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试验组采用清肠化湿方治疗,方药组成:黄芩10 g,黄连6 g,白头翁10 g,炒当归10 g,木香10 g,炒白芍20 g,生甘草6 g,肉桂(后下) 3 g.并根据患者症状加减用药:伴发热者加金银花15 g,葛根15 g;腹痛较为严重者,加延胡索10 g,徐长卿15 g; 腹泻、脓血便者,去白头翁、肉桂,改黄连3 g,加茯苓15 g,党参15 g,炒白术10 g.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肠黏膜镜像积分、IB水平以及治疗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00%较对照组的8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肠黏膜镜像积分、I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湿热内蕴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肠黏膜镜像积分,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和IB-水平,综合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苦苣苔科镜像花的多样性及演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泛热带分布的苦苣苔科(Gesnenaceae)在我国南方具有极高的物种丰富度与特有率,花部特征变化丰富,是研究物种形成与适应演化的代表类群.镜像花(mirror-image flowers)是极为特化的传粉系统,在苦苣苔科中出现了较多的不同类型,可能与苦苣苔科物种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有关.该研究总结与分析了苦苣苔科镜像花的类型多样性以及系统分布与适应演化等,讨论了镜像花对苦苣苔科物种形成与维持的积极意义.结果 表明:镜像花仅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苦苣苔亚科(Didymocarpoideae)的7个属,在历史上就至少发生了5次独立起源.长冠苣苔属(Rhabdothamnopsis)、南洋苣苔属(Henckelia)及长蒴苣苔属(Didymocarpus)镜像花的花柱与可育雄蕊分别向左、右两侧偏转,形成互补镜像花;蛛毛苣苔属(Paraboea)、喜鹊苣苔属(Ornithoboea)、非洲堇属(Saintpaulia)镜像花缺乏与花柱对应侧偏的可育雄蕊(非互补镜像花);而海角苣苔属(Streptocarpus)直立堇兰亚属(subg.Streptocarpella Engler)则同时出现了互补、非互补镜像花.不同于其他被子植物(离瓣花、缺乏花冠筒),苦苣苔科中的镜像花大多伴随着明显的花冠筒、内藏的雄蕊、合生的花药,以非互补镜像花为主;传粉者以小型的无垫蜂(Amegilla spp.)和熊蜂(Bombus spp.)为主.这些特殊的花部综合征与特化的传粉机制,提高了传粉精确性,可能促进了传粉隔离与物种适应辐射.今后的一个研究重点应通过分子系统发育方法,进一步揭示苦苣苔亚科互补与非互补镜像花的进化顺序及其在物种分化与长距离扩散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UPLC-Q-TOF MS/MS技术的裸花紫珠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通过UPLC-Q-TOF MS/MS技术分析鉴定裸花紫珠三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及其颗粒的化学成分与差异.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Xevo G2-XS QTof色谱柱1.8μm Ultimate XB-C18 column(100×2.1 mm i.d.);柱温30℃;流动相:A(H2 O):B(CH3 CN)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通过UNIFI软件及文献报道质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再通过PCA分析观察样品的聚集,结合镜像对比分析样品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共鉴定17化合物,主要为苯乙醇苷类毛蕊花糖苷、连翘脂苷B等和黄酮类木犀草素、芹菜素等,其余为环烯醚萜类梓醇、益母草苷及三萜类化合物熊果酸;PCA分析可看到裸花紫珠三种不同提取物分别在不同的象限,且水提物与颗粒出现大部分重合;镜像对比发现颗粒中成分基本包含在水提物成分中,保留时间小于20 min的化合物水提和醇提效果无较大差异,保留时间大于20 min的化合物醇提效果较好.结论:本实验结果为裸花紫珠化学成分的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的探讨及提取工艺优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微信指导下的居家镜像治疗应用于下肢截肢后幻肢痛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微信指导下的居家镜像治疗应用于下肢截肢后幻肢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截肢后幻肢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于治疗室进行镜像治疗,观察组在临床医师微信指导下进行居家镜像治疗训练.两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包含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现时疼痛强度(PPI)三个内容;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于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日均消耗时间与日均花费金钱.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PRI、VAS、PPI、PSQI与HAMA得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均消耗时间与日均花费金钱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信指导进行居家镜像治疗下肢截肢后幻肢痛,可以减轻疼痛,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焦虑情绪,与诊室治疗效果相似.而且患者消耗时间与经济花费更低,更加有利于保持幻肢痛患者进行康复的持续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全胸腹腔镜Mckeown手术治疗全内脏反位食管癌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临床资料患者,男, 68 岁,因"吞咽困难伴上腹部不适1 +月"入院,查体:患者体型消瘦,双侧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廓无畸形,右侧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可触及心尖搏动,叩出心界,闻及心音.左侧未触及心尖搏动,无法叩出心界,未闻及心音.胃镜示:距门齿30 ~35 cm可见不规则菜花状新生物,累及管壁3/5 周,新生物表面糜烂,轻触易出血,胃黏膜呈镜像改变;病理检查示:鳞状细胞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圆唇苣苔属(Gyrocheilos)花柱侧偏弯折现象及其传粉适应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圆唇苣苔属(Gyrocheilos)是苦苣苔科的中国特有属,有 5 种,全部狭域分布在我国西南及广东的高海拔山区.圆唇苣苔属所有物种的花柱侧偏且花柱顶端呈 90°弯折,使得柱头位于花开口的中央位置.这种独特的侧偏弯折花柱结构,说明圆唇苣苔属可能有着特殊的演化历史和适应机制.为揭示这种特殊的花柱侧偏弯折现象的发生范围、发育过程及其传粉适应机制,该研究在圆唇苣苔(Gyrocheilos chorisepalus)、折毛圆唇苣苔(G.retrotrichus)和微毛圆唇苣苔(G.microtrichus)3 个物种中开展了花部综合征观察,并研究了广东大雾岭保护区内的折毛圆唇苣苔花发育过程、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以及传粉过程.结果表明:(1)微毛圆唇苣苔只有花柱左偏弯折现象,而圆唇苣苔和折毛圆唇苣苔虽然大部分花是花柱左偏弯折,但在部分个体中出现了少量的花柱右偏弯折现象(占种群总花数的 2%~3%).(2)传粉观察发现,折毛圆唇苣苔在花蕾期即出现了花柱弯折现象,2 个可育雄蕊的花药合生、位于花冠筒喉部中央位置,与侧偏花柱不存在左右镜像对称关系.(3)折毛圆唇苣苔的花粉胚珠比(P/O)为 456.98±15.55,属于兼性异交繁育系统.折毛圆唇苣苔存在一定的传粉限制,自交授粉可以结实,但异交种子萌发率更高,可能存在近交衰退.(4)折毛圆唇苣苔的访花昆虫较少,访花频率较低,主要访花昆虫有隧蜂、熊蜂、食蚜蝇等;熊蜂体型较大,访花时降落在弯折花柱和花瓣下唇,胸部侧面及下部能有效接触到柱头.(5)反射率结果显示,折毛圆唇苣苔花瓣反射波长范围集中在紫光和蓝紫光区域,花冠的反射波长范围与蜂类视觉范围一致且花冠筒外侧和花瓣下唇的反射强度最大,更容易吸引蜂类落置在花冠宽大的下唇;圆唇苣苔属的花柱侧偏弯折现象可能来自近缘的长蒴苣苔属(Didymocarpus)的花柱下弯现象或镜像花(mirror-image flowers).综上认为,这种侧偏弯折的花柱,可能通过提供昆虫降落平台,使得柱头位于花开口中央和花瓣下唇的上方位置,提高了柱头接触访花昆虫的概率,是适应高海拔地区低频率访花者的一种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