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d再入院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324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30d是否再入院,分为未入院组269例和入院组5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30 d再入院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单独GNRI以及校准混杂因素后对30 d再入院的评估价值,以决策曲线分析法分析单独GNRI以及校准混杂因素后预测30 d再入院的实用价值.结果 入院组长期氧疗占比、CAT评分、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显著高于未入院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PaO2、GNRI显著低于未入院组(均P<0.05)o GNRI按四分位数分组,Q4 组、Q3 组、Q2 组、Q1 组再入院率分别为 4.94%(4/81)、6.17%(5/81)、23.46%(19/81)、33.33%(2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氧疗、FEV1%pred、CAT评分、GNRI为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均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长期氧疗、CAT评分和FEV1%pred混杂因素前后,GNRI Q3、Q4者再入院风险显著降低(均P<0.05),且OR值呈降低趋势(P<0.05).GNRI单独预测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AUC为0.819(95%CI:0.773~0.860),校正混杂因素后AUC为0.858(95%CI:0.815~0.894),校正前后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GNRI预测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风险的净获益率为0.04~0.61,校正混杂因素后为0.05~0.70.结论 GNRI为AE-COPD 患者30 d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可有效预测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定量CT检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定量CT检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100 例COPD患者,其中Ⅰ级 36 例,Ⅱ级 34 例,Ⅲ级 30 例,进行肺功能和定量CT检查,评估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检查支气管气道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管壁厚度(WT)、管腔周长为 10 mm 的气道管壁截面积平方根(Pi10),低密度衰减区体积(LAA);低密度衰减区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LAA%)、平均肺密度;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MLDex.结果 Ⅰ级、Ⅱ级、Ⅲ级患者FEV1%pred、FVC、FEV1/FVC(%)依次呈现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患者LA低于Ⅱ级和Ⅰ级,Ⅱ级低于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级患者WA、LAA%、LAA%-950 高于Ⅱ级和Ⅰ级,Ⅱ级高于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患者WT、Pi10 均高于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级患者MLD in、MLD ex和肺密度依次呈现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量CT检查能够对COPD 患者肺功能严重程度进行预测和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囊袋张力环对高度近视患者Barrett universal Ⅱ IOL计算公式准确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囊袋张力环(CTR)对Barrett universal Ⅱ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稳定性与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01/06于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40例8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R组和空白组,每组40眼,所有患者均用IOL Master测量,并按照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实际植入IOL屈光度及预测术后屈光度.记录患者术后6 mo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术后6 mo两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评估术后屈光状态的稳定性及预测术后屈光度与CTR的关系.结果:术后6 mo两组患者UCVA、BCVA均较术前改善(P>0.05),不同时间点两组UCVA、BCVA比较无差异(均P>0.05);80 眼按照 Barrett universal Ⅱ 公式植入 IOL 后,CTR组预计术后屈光度为-2.01±0.71 D,术后实际屈光度为-1.64±0.88 D,MAE为0.37±0.98 D;空白组预计术后屈光度为-2.12±0.64 D,术后实际屈光度为-1.54±0.88 D,MAE为0.58±0.31 D,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根据眼轴长度进行分组,对于任意眼轴长度CTR的植入均能有效地减少屈光误差(P>0.05).随着眼轴的增长,MAE的值越大,眼轴≥30 mm的患者术后MAE值比较两组间有差异(P<0.05).CTR组、空白组中出现远视漂移的比例分别是18%(7/40)、30%(12/40),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预测术后屈光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术中植入CTR既能够保持囊袋的形态,有效防止术中晶状体悬韧带断裂,使IOL居中性更佳,又能有利于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的早期稳定,并提供更加稳定的屈光结果,减少屈光漂移.对于术中考虑植入CTR的近视患者,建议术前增加-0.50 D的预留屈光度,以达到理想屈光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CPFE)老年患者的各类指标变化情况,分析该种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利用数据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实施验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CPFE(CPFE组)和120例单纯肺气肿(单纯肺气肿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老年CPFE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CPFE的影响因素.构建老年患者CPFE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相关指标预测CPFE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CPFE组吸烟指数、反流性食管炎比例、白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高于/大于单纯肺气肿组,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低于单纯肺气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指数、反流性食管炎、白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TLC%、DLCO%是老年CPFE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依据多因素分析所筛选出来的变量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56,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1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多因素分析所得独立影响因素以及回归模型P值预测概率预测老年患者CPF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0.600、0.739、0.674、0.702、0.729和0.893.结论 与单纯肺气肿的患者相比,CPFE老年患者的部分临床指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利用这些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老年患者发生CPF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内振荡和肺扩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肺内振荡和肺扩张(OLE)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8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胸部物理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OLE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5 d痰量、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比较2组无创呼吸机(NIV)使用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1、3 d,观察组痰量均多于对照组,治疗后5 d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3、5 d,2组氧分压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各时点均高于对照组,2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3、5 d,2组FEV1、FEV1/FVC、FEV1%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NIV使用率和ICU住院时间均低于/短于对照组[11.1%(6/54)比 24.1%(13/54)、(6.2±2.2)d 比(8.5±3.8)d](均 P<0.05),28 d 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1/54)比 3.7%(2/54)](x2=1.025,P=0.074).结论 OLE 治疗可促进 AECOPD 患者排痰,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降低NIV使用率,缩短ICU住院时间,且安全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多学科综合管理临床实践随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多学科综合管理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多学科综合管理45例SMA患儿随访1年的营养状况、呼吸功能、骨骼健康、运动功能等临床资料。管理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等。 结果:45例SMA患儿(男25例,女20例)入组年龄50.4(33.6,84.0)月龄,1、2、3型各6、22、17例。经多学科管理患儿营养不良由22例减少至12例( P=0.030),维生素D水平升高[(45±17)比(48±14)nmol/L, t=-4.13, P<0.001];用力呼气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峰流量的实测值/预计值基线与复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6±19)%与(76±21)%、(81±18)%与(79±18)%、(81±21)%与(78±17)%, t=-0.24、1.36、1.21,均 P>0.05];脊柱侧凸Cobbs角较前减小[8.0°(0°,13.0°)比10.0°(0°,18.5°), Z=-3.01, P=0.003];2、3型Hammersmith功能性运动量表扩展版评分均较前升高[11.0(8.0,18.0)比11.0(5.0,18.5)分,44.0(36.5,53.0)比44.0(34.0,51.5)分, Z=2.44、3.11, P=0.015、0.002]。 结论:多学科综合管理有助于延缓SMA患儿营养不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脊柱侧凸等多系统损伤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MILE矫正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与角膜上皮重塑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功能性光学区(FOZ)的大小,分析其与角膜上皮厚度(CET)变化和角膜形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性选取2021年6—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69例(135眼)。根据手术预计矫正的等效球镜度(SE)分为高度近视组(<-6.00 D,69眼)和中低度近视组(≥-6.00 D,66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评估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FOZ,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角膜0~2 mm、>2~5 mm、>5~7 mm、>7~9 mm范围内的上皮厚度。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前透镜光学区直径均设计为6.5 mm。术后3个月时,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的FOZ直径分别为(5.10±0.17)mm、(5.26±0.24)mm,2组患者术后FOZ均较术前设计的透镜光学区缩小,高度近视组缩小更明显,2组间FOZ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4, P<0.001)。2组患者术后0~2 mm、>2~5 mm、>5~7 mm区域内CET较术前增加,>7~9 mm区域内较术前略减少,且高度近视组0~2 mm、>2~5 mm区域内CET变化量比中低度近视组大,2组间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3, P=0.016; t=2.71, P=0.008)。2组患者术前角膜曲率(Km)、角膜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79, P=0.430; t=0.13, P=0.894),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Km较术前明显减少,角膜Q值较术前明显增加,高度近视组比中低度近视组变化更大,2组间Km变化量、角膜Q值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6, t=10.86;均 P<0.001)。术后3个月FOZ的大小与手术预计矫正的SE呈正相关( r=0.51, P<0.001),与手术前后Km的变化量、角膜Q值的变化量呈负相关( r=-0.48、 r=-0.39;均 P<0.001),与手术前后CET的变化量呈负相关( r0~2mm=-0.37, r>2~5mm=-0.32;均 P<0.001)。术后3个月时,2组间总高阶像差(HOA)、球差(SA)、垂直彗差(V-Co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6, t=5.04, t=-4.91;均 P<0.001),且△HOA、△SA、△V-Coma与FOZ的大小呈负相关( r=-0.59, r=-0.59, r=-0.59;均 P<0.001)。 结论::SMILE术后FOZ较术前预计光学区缩小,术前近视度数越大,术后角膜上皮重塑越明显,术后FOZ越小,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越多。SMILE术后角膜上皮重塑效应和角膜非球面形态和曲率的改变均影响术后FOZ的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目标策略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目标策略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台州市立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儿均行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目标策略的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和用力肺活量(FVC)]和生活质量变化;干预6个月哮喘控制情况和患儿近亲属满意度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FEV 1%[(74.56±3.78)%]和FVC[(2.45±0.16)L]均高于对照组[(67.35±3.10)%和(2.18±0.1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671、7.128,均 P<0.05)。观察组干预后情感功能[(39.56±2.98)分]、活动[(24.13±2.89)分]、症状[(43.76±3.65)分]和总分[(107.42±3.29)分]均高于对照组[(34.84±3.54)分、(20.21±2.15)分、(38.25±3.18)分和(93.28±3.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689、7.136、7.464、19.274,均 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哮喘控制率[95.35%(41/43)]高于对照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198, P<0.05)。观察组患儿近亲属满意度[97.68%(42/43)]高于对照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68, P<0.05)。 结论:目标策略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可提高患儿近亲属满意度,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合并淋巴管肌瘤病及双侧气胸患者行剖宫产术麻醉处理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30岁,孕1产0,身高165 cm,体重65 kg,ASA分级ⅣE级,现宫内孕33周 +3。患者2020年因"肺淋巴管平滑肌瘤(LAM)(Ⅲ)"于本院外科住院,服用西罗莫司治疗。2021年肺功能提示:FEV 1 61.5%预计值。孕期停药,间断吸氧,SpO 2 89%~91%。孕30周后出现双侧气胸并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胸发生风险的多因素预测模型构建和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COPD患者气胸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2021 年 12 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患者50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胸部CT或X线胸片为诊断标准,根据是否发生气胸分为气胸组和对照组,以患者是否发生气胸为因变量,纳入的预测危险因素为自变量,将纳入的危险因素数据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COPD患者发生气胸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气胸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用决策曲线分析法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500例COPD患者共计104例患者发生气胸,发生率为20.8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病程长、C反应蛋白、机械通气是COPD患者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 1%)、FEV 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血清白蛋白(ALB)是COPD患者气胸发生的保护因素。构建气胸风险预测模型,最终得到公式:Logit(P)=12.427+2.241×COPD病程+0.899×吸烟+7.715×C反应蛋白+0.208×机械通气史-0.514×ALB-0.243×FEV 1%-0.286FEV 1/FV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是0.815,C-Index是0.781(95% CI:0.856~0.891),表明构建的COPD患者气胸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区分气胸患者与非气胸患者。 结论:C反应蛋白、ALB、FEV 1%、FEV 1/FVC、吸烟、机械通气史是COPD患者气胸发生风险影响因素。据此成功构建COPD患者气胸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为医护人员采取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