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7~49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C1型4例,C2型4例,C3型3例.2例前环内固定术后感染,9例患者均因早期清创不彻底导致前环感染,按创伤严重度评分标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为24~38分.前环经扩大清创、冲洗、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内固定,后环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0个月.2例术后感染复发,1例经再次清创更换抗生素骨水泥涂层内固定,1例感染较轻,未累计髓腔,清创后保留钢板仅更换抗生素骨水泥,感染得到控制.2例出现切口渗液,术后3个月取出内固定后愈合.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未见骨盆骨折再移位、再发感染.最终11例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按照Matta骨折复位标准,优6例,良4例,可1例;按照Majeed功能评分,优6例,良3例,可2例.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重建钢板有效治疗感染性骨盆前环骨折,具有术中安全性高和感染复发率低的特点,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明显缩短病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或小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9月至2017年04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50例闭合性跟骨骨折(sander Ⅱ、Ⅲ型)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或小钢板内固定术者为微创组;采用传统外侧"L"型入路结合传统钢板内固定术者为开放组。微创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4.53±13.74)岁(范围,19~78岁)。开放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5.35±12.93)岁(范围,19~70岁)。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均纠正跟骨内翻及恢复跟骨长度、宽度和高度,但以不同方式进行骨折端固定。术前及术后均行X线及CT检查,评价骨折类型及复位、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并记录术后并发症,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微创组中7例行异体骨植骨,17例采用微型钢板、13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开放组中5例行异体骨植骨,均采用常规跟骨外侧钢板固定。微创组手术时间为(48.23±5.56) min,开放组为(54.25±5.09) min;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为(53.10±8.5) ml,开放组为(61.75±7.13) 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75, t=3.87,均 P<0.01)。微创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60±1.52)周,开放组为(11.05±2.33)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7, P< 0.05)。末次随访时微创组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80.00%,开放组为50%。术后影像学显示两组患者跟骨术后关节面塌陷复位,跟骨高度、宽度和长度恢复,跟骨轴线得到纠正。微创组Bohler角术前为15.50°±4.18°,术后改善为31.03°±3.35°( t=15.88, P<0.001),微创组Gissan角术前为101.87°±9.94°,术后改善为129.17°±4.85°( t=13.52, P<0.001);开放组Bohler角术前为15.00°±4.22°,术后改善为30.75°±3.39°( t=13.02, P<0.001),开放组Gissan角术前为104.75°±11.02°,术后改善为128.60°±4.56( t=8.95, P<0.001)。两组患者术后Gissan角( t=0.414, P=0.68)和Bohler角( t=0.292, P=0.7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开放组为35.00%,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1)。 结论:采用跗骨窦小切口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或小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直视下复位、固定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适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回顾性评价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适应证。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42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范围28~55岁(平均35.5岁)。按骨折AO分型:A1型18例,A2型10例,A3型14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远端锁钉操作时间、锁定过程透视次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10~16个月(平均12.3个月),手术时间(50.2±8.5)min,出血量为(40±8.6)mL,远端锁钉操作时间为(7.5±1.5)min,透视次数为0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6.3±2.6)周,无患者出现患肢膝关节疼痛;无畸形愈合、伤口感染、髓内钉断裂等并发症。采用Johner-Wruhs评分,优23例,良17例,可2例,临床优良率为95%。结论:应用磁力导航META-NAIL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远端锁钉操作时间短,锁钉成功率高,能有效降低医患双方的放射线暴露,并可避免切开髌腱等组织,减少膝前疼痛率,临床优势明显,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骨小梁金属Cone重建膝关节翻修术中干骺端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膝关节翻修术中应用骨小梁金属Cone重建干骺端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膝关节翻修术中应用骨小梁金属Cone重建干骺端骨缺损患者46例(47膝)的病历资料,男12例、女34例,年龄为(68.65±9.09)岁(范围41~83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7.20±4.50)kg/m 2(范围19.5~36.0 kg/m 2)。股骨侧及胫骨侧骨缺损安德森骨科研究所(Anderson orthopedic research institute,AORI)分型为T2B型20侧、T3型16侧、F2B型11侧、F3型17侧,64侧共置入骨小梁金属Cone 67个。临床评价指标包括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拍摄双下肢全长X线片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患肢膝关节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FTA),观察膝关节力线的改善情况及骨小梁金属Cone骨长入程度,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6.22±26.55)个月(范围6~103个月)。KSS膝评分由术前(29.22±19.79)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的(72.46±6.55)分,末次随访为(88.22±6.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58.118, P<0.001);KSS功能评分由术前(7.65±8.21)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的(40.00±9.49)分,末次随访为(56.30±6.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54.711, P<0.001)。VAS评分由术前(5.35±1.50)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的(1.91±0.59)分,末次随访为(0.28±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00.934, P<0.001);ROM由术前67.72°±34.62°改善至术后3个月的80.33°±10.51°,末次随访为85.33°±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798, P<0.001)。FTA由术前179.24°±10.30°改善至出院时的174.61°±2.11°,末次随访为174.39°±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123, P<0.001)。末次随访时64个骨小梁金属Cone(95.5%,64/67) X线片提示有良好的骨长入,未见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均牢固固定。1例患者术后第20天发生股骨干中段骨折,次日行股骨记忆合金环抱钢板内固定术,术后6个月复查骨折线已完全闭合,可扶助行器行走;其余患者均无假体周围感染、松动、脱位及周围骨折等并发症。 结论:膝关节翻修术中应用骨小梁金属Cone可有效重建严重的干骺端骨缺损,加强膝关节假体的稳定性,重建相对正常的膝关节下肢力线,Cone内骨长入趋势良好,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接触桥接假体周围骨折钢板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eoynthesis,MIPO)结合股骨近端非接触桥接假体周围骨折钢板(non-contact bridging periprosthetic plate,NCB.PP)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74.88±12.1)岁(范围65~83岁);左侧8例,右侧4例;骨折后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短钉固定,术后6~36个月后因跌倒致闭合性钉体周围骨折;均为Vancouver B型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查1例骨量正常,10例骨质疏松,1例骨量低下。所有患者均采用MIPO技术复位固定骨折,并以股骨近端NCB.PP固定。比较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时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12例患者手术时间(68.7±4.33)min(范围65~75 min);术中出血量(291.67±114.48)ml(范围150~400 ml);术后引流量(79.17±17.17)ml(范围50~100 ml)。骨折复位后,近端使用(3.25±0.96)枚(范围2~5枚)双皮质螺钉固定;其中3例附加捆绑带捆扎固定;3例术中行自体髂骨植骨。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时间(7.75±2.83)个月(范围4~13个月),骨折愈合率为83.3%(10/12)。另外2例患者中,1例为83岁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卧床,随访12个月仍未愈合;1例为68岁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出现骨折断端骨吸收,进行二次手术,给予断端取髂结合异体骨植骨,至术后13个月时骨折部分愈合。术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00(8.00,9.00)分、2.50(2.00,3.00)分和0.00(0.00,0.75)分,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129、-3.097、-3.134,均 P< 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分别为(72.50±2.91)分和(86.67±5.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57, P< 0.001)。末次随访时,除1例骨折未愈合和1例再手术患者外,其余10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6例、良4例,优良率为83.3%(10/12)。术后1例伤口浅表感染,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而愈合;1例出现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给予局部换药切口愈合。 结论:MIPO技术结合NCB.PP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短髓内钉周围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骨折愈合率高等特点,近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节造影辅助下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16例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年龄3~10岁,平均5.5岁。在关节造影及C臂机辅助下经皮克氏针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按照Flynn功能评定标准,结合影像学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儿获得14~38个月的随访,平均22个月。在术后6~8周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Flynn功能评定标准:优14例,良2例。结论:对于JakobⅡ型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早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更易获得良好复位,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对患儿创伤小,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透视S 1椎体后缘入口位对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的指导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证明S 1椎体后缘入口位的透视对经皮骶髂螺钉置入存在指导意义。 方法:①收集134例正常成人骨盆CT资料,导入Mimics Medical 21.0系统,测量分析骶椎的解剖学参数,寻找S 1椎体前、后缘解剖学参数差异。②利用测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5个成年人尸体骨盆标本徒手置钉,采用传统透视技术(位),模拟临床实践。置钉完成后透视S 1椎体前、后缘入口位,观察二者成像差异,直视下检查螺钉是否穿出骶管。③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术,传统透视技术徒手置钉,术中分别透视S 1前、后缘入口位以指导螺钉安全置入;行CT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螺钉错位。 结果:①正常人CT测量:S 1前缘入口位角(20.71°±11.89°)显著小于S 1后缘入口位角(41.99°±11.67°),S 1上终板宽度[(32.22±3.41)mm]显著大于S 1下终板宽度[(20.10±3.28)mm],S 1椎体前、后缘存在解剖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尸体实验:5个标本中的2个出现了S 1椎体前、后缘入口位显像差异,且螺钉穿出骶管。③临床组:所有患者闭合复位满意。共置入17枚螺钉,S 1置入12枚螺钉,S 2置入5枚螺钉;手术时间84~141 min,平均114.4 min;透视次数69~101次,平均89.6次;术中出血量110~463 mL,平均296.6 mL;术后CT未观察到螺钉错位。 结论:S 1椎体前、后缘入口位角存在差异,透视后缘入口位能清晰显示椎体后缘,从而提高置钉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外伤性肘关节脱位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外伤性肘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策略。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泉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肘关节脱位患儿5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10.2岁(1~15岁)。分析脱位的临床特点、诊断检查方法、治疗方法,运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并随访。结果:53例患儿中,左侧21例,右侧32例;单纯肘关节脱位占5.7%(3/53),合并单一骨折或韧带损伤占62.3%(33/53),合并多发骨折或韧带损伤占32%(17/53)。合并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3例,桡神经损伤3例;所有病例均使用了X线检查,其中只采用X线检查占47.2%(25/53),采用X线及CT检查占28.3%(15/53),采用X线及MRI检查占7.4%(4/53),采用X线及肌骨超声检查占5.7%(3/53),采用X线、肌骨超声及MRI检查占5.7%(3/53),采用X线、CT及MRI检查占1.9%(1/53),采用X线、CT及肌骨超声检查占1.9%(1/53),采用X线、CT、MRI及肌骨超声检查占1.9%(1/53)。闭合复位石膏固定14例,切开复位内固定39例。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3~24)个月,愈合时间为7.2(6~8)周。末次随访时依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定结果是:优46例,良6例,可1例,差0例。所有患儿均无切口感染、再脱位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外伤性肘关节脱位多数合并有肘部骨折,早期识别并及时治疗可以获得骨性愈合和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节镜治疗Herscovici B和C型内踝骨折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踝关节镜下治疗Herscovici B和C型内踝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46例Herscovici B和C型内踝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关节镜组(22例),切开复位组(24例),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影像学评估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术后VAS疼痛评分)和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AOFAS评分)的指标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分析。 结果:关节镜组患者住院时间[(7.73±1.28) d]优于切开复位组[(11.88±2.6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28, 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关节镜组未出现伤口感染,血管疾神经损伤,但切开复位组出现2例大隐静脉损伤及1例隐神经损伤,且出现1例伤口浅表感染,关节镜组术后第3天及1周VAS评分分别为[(3.31±1.32)、(2.00±0.76)分]显著优于切开复位组[(5.50±1.22)、(4.13±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828、8.361, 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8~10)月,平均(9.19±0.78),在随访中,两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方面,术后3个月关节镜组[(83.09±3.94)分]优于切开复位组[(78.70±3.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91, P<0.05),末次随访关节镜组[(91.18±2.63)分]优于切开复位组[(86.88±4.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45, P<0.05),关节镜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7.11±1.06)周]优于切开复位组[(8.91±1.1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30, P<0.05)。 结论:踝关节镜下治疗Herscovici B和C型内踝骨折微创,安全,临床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可作为临床治疗内踝骨折的另一种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距骨后突骨折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距骨后突骨折是一种罕见且容易被忽视的骨折。近年来,随着对距骨后突骨折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了解更加深入,针对距骨后突骨折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增多,但尚无标准的治疗指南。本文对距骨后突骨折的解剖、分型、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节镜技术、经皮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以及机器人辅助下复位固定术)等进行综述,望能为不同类型距骨后突骨折的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