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居家失能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居家失能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命质量、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简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广州市161名已经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居家失能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家失能老年人生命质量总分为(41.17 ± 7.79)分,其中环境领域得分最高,其次是社会关系、心理、生理领域,分别为(11.38 ± 2.71)、(10.36 ± 3.16)、(9.86 ± 2.08)、(9.56 ± 1.8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周出门活动次数、近1年住院次数、主观幸福感、抑郁、焦虑是失能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失能老年人生命质量不容乐观,居家护理机构的护士应针对影响因素制订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命质量,同时为优化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居家养老的国外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模式现况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居家养老是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之一,居家环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居家环境已成为许多国家进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主要目标。目前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模式包括基于公共福利政策的改造模式、基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改造模式和基于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的改造模式。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但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改造模式。因此本研究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模式进行综述,分析其特征及优缺点,总结改造经验,以期为我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体系构成要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多元化照护银行的构成要素,为构建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式,于2021年3—5月选取苏州市养老机构护理管理人员以及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实施管理人员共15名专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借助NVivo 11软件管理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多元化照护银行的构成要素包括多元化照护人员、多样化照护内容以及多元化激励措施3个主要模块,其中多元化照护人员模块包括专职照护人员、兼职照护人员2个要素,多样化照护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协助、专业生活照护、专业医疗护理照护、沟通与情感支持、急救照护以及专病照护6个要素,多元化激励措施包括劳务币、"惠"护币2个要素。结论:照护银行中多元化照护人员为失能照护提供生生不息的后生力量;多样化照护内容为失能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满足途径;多元化激励措施是吸引和稳定照护队伍的有效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居家照护员工作体验探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在苏州市推出和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并对失能老人提供居家照护的基础上,探究居家照护员在照护情境中的工作体验,了解其困难与问题,探讨其真实感受并分析成因,寻找规律和总结经验,为居家照护员队伍的建设和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法及半结构访谈法收集9名居家照护员在照护情境中的现场体验资料,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工作负担沉重,激励机制缺乏。照护体验多元化,有成就感和快乐感,但缺乏家属信任和认同。专业培训的需求迫切,期待同伴支持。结论:优化居家照护员工作环境,减轻照护负担。提高居家照护员从业待遇,积极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关注居家照护员的情感体验,帮助其适应照顾者角色。规范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供风险评估工具,提高照护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护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的适应性调整与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当前,我国长护险试点城市的失能等级评估标准正逐渐趋同,但在调整过程中仍存在难题,也存在潜在的政策困境,容易导致评估结果失真,陷入"再碎片化"陷阱.对此,提出失能等级评估的优化策略:提高失能评估的精准度,促进长期护理服务更加公平;建立常态化的动态评估机制,促进失能等级评估更有效率;把控长护险待遇给付,促进基金支付更加可持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国际经验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失能老年人数量增加,"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政策分析,探究我国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的供需现状和面临挑战,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体系,加强长期护理服务队伍建设等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积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思考:基于我国49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的政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护险)政策文件进行分析,剖析存在问题,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数据库和各试点城市政府网站收集 49 个长护险试点城市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从参保对象、保障对象、筹资渠道、方式与标准、服务形式与内容等 4 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点城市在长护险建设过程中,参保对象和保障对象范围有所扩大,但仍存在参保对象范围不一、保障对象准入门槛较高、筹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筹资标准不统一、服务内容有待优化等问题.建议逐步实现参保对象城乡居民全覆盖,适当扩大保障范围,探索独立的筹资机制和统一的筹资标准,以需求为导向,建立政府、社区和家庭等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服务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医疗负担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探讨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实施对老年人医疗负担的影响,为优化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CHARLS 2018年数据库5161个样本,运用OLS回归方法探究长期护理保险与老年人医疗负担之间的关系.结果:长期护理保险显著减少了参保老人的住院频次、自付住院费用以及门诊频次;长期护理保险主要减轻了轻度失能、收入水平较高老年人群的医疗负担.结论: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加强护理服务供给、关注弱势群体与推动智慧养老建设是优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减轻老年人医疗负担的有效举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现状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4/5/11
我国自 2016 年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来,各城市在实践中对长护险筹资机制、保障范围、待遇支付和服务供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总结成都和上海两地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经验,比较两地政策共性与差异,分析两地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拓宽长护险筹资渠道,建立合理筹资机制、构建完善长护险服务供给体系、加强长护险监督管理、健全培育长护险市场等路径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本文基于2013、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显示,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长护险每增加1%,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提高0.850%.异质性分析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对女性、农业户口和高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促进效果更强.机制分析显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宣传和推广及其对定期体检、健康咨询等健康管理服务的整合会促进养老保险的参与,进而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参保范围,加强政策的宣传,采取差异化策略及推动政策协同等建议,以促进长期护理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