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误诊的皮肤黑素瘤118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误诊皮肤黑素瘤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临床初诊为其他疾病后经病理确诊为皮肤黑素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误诊原因。结果:临床误诊的皮肤黑素瘤118例,男38例,女80例,误诊时中位年龄48岁,发病中位年龄40.5岁,病程中位数为54个月。皮损表现以黑色斑疹、丘疹为主。临床初诊为色素痣(53例,44.92%)、甲母痣(12例,10.17%)、脂溢性角化病(14例,11.86%)、血管肿瘤(10例,8.47%)、鳞状细胞癌(5例,4.24%)、基底细胞癌(4例,3.39%)、其他疾病(20例,16.95%)。按黑素瘤ABCDE法则(A:病灶不对称;B:边缘不规则,界限不清;C:颜色不均匀;D:直径> 6 mm;E:进展迅速),符合A 78例(66.10%)、B 64例(54.24%)、C 57例(48.31%)、D 66例(55.93%)、E 39例(33.05%),符合ABCDE 14例、ABCD 13例,13例均不符合。53例原位黑素瘤中,28例(52.83%)误诊为色素痣,11例(20.75%)误诊为甲母痣;65例浸润性黑素瘤中,25例(37.88%)误诊为色素痣,9例(13.64%)误诊为血管肿瘤,5例(7.58%)误诊为鳞状细胞癌。67例误诊患者有送检医师信息,42例的医师出诊年资≤ 5年;27例至少符合ABCD的患者中,9例有送检医师信息,其中7例的医师出诊年资≤ 5年。结论:皮肤黑素瘤皮损形态多样,易误诊,临床医生经验和是否遵从"ABCDE"标准甄别非常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鼠疫防控健康教育纲目:"三不、三报、三防、三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鼠疫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而健康教育是鼠疫综合防控的重要手段。过往以"三不、三报"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纲目仅提到避免接触染疫动物以及为监测而报告,缺乏指导群众采取自我保护措施进行主动防范的信息。本研究根据前期鼠疫防制经验,建议将鼠疫健康教育纲目调整为"三不、三报、三防、三用",即在保留原有的"三不、三报"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三防"(防跳蚤叮咬、防猫狗感染和防生态激惹)和"三用"(使用驱避剂、使用灭蚤药和危险暴露时预防性用药),以进一步完善鼠疫健康教育纲目,更好地保障鼠疫防控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形势下急诊患者就诊需求及医疗纠纷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急诊患者就诊需求及医疗纠纷现状,为创造和谐就医环境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急诊科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就诊需求、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及渴望改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对不同特征患者家属进行CCFNI评分显示,女性、文化程度较低、经济状况较差及无陪护经验均是患者家属导致患者就诊需求升高的因素( P<0.05);在对患者就诊需求进行调查后显示,患者对于"得到最快、最佳的救治"及"提供充足的床位"需求最高,分别占100.0%及90.8%,对于"提供充足的热水及食物供应"需求最低,占72.5%;在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后显示,"医护人员知情不告知"是造成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因素,占57.7%,"违反制度,风险意识淡薄"造成医疗纠纷占比最低,仅占11.5%;在对患者及其家属渴望改善措施调查后显示,"加强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需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患者最渴望改善的措施,分别占87.2%和75.2%,"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占比最低,仅占33.9%。 结论:急诊患者就诊的最大需求是及时得到最快、最佳的救治,因此医生应注重职业素质培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恶性肿瘤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推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国内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总体呈现散发状态,防范疫情任务仍然艰巨。近距离治疗(BT)在肿瘤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部分恶性肿瘤放疗过程中,BT不能被替代也不可过度延迟。而对于疫情期间BT推荐或指导的相关报道较少。本文总结国内外可检索到的较少几篇关于疫情期间BT的推荐,结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射治疗科在前期疫情期间的工作经验,希望可以给同行们提供疫情期间恶性肿瘤高剂量率BT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儿童期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的围术期管理及并发症控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牵引的初步疗效、围术期管理和并发症,为临床提供经验借鉴。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单纯行Le Fort Ⅲ型截骨牵引前徙术的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 7岁(1.5~15岁)。术前经多学科评估提出风险防范预案并进行术前干预治疗。专科检查获取SNA角(上牙槽座角)、气道容积、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眼球突度及咬合关系诊断数据,通过虚拟手术规划制订截骨和牵引手术方案。术后1周及3、6、12个月拍摄CT,进行PSG和眼球突度检查,评估疗效,并总结综合征类型、多学科联合诊疗干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与结局。结果:20例患者中,Crouzon综合征15例,Pfeiffer综合征5例;18例以睡眠呼吸暂停为第一主诉,2例以突眼症第一主诉。8例患者进行术前干预性治疗,包括4例腺样体手术治疗,2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2例上颌扩弓治疗。手术相关并发症以意外骨折最多,占70%(14/20例),其他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术后低钠血症5例,哭闹综合征2例,伤口感染2例,下眼睑倒睫4例,鼻畸形1例;3例实施了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半年的SNA角、气道容积及平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 2)均显著大于术前( F=10.09, P=0.001; F=5.13, P<0.001; F=10.78, P=0.001),眼球突度( F=6.73, P=0.010)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F=18.47, P<0.001)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半年与术后1年的SNA、气道容积、平均SpO 2、眼球突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学科联合诊疗围术期安全评估和早期干预是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术的有效诊疗模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局部为主,全身并发症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卫生保障管理工作回顾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深入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大型赛事公共卫生保障工作,结合北京冬奥会公共卫生保障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今后大型赛事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系统收集北京冬奥会公共卫生保障文件和赛事防控策略,回顾与分析北京冬奥会公共卫生保障管理工作。结果:北京冬奥会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有赖于完善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架构、全面的公共卫生管理要求、明确的工作职责和贯彻落实以及良好的公共卫生对外沟通交流机制。围绕"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最大限度防范和控制境外输入疫情,降低传播风险,科学指导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场景、不同区域制定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各项防疫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圆满完成以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为重点的北京冬奥会公共卫生保障工作。结论:公共卫生保障工作需及早介入大型赛事和活动,既要全面兼顾各项职责,也应突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与各项保障工作、各类参与方的有效衔接沟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生儿腹腔镜Ladd's术后再手术经验教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腹腔镜Ladd's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间一期完成的98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腹腔镜Ladd's术后患儿的恢复情况(不包括中转开腹病例)。结果:98例中90例顺利出院,另8例患儿术后1~3周内再次手术。其中7例因胃肠减压持续多量胆汁或喂养增量困难,消化道碘水造影提示十二指肠不全肠梗阻再手术;另1例术后1周行X线片检查发现气腹再手术。此8例患儿二次手术后2周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均恢复顺利。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经腹腔镜行Ladd's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的优点。但术者因经验及操作技能不足的原因可能出现松解Ladd's索带不彻底、小肠系膜扩展不充分或其他意外导致患儿再手术。术后2周内胃肠减压持续多量胆汁或喂养增量困难的患儿,应及时行腹部X线立位平片及消化道碘水造影检查,为再次手术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神经免疫相关疾病期间感染管理上海专家建议(2022)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快速起效的靶向B细胞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然而,长期临床应用免疫调节药物引起的相关感染风险不容小觑,亟需制订相应防范策略。通过上海市多家医院神经内科、感染科和影像科专家共同讨论,对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最新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并总结其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应用经验,形成抗CD20单克隆抗体感染风险管理策略的上海专家指导建议,内容包括感染风险的筛查、识别、预防和监测,为指导临床上安全、有效地应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研究者发起的超范围临床研究管理策略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研究者发起的超范围临床研究(即超范围IIT)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为提升项目规范性和质量、防范研究风险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等方法,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对医院超范围IIT科研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对策建议。结果:通过梳理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超范围IIT研究面临管理法规不健全、医疗卫生机构IIT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研究方案科学性不5、伦理审查不充分和研究经费不足5个方面的问题。结论:超范围IIT对促进医药创新有重要意义,做好此类项目的规范管理,需要监管部门、医疗机构和伦理委员会的多方努力,也需要研究者不断提高认识和研究能力,推动IIT有序、高质量快速发展。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国家层面尽快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完善IIT管理法规和技术指南;医疗机构设立临床研究设计指导部门、强化科学性审查;伦理委员会制定超范围IIT项目的伦理审查标准与流程,提高审查能力;医院建立常态化临床研究培训机制;拓展和规范IIT经费筹措渠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诊疗风险防范专家共识(2022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我国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伴CVD的口腔患者逐渐增加。关于口腔医师应如何规范进行CVD患者的治疗前评估和围手术期风险防范,国内尚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南和规范,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五届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专家组联合心内科领域专家组成共识专家组,根据当前国内诊治CVD患者的临床经验,结合国际相关指南及研究,从CVD与口腔疾病之间的关系,心力衰竭、高血压及抗血栓治疗患者口腔诊疗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总结,形成专家共识,希望逐步实现CVD患者口腔诊疗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降低诊疗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我国口腔医师对CVD患者的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