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晚期患者生存时间与癌症患者照护评估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照护评估量表(CES)对乳腺癌晚期患者生存时间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4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及其140名居家照护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居家照护者进行联系并约定时间和地点,使用癌症患者CES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CES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晚期乳腺癌患者CES得分的影响因素。共发放140份问卷,其中133份有效,有效回收率为95.00%(133/140)。结果:13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76例、Luminal B型19例、ERBB 2+型12例、Basal-like型26例。Luminal A型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最长,与ERBB 2+型、Basal-like型晚期乳腺癌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uminal B型晚期乳腺癌的生存时间与Luminal A型、ERBB 2+型、Basal-like型晚期乳腺癌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Luminal A型晚期乳腺癌患者CES评分最高,与Luminal B型、ERBB 2+型、Basal-like型晚期乳腺癌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uminal B型晚期乳腺癌的CES评分与Luminal A型、ERBB 2+型和Basal-like型晚期乳腺癌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CES得分呈正相关( r=0.892, P<0.05)。晚期乳腺癌患者CES赋权水平影响因素包括由医生提供的身体照护、心理健康照护、环境、医生对家属的解释或说明、协作和持续性、对患者家属的考虑、可用性、费用、由医生对患者的解释或说明、由护士提供的身体照护。 结论:癌症患者CES可以有效预估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不同,生存时间的预估效果也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移植患者超前过渡期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据调查,肺移植患者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高达33.3%~45.4% [1,2,3],与术后生存率下降相关 [4]。完善的出院准备服务能够促进患者从医院顺利转介到另一个治疗环境(社区医院、家中等),降低再入院和病死风险 [5]。国外有一项关于肺移植患者出院准备服务集束包的研究报道,但该集束包仅涉及沟通、出院安排、用药管理及随访等主题,并未从全周期角度进行干预 [6]。过渡期管理是出院准备服务的衍生,时间和地域跨度更为广泛,主要囊括医院到家庭的转移、院内转移、医院向社区的转移及全生命周期的过渡。其以患者为中心,将治疗过程中的断点有效连接,协调贯穿整个过渡期,以确保患者在不同机构或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之间安全转移 [7]。科学合理的过渡期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出院准备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 [8]。肺移植患者不同于普通患者,其术前需要等待移植器官,术前的生理、心理状态度对术后结局影响重大。考虑此特殊性,本研究提出"超前过渡期管理",以扩大转移的范畴,即在患者进入移植等待列表时便启动过渡期管理;据此构建肺移植患者超前过渡期管理方案,涵盖器官等待阶段、住院阶段和居家阶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学龄前哮喘患儿家长报告结局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学龄前哮喘患儿家长报告结局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哮喘门诊前来就诊的学龄前哮喘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哮喘患儿家长报告结局量表对382例哮喘患儿及其家长382名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哮喘患儿家长报告结局的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382份,回收有效问卷376份,有效回收率为98.4%。结果:376例患儿哮喘控制得分为(21.95±3.54)分,哮喘患儿家长报告结局得分为(97.20±18.3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家长报告结局得分在与患儿的关系、家长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长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和哮喘控制水平是哮喘患儿家长报告结局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学龄前哮喘患儿家长报告结局受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低、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从居家照护、环境、饮食和运动等方面更具针对性地为患儿及家庭进行个性化干预,帮助其更好地进行疾病管理,提高患儿哮喘控制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居家脑卒中患者配偶营养照护阻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居家脑卒中患者配偶营养照护的阻碍因素,为改善居家营养照护质量、家庭营养教育管理方案和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对13名老年居家脑卒中患者的配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老年居家脑卒中患者配偶营养照护阻碍因素可归纳为3个类属、7个主题:认知因素类属包含饮食营养认知欠佳、健康自我维护意识削弱;行为因素类属包含依从性较差、饮食调整不当、个人应对无效;环境因素类属包含社会支持延迟、信息获取受限。结论:关注老年居家脑卒中患者配偶营养照护阻碍因素有助于详细了解配偶在营养照护中的困难与问题,为有效进行家庭营养教育和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居家失能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居家失能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命质量、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简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广州市161名已经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居家失能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家失能老年人生命质量总分为(41.17 ± 7.79)分,其中环境领域得分最高,其次是社会关系、心理、生理领域,分别为(11.38 ± 2.71)、(10.36 ± 3.16)、(9.86 ± 2.08)、(9.56 ± 1.8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周出门活动次数、近1年住院次数、主观幸福感、抑郁、焦虑是失能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失能老年人生命质量不容乐观,居家护理机构的护士应针对影响因素制订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命质量,同时为优化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居家养老的国外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模式现况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居家养老是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之一,居家环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居家环境已成为许多国家进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主要目标。目前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模式包括基于公共福利政策的改造模式、基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改造模式和基于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的改造模式。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但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改造模式。因此本研究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模式进行综述,分析其特征及优缺点,总结改造经验,以期为我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淋巴瘤患者CAR-T治疗期间真实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淋巴瘤患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期间的真实体验及需求,为制定护理干预策略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3例接受CAR-T治疗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症状感知多样(发热、疲乏等全身症状以及呼吸、消化、神经等多系统症状);复杂情绪体验交织(希望与怀疑并存、环境适应力改变与失控、多种负性情绪交杂);社会需求迫切(治疗相关信息需求、渴望医护人员关注和帮助、家庭情感支持、居家康复的延续性照护)。结论:淋巴瘤患者CAR-T治疗期间承受着较大的身心痛苦,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多方面支持,帮助患者识别、改善躯体不适症状,减轻心理负担,满足身心需求,促进疾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介助老人居家环境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介助老人居家环境安全影响因素,为提高介助老人居家环境安全水平及推进适老化改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8月—2022年3月选取乌鲁木齐市8个社区的326名介助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老年人居家环境安全评估量表及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认知需求意愿简明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介助老人居家环境安全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30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56%(305/326)。介助老人居家环境安全的影响因素为住房面积、自评居家环境、慢性病、养老金月收入和适老化改造认知( P<0.05)。 结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需重点关注患慢性病、自评环境不好、养老金月收入低及适老化改造认知较低的介助老人,相关部门应做好居家环境自评方法和居家适老化改造相关知识的宣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农村独居与非独居老年人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需求及孤独感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农村独居老年人及非独居老年人孤独感及居家照顾服务选择现状,分析其在孤独感影响下的养老领域选择偏好,为制订有效、科学的居家养老服务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22年7—9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使用孤独感量表及老年人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内容问卷调研800名贵州省遵义市农村老年人群,使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需求与孤独感的现状及相关性。 结果:最终纳入样本746名,其中独居老年人127名(男61名,女66名),非独居老年人619名(男290名,女329名),年龄60~95(71.15 ± 7.81)岁。独居与非独居老年人孤独感得分分别为(12.50 ± 3.89)、(8.75 ± 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93, P<0.001)。在选择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中,独居老年人在社会心理领域得分(28.57 ± 6.58)分、环境领域得分(22.05 ± 5.90)分及总分(158.24 ± 12.33)分高于非独居老年人的(23.64 ± 4.13)、(18.82 ± 8.20)、(153.19 ± 11.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93、4.21、4.42,均 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人的孤独感与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的社会心理领域呈正相关( r=0.189, P<0.001),其中孤独感与健康行为领域( r=0.075, P<0.05)、环境领域( r=0.049, P<0.05)及总分( r=0.055, P<0.05)呈正相关,但与生理领域( r=-0.029, P<0.05)呈负相关。 结论:农村独居老年人孤独感高于非独居老年人。由于受孤独感的影响,独居老年人在选择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中对社会心理领域需求较高,同时对生理领域、健康行为领域及环境领域也具有较高需求,总体上独居老年人对于居家整合性照顾服务需求高于非独居老年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用药对用药安全性影响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门诊慢性病患者主动参与用药对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全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7月关于促进患者参与提升用药安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研究发生在门诊和居家环境,研究对象为慢性病患者。干预内容分为3种:患者参与用药方案制定、患者参与用药方案调整、患者参与日常用药管理。纳入的用药安全主要结果指标为用药依从性、用药知识、用药信念、不良事件发生、用药差错。患者主动参与用药安全的干预策略提升了患者的用药知识,但未显著改善用药依从性。结论:促进患者参与用药可提高患者对用药安全的认知。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