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奥马珠单抗是全球哮喘领域第一个生物靶向治疗药物,于2017年8月在我国正式获批,2018年3月起正式在我国进入临床使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数十位专家结合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就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相关重要的临床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于2018年制定了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第一版中国专家共识。迄今为止,已有逾3万例中国患者接受过奥马珠单抗的治疗。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近2年国内外新的循证医学、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的证据,在第一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做了更新,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1)抗IgE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循证证据;(2)奥马珠单抗适用对象的筛选标准及排除条件;(3)奥马珠单抗使用的注意事项,与各种疫苗(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的重点说明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的注意要点;(4)奥马珠单抗的疗程及安全性;(5)奥马珠单抗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6)奥马珠单抗与其他生物靶向药物和变应原免疫治疗的联合临床应用。奥马珠单抗通过与IgE的Cε3区域特异性结合,降低游离IgE水平,下调FcεRⅠ受体表达,可减少哮喘急性发作、降低急诊及住院率,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奥马珠单抗的适用患者为确诊为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LABA)标准治疗控制不佳,且排除对奥马珠单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奥马珠单抗需根据注射剂量表确定剂量后进行皮下注射,应在具备留观条件和抢救过敏性休克相关医疗设施的医疗机构,由护士或医生进行注射,注射完成后应密切观察是否发生过敏反应。奥马珠单抗治疗应至少使用16周以判断其有效性,根据总体哮喘控制效果判断是否继续应用奥马珠单抗,并需每3个月随访评估病情变化及调整剂量。常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基于最新国内外证据,本版共识重点更新了有关疗程、给药方式以及特殊人群使用等部分,以期更好指导奥马珠单抗的临床使用。奥马珠单抗在我国的使用仍需长期的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加,本共识将不断完善和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后遗症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一种呼吸道疾病,各年龄段均易感。康复的COVID-19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持续的急性COVID-19症状,或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的新症状,这些在COVID-19康复后持续存在的症状被称为"长期COVID"或"COVID后综合征"。COVID-19后遗症可累及多个系统,相关研究、报道繁多,但缺乏梳理,现将国内外COVID-19后遗症及其可能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散发型克雅氏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迅速进展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又称朊蛋白病,是一种潜伏期长、病程较短、可传播的罕见致命性疾病。自2019年开始全球大流行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其高传染性及高变异性导致目前仍在继续流行,或将长期存在。迄今为止,国外已多次报道在COVID-19患者中观察到了许多不同表现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并提出SARS-CoV-2可能影响神经变性病发生发展的假设。2023年初,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1例以头晕、步态不稳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在此期间患者SARS-CoV-2检测呈阳性后,病情迅速进展,最终确诊为CJD,故推测COVID-19可能与CJD的迅速进展存在相关性。笔者现将该例患者的具体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CJD及SARS-CoV-2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例报告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发生COVID-19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发生COVID-19后临床诊治经过,包括起病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2019-nCoV核酸检测和肺部CT平扫)、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本例肾移植受者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方面具备典型COVID-19特征,诊断为COVID-19(重型)合并A型流感病毒感染。通过减停免疫抑制剂、阿比多尔/奥司他韦抗病毒、预防细菌感染、激素抗炎、吸氧、营养支持和充分休息等治疗,临床症状逐步缓解,肺部病灶吸收,达到临床治愈。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具有特定免疫抑制状态,COVID-19对受者的长期影响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成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但人们对COVID-19的长期影响仍然知之甚少。成年感染患者可能在康复后出现成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A),它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SARS-CoV-2感染后并发症,通常在感染后2~6周出现,主要症状为发热和肌痛,伴有肺外多器官功能障碍,炎症指标显著升高和心肌标志物异常。临床易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混淆而延误临床救治。现报道1例35岁健康男性,在SARS-CoV-2感染后4周发生MIS-A,以发热、心力衰竭症状最为突出,予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及相应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最终治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和特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但无任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在人群中难以被发现,具有疫情传播风险。加深对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和后遗症等的了解有助于为不断优化防控策略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SARS-CoV-2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和特征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儿童中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更高;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力弱于有症状感染者;Omicron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于Beta和Delta;疫苗接种可降低SARS-CoV-2的感染风险,但接种疫苗的人群发生突破性感染后,有可能更易出现症状;目前尚不能得出无症状感染者会出现长期COVID-19症状的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治疗长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的现状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的持续增多,长期新冠病毒感染症状(以下简称长期新冠症状)日益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这些症状通常包括疲劳、呼吸急促、咳嗽、认知功能减退、嗅觉或味觉丧失等。长期新冠症状的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有微血栓导致组织缺氧、免疫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新冠病毒在体内长期存活、EB病毒再激活等学说。高压氧治疗在新冠病毒肺炎急性期的救治方面已取得良好的效果,最近研究显示高压氧对于长期新冠症状也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相比传统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具有常压下所有药物和治疗手段无法替代的优势。因此,高压氧治疗长期新冠症状具有的临床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值得积极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17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急性感染患者自身免疫指标的回顾性观察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轻型和普通型奥密克戎变异株急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估新冠疫苗接种对人群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22日至2月24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水西院区)收治的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1.1.529)感染的317例成人患者的临床特征。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疫苗接种情况、基础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入院时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分析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尤其是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317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急性感染的成人患者中,普通型(203例)老年患者比例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比例均较轻型(114例)患者明显增多〔年龄≥60岁:27.58%(56/203)比9.65%(11/114),高血压:31.03%(63/203)比19.30%(22/114),糖尿病:15.76%(32/203)比7.89%(9/114),心脑血管疾病:11.33%(23/203)比0.88%(1/114),均 P<0.05〕;传播途径以聚会传播为主,首发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咽痛、鼻塞、流涕等流感症状最为多见;轻型组和普通型组分别有19.30%(22/114)和24.63%(50/203)的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复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绝大多数轻型及普通型患者炎症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如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淋巴细胞计数(LYM)、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急性期尚未引起严重的炎症风暴,可能与疫苗接种及病毒变异后致病力减弱有关。轻型组IL-6>7 ng/L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普通型组〔1.75%(2/114)比6.40%(13/203), P<0.05〕,提示IL-6升高可能成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两组间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中分别有12.90%(12/93)和11.04%(17/154)的患者辅助T细胞比例降低,18.28%(17/93)和14.28%(22/154)的患者CD4 +/CD8 +比值升高,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存在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与疾病的进展和远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结论:血清IL-6水平可能作为评估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疫苗接种后,奥密克戎变异株急性感染患者体内炎症指标显著降低,但远期效果仍需长期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新冠综合征临床诊治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我国进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这标志着COVID-19从紧急状态向新常态转变,但与COVID-19相关的“长新冠”可以出现全身多系统症状并带来长期的影响,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国内针对长新冠综合征的诊治、随访及多学科管理尚缺乏相应的共识,相关诊疗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各学科及各中心的经验。本共识基于国内外长新冠综合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数据,以及循证医学证据,从长新冠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定义、各系统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随访及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提炼出16条共识建议,为指导临床正确评估与管理长新冠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功能检查临床应用研究进展(2022-2023)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针对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的肺功能检查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总结评价。期间,我国发布了肺功能检查技术规范——脉冲振荡技术(IOS)检查,对IOS的检查方法、质量控制提出技术规范和临床应用建议;并发布了开展便携式肺功能检查的中国专家共识。我国的肺量计国家卫生行业标准202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国分别建立了适用于中国健康成人及4~17岁儿童IOS的参考值和预计值方程式;建立了适用于科普、基层推广和疾病早期筛查的基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和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三项呼气流量指标的肺龄评估方程。在肺功能评估及临床应用方面,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肺功能损害受基因和环境等因素影响,肺功能发育轨迹异常的早期识别为肺功能损害治疗提供了早期预防和治疗的机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需结合临床与肺功能,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可预测COPD恶化风险和病死率等,可考虑纳入COPD的多维评估工具。IOS可预测学龄前哮喘儿童学龄时期的肺功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需注意肺功能长期随访,以及肺功能异常和症状的治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可为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预测和预后提供信息,监护和维持肺功能有助于预防痴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