集中区均位于牙冠与牙根交界区.3组在侧方加载时的应力均明显大于垂直加载时的应力.两种加载条件下,Reciproc组牙骨质和牙槽骨应力增大幅度均大于其余两组.结论 根管预备会造成上颌第一磨牙应力增大,Reciproc组牙骨质和牙槽骨应力增大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